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

來源:文萃谷 2.6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

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1

去年八歲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張家界旅遊,在翻越天子山的時候,我覺得非常辛苦和勞累。走了三個多小時,還沒走出天子山。我開始耍無賴,一定要媽媽讓我坐轎子。媽媽讓我看那些皮膚幽黑、汗流夾背、步履艱難的轎伕叔叔,還給我講了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我們勝利地走出了天子山。

“長征”是什麼?“長征”中發生了哪些故事?為了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作進一步的瞭解,媽媽給我買了《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再一次被振憾,許多的感動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1934年10月,由於我們共產黨由於某些領導人的錯誤領導,敵強我弱,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6年10月,紅軍三支主力隊伍終於在陝北勝利會師。黨中央領導核心得以勝利轉移到延安,中國革命從此轉危為安。

《長征的故事》一書中許多鮮活、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我都歷歷在目。“周恩來帶病走長征”“愛兵如愛子”“揮淚斬坐騎”“一雙布鞋”“吃毒草救人”“兩塊牛蹄骨”“一袋乾糧”“芳妞脱險”等等。一個個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周恩來帶病走長征”中剛過大渡河,周總理就病了,高燒達到昏迷狀態,當時紅軍什麼藥都沒有,醫護人員千方百計去找藥,被總理制止了。爬雪山時,總理堅持不搞特殊化,不坐擔架堅持自己走路,不給部隊添麻煩,不吃羣眾送的丁點東西,這樣的總理讓我肅然起敬。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人才有魅力,什麼樣的人讓人尊重。周總理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動別人,用正確的行動帶領大家,這樣的才更有魅力,這樣的人才更讓人去愛戴。我是我們班上的文藝宣傳委員,曾經因為工作辛苦,同學的不支持而哭泣過、氣餒過。比起紅軍長征的困難,這真的不算什麼。遇到困難時,我要更加振作,積極面對,以身作責,以德服人,我想我的班幹部工作會更加出色。“揮淚斬坐騎”中紅軍過草地,糧食已經吃光了,野菜也沒有了,牛皮腰帶也吃完了。許多戰士餓得倒了,彭德懷命令將他心愛的坐騎——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一起殺掉給戰士們吃。牲口倒下了,大黑騾子也倒下了,老飼養員撲了上去抱住大黑騾子的脖子失聲痛哭,彭德懷的眼睛也濕潤了。看到這裏,我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紅軍的生活條件太艱苦了,要吃沒得吃,要穿沒得穿,要是我在當時也一定捨不得殺自己心愛的坐騎。

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2

《長征》,分為上下兩本厚厚的大書,僅僅是拿在手中掂量幾下都能感受到其內容之厚重。

封面上蜿蜒曲折的路線如同長江黃河般曲折,似乎猶疑不定地奔向北方,幾次掉頭就又向前,又彷彿一條匍匐在紅色大地上的巨龍。兩枚小小的黨徽堅定而顯眼的在兩頭閃耀着,絲毫不被周圍的紅色所吞噬。

“長征”。兩個大字似乎與小小的光芒呼應着,光芒更加頑強耀目。

長征,中國革命史上一次偉大壯觀而又犧牲慘烈的大型軍事轉移行動,被作者濃縮為兩本書,每一個散發着墨香的方塊字背後都有匿名的犧牲,每個標點背後都隱藏着領導人無數個日夜的運籌帷幄。我與戰士們一同歡笑,一同悲傷,一同走過萬水千山,我為他們的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而肅然起敬,為領導人的準確判斷與正確決策而折服。在閲讀過程中,我彷彿也走了一次長征路。

合上書,心中仍有一個疑問:是什麼支撐着他們走過長征二萬五千裏?他們明明可以安逸的在家裏生活,何必去遭那樣的罪呢?

暑假去北京旅遊,看完升旗後,漫步在擁擠的人民廣場上。忽然喧囂消失,抬頭看見矗立在面前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

簡單的四方體,單調的石灰色,看上去矮墩墩的。這令我有些驚訝,我本以為紀念碑會刻滿烈士姓名。然而這樣的單調卻帶給我更沁入心懷的震撼,我忽然間明白了。

這支“窮人的軍隊”能讓他們脱離飢餓,更重要的是,他們掙脱了心靈的鐐銬,擺脱了思想的枷鎖。生活不再是單調的石灰色,疲憊麻木的軀體又找到了熱血的靈魂,燃燒着,直到最後一刻。他們在隊伍中相互攙扶着,一起跳出那漆黑的深井,仰望廣闊的藍天,看見希望的光芒。

也許前幾天有人在碑前獻上一束白菊花,幾片純白無瑕的花瓣,飛舞着,飄向那在平坦的人民廣場上,在滾滾歷史洪流中,唯一堅定的隆起,幾個金字在灰色中熠熠生輝——人民英雄。

這時我才明白,那光芒,是不朽的。

現在時代已將接力棒傳到下一代年輕人手上,而我們也將全力奔向那不朽的光芒。即使深陷泥潭又如何?有了希望,冰山也能被熾熱的心融化。

我們不會一直停留在用刀片肉搏的長征的時代,但我們永遠需要長征戰士們無私奉獻,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曾經走過了多少轉眼間已成歷史,重要的是,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帶着過去傳承下來的精神,奔向心中不朽的光芒。

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3

這周,我看了一個名叫《長征》的電視連續劇,以前總聽説長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看完後才明白了長征有多麼感人、多麼偉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蔣介石不顧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三省,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事實,依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進行了戰略轉移,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徵。

整個長征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苦,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匱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部隊的攔截追擊,但是紅軍戰士排除萬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勇敢的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場戰鬥,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延安,取得了勝利。在整個長征的戰鬥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着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着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着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衝,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衝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衝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的部隊。這次戰鬥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征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征的路上象這樣的戰鬥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蹟;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其實從一開始紅軍就勝利了,因為他是正義之師。紅軍深得民心、團結奮戰、保衞祖國。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少炮彈;也無論多麼少的食物和多麼惡劣的天氣。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紅軍的步伐。

長征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長征讓我們感到了正義的力量,長征忘我的大無畏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每一代人。

長征讀後感800字(推薦4篇)4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長征是即使經過漫長歲月,依舊被世人追尋不已的`事件;長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徵。因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在難以承載的犧牲中始終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艱難險阻皆成為一種鍛造—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留下的是: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些都是可以創造人間奇蹟的精神,精神的質量可以改變個人與世界的命運。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大渡河兩岸間的河谷上鐵索空懸。下午四時,中國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戰鬥打響了。沒有任何別的可以選擇的出路,只有迎着槍林彈雨強行衝過十三根寒光凜冽的鐵索。激越嘹亮的軍號聲震盪着千年峽谷,二十二個年輕的紅軍勇士向鐵索衝去。看着在鐵索上越來越近的紅軍,川軍不知道世間除了紅軍,還有什麼人能夠空懸在萬丈深淵上順着那些搖晃的鐵索發起衝擊。這與其説是一場戰鬥,不如説是意志和勇氣的較量。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瘋狂地向鐵索衝去?他們為什麼會捨生忘死地衝進火海?是因為縈繞在他們心頭的對未來美好社會的堅定信念,是因為引領着他們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精神。所有的紅軍戰士,無論是政治軍事精英,還是貧苦的農民官兵,也正是因為這種信念與精神,才能讓戰士們無數次跌倒又爬起。

對於受到敵人重重阻撓、層層包圍的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大雪山是比任何殘酷的鬥爭更為艱難曲折的過程。即使只剩兩萬餘人,在翻越夾金雪山時,楊成武政委在一個雪坎上喊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同志們,老鄉都説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過,如今我們上來了,豈不成了神仙!”……毛澤東對身邊的人説:“蔣介石認為紅軍不能從雪山上爬過去,咱們今天就是要創造出個奇蹟來。”—毛澤東真正盼望的奇蹟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合……只是愣了片刻,兩支隊伍的紅軍官兵開始奔向對方,然後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敵人攔不住他們,雪山困不了這些紅軍戰士。每翻越一座山嶺、強渡一條急流,每奪下一個陣地、擊退一次敵軍,他們本就剛強的意志就會更加堅定。

長征,作為全人類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將永遠向世間傳送希望,播送燦爛的信仰之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