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

來源:文萃谷 1.41W

北師大國小教材編寫組在認真研 究課標、吃透課標基本精神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我國各時期小語教材的特點。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歡迎閲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
  一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一

教學設計:

一、複習

1、口算。(教師説算式,學生口算)

2、筆算(出示一個不進位加法算式,學生列豎式計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14的情景圖。

2.引導學生觀察後交流。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二)提出問題。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 嘗試列式,體會加法的意義。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學生説口算的過程。

3.圖式結合,探究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學生操作擺小棒。

(2)組織學生交流,感悟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3)嘗試列豎式計算,理解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弄清為什麼“5”與“7”對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

(4)PPT演示列豎式,進一步明確“個位與個位對齊,先從個位上的數加起”的道理。

4.即時練習。

師生小結: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三、鞏固練習

(一)教材第14頁“做一做”。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圖意,獨立列豎式計算。

2.集體交流。第3小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

(二)ppt顯示的第15頁第5題,找錯誤。

四、課堂總結

(一)回顧小結,完善課題。

1.今天我學到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利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計算時,每一位上的數相加是否滿十?

聽課有感:

1、周老師整節課的教態自然,調動了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整節課感覺老師的節奏不緊不慢,很有耐性。

3、本課周老師未能突破難點和突出重點,沒有板書。

建議:

1、課前為了方便練習豎式,老師提前給每個孩子準備草稿,讓孩子養成打草稿的好習慣。

2、這節課的課題只是在課件上出現過,在後面的學習中就沒有再出現過,所以一節課的課題還是很有必要板書出來,因為孩子看在眼裏,才能記在心裏。

  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 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 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説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 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説説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評:

1. 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 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説”、“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三

一、故事導入,激發情趣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1/3,老二分到這塊地的2/6,老三分到這塊地的3/9。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於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後,哈哈的笑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師:你知道阿凡提為什麼會笑?他對三兄弟説了那些話?你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引出新課)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師:出示1/2,2/4,4/8這是五年級三個班的同學到三塊同樣大小面積的正方形地裏去種樹,哪個班種植的面積大一些呢?

生:折一折,畫一畫,圖一圖,得出三個班種植面積一樣大。(在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初步感知1/2,2/4,4/8大小相等。)。

三、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師:通過拼圖得到1/2=2/4=4/8 為什麼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們的大小卻又相同呢?

小組討論:引導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1)怎麼做能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分數的大小都不變呢?

(2)變化時同時乘或除以小數可以嗎?

討論:0可以嗎?3/4=3×0/4×0=?

生: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在除法裏0不能作除數,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這個數不能是0。(強調分數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四、完善分數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後,感覺過去我們學過類似的性質是什麼呢?

生:商不變的性質 (回顧舊知,進一步強化分數的基本性質)

五、鞏固練習

(1) 與1/2相等的分數有多少個?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紙無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個與 1/2相等的分數?

(2) 再此回到課前的小故事,回答阿凡提聽了兄弟們的爭吵,為什麼笑了?

六、課堂總結

1、本節課以“阿凡提講故事“中財主兒子分財產為趣味導入,設置問題,最後本課結束時再次回看問題,解決問題,前後呼應。

2、在新授過程中,夏老師把一種靜態的數學知識變為一種讓學生在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現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

3、整個課堂創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得快樂,而且每個學生的個性也充分得到了發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向夏老師學習!

  北師大版數學聽課記錄四

一、創設情境。

大家能算出學生宿舍地板磚的周長嗎?

二、解決問題。

1、 想一想

2、 算一算

3、 議一議

三、教學效果測評

做課本上的習題,老師輔導。

四、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你覺得自己學得怎麼樣?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情境,着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理解掌握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充分的培養,很自然獲得計算的方法。

板書設計 地磚的周長

⑴ 60 + 60 + 60 + 60 = 240(釐米)

⑵ 60×4 = 240(釐米)

⑶ (60 + 60)×2 = 240(釐米)

正方形的周長 = 邊長×4

評價意見:

閆老師重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使用動態的學習材料,精心組織,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在興奮愉悦的氛圍中動起來,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精彩的表現,閆老師未能針對其人及時給予充滿鼓勵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