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

來源:文萃谷 1.02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主題背景

目前,中國小生課務較重,課後除了完成作業之外,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眼睛的負擔很重,平時參加體育活動又較少,學生的視力情況不容樂觀。為此,設計召開預防近視 珍愛光明 的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對全班學生進行愛眼教育,切實加強學生對視力的保護,降低學生近視發生率,提高學生對眼保健的重視,讓學生體會到預防近視、保護眼睛的重要性。

活動形式

歌曲,詩歌朗誦,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組合。

活動準備

主題班會幻燈片製作;全班合唱歌曲;組詩。

活動時間

週一班會課

活動步驟

由曲《愛眼健康歌》導入本次班會。

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明確眼睛的重要性。

伴樂詩朗誦

先由班主任朗誦《愛眼詩歌》,再由五組學生分別朗誦《小眼睛,大世界》《心靈的窗户》《保護眼睛》《愛眼詩》《眼睛》。(這五組詩都是學生自己創作而成)

愛眼知多少 知識問答。(課前,已經給每個小組發放了有關愛眼資料,知識問答題目就是出自這些資料之中。)

播放視頻資料(學生讀書、寫字姿勢不正確,學習、看電視、上網時間過長,不注意眼睛衞生等相關的不愛護眼睛的資料),讓學生談感受(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統一認識,然後再全班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愛護眼睛?(學生小組交流後再集體交流,並統一認識)

1、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

2、不再強光和弱光下看書;

3、不能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看時保持一定的距離;

4、認真做眼保健操。

全班合唱《深深愛眼操》。

班主任老師作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次活動,我想大家對眼睛的重要性一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眼睛如同一扇展示心靈的窗户,也如同照亮我們道路的明燈,原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擁有一雙明亮健康的眼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閲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閲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生病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醫院呢?(學生回答)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卻忍心讓他獨自一人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為什麼這樣做呢?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讀幾遍。

2、開火車檢查注音的生詞。

3、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三、研讀探究,體會母愛

1、全班討論:

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體會到母親怎樣的感情,讀一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其主要為:

⑴ 鼓起勇氣,勸説兒子獨自看病,有意讓兒子鍛鍊。

⑵ 有些後悔。

⑶ 看着兒子學會看病,勇氣再起。

2、小組合作,互相讀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賽讀:

小組代表將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互相比一比,評一評。

四、角色朗讀,感受母愛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傾訴體會,昇華情感

1、説説讀後的體會:

讀了課文,請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把你想要説的話説出來:

⑴ 文中的母親

⑵ 文中的兒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學或小夥伴等。

2、寫一寫:

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體會,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1、讀讀背背,積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詞語。

2、閲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寫作,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閲讀,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時間:三課時

課前準備:實踐活動,購物講價。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讀讀背背,積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詞語。

2、閲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點:

閲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

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教學過程 :

一、 讀一讀、背一背16個詞語。

二、朗讀《此地無銀三百兩》,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 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着解決問題。

2、 討論交流:

(1)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2) 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三、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實踐生活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二、要求:

1、 注意禮貌用語;年齡特點。

2、 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小組彙報

説: 每組向全班彙報。

説説你在購物時的好的經驗及上當受騙的例子。

聽: 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四、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有機會進行一次實踐活動。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想象,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習作。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

教學過程 :

一、 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瞭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要求?

1、充分發揮想象力。

2、內容富有創造性,新奇而有趣。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自由交流,説説自己準備寫什麼,怎樣寫。

三、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四、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五、學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

互相學習、批改。 學生自由結合,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練習購物講價。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隨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檢查預習

1、分別觀察圖1和圖2,説説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三、講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説一説圖1景象。

(2)指名讀文二三段,邊聽邊想象。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

(4)理解重點詞語。

天水相接、範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5)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講讀第四五段。

(1)有云時,太陽出來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掛圖2,指導觀察。

由於陽光的作用,雲有什麼變化?

(2)指名讀第四五段。

想象太陽躲進雲層裏和太陽透出重圍時,雲和海水的變化。

(3)理解第四五段,讀讀想想。

(4)讀第五段,體會“鑲”“透”“染”等詞的好處。

(5)讀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講讀第六段。

(1)讀文,“奇觀”?

(2)這偉大的奇觀指什麼?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用“這不是……麼”的句式表達有什麼好處?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並聽寫。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記。

二、練寫生字詞。

三、讀背第一段。

四、讀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關練習。

1、朗讀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練習。

3、自讀第二三段,想象,背誦。

4、練習背誦第二三段。

五、讀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完成練習3。

3、想象、記憶文章。

4、練習背誦第四五段。

六、看圖,全班試背全文。

七、指導造句。

1、“燦爛”“目不轉睛”在課文中説什麼?

2、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這兩個詞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4、口頭造句。

八、鞏固生字詞。

1、自己識記。

2、聽寫詞語。

九、作業 :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預習《燕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而國中階段是培養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國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肩負着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實中,很多教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寫作教學上,但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學生仍然談“文”色變,懼怕、厭惡寫作文,寫出的枯燥乏味,無病呻吟,缺乏真情實感。面對現狀,國中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教學方法,從培養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入手,對寫作教學進行系統化的研究。

  一、培養學生真情實感,倡導真情寫作

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現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真情實感,而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是學生遠離了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奔波於學校和家庭,單調的直線生活導致他們無暇觀察和體驗生活,無法從生活的土壤裏吸取養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讓作文迴歸生活。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一直以來,很多國中語文教師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只是一味地強調寫作的技巧、章法,更有甚者竟然要求學生背誦範文,這樣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出現大同小異、蒼白呆板的。“情感是的生命”,寫作靈感正是於生活,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輪迴和生命的力量;走進社會,體驗人情冷暖和生活的真諦。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調查,深入社區,深入農村,並把觀察到的新鮮事物一一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經歷,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細膩、詳實,有真實的生活,有真摯的情感。

其次,加強課外閲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往往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於一體,無一不是作者真情實感的結晶,教師在引導學生閲讀時,將整個身心融入作品中,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將“作者情感”與“自我情感”自然融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博客,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之不足

國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易於理解和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趕潮流,尤其是現代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熱衷網絡的特點,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時下博客作為一種流行的網絡寫作方式,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理想的寫作工具。博客內容可謂包羅萬象,能夠給讀者帶來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它開放性強,能夠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讓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諸多不足: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學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枯燥,很大原因是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為了應付而不得不“無病呻吟”,而博客的運用迎合了學生熱衷網絡的特點,他們可以隨時把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發表在博客上與別人分享,也可以通過閲讀別人的博客來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久而久之不僅能夠激發寫作興趣,還能養成寫作習慣。其次,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還能為師生的互動搭建一個平台,以往學生的寫作訓練都是通過週記、命題作文的形式進行的,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僅僅是通過老師對紙質作業統一批改進行的,反饋信息滯後,交流渠道單一,師生很難盡情地交流,而在博客平台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情緒隨時書寫,教師作為參與者可以隨時閲讀與評論,雙方的交流完全不受時空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互動;再次,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閲讀、轉載和評論,在這個開放、共享、互動的環境裏獲取課本里沒有的信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寫作能力。

  三、運用同伴評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同伴評價,就是同學之間互相批改作文,寫評語,給成績,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來,這既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激勵的過程。比如寫作能力稍差一點的學生通過批改寫作能力較高同學的作文可以得到一個學習的機會,對於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另外國中階段的學生都有着強烈的自尊心,很多同學不願意讓別人看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寫作能力不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覺得難為情、丟面子,在國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激勵這部分同學,為了保住“面子”,不被同學笑話,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寫好作文,而不只是應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在批改作文的時候都比較細緻,尤其是對錯別字的修改和近義詞的選擇比較準確,可見通過同伴評價還能加深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學習,相互激勵中調動起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師修養,分享寫作經驗

除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訓練之外,語文教師加強自身的修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寫作文不單單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當老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作文題目之後,應該與學生一起思考如何構思,如何行文,老師不但要發號施令,還身體力行,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分享寫作的經驗與樂趣。

如果教寫作的老師不會寫就如同教游泳的老師不敢下水一樣,是無論如何都教不好學生的,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的做法頗具借鑑價值:如平時經常在個人博客上練筆,當學生作文出現較多問題的時候,就自己動手,並且同一題目寫好幾篇,跟學生的作文放在一起進行討論評析。

綜上所述,國中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努力運用各種技巧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認知與技能: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規律,學會推算經過時間;

2、會運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過的時間”。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兩種計時法互相改寫,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鐘錶、活動鐘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你喜歡他們嗎?(課件出示哆啦A夢小叮噹及其夥伴的圖片)你知道嗎,大雄聽説中國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所以特別想來中國遊玩。他呀就纏着小叮噹帶他來中國玩。其實,小叮噹也非常想來玩,但他擔心大雄那愛惹麻煩、沒時間觀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聰明的同學們你有沒有勇氣跟大雄一起來接受小叮噹的考驗?

生:敢。

2、師:你能根據圖片及內容及鐘錶的信息説出它所代表的時刻嗎?

(課件展示圖片)

①國小生升國旗(鐘錶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1:時間是8點;

生2:時間應該是上午8點。(師板書)

師:同學們,你同意哪一種説法?為什麼?

生:上午8點,因為如果只説8點的話,不明確,還會讓人誤解為晚上8點的。 ②小朋友吃午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12);

生:中午12點。(師板書)

③小朋友晚上睡覺(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晚上8點。(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採用0——12時來計時,並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的計時法,是人們在平常表示時間時所經常採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計時法”。 師:大雄終於如願以償地和小叮噹一起來到了中國。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多媒體播放CCTV-1新聞聯播的片頭背景音樂) 生:中央新聞聯播的音樂。

師:那你們知道中央新聞聯播首播是什麼時間嗎?

生:7點;

生:不對是晚上7時。

師:對,是晚上7時,你對知識掌握的真紮實。

師:同學們剛才是用聽的,那想不想看呀?(放映中央新聞聯播片頭) 生:想。

師:同學們,注意看,為什麼電視右上角顯示的時間是19:00呢?

生:19:00就是晚上7時。

師:噢,原來同學們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時。那下面大雄碰到的難題,同

學們就能幫上忙了。

2、師:原來大雄從新聞中看到了神七昇天,宇航員遨遊太空的壯觀景觀,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了北京天文館參觀。天文館還有非常好看的科普電影放映,可把大雄高興壞啦。

:00後,糊塗啦,是什麼時間呀?同學們,你能幫幫他嗎?

生:是晚上(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不用加文字説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普通計時法與其相對應的24時計時法,你發現了什麼?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可以藉助於紙製鐘面模型。

小組內展開交流與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選擇有代表性的發現)

生1:我們發現,鐘面一共有12個小時,但是一天是24小時,也就是説從午夜12點、凌晨1時、2時、……早上7時、8時……中午12時,鐘錶時針走了一圈;繼續下午1點,也就是13時,下午2點是14時,依此類推,趕到晚上12時,也是24時,或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鐘面的內圈時數與外圈時數總是相差12小時;

生2:由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只需把下午1點後的時間小時數加12就變成了24時計時法。簡單説就是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只把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加12;

生3:由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關鍵是看前面的時數,如果時數大於12,就減

12,變成普通計時法裏的下午和晚上的時間。

……

師:同學們總結的規律太好啦,這樣來記就很容易將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啦。

4、師:表示時間人們多采用這兩種計時法,你喜歡哪一種?

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各有所好,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老師都應當予以肯定。這兩種計時法,各有優劣,在生活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大都採用24時計時法的。

5、練習。

大雄聽了同學們的解釋後也恍然大悟。這不他還主動要求小叮噹出題考考他呢。 1題是考查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

2題是考查24時計時法轉換為普通計時法。

小組討論後發言。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得到如下方法。

1、鐘錶演示:利用表面模型,撥動指針,得出從8:30到16:30,時針共走了8個格,所以時間是8小時;

8:30

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8小時

2、線段圖法:

3、分段法:

解:16:30就是下午4:30。

從上午8:30至中午12:30是4個小時,再從中午12:30至下午4:30是4個小時,所以共計4+4=8(小時)

4、算一算:

解:16:30-8:30=8(時)

答: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是8小時。

注意:本題中有一知識點“時間與時刻”的區別,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視本堂課中的學習現狀,機智處理。問:為什麼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

變式練習:

師:大雄看到咱們同學們對一個問題可以想出這麼多好的方法,可佩服你們啦,

本題設計的意圖是:當出現了分不夠減的情況下,應該如何來計算時間段的問題,難度較之上題有所提升。

小組討論完成。

四、練習鞏固,應用知識。

師:大雄在玩的同時跟咱們同學學到了這麼的知識,他可高興啦,他還用這一節課學的知識為自己寫了作息時間表呢。

作息時間表

7:00 起牀

7:30 上學

11:30放學

13:30上學

16:00放學

18:30晚餐

20:30睡覺

看了大雄的作息時間表,同學們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

五、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做事效率呢?請你為自己設計一份“一日生活時間表”;

最後送同學們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希望你們都做一個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24時計時法時間段的求法

1、鐘錶演示;

2、線段圖法;

3、算一算;

4、分段求法。

上午8:00 8:00

上午9:00 9:00

上午10:0010:00

中午12:00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3:45 15:45

晚上7:00 17:00

晚上8:00 20:00

教後反思:

教授完《24時記時法》一課,看到同學們的課堂表現,覺得效果還算理想,回想這一節課準備的全過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首先,我説一説成功之處。

1、創設新奇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整堂課的設計以哆啦A夢和大雄兩個國小生特別喜歡的形象來貫穿,可以讓學生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另外設計學生先“聽新聞”説時間,再“看新聞”定時間,使學生出自內心地感到“24時計時法”產生之必需,激起了內在的學習動機,於是,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

2、從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來看,處理還是不錯的。

“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轉換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兩種計時法,但對於它們之間的互換欠缺熟練,原因在於學生還未探索出二者之間轉換的規律,如若教師給出,相信學生印象較淺,同時也會喪失掉一個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所以將這個問題放給小組內解決,讓他們在組內充分的交流,結果學生竟想出了好多二者轉換的小竅門,有些竟然是我這個老師也未曾發現的。 “時間段”的求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我仍然是採用“小組自主互助學習”的模式,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不能想出多種解法的,仍然是優秀生佔據主導作用,但是,正是基於小組互助學習的模式下進行,所以更能發揮出“生帶生、生教生”的最大優勢來,同時又會讓這些優秀生們吃得飽。

3、從練習的設計上看,巧妙、開放。

(1)、每個練習都設置在情境之中,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在“玩中學”、“做中玩”;

(2)練習,多變,步步為營,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造的、發散的'空間。

4、信息反饋,機智調控。

在將問題拋給學生後,教師並不是旁觀者,我深入到他們之中,隨時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並機智地採取措施,調整下一步的教學。如當學生在回答中出現“時刻與時間”這二者概念的不清時,我及時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並做出了相應的處理,儘管這一知識在我的備課中是沒有設計上的。

再有,這節課也有如下不足之處。

1、從新課標的角度看,我覺得本課聯繫生活不夠。

24時記時法本來就來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時記時法。本課在聯繫生活上不夠,只停留在報紙、電視節目單上,應多給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多蒐集資料圖片等,展示給學生看,如郵電、通訊、運輸等。

2、備課預設不足。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同時也是我自身的失誤就在於“時間和時刻”的區別上。對於“時間和時刻”的不同,這對學生來説理解比較困難,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講解,因此在備課時,我並未將它做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所以在備課時並未花時間做充足的準備。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了二者的混淆,儘管我也及時地把握住了這一信息,並做了點撥,但是出現了失誤:8時是時刻。細細想來8時有時可以看作是時間,也可以看作是時刻,這要取決於它所處的具體情境。之所以會出現失誤,原因就在於自己備課的不充分。我會牢記這一教訓,永遠提醒自己。 總之,這節課的收穫還是不少的,結合上面的反思,進一步深化。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學習課文,知道火燒雲名字的來歷;

3、整體感知全文,知道課文從變化多與快兩方面來寫出火燒雲的特點;

4、學習第1、3兩小節,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的特點,以及火燒雲出現時地面景物的變化;

5、能有感情朗讀1~3節,並能夠按提綱背誦第3節。

  【教學重點】

1、學習第1、3兩小節,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的特點,以及火燒雲出現時地面景物的變化;

2、能有感情朗讀1~3節,並能夠按提綱背誦第3節。

  【教學難點】

學習第1、3兩小節,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的特點,以及火燒雲出現時地面景物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觀察過雲嗎?請説説。

2、揭題。

二、通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正確、流利。

2、讀書檢查:

請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三、學習第2節

1、請找出課文中寫火燒雲名字來歷的句子。

2、學生回答。

3、自由讀:

用自己的話説説它為什麼叫火燒雲。

(燒、着了火)

4、火燒雲是真的在燒嗎?你從哪裏看出來?

(紅彤彤)

5、如果不用“燒”,而用“一直紅到”好不好?為什麼?

(“燒”字不但寫出了顏色,而且寫出了火燒雲的動態美。)

6、這一句還寫出了火燒雲的什麼?

(範圍廣)

7、朗讀練習。

四、整體感知

1、那麼火燒雲有什麼特點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全文,思考。

2、學生回答,討論交流。

(變化多、快)

五、學習第1、3節

1、學習第3節:

⑴ 讀第3節。

⑵ 這一節寫了火燒雲哪一方面變化?

(顏色)

⑶ 學生再讀第3節,理解火燒雲顏色變化的多與快。

(哪些地方寫出變化多,哪些地方寫出變化快?)

⑷ 朗讀練習。

⑸ 火燒雲就只有這些顏色嗎?從哪裏看出來?

學生想象其他顏色。仿照課文的構詞方法來説。

⑹ 按提綱背誦指導與練習。

2、學習第1節:

過渡:

火燒雲出現時,天上發生了變化,其實地上也發生了變化。

⑴ 學生自由讀第1節。

⑵ 學生説説地上發生了哪些變化?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⑶ 地上的景物為什麼發生了這些變化?

⑷ 為什麼火燒雲會使他們發生這些變化?

(用兩種顏料混合會變成其他顏色來説明。如紅與綠混合變成黑。)

⑸ 有感情朗讀第1節。

六、小結

1、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火燒雲怎麼樣?用一個字。

(美)

2、火燒雲還有更美的,我們下節課再來好好體會。

  【板書設計】

火燒雲

多 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

顏色變化 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快 一會兒……一會兒……

一會兒……一會兒……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樑、程”等12個生字。會寫“蘭、各”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簡單瞭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及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識字、寫字;難點是如何理解這些神奇的橋。

三、教學特色:

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本篇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一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認知得到發展。同時,通過一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啟發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識字教學上採用先讀書,再識字的倒置法。

四、教學方法: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橋的知識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知道兩種神奇的橋的主要特點。

3、瞭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看到過橋嗎?你走過或認識哪些橋?(學生個別回答)

2、(出示蘭蘭圖片並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課文的主人公叫蘭蘭,課文講的就是蘭蘭過橋的故事。

二、精讀課文,整體感知。

1、爺爺帶着蘭蘭一起去郊遊,他將帶着蘭蘭走過兩座非同一般的橋,想知道他們過的是什麼橋嗎?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你將會知道答案。(學生自由讀課文)

2、反饋:你知道蘭蘭過的是什麼橋了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潛水橋塑料橋)

3、再讀課文,思考:為什麼説潛水橋和塑料橋非同一般?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請大家以四個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並填好調查表。(表中加粗部分為學生填寫內容,因學生寫字量有限,也可口頭反饋,教師板書)

潛水橋塑料橋

造橋地點水裏小河上

造橋材料特別堅實的玻璃又薄又結實的塑料

最大的優點不僅方便交通,還可參觀海底世界輕巧,體積小,攜帶方便

三、學習生字:

1、蘭蘭的爺爺可真有本領,設計了這麼好的橋。同學們你們長大想幹什麼?(自由發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過,不論是當橋樑工程師還是當飛行員首先得學會動腦筋,學好一些基礎的知識。比如今天要求我們認識12個生字,大家就可以動動腦子,想一些又簡單又容易記住的方法來認識它們,來,試試看吧,比比誰是最聰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記憶方法)

3、有了這麼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記住這些字了,老師來考考大家。(將生字組成詞語,不注拼音,請學生認讀)

蘭花、橋樑、工程師、波浪、書架、特別、磚石、划船、採花、輕巧、又輕又薄、又平又穩

五、結束:

同學們真能幹。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學習方法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本領,長大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才。

作業:

收集各種橋樑的資料,舉辦“橋樑知識展覽”。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複習14個生字,學會寫6個字。

2、啟發想象,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橋樑知識,並自己動手設計的未來的橋。

一、生字複習:

遊戲《藏頭露尾》:學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師課前準備一些較大的生字卡片並用不透明的紙蓋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請學生從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蓋住的字,以此來鞏固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二、師生互動,啟發想象。

1、蘭蘭的爺爺太神奇了,老師今天特別想當一回爺爺,帶着蘭蘭去走一走這兩座神奇的橋,你們願意當一次小蘭蘭和爺爺一起去嗎?(教師範讀旁白和爺爺的話,學生讀蘭蘭説的話並根據課文描述自由地做蘭蘭的一些動作,比如:嚇得閉上眼睛等)

2、當讀到:“原來是一座架在水裏的橋,很像一幢長長的房子。”時,師問:從這句話中看出,潛水橋大不大?你覺得還可以説潛水橋像什麼?(啟發學生想象並學説比喻句)

3、讀完第4自然段,師問:課文中的蘭蘭在橋裏面看到了這些,現在你們都是小蘭蘭了,你們在橋裏面看到了什麼?願意説給大家聽聽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

4、讀完課文,師問:剛才我們走過了兩座神奇的橋,如果你是橋樑設計工程師,你會設計怎樣的橋?(學生想象説話)

三、橋知識展覽會。

1、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橋樑知識的圖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組推選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將所收集的材料張貼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學生課後參觀。

四、小小橋樑工程師。

每生自己設計一座心目中的橋,可圖文結合,也可純圖片,還可以製作橋樑模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