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19W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觀後感15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1

看過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被評選出來的人物個個都讓我很敬佩又感動。站在舞台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的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核艇之父黃旭華;有的為了報答戰友之情,日復一日地去戰友的墓前,向戰士們問好的陳俊貴;段愛平用自己所有的錢,給返底村建造了一座學校等等。

在這些人物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盛蘭。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地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七十多歲的時候,老伴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年,他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求助的報道,從那時候開始,劉盛蘭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捐給那些貧困的孩子。最多的時候,他同時捐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着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了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過一點點的肉,沒添過一件新衣服,“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被劉盛蘭爺爺深深地打動了,我會向劉盛蘭爺爺學習的,我會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看見盲人要過馬路時,上去攙扶;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主動讓座等等。

《感動中國》觀後感2

2月10日,中央電視台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台上説:“我要用最後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麼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並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聖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觀後感3

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帶着夥伴們用鋼釺和斧頭鑿開巖石挖出一道長長的水渠,讓村裏的老百姓終於喝上了甘甜的清水。看到這一畫面,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這是《感動中國20xx》裏面黃大發帶領村民挖水渠中的場面。

20xx年度的《感動中國》給我們講述了十多個感人的故事,有捨己救人的消防員,有一心報效祖國的科學家,還有做了一輩子好事不留名的醫生…其中,令我刻骨銘心的莫過於黃大發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村子裏一直很窮,唯一的原因是缺水。雖然有一口老井,但水已經渾濁不清,黃大發發誓要讓大家喝上乾淨的水。於是,黃大發就帶着村民們去挖水渠。雖然後來挖了快一年的水渠廢了,但他也沒有放棄,繼續帶領大家另闢蹊徑,挖到懸崖了,他第一個跳下去挖。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水到渠成。

我敬佩他,我敬佩他的勇氣、堅持、自力更生、一諾千金!我要向他學習!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堅持:環衞工人在堅持清潔,警察在堅持指揮交通,出租車司機在堅持送大家出行……

我向黃大年致敬!向所有為社會默默堅持付出的人致敬!

《感動中國》觀後感4

我最敬佩的是“最美媽媽”

吳菊萍,不為別的,只為她可以用寬大的胸懷去保護那一個弱小的生命。她是平凡的,但是她又是不平凡的。也許那時她只用在圍觀的人羣中着急的喊着,根本不怕也可以説不在乎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她只是用雙手來保護這個只有兩歲的小孩,她曾淡淡地説:“我是個普通人,終究還要回到普通的生活中去。”但是誰可以像她勇敢地做出的這麼“普通”的事呢?

我不禁想到,如果是我在現場,我也許不會衝上前,抱住那個小孩,而是把自己當做觀眾在那着急的喊着,根本不敢也不會想到抱住那個小孩。從

10樓飛速掉下來。其中,吳菊萍媽媽到底承受了多大的重量?誰也不敢想象。但可以確認的是那肯定是吳菊萍的幾倍,甚至更多。

這樣的媽媽,難道不應該讓我們敬佩嗎?

《感動中國》觀後感5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他是人們的英雄——杜富國。杜富國英勇負傷後,軍地領域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脱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入伍以來,總對戰士説:“你退後,讓我來。”在一步查明情況時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一側,將戰友推開。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認準了路,並下定決心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作為。面對危險“讓我來,髒活累活我先來。”開闢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我先來。”杜富國這種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值得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身男兒漢,這位堅強的杜富國醒後,只問隊友張波有沒有受傷,隊友張波説:“沒受傷。”杜富國才放下心來。

杜富國受傷後仍為國家、人民獲得安寧的國家感到自豪、高興。於是,《感動中國》授予杜富國説:“你真是臨危豈顧生。”

“你退後,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感動中國》觀後感6

寫在前面: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阿來:鄉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鄉村教師是偉大的,卻不應該被遺忘。

閻肅寫下這樣深情的評價: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陽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今天我看了2008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裏面有張藝謀奧運團隊,唐山十三農民,武文斌,經大忠,李隆,金晶,吉吉,神奇航天員,李桂林,陸建芬,韓惠民。頒獎典禮中我最感動的是李桂林和陸建芬這兩位人物,因為二坪這個過去的"文盲村窮山村",現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涼到今天的精神鉅變,與這兩位老師付出的心血是分不開的。他們18年紮根這裏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他們的頒獎詞是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在實際生活中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樂於助人的兩大特點,我在平實生活中也要樂於助人。我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讓我很感動,特別是李桂林、陸建芬他們告訴我要堅持不懈,樂於助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7

2月18日,駐黃陂原空降兵某部隊離休幹部馬旭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她的故事令人動容。20xx年9月13日,馬旭來到銀行,要把1000萬元積蓄捐向一個很遠的地方。銀行以為老人遇上詐騙,叫來警察才確認是虛驚一場—老人當真要把1000萬積蓄都捐給家鄉助學。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歎,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是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馬旭的頒獎辭。

一位傳奇的女空降兵,一輩子穿軍裝,一輩子不為名利所困擾,對自己的生活“小氣”到近乎苛刻,卻一分一角攢出了1000萬元捐款,安貧還能樂道,這份赤子之心,讓全國人民動容。感動中國,實至名歸,向老人致敬!

《感動中國》觀後感8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的約會在中央電視台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評出的年度人物事蹟,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的.真實故事,用感動的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的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的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時時感動着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羣人;他們是一種精神的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的力量,喚醒沉睡的春天。

我們常説,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我們的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裏,我們20xx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着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觀後感9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節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感動中國》觀後感10

今天,我們在學校裏觀看了20xx《感動中國》。裏面播放了許多十分感人的事,許多人看得淚不成泣。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為裏面的獲獎者的故事感動了。

陳家順是一家工廠的領導,他與民工同甘共苦,分擔工作。他用情分擔當本分,為百姓打工。正所謂動人以行不以言,在陳家順的身上,充分地體現出了這點。

高淑珍自己的孩子本身殘疾,因此她對殘疾孩子很是同情,於是,她不斷地收留殘疾孩子,與一位好心人每天幫他們做飯、幫他們鋪牀、教他們知識。如今已收留了30多個殘疾孩子,真受人敬佩!

林俊德是一名核試驗研究員,他被查出有重病。醫生讓他做手術,可他堅決不同意,因為他還要工作,他怕一做手術就不能在工作了。他為了人民不顧自己的生太偉大了!

還有一個人,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但他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人。他是一個語文老師,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帶着她母親上班 ,許多人都同情他。

他們都是偉大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讓我們這個社會上多幾個這樣的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11

昨天晚上,我看了《感動中國》。

這裏的第一個人是為了做核試驗,得了病在病牀上還堅持用電腦查看資料,怕耽誤了工作,堅決不手術,最後,因為病得太重而去世的院士,他叫林俊德。

還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叫何玥,不幸得了不治之症,在病牀上,她對家裏人説,到去世的時候要無償捐獻器官。使我大受感動。

還有一個是教師,名叫陳斌強,他為了照顧患上老年痴呆的母親,無論走到哪裏,是上班還是下班都把母親帶在身邊。有一次,他因為在照顧母親大小便時,沾在衣服上,所以,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都聞到了氣味。他説明了原因,問學生:“你們嫌髒嗎?”學生們都説:“不嫌髒,因為這是愛的味道。”他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學生,也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讓大家都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這就是他感動中國的原因。

在看的時候,我也和許多觀眾一樣,哭了。在這些人上台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了一個個美,讓我們知道什麼是愛。愛其實很簡單,不簡單的是,要堅持做下去,而且做好。一個人如果做好每一件事,就能幹成大事。如果能做好一件事,或幫助他人,並能以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在道德上,就已經感動了大家,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觀後感12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後,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一個人活着最需要有一顆博愛的心。

有一位教師她曾經説過:我以一個愛字為準責,愛生邊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一位神兵他百折不撓、百鍊成鋼,是真正的兵中之王。孫炎明用生命詮釋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用微笑詮釋着什麼是工作。

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王維。他是一位軍人,當泥石流發生時,妻子把一個救命的電話打給了他,可是正在救人的王維根本沒聽見這個電話,當他再休息時,別人告訴王為他妻子和小孩一起被泥石流吞沒了。那個電話留給她一個悲傷,留給我們一種力量,告訴我們愛人就是愛自己。在災難發生時有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救家人,可王維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去救災民,這點讓我十分敬佩。噹噹災難發生時救羣眾而不救家人的人還有許多。如才哇就是。

才哇是一位鎮長,當時他們村莊發生了地震,女兒打電話告訴他,媽媽遇難了,叫他趕快回家。可是才哇並沒有回去,而是在幫助遇難的村民,一直到下午才回家處理事情。我覺得他是一位捨己為人,一位負責人的男人,對村民有着深深的愛。

《感動中國》觀後感13

每當電視裏有好的節目,媽媽都要告訴我。讓我看一看或者講給我聽。在我寫的時候有的準能用上。

星期三,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這個節目,在節目裏講述了11位感動中國人物。

他們有的是飛行員,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磨刀的老爺爺,還有運動員等等。但是他們卻用樸實無華的行動感動了你我,他們中有些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些人與死神擦肩而過。生活在生死邊緣。我對吳景泉爺爺印象最深,這位普通的農民不僅是觀眾中的主角,更是中央熒屏上的主人公——“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之一。

看完這個感動中國的故事,我反覆思考: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能有如此的堅強,勇敢和心胸面對壞人。警察叔叔真的好勇敢,為他人着想,是在讓人感動,讓我佩服。我反覆的看,我以後長大了也要像他們那樣,處處為別人着想,我反覆問自己,我們同是中國人,為何我如此渺小,他們卻如此偉大。因為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無私、偉大的心!我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感動中國》觀後感14

高貴與什麼有關?職業?富裕?有時和一個好品質有關——題記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瞭解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偉大的人物,比如:見義勇為的方俊明、鄉村教師格桑德吉、重情重義的陳俊蘭等十位偉大的人。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平民母親姚厚芝,雖然早已身患重病,但她還是堅持繡完了這幅長達六點三米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鉅作有幾千個還不到兩釐米的小人兒,每個小人兒穿的衣服也要繡,就算是專家每天繡八小時,也要繡上五年,她硬是三年加五個月就繡完了。

我不禁感慨萬千:母愛如江,這便是一個母親傾其所有,為兒子繡出的一幅風景圖,母親用白髮做線,皺紋做針,繡出了一個傑出的人才,卻早已風燭殘年,一幅十字繡,繡出了濃濃的愛意,也繡出了蒼老的面容。現在,我們要去幫母親接下針線繡出另一個璀璨的人生。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事蹟吧!

《感動中國》觀後感15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讓失聰的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兒子同桌16年的陶豔波;默默捐款二十餘年從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張紀清;打擊暴恐分子囂張氣焰,被譽為沙漠“飛鷹”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十三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癱瘓在牀的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朱曉暉的父親在20xx年患了瀰漫性腦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辭去了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將房子賣掉了,但依然欠下一身債務。她和父親便在社區的車庫裏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們生活的唯一來源是她父親每月一千餘元的養老保險,常常只能讓父親一人吃飽,她也有十餘年沒買過新衣服,生活的重擔使她才41歲就頭髮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問自己:“她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也能將”孝“這個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詮釋,那我呢?”我想,我以後也要和她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做一個孝順的人,讓父母更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