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立秋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73W

原文:

舟中立秋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舟中立秋

清代: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飢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譯文: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臨近老年最怕蕭瑟衰敗的秋日,曾經的美好時光也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天陰沉沉、岸邊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亂點灘頭、小舟搖搖蕩蕩。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只能用文章表達對時事的擔憂,兩廣的軍糧儲備也讓人發愁。

洊飢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倚在船邊望向西邊的農田,想到已經連續多年饑荒,希望今年有個好收成。

註釋: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年光:時光,歲月。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zhuō),軍儲嶺海愁。

軍儲:軍隊的儲糧。嶺海:指兩廣。因地處五嶺以南,臨近南海。

洊(jiàn)飢今有歲,倚棹(zhào)望西疇(chóu)。

洊飢:連續多年的饑荒。有歲:好年成。棹:船槳,借指船。西疇:指西邊的田野。

賞析:

秋天是草木凋零的季節.相對於人生來説,又象徵着壯盛之期的逝去,垂老之年的到來。所以儘管秋光也很美,卻很少有入能像唐人劉禹錫那樣豪邁高唱: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康熙三、四年間,擔任“江西參議”而分守“湖西道”的施閏章年交四十七、八,正將進入老年之期。“頃年在官,引疾不許”,在這樣的年齡遇上陰沉的“立秋”天氣,自不免要悚然畏警了:回想當年來到臨江府,芷是東風駘蕩的春日。倘説那時還曾滿懷ff春風騎馬到江城,正值繁花照眼弱”的由衷喜悦和勤於民事的幾多熱望的話;那麼秋風數度,當詩人又在“蕭水、章門三日路”的公務往返中迎來衰颯秋日的時候,卻再沒有多少令他欣慰的事了——歲月蹉跎,年光如流,壯盛有為的.四年多,就這樣,逐水”逝去。眼看就要臨近老年,怎能不感到深深的悵惘?此詩開篇以“垂老”映對“秋”節,引出“年光一逝去的幽幽慨歎,正表現着許多仕人步入衰秋時共有的苦澀之情。

而且詩人又是在孤舟客宦之中。如果遇上的是“秋風兮婿姻”的晴和之日,則船行江河之間,鷗飛白帆之上,雖説也難免會感到“水闊孤帆影,秋歸萬葉聲”的清寥,畢竟還有青峯黛巒可眺、麥氣豆香可賞.現在卻是“陰雲”沉沉、“急雨”敲篷,詩人所見副的,便只有岸草的瑟瑟偃伏和灘舟的顛蕩亂雨之景了。“陰雲沈岸草,急雨亂灘舟”二旬,即從眼前實景落筆,勾勒了一幅令人犯愁的動態畫面。作為詩人孤消身影的黯淡背景,恰可有力地點示,詩人此刻的心境已變得怎樣陰鬱和紛亂。

施閏章是一位優時憫亂之士,他的思緒,無疑要比尋常的羈旅之客深沉得多。這些年來,國家時局仍處在動盪不安之中:晚明桂王雖已被吳三桂徵平,鄭成功、張煌言領導的義師,卻依然堅持着悲壯的抗清鬥爭。為了安靖東南,清政府調動重兵,屯駐江浙皖贛一帶。康熙三年秋七月,還發動了鉦台灣”之役。施閏章對動亂的時局頗為擔憂,在《中秋對月》詩中,即發出了“好酌清尊滿,休教恨白頭。不知今夜月,幾處戰場秋”的歎息。但身為一介飽讀“詩書”的文士,他對安定蒼生又能有多大作為?“時事詩書拙,軍儲臨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