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82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佰》觀後感(15篇)

《八佰》觀後感1

四行孤軍光與影,八佰壯士立國魂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千萬強敵不能擋。”

電影劇情來到尾聲,思緒卻難以收回。《八佰》,真正打動我的,是那種堅守與勇氣,這種刻在中華民族基因上的品質。也許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場戰鬥的結局,可他們仍然一往無前,向死而生。孤軍奮戰本已困難重重,而對外誇大守軍人數,是無奈,卻又是勇氣,何其壯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我看到了一種對比,一種是戰士們“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笑”的視死如歸的精神,他們以八佰為名,面對着人間地獄,和日軍槍炮噴射出的殺戮火舌。而另一種,是在他們身後不遠的租界中,各國列強和所謂有頭有臉的國人,過着紙醉金迷,歌舞昇平的生活。他們如隔岸觀火圍觀着,審視着這場戰鬥,前者讓人為之動容,後者給人刺痛心靈的叩問。

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自古而來的英雄血統浸染了這片土地,那是鮮血的紅,也是中國國旗上的紅。也許對於這些戰士,很多人並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的名字,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可我們知道他們為了什麼而奮鬥,面對戰爭,他們從歷史長河中緩緩上前,用血肉之軀,鑄就了生生不息的愛國熱情,而待到山河無恙,他們又默默隱去,這次,輪到我們該紀念他們,銘記他們,學習他們了。

我以敬仰之心寫下這篇觀後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八佰”這個悲壯的量詞將永遠的警醒後人。

懷抱一腔孤勇,他們,是我們的英雄夢。

《八佰》觀後感2

1937年8月,日本進攻中國上海。淞滬會戰爆發,隨着三個月的戰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隨着國民黨軍隊的全線潰敗,國民黨軍隊在上海的據點,就只剩下上海閘北中南部、與租界只隔着一條蘇州河的四行倉庫。這座倉庫,成為了日本人,在上海唯一沒有佔領的地方。

駐守這座倉庫的軍隊,構成人員複雜——除了正規的中央軍之外,還有從其他地方擴充進來的逃兵。他們是中國軍隊駐守上海的最後一道防線。

和以往的抗戰影視劇不同,這部電影更加人性化,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抗戰伊始,中日兩國軍人的作戰素質存在着極大的差距。日本軍人殘暴嗜殺,軍國主義的教育已讓他們泯滅了人性。可是守衞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有的壓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打仗,他們只是想來上海觀光旅遊。有的根本沒有練過射擊,更別説殺人,即使鋼刀架到脖子上面對死亡的威脅才敢開幾槍。

只要戰鬥稍稍停頓,他們有的人,看着燈紅酒綠的法租界,十分嚮往美好的生活。更有人甚至有人趁機溜了號當了逃兵……

最終,經歷了死亡的洗禮——租界內的老百姓為了給倉庫送補給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保證倉庫的完整性,一些戰士奮不顧身扛起炸藥包,飛身跳入跳入日本軍隊之中和侵略者同歸於盡。在看到自己的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戰旗不倒自己十分的受感染。在經歷了這些血與火的洗禮之後,四行倉庫的守軍才真正變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戰士。

看完《八百》後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些逝去的英雄永遠不應該被遺忘!

《八佰》觀後感3

“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一句台詞,引人深思!同時也拉開了以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場戰役——“四行倉庫保衞戰”為原型的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頭就以一羣穿梭在上海郊外場地裏的“雜牌軍”——湖北保安團。這支讓人感覺無組織、無紀律、也毫無戰鬥經驗的隊伍,果然在遇到日軍後,立馬被衝得潰不成軍。這無形中好像也在暗示着人們當時面對侵略者毫無抵抗、任人宰割的心理。

這羣“雜牌軍”們被最後留守在裝着不計其數汽油的上海四行倉庫的國軍88師,與其説是收留不如説是被迫抓住強留下來參與抵抗日軍。經歷過日軍一輪又一輪毀滅性的打擊,感受着戰友們不斷的受傷和死亡,這支“雜牌軍”們的心理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當初的如何逃命到最後哪怕是粉身碎骨都要守住陣地,這讓租界形形色色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最讓我震撼的是: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我們勇敢的戰士們以血肉之軀護着國旗,堅決不讓之倒下。在爆破樓體時,這些勇敢的戰士們爭先恐後的站出來勇當“自爆兵”。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除了奮起抵抗的士兵,還有租界的同胞們,也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對岸……

一幕幕,看得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羣當初膽怯、無知、懦弱的普通人,到後來的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真正軍人,他們的蜕變感染着我。他們是平凡人,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以血肉之軀證明着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而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們更將努力延續和傳承下去……

《八佰》觀後感4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説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捨己為人並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着炸彈,伴隨着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誇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國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並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後,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着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着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羣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後感5

今天,我們全體人員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歷史題材電影《八佰》。

我們生活在如此繁華昌盛的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懼危險,不怕犧牲為我們後輩打下的江山。在觀看電影中,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感想不是一點點,在電影中雖然刻畫的每個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為了保衞祖國最後一道防線,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電影的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在觀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對岸的愛國民眾不畏懼生命的危險,趁着夜色遊過河對岸將國旗帶到四行倉庫,交到壯士們的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這樣的選擇能夠燃氣中國人民的鬥志與激情,也讓中國人民燃氣希望,不要“隔江猶唱後庭花”。為了鮮紅的旗幟能在四行倉庫平台上升旗,戰士們奮力抵抗,以血肉之軀,前仆後繼。守住了戰士們用生命、獻血凝固而成的國旗,讓它屹立不倒。戰士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際,我們會前仆後繼的去戰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屹立不倒。

河對岸有愛國人士,也有“麻木不仁”的一羣人,隨着鏡頭在“浴血奮戰”與“坐以待斃”間來回切換,讓我感覺到民族的悲劇,八佰壯士是個孤獨的存在,即使絕望的死亡感,無力感,卻絲毫為動搖戰士們愛國之心,他們願意捨生取義,喚醒對岸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

當然,整部電影下來,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國家的戰士們,是真正的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倉庫是墳墓,甘願捨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軍令。

致敬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八佰壯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中國人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這些都應該被和平年代的我們銘記。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們應該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八佰》觀後感6

近日有幸參與公司組織的電影《八佰》觀影活動。對於生長於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來説,電影《八佰》闡述了一段我不曾瞭解的一段歷史。在上學的時候我們瞭解到1937年,對於中國而言,可謂多事之秋,先是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再到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同年淞滬會戰在上海打響,也就是《八佰》這部電影中的戰爭。

《八佰》是以四行倉庫保衞戰為原型的抗戰題材影片,描述了以一條蘇州河為界兩地不同的景象,河的一邊血肉模糊,槍林彈雨。河另一邊萬家燈火,歌舞生平。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裏。形形色色的人因為戰爭誤打誤撞被編入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被迫經歷了這場戰鬥。

四行倉庫像是中國抗戰的縮影,倉庫裏的幾百人並不想當英雄,也不是逞英雄。只是希望通過這些人的犧牲能夠喚醒對面租界裏的國人。影中的核心在升旗的片段。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羣眾在看。人人想避而遠之,安安靜靜的當觀眾,士兵只能被動挨打。

升旗之後,士兵敢戰,羣眾應該援,大家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台的主角。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場景,比如那些幫着炸藥的縱身一躍,比如租界賭場的刀子衝破槍林彈雨將電話線送到對岸;再比如何香凝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學教授在募捐時將項鍊扔下樓去,在看到士兵在撤離時被射傷;比如賭場的老闆,用斧頭劈開櫃門,拿出醫療物資給士兵,這些場景不正是倉庫裏的士兵用生命換來的嘛!

電影的最後用一個遠景的形式展現了當下四行倉庫遺址依然屹立在繁華上海的一角的場景,一方面可提醒後人勿忘國恥,另一方面以當今的繁榮的上海反應出中華民族的崛起。

《八佰》觀後感7

今天,我們全體人員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歷史題材電影《八佰》。

我們生活在如此繁華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懼危險,不怕犧牲為我們後輩打下江山。在觀看電影中,給我帶來震撼感想不是一點點,在電影中雖然刻畫每個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硬漢形象,為了保衞祖國最後一道防線,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電影跌宕起伏,扣人心絃,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在觀影中,讓我印象最深是河對岸愛國民眾不畏懼生命危險,趁着夜色遊過河對岸將國旗帶到四行倉庫,交到壯士們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這樣選擇能夠燃氣中華人民鬥志激情,也讓中國人民燃氣希望,不要隔江猶唱後庭花。為了鮮紅旗幟能在四行倉庫平台上升旗,戰士們奮力抵抗,以血肉之軀,前仆後繼。守住了戰士們用生命獻血凝固而成國旗,讓它屹立不倒。戰士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際,我們會前仆後繼去戰鬥,維護國家民族尊嚴屹立不倒。

河對岸有愛國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羣人,隨着鏡頭在浴血奮戰坐以待斃間來回切換,讓我感覺到民族悲劇,八佰壯士是個孤獨存在,即使絕望死亡感,無力感,卻絲毫為動搖戰士們愛國之心,他們願意捨生取義,喚醒對岸掩耳盜鈴式自欺欺人。

當然,整部電影下來,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國家戰士們,是真正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倉庫是墳墓,甘願捨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軍令。

致敬那些捨生取義民族英雄,八佰壯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國人寧死不屈民族氣節,這些都應該被平年代我們銘記。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們應該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八佰》觀後感8

電影《八佰》中,至少有三個角色將情感表達訴諸傳統戲曲。一個是小湖北,他多次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是騎在白馬上趙子龍式的人物。另一個是李晨扮演的山東兵,愛好唱皮影戲,當歐豪扮演的端午把撿到的皮影修好還給他時,兩人還聊起趙子龍和光復漢室等三國演義話本。再就是團長謝晉元,他背後河對岸租界裏的戲台上,起七年級直唱《走麥城》,四行倉庫鏖戰後換成了《長阪坡》。上述片段構成影片中一條看似不起眼的重要線索。

那麼,這條線索有何作用?《走麥城》《長阪坡》等傳統戲曲,在元末明初日漸興盛,是中國式市民社會的通俗文化。這種通俗文化伴隨中國社會近現代化,到清末民初在全國範圍達到比較高的普及程度。在抗戰初期,文化現代化遠沒有實現時,調動小湖北、端午、山東兵這些普通國家認同感的,依然是戲曲這些傳統文化資源。

因此,小湖北等人口中的光復漢室,是其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文化心理反應。影片也是通過這些來表達中華民族不能亡的同仇敵愾。所以,片中傳統戲曲看似下里巴人,其實連接着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身份認同。

圖片

市民社會的通俗文化在二戰前後,逐漸演變成大眾文化意義上的通俗流行文化,開始與現代傳播媒介緊密結合,例如電影和電視等。二戰結束後,這種通俗流行文化更加商業化。好萊塢也正是在二戰後,從通俗流行文化領域開始向外滋蔓,進而掌握世界範圍通俗流行文化的話語權。

當前全球範圍的新一輪通俗流行文化浪潮,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直播、短視頻和遊戲推動,通俗流行文化的中國經驗,也已經開始在許多領域與發達國家並駕齊驅。世界各國間的文化競爭日趨激烈。從《八佰》中的傳統戲曲,到今天的直播、短視頻和遊戲等,其背後是通俗流行文化百年來一以貫之的發展脈絡,它們在相當程度上關乎一國的文化身份認同和文化軟實力。

《八佰》觀後感9

恨!恨!恨!我們的祖國曾受太多的打擊,有太多的傷痕和割肉之痛。為什麼?只有戰爭、反抗才能換來和平。

從1937年7月7日那日開始,中華大地上,戰爭的煙火滾滾,中國軍人血濺雲霄,中國人民遭到了無數次的侮辱屠殺和野蠻蹂躪。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祖國的河山,如秋風掃落葉般的炮火在我們的母親身上留下千瘡百孔。

在這之前,甲午戰爭,日本依仗國家財政、軍事力量強於滿清政府。硬是將大批的軍隊運往中國,攻佔城市。中國戰敗,賠償日本大量白銀。但是日本野心未泯,繼續發展軍事,為再次侵略中國做準備。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國的土地上曾經樹立着“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警示牌;你們知道嗎?被日本人追殺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家園裏流連失所,他們留的血曾一度染紅了這片沃土;你們知道嗎?一雙雙渴望着自由、和平的眼睛在沾滿鮮血的武士刀下不瞑!

我憤慨,我無法原諒日本帝國主義在祖國母親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慶幸,我激奮,因為,在那之後就是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

將日軍引入包圍圈,使其精良裝備無法發揮作用。山林、峽谷、巷道就是日軍的葬身之地。“西安事變”後,“國家臨到最後關頭,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奮起抗戰,以救國家生存!”,國共開始合作,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全世界中華兒女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持久抗戰,採用運動戰、陣地陣、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作戰方法,使數百萬日軍陷入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八路軍利用地形優勢,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日本法西斯受到全人類的唾棄!

同學們!“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八佰》觀後感10

20xx年8月22日,我們班同學和段老師還有家長在德百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這部影片,講的是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由管虎導演執導,是一部精心製作的華語戰爭大片。

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借,地獄天堂,形成強烈對比,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隊長説:“兄弟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段台詞,簡直將現場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淚點激發到了極致。這樣一羣卑微到塵埃裏的普通人,誤打誤撞的來到四行倉庫,他們不完美,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還有軍人們誓死護衞樓頂的旗幟不倒。在戰爭年代,即便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只要有着一顆愛國的心,為國家人民奮戰到底,你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中國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強大!

還有更多的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不讓四行倉庫變成400人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就一定堅守陣地和敵人戰鬥到底的決心。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想到這裏會覺得我們今天的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這種感動化為一種力量,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身邊的幸福,好好學習努力奮發向上。

《八佰》觀後感11

星期五下午,媽媽帶我和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抗日愛國電影。它的名字叫——《八佰》。電影裏的故事讓我感動地哭了!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而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場面令我熱淚盈眶。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強盾,組成了一個大盾瘋狂向倉庫攻擊,想把四行倉庫鏟成平地。國民黨用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在這危難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往自己身上綁炸彈,跳下樓去犧牲自己,一個沒有炸死,第二個跳下樓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為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國家有用之人像他們一樣保衞這個國家。

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的場面,因為掛國旗是無疑是對日本人説的“三天拿下四行倉庫”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日本人開着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起來很憤怒,他們按原先的計劃一隊一隊護住紅旗不倒,第一隊倒下第二隊繼續上,他們用身軀護住國旗不倒。其中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着國旗也不讓它倒下,直到飛機被另一個戰士打跑了,但這個戰士不幸中槍犧牲了。這時我發現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淚浸濕。我對國旗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難過,有這麼多的英雄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衞這個國家,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為生活在中國感到自豪,我愛中國!

《八佰》觀後感12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整部影片採取類似正反論證的形式,輔以借代、倒敍,帶我們穿梭回那個破敗的年代。現在的生活有多幸福,過去的戰場就有多殘酷,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展望將來。

在影片的槍林彈雨中,見證了軍民在戰爭環境下的人格成長,從畏敵、怕敵到拒敵、迎敵,從貪生怕死到不畏犧牲,從事不關己到眾籌集資,從隔岸觀火到眾志成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當戰爭來臨時,無論是種地的農民還是在校的學生,上了戰場都是士兵,不知道下一秒等待你的究竟是你的呼吸還是子彈穿過頭顱發出的瑟瑟風聲。

垃圾橋(又名浙江路橋)好比楚河漢界,不同的是,橋的兩邊份屬同一個國家,同一座城市,一邊夜夜笙歌,另一邊卻四面楚歌。影片中的白馬頗有《辛德勒名單》中那位穿着紅色衣服小女孩的意味,代表着遺失的也是僅存的美好念想吧,它的純白與戰爭的鮮紅是那麼的格格不入,反襯着戰爭的殘酷。兩次出現身穿戲服的將士,身騎白馬,手握長槍,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不就是單槍匹馬截江救阿斗的趙雲嗎,如果説關羽是義薄雲天的代名詞,趙雲則是曲線救國的代名詞,每位將士都懷着“中興漢室”的不屈意志,何愁大業不興,漢室不興。這種氣勢,頗有以一敵百的意味,這也就解釋了為為什麼區區數百人,讓人有這是8000人甚至80000人的感覺。

那座不能倒的旗幟,是民族的意志,國家的脊樑,也許歐美國家永遠也理解不了這種強大的精神力,它是幾千年民族精神的沉澱,同時也是一劑良藥,治癒當時病入膏肓的泱泱大國。四行倉庫,不僅是四個銀行的倉庫,也是中華民族頑強拼搏,不畏犧牲,勇於抗爭的精神倉庫,塵灑山河,山河猶在,我們永遠記得你的微笑。

《八佰》觀後感13

華人皆如此,倭寇豈敢——題記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同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這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一邊繁華美麗、歌舞昇平,一邊是炮火猛烈,斷壁殘垣,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一河之隔的人,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堅持戰鬥;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明知一去難見妻兒,仍願為國捐軀……沒有人想要犧牲,卻有人為了和平,不得不犧牲,國難當頭,沒有一個人是旁觀者,沒有一個人可以脱離其中。八百壯士用行動證明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生為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仍有不屈之心。

電影中,租界裏的人看着八百壯士浴血奮戰卻無能為力,現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歷史心潮起伏。電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卻也撕開了歷史的一角,從中我看見有希望,從那無奈無助、無盡的黑暗中孕育。

魯迅説:“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壯士代表的不只是戰爭的慘烈,更代表了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決心。

沒有戰爭不慘烈,血淋淋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面對新的時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有人説“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至少,我們可以多瞭解那個黑暗的年代,“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不忘先輩為和平作出的犧牲。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我們要銘記歷史,畢竟,歷史不是簡單的白紙黑字,它是鮮活的記載,未來的燈塔。我們應該學習八百壯士的熾熱的愛國之情,為將來祖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添上自己的一筆。

《八佰》觀後感14

夜深了人靜了,指尖在手機滑到一篇報道時突然停下,大致內容是:電影《八佰》或許就是想通過回顧那段悲慘的記憶,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主旨,歷史無法改變,但可以銘記,過往無法改變,但可以創造新的未來。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為增強氣勢對外稱有800人,堅守閘北四行倉庫

一座橋,兩個世界,天堂和地獄。天堂是法租界,而地獄就是四行倉庫。

在戰鬥中有勇敢的軍人,也有懦弱的逃兵。

懦弱的逃兵其實並不懦弱,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有自己想念的家人,有自己心疼的孩子,有心儀的愛人,也有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在同伴受傷時即使面臨着將死的險境,也會把同伴救出來,這對他們來説已經是很大的蜕變。他們從一開始時戰鬥只想躲起來,一心只想逃跑的心到為了消滅敵機而犧牲,為同伴的撤退爭取時間,這都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覺醒。

勇敢的戰士是人們所歡呼的,那為了抵擋敵人攻擊而在自己身上綁炸彈的軍人,為了營救戰友而受傷犧牲的軍人,是你們的精神使得在法租界的人們得到了覺悟,使他們有了戰死也要連接電話線、也要送國旗的決心,戰士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犧牲,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支起了那一次又一次倒下的國旗,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敵人。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時,即使不情願,也抱着只要有一個人活下去榮譽就還在的決心,這不是認輸,相反,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他們向法租界的人們傳遞了為國家犧牲的精神,在戰士們倒下的時候,無數人們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一堵手牆,是扶起中國的手牆。

孤軍的背後是一個國家的悲痛,但也正是這羣孤軍激起了法租界中國人的鬥志。

《八佰》觀後感15

“中華不亡,中華民族不亡,中華民族萬歲。”這個聲音在我耳旁迴盪,使我熱血沸騰。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事情是這樣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學去看了一部抗戰類的電影《八佰》。

電影開始,第88師524團第一營進入了四行倉庫,在守衞的第一天裏,日本用了挖掘機把牆鑿開,隨後接連着日本軍人衝了進來,有的日本人頂着鐵皮開始鑿牆。有的中國軍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綁住了炸藥,一個一個的跳下去引爆炸藥。

第二天,有三個人想要通過下面的河水來逃跑,結果在拐彎處遇見了日本人派來偷襲的敢死隊,三人立馬潛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換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會被發現,所以其他二人連忙拉住了他,過了一會兒,日本人走了,那個人也死了,兩個人遊了出去,有一個人立馬喊:“小湖北日本人來偷襲了,日本人來偷襲了。”上面橋上要傳去電話線,但日本有狙擊手,有一個名叫刀子的人過去傳,他先用帽子試探,狙擊手果然開槍了,他趁着狙擊手換彈的時間一路狂奔,但是卻在肚子上種了一搶,他躲在掩體後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拋,電話線過去了,但狙擊手卻一搶命中了他的頭部。

第三天,中國軍人升旗,要讓旗杆不倒,一個個中國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開着飛機掃射,有一個人用槍瞄準,“砰”一聲,飛機被打跑了,因為擋風玻璃被射爆了,當這個人還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悦中,而旁邊的人卻不淡定了,因為那個人看見射下飛機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後一天晚上,大部隊撤退,在租借的橋上的門縫中伸出了無數雙手來迎接軍人們。

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林則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想,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做個真正的男子漢,我會用我的整個生命去保衞我的祖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