電影《半音》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1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半音》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半音》觀後感

《半音》憑藉深邃的故事性,就足以使觀眾們的眼眶濕潤。這個故事集合了眾多的催淚的因素:生存、親情、絕望,以及那若有若無的希望。但是從情感體現中,導演卻用一種明顯的平實態度,影片中無論是面對拾荒者的憐憫、好心醫生的幫助、拐賣團伙的稱心交談、善良“天使”小娟的細心照顧、還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姐姐以及勇敢追逐夢想的弟弟,他們都是一種社會羣體力量,影片並沒有把社會描繪得那麼灰暗、冰冷,而是用愛喚醒人們,正是他們的出現讓整部影片都充滿了温馨。導演把眾多事件都做了淡化處理,沒有用電影技巧來控制觀眾的情緒,而是讓觀眾完全憑藉自己的觀影感受對自己的情感判斷做出了選擇,我覺得這對於影片的公益主題和腦癱兒童以及他們的親人來説,這種平淡的關照更加容易讓人接受吧。

影片的立足點不是在講述一種情,而是在詮釋一種愛,為了不讓愛妻知道孩子的實情,為了不讓“傳奇”責怪母親,既當爹又當媽的老趙用“善意的謊言”瞞過了他們,父愛則團團包圍在那令人心痛的20年裏,然而命運使得謊言破碎,真相公佈於世緩解了一些可能存在的矛盾,讓本就痠痛無奈的故事在一片和諧的背景下尋得了完美的結局。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多年未露面的媽媽回到了傳奇身邊,伴隨着傳奇的動情演奏,將父親的偉大母親的`關懷以及傳奇那被融化了的心,久久交織在一起……

其中讓我感觸極深的“我能和你的腳做朋友嗎”這一句話,來自影片中的“肖邦”,看完影片的觀眾都知道,“肖邦”在影片中是被腦癱患者“傳奇”臆想出來的一個人物,是“傳奇”強大的內心體現,並非真實存在的。導演把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的“肖邦”,運用得是惟妙惟肖,可謂是給影片添加了幾分神祕色彩。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另一個“自己”,他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都會挺身而出為我們加油鼓勁!同時影片也成功地讓更多人的視角轉向了弱勢羣體,我跟很多人一樣,對他們還並不是很瞭解,但我想影片並不是讓我們去感歎命運的不公,而是告訴所有人,他們同樣可以去學習,同樣擁有愛!這不僅僅是告訴我們要懂得去關愛這個羣體,更是要我們懂得尊重他們。或許上天對他們有些許不公平,但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一樣可以創造傳奇!

在影片最後,伴着傳奇的演奏,一家人激動的相擁入懷,這正是所有人看到的最樸素的親情,我想每位觀眾都會被這份父愛所觸動,這樣偉大的愛,這樣的不拋棄、不放棄,久久迴盪在我們心中……這種父愛叫——《半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