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1.6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7篇)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會使用相關的實驗儀器,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有關數據和資料;

(3)經歷從所觀察到的凸透鏡成像的有關記錄和收集到的實驗數據中,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探究

難點:從實驗數據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具:光具座、蠟燭、火柴、光屏、焦距f=10cm的凸透鏡

課型:實驗、講解、討論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演示實驗:課本 圖4-23

當凸透鏡距燈泡較近時,通過透鏡可以看到燈絲正立、放大的虛像;

適當增加凸透鏡與燈泡的距離,在牆上看到燈絲倒立、放大的像,繼續增加凸透鏡與燈泡的距離,在牆上又能看到燈絲倒立、縮小的像。

板書:1、實像: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叫做實像。

2、物距: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物距(u);

像距:像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像距(v)。

二、新課教學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知道,凸透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也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還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那麼,凸透鏡成不同的像時,像距、物距和焦距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關係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進行研究。

為了準確地測量出物距和像距,我們這個實驗用到的主要儀器是光具座。

① 如何測量物距和像距?

② 強調:實驗時,凸透鏡中心,燭焰中心及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探究活動一:倒立縮小的像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縮小的像

問題:

(1) 物距與焦距、像距與焦距的關係?

(2)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像與物是在同側還是異側?

(3) 物上、下移動,光屏上的像怎樣移動?

(4) 用書本將透鏡上半部分遮擋起來,像有什麼變化?

(5) 對調蠟燭和光屏,成什麼像?

結論: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f

應用:照相機

探究活動二:倒立等大的像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等大的像

討論:

(1) 物距與焦距、像距與焦距的關係?

(2)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像與物是在同側還是異側?

結論: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v=2f。

探究活動三:倒立放大的像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放大的像

討論:

(1) 物距與焦距、像距與焦距的關係?

(2)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像與物是在同側還是異側?

結論:當f2f。

探究活動四:正立放大的像

像的性質 物距(u)/cm 像距(v)/cm

正立放大的像

討論:

(1)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

(2)像與物是在同側還是異側?

(3) 物距與焦距的關係?

結論:當u

應用:放大鏡

根據以上討論,你能不能總結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呢?

板書:3、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f

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v=u,物像異側;

當f2f,v>u,投影儀,物像異側;

當u

討論與交流:實驗中你還有哪些新發現?

問題討論,引申拓展:

(1) 凸透鏡成實像的條件是什麼?實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

(2) 凸透鏡成虛像的條件是什麼?虛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

(3) 凸透鏡成像時,什麼情況下物像異側?什麼情況下物像同側?

(4) 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如何變化?像的大小又如何變化?

(5) 某人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像,這是什麼原因?

補充:課本 最後一段文字:

a、兩倍焦距處是物體成縮小的像還是放大的像的分界點;

b、一倍焦距處是物體成倒立實像和正立虛像的分界點;

(6) 你能否想出兩種方法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7) 當u=f時,凸透鏡能成像嗎?為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在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當光屏與透鏡的距離為16cm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倒立放大的實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2cm D、16cm

2、見《創新作業》 第7題

四、佈置作業:

課本 1、2、3、4、5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教學難度大,應分為兩個課時進行。重點應放在實驗探究上,以問題為主線,可以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起指導作用。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學習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勇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創造的心理品質。

(3)樂於參加觀察、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二、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器材準備:

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組。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各有什麼特點?

生:(學生思考、回答)照相機成倒立的縮小的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像。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用放大鏡先看書本上的文字,然後再用放大鏡看遠處的同學和老師。你發現了什麼嗎?請描述一下看到的現象。

生:描述看到的現象。如:看到遠處的物體是倒立的、縮小的,近處的物體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

師: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從剛才的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凸透鏡,但觀察到的現象卻有很大不同:有時是正立的,有時是倒立的、有時是放大的,有時是縮小的。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和對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情況的瞭解思考一下,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提煉學生問題中的知識點,確定本課的探究課題: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設

師:通過我們已經瞭解的關於凸透鏡的知識和你的日常生活經驗,你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什麼?以小組為單位繼續討論。(説明:一定要給學生留一定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並且讓學生充分討論。對學生提出的猜想,是有價值的,合理的,一定要給予肯定,特別是具有創新的猜想和假設。而對明顯不正確的猜想,也不要草率否定,在充分肯定積極性的同時提出正確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學生的勇氣。)猜想:

照像時人和景物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像是縮小的;使用投影儀時,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像是放大的。看來,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可能跟物體凸透鏡的距離有關。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鏡的距離比較遠,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鏡直接看書上的字時,凸透鏡離書面較近,像是正立的。可能凸透鏡成像的正倒與物體到凸透鏡前的位置有關。

照相機、投影儀工作時,物和像在凸透鏡的兩側;而放大鏡中,物體和像在透鏡的同側。像的正倒可能跟物體和像是否在同側有關。

3、設計實驗

師:上面我們已經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了初步的猜想和假設,下面我們就要來親自動手檢驗一下。用什麼辦法去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用實驗的方法可以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

師:那麼在動手實驗之前,請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拿出你們的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教師指導下進行全班交流,並參照書上給出的實驗設計方案,比較各組的方案中的成功之處和考慮不夠周到的地方,請學生修正自己組的方案,可以邊設計,邊實驗校正,邊修改。)教師介紹:物距(u)、像距(v)、實驗器材。

師:從"物距"這個名詞的字面含義上看,物距應該指的是什麼?生:物體到透鏡的距離。

師:準確地説是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那像距呢?生:像到透鏡光心的距離。

師:同學們的桌子上都有一隻凸透鏡,它的焦距我們在學習《透鏡》一節中已經測出是10釐米,給大家一隻蠟燭做物體,研究火焰所成的像。一面光屏用來承接火焰的像。大家可以將凸透鏡、蠟燭、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從光具座的刻度尺上可以讀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和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了這些器材,你應該怎樣做呢?

生:設計實驗的方法、步驟,並向全班同學介紹、交流。例如:固定凸透鏡、光屏,移動蠟燭,在光屏上找到像後記錄實驗現象;固定光屏、蠟燭、移動凸透鏡,使光屏上成像。…(説明:若實驗方案較多不能統一,可先讓學生動手試一下,來證實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若方案較統一,教師可進行歸納總結。在邊討論邊動手嘗試中不僅可以學習如何擬定實驗方案,還可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師:同學之間交流並探討出實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蠟燭和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使火焰、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將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儘量遠的位置,點燃蠟燭;

(3)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邊緣清晰的蠟燭的像為止;記錄下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大小和倒正;

(4)將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一段距離,重複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蠟燭的像;

(5)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試着用眼睛觀察像在何處?像是怎樣的?

實驗時注意分工合作,邊實驗邊記錄數據,並填入表格。同學們可以直接填寫在課本上給出的實驗表格上,也可用自己設計的表格。(各小組討論,並將各組方案彙總至教師處,並投影在大屏幕上)

4、進行實驗

1、學生根據要求,自己組裝儀器並進行實驗。把蠟燭放在離透鏡不同的位置上,移動光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

2、各人得出數據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數據,比較物距和焦距關係,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條件和縮小、倒立像的條件。(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3、將各組數據及結論全班交流,分析各組數據中是否出現錯誤,並探討一下出現錯誤的可能情況,並改正。(評估各組結論是否正確)

4、分析論證師:下面我們把探究的結果彙報一下。學生回答。教師介紹實像和虛像:

師:在實驗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把蠟燭放在什麼位置,無論光屏如何移動,均無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時,若取下光屏,在光屏處直接用眼睛觀察,你會看到什麼現象?這個像和前兩次成的像有什麼區別?師:在剛才的實驗中,同學們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卻無法用光屏承接,是因為在成像的位置並沒有光線在那裏會聚,只是我們感到光線是從那裏射出來的,是虛像;倒立的像則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線在那裏會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這樣由真實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實像。

師:知道了實像和虛像之後,我也提出兩個問題。請你進一步猜測並根據上面探究所得資料進行分析,在什麼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

生:討論並回答,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焦距時成實像;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焦距時成虛像。師:我們從實驗中獲得了許多數據,並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根據成像的情況對結論進行歸納分類。(教師提示:

1、利用數學上的數軸知識,把物距分為幾個特殊的段,看像的特點是什麼;

2、先把像的特點進行分類,再看物距的位置。)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學習,你能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嗎?(通過前面各子課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結論:

1、當u>2f時,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當2f>u>f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6、評估

師:通過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如果學生難以回答,教師可以具體的問下面的問題)能否簡單談談當初所做的猜想和假設與探究結果之間有何差異?

生:猜想時認為成像情況與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的遠近有關,探究結果對距離描述得更加準確。師:這節課經歷了哪幾個探究過程?

生:(討論回答)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歸納分析。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什麼?生:討論回答。

7、當堂練習:

①什麼儀器利用"當u>2f時,2f>v>f,成倒立、縮小的像。"

②什麼儀器利用"當2f>u>f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像。"

8、佈置作業:老年人看不清温度計的讀數,請你利用學過的知識給他幫助,説出你的辦法和理由。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學生在學習第1節“透鏡”,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對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着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關係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結論”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這樣加深學生對凸透鏡規律,又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第一次進行全過程探究,本節課需要兩個課時,第1課時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猜想時一般不懂怎樣去猜想,有時猜想與提出的問題毫無關聯,所以我們關鍵應該引導學生怎樣去猜想,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猜想情景,並且引導學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亂猜想。設計實驗是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麼和怎樣去研究,實驗時應該觀察什麼、測量什麼、記錄什麼?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表格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2、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

1、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2、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二)難點

1、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繫。

2、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五、教學過程

首先回顧一下前面學的內容課前回顧:

1、凸透鏡:焦點、焦距,二倍焦點、二倍焦距,物距,像距

2、照相機成像的特點;幻燈機成像的特點;放大鏡成像的特點;導入新課:

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裏面都應用到凸透鏡,但是所成像的`特點卻不相同,那凸透鏡成像有什麼樣的規律呢,我們來學習第五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板書:第五章第三節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講解:課前已經把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分組探究實驗來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首先提出問題(可能有以下的回答)

1、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實像虛像與物距有什麼關係? (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實像虛像與什麼有關?

2、凸透鏡成像有怎樣的規律?根據我們提出的問題,猜想一下

第二步驟:猜想與假設(可能有以下的回答)物距越大,像越大。或者物距越大,像越小。 (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實像虛像與物距有關。)根據猜想,設計一下我們的實驗第三步:設計實驗擺在桌子上的這些器材,就是我們實驗所需要的,誰能説一下,都用到哪些器材?

1、器材: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

2、擺放:把蠟燭、凸透鏡、光屏從左到右的順序擺放。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實驗思路:通過上節課對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像的性質瞭解,我們通過實驗看一下,物距、像距是多少的時候能成這樣的像,並把物距與像距與焦距進行比較,得出規律。物體首先在2F之外,然後在2F和F之間,最後在F以內。

4、設計實驗表格

根據我們設計實驗的思路來進行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實驗完成後,我找三組同學,分別從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來演示説明凸透鏡成的規律。

第四步:進行實驗並收集實驗數據

提示:器材擺放後要讓燭燃、透鏡、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時做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教師到各個組指導。第五步:分析論證

1、分別找三個組的同學,通過本組的實驗,説明照相機、幻燈機、投影儀成像的特點,以及物距、像距與焦距的關係。

2、大於2倍焦距以外成的是縮小的像,

1、2倍焦距之間的是成放大的像,那麼2倍焦點處成什麼樣的像呢?

3、同理通過實驗1倍焦點處成什麼樣的像呢?知識擴展

1、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2、成實像的時候,物體和像在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成虛像的時候,物體和像在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

3、物體在2倍焦距以外向2倍焦點,繼續向1倍焦點靠近時,像距怎麼變化,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4、物體在1倍焦點處向透鏡靠近時,像距怎麼變化,像的大小如何變化?

5、物體移動速度與像移動速度的大小關係?第六部:總結

教師在電腦上用課件演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課堂練習,繼續課堂小測。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國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於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於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基於此,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在知識方面,懂得少許淺顯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較簡單的物理現象,瞭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本節探究課學生面臨着許多困難,首先實驗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詞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實像、虛像;還有,要找到各種像應調整什麼,如何調整,學生感到盲目;再有,從數據中要得出結論也不易,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同時,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勇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創造的心理品質。

(3)樂於參加觀察、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

【教學準備

學生: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組;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探究過程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有一共同的光學元件,是什麼?

生:凸透鏡。

師:同樣是凸透鏡,它們的成像情況相同嗎?

生:不同。並回答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況。

師:那麼,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2、猜想假設

師:猜想要有依據。我們使用照相機時鏡頭離拍攝物體相對較遠,使用投影儀時鏡頭離文字圖片較近,而使用放大鏡是放大鏡離物體更近,根據這一現象同學們討論一下考凸透鏡的成像情況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生:小組討論回答,物距、像距

3、設計實驗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説的這些因素對不對呢?

生:實驗驗證。

師:我先介紹一下實驗台上的器材,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具座(帶有刻度尺)

根據桌上的器材各小組商量出一個實驗方案來。

生:小組討論,上台展示其實驗方案。

師:點撥實驗方案。

(哪是物距呢?哪是像距呢?是不是在光屏上得到像後,記錄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況,做完這一次實驗就行了呢?為了使得出的結論更加準確,可以取不同的物距多做幾次,具體情況可參照你們報告單上的實驗記錄表格進行。)

4、進行實驗

(課件出示實驗注意事項:⑴調整燭焰焰心、透鏡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⑵必須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師:這是實驗時大家必須注意的。第一條,為什麼要求在同一高度呢?這樣可以保證像能成在光屏上。第二條,只有光屏上成清晰像時,光屏所在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凸透鏡焦距f=10cm

5、分析論證

師:各小組根據你們的數據,看能否總結出凸透鏡的這些成像規律。

課件出示:

⑴凸透鏡的成像情況與哪個因素有關?

⑵像的虛實: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實像?在什麼條件下成虛像?

⑶像的大小: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縮小實像?在什麼條件下成放大實像?有沒有縮小的虛像?

⑷像的正倒:凸透鏡所成的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生:討論分析總結,並展示。

二、模擬演示,再現規律

多媒體動畫再現凸透鏡成像規律,可以加強對實驗規律的理解。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整個探究過程,看經歷了哪些環節?

三、結束語

實驗中同學們可能還遇到了其他一些問題,如物距變化與像距變化和像的大小變化有什麼規律等,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再共同探究。

【課後作業】

1、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鏡成像規律,説一説它們分別應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哪個規律。

2、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裏面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水平地放在水瓶的一側,透過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筆。把筆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地移動,透過水瓶你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描述看到的現象,並與凸透鏡成像實驗比較,有什麼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 認識透鏡,知道凸透鏡的作用。

(2)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3) 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2)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愛科學的態度、願意探究的精神、與他人協作的意識、勇於創新的精神等。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1、凸透鏡的作用。

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難點: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分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儀器:

凸透鏡、光具座、蠟燭、火柴、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認識透鏡

1、透鏡——由透明物質(玻璃或水晶)製成的光學元件。

觀察: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的鏡片的區別

2、兩種透鏡: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簿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簿,邊緣厚的透鏡

3、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

二、探究——透鏡的光學特性

1、提出問題: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鏡,説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凸透鏡對光起什麼作用,凹透鏡對光起什麼作用。

2、進行猜想: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凸透鏡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鏡可能有散光作用。

3、設計實驗:(教師啟發:採用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實驗操作的同時,學習物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探究:拿一隻手電筒照到一張白紙上,觀察光斑的大小,然後把透鏡放在手電筒前面,觀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變小了,則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果光斑變大了,則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4、實驗結論:

思考:參照原來光路的方向和主光軸的位置,經過透鏡折射後的光線發生了什麼變化?

(1)折射後的光線跟原入射光線相比更靠攏主光軸,我們把這種作用就叫做會聚作用。

結論: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折射後的光線跟原入射光線相比遠離主光軸,我們把這種作用就叫做發散作用。

結論: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5、凸透鏡焦點和焦距:

(1)凸透鏡焦點和焦距

演示: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滬科版)教學設計説明: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和焦距。

(2)凸透鏡焦距測量:

説明:太陽光線雖然是向四周射出的發散光線,但由於太陽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所以太陽射到地球的光線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器材:給你一塊凸透鏡、一張白紙、一把刻度尺怎樣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滬科版)教學設計三、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

同一凸透鏡為什麼會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這些結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猜想1: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有關。

猜想2:可能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思考:凸透鏡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還可能與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有關。有了這些猜想之後你應該怎麼辦?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介紹:實驗室常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儀器——光具座。

講解:對照光具座説明,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物距(u),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時,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義。光屏上得到特別清晰的像,這時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器材: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

(2)器材的組裝、擺放、調整:在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依次擺放蠟燭、凸透鏡、光屏。

(3)調節: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説明:實驗所有的凸透鏡焦距都是10cm的。

(4)實驗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並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40 cm、30cm、17cm、13 cm和7cm、4 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並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放大、縮小,倒立、正立,虛像、實像)。

提醒:當物距為5cm時,在光屏上能否看到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5、分析論證:

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哪個小組能完整地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討論: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根據記錄表中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當u>2f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

(2)當u=2f時,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3)當f<u<2f時,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4)當u=f時,不成像。

(5)當u<f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u>v。

6、交流評估:

在實驗中有哪些步驟沒有做好,需要改進?猜測的結果和實驗結果是不是相同呢?你是不是參與到了整個探究活動中來了?

課堂小結:

大家通過實驗,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1、u>f時成實像,u<f成虛像,焦點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u>2f時成縮小實像,u<2f時成放大實像,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虛像的分界點。

3、成實像時,當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物距增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

4、成實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異側,成虛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同側。

5、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顯示在光屏上,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顯示在光屏上。

佈置作業:

1、完成導學案。

2、通過作圖來進一步鞏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着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研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培養科學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歸納、動手、創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養了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倒正、大小與發光體位置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能在探究實踐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2、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使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師和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教學教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做這樣一組小實驗:

(幻燈)

你看到什麼:

①用凸透鏡近距離的看書上的字;

②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屏幕;

(用凸透鏡近距離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用凸透鏡遠距離的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同樣是凸透鏡,所成的像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疑問,請把你的疑問寫下來,然後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②為什麼會有時成放大的像,有時成縮小的像?③什麼時候成放大的像,什麼時候成縮小的像?……)

當然,同學們一定還有許多其它的問題,今天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幻燈)課題: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

提出猜想

同學們想一想:凸透鏡成像的不同與什麼因素有關?你這樣猜想的根據是什麼?

(與物距有關;與像距有關……當放大鏡靠近物體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當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我們必須幹什麼?(做實驗)

制定實驗計劃

在制定實驗計劃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照相機的使用。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配合一下老師。

現在老師想用這架照相機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師這樣做行不行。

①(把鏡頭對着大家)我這樣拍,能拍到他的臉嗎?怎麼辦?

②(把鏡頭倒過來,對準自己)能拍到像嗎?景物、鏡頭和膠片必須誰在中間?

③(把相機高高舉過頭頂)能不能拍到他的臉?應該怎麼辦?

④(把鏡頭非常的靠近該同學的臉部)能拍到像嗎?

好,現在老師學會拍照了。(拍下一張照片)同時,老師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設計好本次的探究活動。

小組討論完成學案上的實驗計劃。

①你打算如何改變物距來研究像的性質與物距的關係?

(先把物體放在u>2f處,然後放在2f>u>f處,最後放在u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來完成本次探究活動?

(蠟燭、凸透鏡、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紹:大部分同學也許不瞭解光具座,它是專門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儀器。另外,本次實驗我為大家準備的凸透鏡焦距都是10cm的。

③實驗具體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並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30cm、15cm和5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

插入:在這裏,老師有一個疑問,當物距為5cm時,會不會像我們剛才使用照相機一樣,在光屏上看不見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c、實驗完成後熄滅蠟燭並整理儀器。)

④你認為本次實驗還應注意什麼?

(及時記錄數據……)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開始實驗。

(學生開始實驗,老師巡迴指導)

好!實驗結束,請同學們把蠟燭熄滅。我們請一個小組彙報一下實驗結果。

(介紹像距與焦距的關係)

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與他們的是否相似?

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從這張數據表格中可以得到什麼?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在什麼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

根據上表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小結:

大家實驗做得很好,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當然,相信同學們還有其他許多的問題,同學們課後可以相互討論,也歡迎同學們與老師來共同探討。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光路

會作出凸透鏡成像的三條特殊光線

理解實像和虛像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於思考總結物理現象背後的規律,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光路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並讓學生記住成像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已經探究過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

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況

放大縮小 倒立正立 實像虛像

u > 2f 2f > v> f 縮小 倒立 實像

u = 2f v =2f 等大 倒立 實像

2f >u > f v > 2f 放大 倒立 實像

u=f 不成像

u < f v > u 放大 正立 虛像

那麼為什麼物體放在不同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的像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從光路來分析總結其中的規律。

各種規律成像的光路圖如下

1、兩個分界點 f和2f

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

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

2、u、v和像的大小關係

當u>f時 u↑ v↓ 像↓

當u

3、實像虛像

(1)實像:

1、由實際光線(直射光線、折射光線)會聚而成的

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

3、實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儀和照相機成的像)

(2)虛像

1、由實際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

2、成虛像的位置並不存在實際光線,因此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觀察

3、虛像都是正立的,並且像與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鏡看到的物體的像、平面鏡和球面鏡裏所成的像)

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

(1)過光心的光線(2)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

5、實驗

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

三、小結

四、板書

§4.5 凸透鏡成像規律光路分析

1、兩個分界點 f和2f

f 為像的正倒和虛實的分界點

2f 為像的大小的分界點

2、u、v和像的大小關係

當u>f時 u↑ v↓ 像↓

當u

3、實像虛像

(1)實像:

(2)虛像

4、作圖:三條特殊的光線

(1)過光心的光線(2) 過焦點的光線,(3)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

5、實驗

做實驗時必須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間

五、作業佈置:萬向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