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後感集錦11篇

來源:文萃谷 8.55K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者》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者》讀後感集錦11篇

《讀者》讀後感1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讚美;《讀者》又或者小巷裏的女人,幽雅地立在那裏,安靜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讀者》包羅萬象,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誌。後來,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因為上網過多,落下的閲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譬如對於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誌。《讀者》雜誌與互聯網也有莫大的關聯。首先,《讀者》採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於今天互聯網的dig機制,從這一點來説,《讀者》的讀者不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也是信息的搜尋者,不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其次,《讀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雜誌,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希望。再者,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網站之所以流行,與《讀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信息中,為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網民)需要的信息。很喜歡《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歡。

我愛流淚,不過極少是傷心的淚,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曾經把讀者裏一個少年自強,又擔負着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着大眼專心地聽着我讀下去,我卻哽咽着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馬上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一種感動所包圍。 有人説,《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一個人説一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於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講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干而荊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於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

《讀者》讀後感2

每當閒着隨手翻閲,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 。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 ,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 的心。

在《讀者》中,我讀了畢淑敏《錢的極點》上面説我們現在是站在錢的極點上,但我們很快就會離開它,人們在新一輪物質需要滿足之後回過頭來仍然需要皈依精神,精神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沒有金錢之前,人類就有了精神求索,也許有一天人們會不在追求金錢,但是,人類的精神將永存。

《你的需要其實很簡單》虛懷謙仔細想一想,其實我們需要的真的很少很少,自由的閲讀、思考、寫作,把文明的繁瑣盡數剝去,如果一個人信心十足地朝着他的夢想走去,並且努力照着他想象中的方式過活,便能達成他的目標,他的內心和周圍會建立起新的,()更具普遍性、更不受限制的法則,或者舊的法則會增益開闊,使他置身於生命的更高的秩序裏。他的生活愈簡單化,宇宙的定律就變得愈,孤獨不再是孤獨,困境不再是困境,柔弱不再是柔弱。財富大多隻是身外之物,是對自由之身的一種拖累與妨礙,預保自由之身,就應該最大限度地遠離物質誘惑,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欲壑難平,把慾望轉移到精神性的東西上去,靜靜看一會書。

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朗讀者電影觀後感《讀者》的讀者做一名讀者

《讀者》讀後感3

今天,我細細品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這本書,我才知道冰心奶奶多麼喜歡小朋友。

冰心奶奶原名謝婉瑩,出生於一個愛國的海軍軍官家庭,1999年去世,享年99歲,人稱百歲“世紀老人”。

母愛、童真、親情,是冰心奶奶小説的主打;清新婉麗、以情感人,是冰心奶奶散文的主要特點。《寄小讀者》分為三大類,小説、小詩、散文。其中描寫母愛的一篇文章,我特別感動,那就是《紙船》這首詩,詩人格外思念母親,思念母親的感情,説自己在海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着它摺疊紙船,從舟上運到海里,紙船去向不明,但詩人仍然不灰心地每一天都疊着,當然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懷抱,但她仍然祈求着自己含着淚疊成的紙船,能夠載着她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進入母親夢境。

冰心奶奶描寫她兒時幼稚的歡樂和天真的淚水,盡情歌頌母愛、童真,大自然和祖國。

冰心奶奶以童心未泯的孩子口氣寫的,通過疊紙船,寄託對母親的思念。用兒童單純地心靈,單一希望包容了孩子對母親最深厚的情感。

我喜歡這首詩,因為很多書上寫的都是母親對孩子的感情,但她卻是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情。在5.12汶川大地震,有位母親為了讓幾個月大的一個孩子活下來,她雙腿跪地,雙手與身子為孩子撐起了一塊空間,孩子得救了,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母親用無聲的形體表達方式表達了偉大的母愛,平凡真摯的表達了愛,催人淚下。

我們與母親感情應是很好的,母親為我們付出,我們也應該回報。騰訊有一條消息,一個植物人媽媽生下孩子,孩子兩歲後用嘴嚼碎食物喂媽媽,多麼感人,我熱淚盈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冰心奶奶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愛的天地,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讀了這本書以後,對我最大的啟迪是母愛的偉大,我一定要更愛自己的媽媽,媽媽每天為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洗髒衣服,365天從不間斷,而我們有時還覺得很煩,現在,我讀了這首詩,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一點也不體諒媽媽,一點也不懂得感恩。我們要學會愛,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才有一顆感恩的心,擁有了感恩的'心,才擁有最高尚的品質。我一定要像冰心奶奶那樣讀各種各樣的書,因為在各種書中,會了解到不同的知識,從而豐富我的視野,擴展我的知識面。

《讀者》讀後感4

最初讀冰心奶奶的文章是在三年級,奶奶的一篇小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字裏行間沒有家長式的居高臨下,只有大姐姐一樣的娓娓道來,平實的視角,輕快的語調,細細品讀,又感覺含義深奧。於是我又陸續讀了《小桔燈》、《櫻花贊》、《冬兒姑娘》……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拿起來細細品味。奶奶的文章適合拿來反覆讀,每一句都滿含温情,每一段都會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這幾日,我又捧起冰心奶奶的佳作——《寄小讀者》,品味觸及心靈的通訊錄。

這裏面共有29篇唯美,富有童真的散文,記述的是冰心奶奶在海外時的奇聞趣事,和她對故鄉、對母親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通訊五: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雖然女兒要湯要水有些驕橫,但母親仍然愛憐的一一滿足她。此情此景讓作者想念起了自己的母親……

讀到這裏,我的眼睛濕潤了,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記得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前夕,我被選為山東道德小公民,需要離家三天去泰安領獎。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遠行,我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媽媽信任的眼神和鼓勵的話語讓我相信自己能行。

揮別家人,踏上旅途,白天有夥伴陪伴,我無暇太想家,但是到了夜深人靜,我的心中逐漸淒涼。在家裏,我已經習慣了每天伴着媽媽甜美的朗誦入夢,現在忽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自然寢不安席。同伴的輕鼾聲也令我輾轉反側,當我抽泣着打電話給媽媽時,媽媽彷彿早就預料到我的處境。第一時間接聽了我的求助,我哽咽地向媽媽傾訴我的想念之情。在電話裏,媽媽温暖而堅定的聲音釋放了我的緊張心情,放下電話,我一覺睡到天亮。

在我心中,媽媽是一個很堅強的人,無論是遇到大事小事,都可以獨當一面,輕易不在我們面前滴下眼淚。但是當我從泰安回來,偶然看見媽媽的日記時,我才明白,媽媽原來是那麼捨不得我離開,在我走了後又怕我出危險。這三天媽媽幾乎是夜不能寐,不知為我擔心多少回,日記本上還浸有她的眼淚!

母親是平凡的,柴米油鹽中有她忙碌的身影;母親是包容的,是世上唯一毫無理由,不求回報愛我的人;母親是堅強的,託舉我們一路攀登;母親是偉大的,為了兒女傾其所有,甚至生命……

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

《讀者》讀後感5

見面那日,我們擁抱歡呼;分別那天,我們擁抱不捨。五天的交流,第一天覺得長,第五天覺得短。依依惜別之時,回想這次學校組織的德國遊學之旅,心得似乎也不少。

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國的風土人情。前往辛德芬根小鎮的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讓我疲憊不堪。但當德國夥伴Diana先認出我,跟我擁抱,給我介紹德國,介紹她家,她的爸媽熱情地給我沏茶,讓我吃這吃那的時候,感覺心裏暖暖的,就像回到家裏一樣。Diana把她的房間讓給我,自己去和妹妹擠着睡。當得知同行的許多同學都是和小夥伴一個屋子,甚至睡沙發時,我很是感動,感動Diana竟把我們之間的友誼看得如此重要!Diana的朋友們都很照顧我,陪我逛街,幫我挑香水,拉着我繞着冰場一圈圈地滑冰,那份耐心,讓我的心裏總是充滿着温暖,德國夥伴的熱情感動着我,而德國社會的文明也觸動着我。比如,德國的垃圾分類,四個不同的垃圾箱擺在街道旁,每個人都是規規矩矩地把要扔的垃圾歸好類,扔進不同的垃圾桶裏。德國的塑料瓶背後都有回收標誌,每個瓶子可以回收0.5歐元。這些錢對於德國如此高的工資,算不了什麼,他們就算把瓶子扔了也無妨。只是德國人似乎不會因為事情背後的利益而去做這件事情,他們為的是這件事本身的意義才去做的。我們到了德國也開始垃圾分類,説是入鄉隨俗,實際是到了那個環境中,我們不得不去這樣做,否則會遭到周圍人們的鄙視。又比如,坐地鐵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自覺地站在右側,把左側空出來應急用。德國社會的文明,德國人的高素質,讓我深受震動。我心中充盈着一種責任感——我要把這些優秀的社會文明學習過來。

Diana的爸媽都不太會英文,所以我們交流起來有些困難,更多時候需要Diana幫我們翻譯。但她的爸媽一直在努力捕捉我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多的時候是以微笑面對我。惜別之時,她的媽媽抱着我哭了,囑咐我一定要再回去看她,家裏的大門永遠向我敞開着。用詞也從“You will(你要來呀)”,變成了“You have to(你一定要來呀)”。在過了機場安檢之後,眼淚終於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那份留戀,那份不捨,是我願意再次經歷十幾個小時的疲倦,重返德國的動力。我始終記得我的那句承諾“I will and I have to(我會的,一定會的)”!

雖然只短短五天,但我覺得我感受到了異國文化,關鍵是結識到了如此情趣相投的朋友。很感激學校給我們這次難得的德國遊學機會,我會充滿動力地向未來努力!

《讀者》讀後感6

每天下班回宿舍,閒來無事都會捧着一本《讀者》細細品味。

每次,當我買回一本《讀者》,我都會認真看“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很重要的,《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道理,讓人印象深刻。

深夜,靜靜的躺在牀上,手捧着一本《讀者》,當我讀完幾篇故事時,心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其中有一則寓言給我印象深刻故事是這樣的: 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禁不住説:“一隻小小的螞蟻,這樣執着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

第二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也禁不住説:“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該學得聰明一點,不能再蠻幹一氣了——我是個人,是個有頭腦的人。”果然,他變得理智了,他果斷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決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

當我看完這一篇故事後,我陷入沉思,想想,一隻小小的螞蟻的體積與我們一個人來相比是一個多大的天壤之別啊!但現在的我們與螞蟻也有一種天壤之別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隻小小的螞蟻途徑了7次失敗都還不放棄,而現在的我們呢?也許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會讓我們放棄了以及整個人生,也許你會笑我説,一隻螞蟻怎能和一個人相提並論呢?但是的確是這樣的,就比如一些感情失敗的人!他有可能會因為人生中的這一次挫折而放棄了整個人生,也許會天天呆在家裏上網啊,玩礙…跟甚者連自己的生命都要放棄,一點也不想想家人,讓我覺得這種人真是白活了這麼多年啊!

我覺得這種事沒什麼不可能的,因為我堅信挫折能鍛鍊一個人的心,也能就此毀了一個人,也許因為這樣,很多人都想遠離挫折,甚至逃避挫折,當是人人心理都應該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螞蟻的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像螞蟻那樣不要輕易被挫折而打敗,即使命運將自己避進死角,只要心中有盞不滅的燈,生活就會展開新的出路和生機。

《讀者》讀後感7

看讀者,其實已經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閲,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裏,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着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裏。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後感8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有一隻小鳥從天而降,落在了我的頭上。我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小鳥的翅膀受傷了。我本來不想管這隻小鳥的,可是小鳥卻用哀求的目光看着我,彷彿在説:“救救我,救救我。”這也是一條生命啊!我怎能見死不就?我小心翼翼地拾起小鳥,希望一切還來得及。

回到家,我從房間裏拿出紅藥水和紗布,把小鳥的傷口包好,然後拿出一個紙盒子,用剪刀剪了一些小洞透氣,剪了一個大洞做門,然後塗上了漂亮的顏色。我把小鳥放進了新家,一有空,我就把小鳥翅膀上的紗布打開,看一看小鳥的傷口好了沒有;每天,我都從花園裏找一些東西給小鳥吃;有時,我還把小鳥放出來讓它練習飛行。

我和小鳥的感情越來越深,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小鳥的翅膀完全好了,我雖然捨不得讓小鳥離開,但是大自然才是它的家,小鳥在那裏生活才最快樂。何況小鳥好久沒有回家,鳥媽媽一定焦急萬分。我依依不捨地把小鳥放走了,小鳥在我的頭頂盤旋着,發出“喳、喳、喳”的叫聲,好象在説:“謝謝你,謝謝你!”

望着小鳥飛走的身影,我想起了一位作家的一段話:“我小時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流淚,為一隻受傷的黃雀嗚咽;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時未曾做過不仁愛的事情,但如今卻墮落了……”

她也曾象我一樣在小時候救過小鳥,可是她長大以後卻因一次無心的過錯,讓自家的小狗將一隻初次出來覓食的小鼠給吃了。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年多,她仍覺憂愧,總想着那隻小鼠的母親,含着傷心之淚,夜夜出來找它,要帶它回家。靈魂隱隱作痛,直到把整個事情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接受小朋友的嚴正裁判。

或許在別人的眼中這只是針尖大的事情,可是在作家冰心的眼裏,她覺得自己已經開始墮落了。

我認為冰心沒有墮落,勇於承認錯誤的人是不會墮落的,珍愛每一條生命的人也不會墮落,能終身與小孩子做朋友的人更不會墮落。

通過品味一篇篇充滿情感的文章,讓我感受到了冰心的童貞,冰心的勇敢,冰心的博愛。愛一個人很容易,愛大家卻很困難,而冰心小時就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正是因為冰心有一顆仁愛的心,才能寫出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的詩歌和文章,才會將愛的種子播撒在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的心中。

《讀者》讀後感9

我想先問問大家:你讀過作家冰心的《寄小讀者》嗎?書中那句句温情的話語,至今仍讓我回味猶新。這次,秦文君阿姨出了一本新書——《你好小讀者》。它和《寄小讀者》一樣,字裏行間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散發着温暖的光芒。

《寄小讀者》主要寫了一些同學中生活、學習的事,《你好,小讀者》也異曲同工,在這本書裏,秦阿姨與小讀者互通信件,講述了一個個親切如蜜的故事。在小讀者眼裏千頭萬緒的煩惱,讓秦阿姨一一細心指點,就“鬼斧神工”地給解開了。秦阿姨和小讀者交流的內容也十分廣泛:友誼、學業、親情、競爭……各種紛繁錯亂的事,都在秦阿姨與小讀者的筆下娓娓道來。

翻開書頁,秦阿姨啊,你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親情與真理:“連接兩代人的,除了血緣,還有愛”;“人的一生,最終就是在抗拒孤獨”;“在友誼的問題上,性格也是一個關鍵”……。無數句“心靈雞湯”般的話語,撫慰着我的心靈,彷彿給我注入了一股股心靈的力量。

特別是讀了我們這些學生關注的話題——友誼,讓我對友誼有了更多的認識。友誼是最平等的,沒有血緣牽連,沒有法律保證的關係;是最普遍,卻又是最難維持的情誼。友誼讓我和同學們一起從幼苗變成參天大樹,讓我們在互助中成長。要想得到友誼,要付出真心,要與品格良好的人交往、要寬容大度、還要保持我們十足的熱情。我明白了友誼的點點滴滴,也衷心地佩服秦阿姨的智慧和文采。

讀了友誼的對話,我不禁感歎:如今有多少少男少女,生活中缺少友誼這個重要的支柱呀!聽阿姨講,有很多小讀者,都給她寫了標着“SOS”字樣的友誼求助信件。的確,生活中有一些“虛偽”的友誼,譬如,一大堆人在熱烈的談論,好似知心好友,可深入探究,卻是泛泛之交;而有的人還有今天還假裝親暱地和你噓寒問暖,明天就一百八十度大變臉……但是,生活中,也不乏真摯的友誼,就像我和同學房睿,就是一對親密的好朋友,在學習、生活上經常互相幫助,有了煩惱的時候,也都真心的開導、幫助對方。希望我們生活中多一些純真的友誼,少一些虛情假意。

朋友們,都來閲讀這本書吧!讓它帶給你智慧和哲理,還有那暖人肺腑的真摯感情!

《讀者》讀後感10

《寄小讀者》是冰心在1923年—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學期間寫成的,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是著名的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在四年級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讓我第一次認識了作者冰心,課文中的場景至今在我眼前浮現。冰心對孩子是那麼的喜愛和關心,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冰心奶奶”。讀了《寄小讀者》這本書就更加認識冰心奶奶了。她就像一位知心朋友,時刻陪伴在我身邊,又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給我講做人的道理、講有趣的故事、教我寫作的技巧。這本書讓我百看不厭、思緒萬千,也受益匪淺。

“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我不能偏愛,也不肯偏憎。悟到萬物相襯托的理,我只願我心如水,處處相平。”這是出自《寄小讀者》通訊十七,也是我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每個人,無論地位高低,才學深淺,都有自身的價值。因此,都應得到尊重,同時人人也應互相尊重。

在書中冰心奶奶這樣寫到“這是海的真面目呵。浩浩萬里的蔚藍無底的洪濤,壯厲的海風,蓬蓬的吹來,帶着腥鹹的氣味。在聞到腥鹹的海味之時,我往往憶及童年拾卵石貝殼的光景,而驚歎海之偉大。”讀到這裏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和爸爸一起去青島,第一次和大海親密接觸的時候。感覺大海也就這樣,只是一點點波浪,就向大海深處走去。説時遲,那時快。一個大大的浪花形成就向你撲來,趕緊回頭跑,怎奈浪花從你頭頂壓過。讓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和威力。

冰心奶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我也要象冰心奶奶那樣做一個留心的人。其實讀每一本書,都能讓我領略不同的時代和美景,讓讀書伴隨我成長,讓我的心靈去貼近每一位作者,每一個故事。“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這句話時刻銘記在我心中。

《讀者》讀後感11

不知道大家還喜歡看《讀者》沒有,早上一邊看今年最新一期第9期的讀者>>,在第18和25頁,看到兩位讓我感動的男女。現在來到公司,可以上網,就寫篇讀後感吧,先介紹兩位俊男美女:

第18頁的男士,是一位60歲左右的外國擦鞋匠,他15歲開始擦鞋,偶然的一次機會,知道有個免費醫療服務的募捐後,第一次就把所有的7000美元捐給醫院,後來院長讓人帶他看了一次免費醫療服務所救助的小孩後,後面的幾十年裏,他把除了生活費外的所有擦鞋收入,全部捐到醫院的免費醫療服務中去…他説,”我沒有全部見過被救助的孩子,但我愛他們,他們都是我的兒女…”

第25頁的女士,是一位已經去世的普通老婦人,她年輕的時候,國家經歷戰爭後,她父母和丈夫都不在了,她成了沒親人沒工作的孤兒,也是偶然聽到哪裏有10美元可以認養一位孤兒,聽了很心動,後來找到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湊足錢開始認養第一個小孩。後來陸續認養了很多孤兒,因為孤兒來自不同國家,她就到夜校努力學習各種語言,好給她的兒女們寫信。。。她自己後來因為懂得七國以上的外語,從清潔工升到總裁助理…她年老的時候,兒女們給她在一個天氣象她家鄉的一個地方買了別墅…她去世之後,來自各國的一千多名她的後代參加了她的葬禮,成為那個城市的奇觀…人們從她的日記和兒女們的陳述,才瞭解到關於她的一生。她的兒女們説,她是他們的天使…

今天看完讀者>>上的兩篇文章,想起了自己和身邊的親戚朋友,想想社會上現在的風氣,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追求更多的財富,希望可以財政自由,希望擁有更舒適的衣食住行,沒錢想有錢,有錢想買房買車旅遊等,種種心思,為的都是自私的個人享受。而象讀者中的擦鞋匠和老婦人和我國的叢飛他們,也許是讓好多的人都覺得是傻人了…

中國人也好,外國人也好,在生的也好,已經去世的也好,人心,都是一樣的,都有自私和無私的一面,看的只是一生到最後,能做到怎樣的自私和無私的區別而已…

活着的時候,為眾多原本陌生,甚至到最後都沒見過面的”外人”付出愛心,對待他們象自己的兒女一樣,關心幫助,為兒女們付出一生的收入,付出一生的精力和愛意,直至老死…這樣的活着,才是不枉人生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