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着》讀後感14篇

來源:文萃谷 2.6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活着》讀後感14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這本書看起來很舒服,字與字的間隔很寬,一頁書翻起來很輕鬆,我在想,這是否也是作者特意為之?一位癌症病人,從20xx年確診以來,通過他自己強大的意念,完全放棄之後的生活方式與固有的觀念,開始一場新生,出了這本書,寫了很多文章,影響了很多癌證患者,讓很多人在面臨絕症地時候開始覺知:自己才是唯一可以對自己負責的醫生。老布。書的最後,有一張他的照片。瘦瘦的,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也很淡然。非常平凡的休閒裝,運動鞋上還隱約看到新鮮的泥土,一股大自然的感覺。像一顆小草,瘦瘦的小草,不張揚,但有內在的不可忽視的生命力。

最開始決定把這本書買回來,其實是被這個書名給打動了。活着就是幸福。説得多好。聽説過身邊太多人的例子。有的人,為了公司的生意,長年累月地辛苦奔波,公司業績漸好,而他的健康卻不在了;有的人,為了仕途上的發展,不惜長年泡在酒瓶子裏,結果胃穿孔做手術,得到了那頂帽子,失去的,又豈是一頂帽子可以給你的;有的人,總是抱着僥倖心理,垃圾食品無法控制,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會幡然醒悟,這個世界上,最最珍貴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健康,可意識到的時候,代價已經過重;有的人,至死也不能明白……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其實特佩服老布這個人的意志。48年前的生活,説放下就放下了。他説他列出23件在48歲之前經常做的事情,但當他把那個單子列出來,撕碎的時候開始,他不曾再做過一件這個清單上所列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疑惑於疾病的突發和偶然,事實上,萬事皆有因,沒有所謂的突發和偶然,只有不曾察覺與放任麻木,或是心存僥倖。

和柏辰爸爸説偶爾説起看這本書的感受時,他哈哈一笑説,其實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是被自己嚇死的。這話真不假。當老布出現在一個癌證病人面前,以自己確診幾年之後仍然健康活着的現實告訴對方,一夜之間,對方的精神頭完全不一樣。之前,病懨懨的',臉了腫得厲害,失眠。但,見了老布的那個晚上,睡得特別踏實,每二天發現臉也不腫了,整個人精神煥發。

在書裏面,有一個常識性的表述,讓我有所觸動。作者説,癌細胞其實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當中,只要比例平衡,是不會造成病變和危險的。癌細胞依靠什麼存活下來?依靠人們體內的毒細胞。這些毒細胞來源於哪?來源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來源於不規律的作息習慣,來源於新裝修的污染環境,來源於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來源於太過於不能控制的負面情緒,來源於……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所以,當足夠的質變構成量變的時候,大家卻以為這是運氣不好的概率,卻以為這只是偶然。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發生了一件我認為很搞笑的事情。大概看了兩天左右吧,因為最近兩年的體檢結果總會顯示一些這樣那樣的小毛病,而且今年比去年的會小嚴重一點,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越看這個書呀,心裏就越覺得不踏實。我總覺得,有一些小毛病就趕快治呀,拖着幹什麼呢,拖着能拖好嗎?而且,對照着那個體檢結果,部分地方也有一些結節和硬塊,我心裏就忽上忽下的。現在我明白了,應該也是心理作用使然。

心理作用其實是太奇妙也太強大了。那幾天,我會明顯覺得自己不適。頭暈,腦悶,乏力,情緒不高,啥情況都有。我覺得自己得去看一下。小毛病也得看好呀,該治的治,該調理的調理呀。尤其是昨天早上起來,特別胸悶得厲害。我自己知道,絕大部分是心理作用的原因。同時,我也知道,要消除這個心理作用的辦法是什麼。

請了一下假,打聽了一下相關的信息,於是,就跑去看了兩位中醫。一位中醫説,部分結節和硬塊結果顯示無大礙,開了一些調理的藥,應該會自然消失。另外一位中醫,給我看的是心血管類的,很奇怪的是,我之前有挺嚴重的貧血和低血壓,現在居然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竟然都是正常值了。尤其是血壓,去年體檢的時候,我還記得,我的血壓竟然達不到最低值,今天檢查出來,至少也是在正常值範圍之內了。

我很開心。開心於這樣的結果,事實上,最開始心裏還是有幾分忐忑的。關乎於自己切身的健康時,每個人都沒法那麼超然。我開心自己的血壓等情況,沒有藥物治療,竟然自然回升到正常值;我也開心,那些讓我一度擔心的結節與硬塊,是正常的,且醫生也給我開了中藥來調理。沒有大問題,小的問題也能夠及時解決,我怎麼能不開心。

最近其實都比較少發脾氣了,相比以前,次數、頻率和程度,都明顯下降。或許,我也是身體情況能夠不知不覺變好的一個原因。

同時,我還有一個感受。一個人老是説,在努力,在打拼,在想要創造什麼,在想多得到什麼,這個過程似乎很辛苦;但,在拿起,與放下之間,放下可能會比拿起要難得多,痛苦得多。在拿起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一些天時地利,可能會自己省很多力;但在放下這個過程,別人除了適當的引導,別無他法,能夠做到的,只有你自己。

回想20xx年這一年,有幾本書其實對我影響很深。《正面管教》是一本,《丟掉50樣東西,找回100分人生》也是一本,《做你自己》是一本,這本《活着就是幸福》,也算。很多時候,疾病只是一個提醒我們要善待自己的身體的一個信號,而這本書,可以先於那些痛苦的疾病,讓你先有意識去照顧好自己,愛自己。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愛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積極的快樂的心態,我們才有愛家人的能力。

身體是最有靈性的。你對你的身體好,你的身體就會對你好。我們都希望健健康康,一家人平安喜樂。有想法,還要有行動,身體力行,好好地善良自己。

《活着》讀後感 篇2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的《活着》寫出了真正的意義,書中主人公小時候是個富家公子,因為年輕時吃喝嫖賭,將家產全部敗光。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一生曲折多變,最後他沒有了所有的依靠,所有的親人,只剩他一人孤獨的活在世間,但他依舊活着,他努力賺錢,只為買一頭牛,與自己共度餘生。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許,人們活着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説活着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並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餘華

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餘華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餘華

《活着》讀後感 篇3

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以後啊,饅頭就長大了,饅頭長大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啊,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以上兩段話,是富貴(葛優)對他兒子以及外孫(饅頭)講的,第一段是給兒子講的,第二段是給外孫講的。都是充滿希望的話。看過不少人都拿餘華的小説原著和電影比較,説小説更震撼,因為小説裏面富貴身邊的人最終一個一個都離開了富貴。小説我是沒看過,以後也不想去看。為啥非要這麼冷血呢。我喜歡開心的結局,哪怕開心的結局有點假。更何況,電影的結局還是很真實的,僅僅是一家人剩下的.幾口人圍在一起吃飯,簡單的幸福。

題外話,片子中居然能同時看到姜武和郭濤,實屬意外。因為我感覺現在的郭濤和姜武有些類似,不適合在同一片出現,但是當時郭濤還挺瘦啊!

《活着》讀後感 篇4

昨天下午,我用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讀餘華的《活着》。讀後,説不出的感覺,傷感?殘酷?同情?無奈?似乎都有,但一切都歸於淡然,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有多麼艱辛悽慘,依然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小説的'結尾寫着,《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説。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個老人,年輕時放蕩不羈,待家道中落,挑起破落的家,生活苦難之極,再加上親人的陸續離去,心中的悲苦,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那是悲的極致了。但是,他活着……坦然面對生活的苦難,也坦然面對自己的生命。

《活着》讀後感 篇5

活着這本書,餘華先生寫成可能有些年了,以前一直聽説,卻到今天才讀到它,沒有別的原因,實在只是由於這書的名字.最近最鬱悶的心情就是在心裏嘀咕,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人又為什麼而活着.

懷着一種探索人生意義的心情,囫圇吞棗的一口氣把它讀完,我沒有像以前讀其他作品一樣,懷着一種挑剔的眼光往找作者的`毛病,而是帶着一種對生命敬畏的情緒,從開始讀到最後.

整本書裏的人物都是悲劇,而最悲的是福貴一家子的命運,而這一家子中更為悲的則是福貴,一大家子人一個個的離開了他,到老了,但連個給他送終的人都沒有,可是他卻沒有放棄生命,他堅韌的活着.

“死了都要活着”,這是老全的一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正意義,不是一有苦難就想着往死,也不是一有悲傷就想着往逃避.人活着,就要活着,好好的活着,為活着而活着.

無論碰到什麼樣的事,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往面對,只要活着,總有希看,死了,不即是一了百了.

以後,假如心裏有什麼不好的動機,我會告訴自己,連富貴都好好的活着,你還有什麼不能承受的?

《活着》讀後感 篇6

炎熱的一個夏天,酷暑難耐,打着蹭空調的目的,我帶上自己心愛的詩集來到了書店,準備在這看看詩集,寫寫詩。進入書店後,在琳琅滿目的書架瀏覽時,看到了餘華的《活着》。曾經有朋友知道我喜歡看書,推薦過這本,但一直沒有去看。翻看幾頁後,作者餘華在開篇便以“我”為第一視角,講述着在鄉村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物,這讓從鄉村走出來的我倍感親切。直到在池塘邊,“我”遇到了一位犁田的老人——福貴。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與“我”講述了自己一生的心酸和坎坷。

我深深地被書裏的故事吸引,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了。

讀完《活着》,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福貴的一生是如此的坎坷,親眼看着本來屬於自己的美好一點一點地被摧毀,一次一次地被剝奪,讓人不得不沉思:到底為什麼而活着?

記得老舍先生説過:“一篇好的小説,人物形象是立在讀者面前的。”而讀《活着》,卻是作者餘華讓我們通過文章,如身臨其境般,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立着的美好的人物經受生活的苦難後,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倒下!

作為一名年輕的普通教師,《活着》裏每個鮮活的人物中,讓我最難過、最難以走出書本的是福貴的孩子——有慶。看到這個名字,嘴角會不自覺地上揚;想到這個名字,就會有一個提着鞋子的、像風一樣的孩子向你奔來。這是一個又善良又懂事,讓人特別心疼的孩子。他是那麼地熱愛生活,熱愛身邊僅擁有的事物。他愛他的小羊,是那樣的無私,就像羊媽媽疼愛着她的孩子。但是在舊社會裏,這隻可愛的、唯一的小羊卻被無情地充公。即便如此,也阻擋不了有慶對小羊的愛。他依然每天奔跑着去割草,奔跑着去喂小羊,再奔跑着回家,如此往復。有慶是這樣的純真、可愛,在那樣殘酷的環境裏,他的一絲温暖,讓讀者得到了一線希望,甚至會去想着變成這隻可愛的小羊讓有慶來疼愛,去感受這個提着鞋子奔跑、像風一樣的孩子的愛。

是這樣的奔跑,讓他成為當時奔跑最快的孩子。我沉浸在有慶的絲絲幸福中,我以為,福貴的幸福要來了,苦難終於到頭了!然而,一場人為的悲劇再一次讓我深深地痛苦,這個奔跑最快的孩子,這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卻因為現實的殘酷,搭上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縣長夫人生孩子需要血,這些娃娃們都拼命地去獻血,生怕輪不到自己頭上。奔跑得最快的當然是有慶,一開始有慶並沒有得到這個機會。待到一次一次的匹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有慶終於得到了機會。

歹毒啊!這些沒有人性的醫生啊!眼裏只有領導,只有領導的親屬!領導的命才是命!領導的親屬才有資格活!他們給有慶抽血,親眼看着有慶嘴脣發白,親耳聽着有慶叫着喊着頭暈。但是他們還在抽血,他們拼命地抽血!他們面目猙獰地看着,活活地把有慶抽死了!抽死了!這是什麼世道?這哪裏是醫生?這是世界上最歹毒的屠夫!整個宇宙最可怕的劊子手!福貴的有慶啊,我們的有慶啊,善良懂事的`有慶啊,就這樣被活活的毀滅!他是那樣的幼小,他對世界還有那樣多的好奇,他的善良並沒有換來公平地温柔對待。

我們的有慶,匆匆地奔跑而來,又被迫匆匆地離開,離開這個殘酷的舊世界。

活着,對有慶來説,來到世上走了那麼一小遭,就是來遭遇苦難,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卻又在苦難中悲慘的死去。這就是作者餘華讓我們看着這個立好的人物,生生的被迫倒下。

福貴的父親,被嗜賭命的福貴活活氣死;

寶貴的女兒鳳霞,因難產大出血而死;

福貴的妻子家珍,接受不了女兒的死,隨她而去;

福貴的兒子有慶,活活被抽血抽死;

福貴的女婿,在工地活生生被砸死;

福貴唯一的外孫孫苦根,卻意外的被豆子脹死。

看到福貴這樣的人生,我不禁在想,這樣的人生到底還有什麼意思?活下去還有意義嗎?用福貴自己的話來説:活着就是為了親手給他的親人們送葬,送走一個又一個。

這世間沒有福貴可留念的人和事了,死去的人已經一了百了,而活着的福貴呢?活着對他來説只是意味着忍受,剩下自己在這個可怕殘酷的世界裏獨自前行,無依無靠。他見證着所有人的苦難,他遭遇着所有的苦難。但他還依然那樣長久地活着。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甚至連一絲絲生活的希望也被無情地剝奪了。

可福貴依然長久地活着。最後,他找了一頭和他一樣命長的老牛一起活着,他給老牛取了自己的名字——福貴。我找不到福貴和老牛繼續活着的理由,卻也找不到一個他們死去的理由。好像,生命就僅僅是生命,它就被擱置在某一個角落,就只有這樣慢慢地活下去,沒有緣由地活着,也沒有死去的理由。但是,又能看到福貴也並不是麻木地活着,當他找到老牛“福貴”時,又能在某個不起眼的地方,發現一點光亮,微弱的照着前行的路,這條福貴為自己、為老牛鋪下的最後的路。

當陽光照耀時,遠處依然能看到步履蹣跚走來的福貴和老牛,依然能感受到生命在顫動;依然會有希望和慰藉在心中湧動;依然能感受到活着,本身就是希望。

《活着》讀後感 篇7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活着讀後感300字。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活着》讀後感 篇8

“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太理解,在聽完康老師和其他小夥伴的分享,還有我看見書本作者自序中寫到“《活着》是講述絕望是不存在的”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餘華寫到的,絕望是不存在的——像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依然沒有絕了他要活着的希望,當這些生離死別經過時間的沉澱,再回望的時候可能又不是那麼的悲傷了。

就像現階段生活中,你説為了什麼活着,為了親情,愛情,友情,金錢,地位……但當這些同樣經過時間的沉澱,你再看的時候,發現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並沒有至於到要去尋死的地步的.,就覺得活下來就是挺好的。

這就回到了“人不是為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這些我們看似重要的東西,並沒有成為牽制我們活着的因素。在經歷世事後,最後還是發現活着最重要。

可是問題在於既然最後還是認為活着就很好了,那麼堅持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們是為了什麼活着呢?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

《活着》讀後感 篇9

這兩天看了餘華的作品——活着,感觸很多,看的過程中,緊張感一直伴隨着全文。作者總是在給人希望之後,又澆下一盆冷水,讓人冷得徹骨,絕處逢生之後仍然扼住咽喉,讓人痛苦異常。

文章有三個地方讓人淚目:

一是老全的死,透露出麻木的戰爭中僅有的一絲温情。

二是福貴兒子有慶的死。有慶死的最沒有價值,也最荒唐,醫生因為縣長夫人難產要輸血,居然把一個12歲孩子的血抽乾了。作者刻畫福貴埋兒子的過程讓人痛徹心扉。

三是福貴女兒鳳霞的死。原以為又聾又啞的鳳霞會很悲慘的'被送給老漢,結果福貴心疼女兒又將女兒留下來了,鳳霞最終相看了二喜,並得到了應有的疼愛,這回我以為鳳霞終於擺脱了噩運,結果沒想到鳳霞死於難產,留下了二喜和兒子苦根,這番變故讓福貴更加衰老,頭髮全白了。

後來幾年間,女婿和外孫又因為事故相繼離他而去,福貴最後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

中國二十世紀社會變遷導致的慘淡農村生活全都濃縮進了這部小説裏,福貴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老百姓普遍的生活現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謂好死不如賴活着,但是活到最後的人,往往最痛苦!

《活着》讀後感 篇10

內心會真實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讓人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早就明白這個原則了,可要捍衞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的。

藝術都是源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卻無法讓自己變得純粹。如果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會活的更坦然些,與此同時,我的'力量會削弱很多。

朝夕相處的現實常常會讓人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説着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為什麼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所謂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換句話説,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觸手可及!正如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抱怨!歌中人對苦難的承受、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1

人是為了純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絕非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餘華《活着》

第一次讀餘華的小説,當時是從十點讀書上看到的,對於一個佛系女來説,更多的是每天夜裏去聽主播磁性的嗓音下,講述着富貴的一生,每天聽上兩小節,陪伴着入睡,思考着人生。

無可厚非的是,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扣人心絃,死亡在作者小説中司空見慣,可是非得要至親全部離開,小説的主題就格外的鮮明?也許這是對富貴的報應,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大户人家的少爺,活着就是享樂,人生沒有目標,吃喝嫖賭,堵着堵着一發不可收拾,家底敗光。黃粱大夢終於醒了,富貴開始轉向人性的善良一面,勤奮勞作,愛護家珍,疼愛兒女,温情猶在,然而苦難卻一直牽絆着富貴,身邊人相繼離去,就連不到三歲的`小外孫都不放過,只剩富貴一人孤苦伶仃,還有那頭老黃牛,他給黃牛也起了富貴的名字,揭示了主題。

生易,活易,生活卻不易。我們聽了好多前輩的經驗也沒法切身領悟,非得撞的頭破血流才安安分分,從青澀學生時代到入社會,這個轉換是否適應?想必大多數人都感同身受,社會不好混,可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這是真的。

要用的東西都很貴,所以抓緊時間提升自己。好好愛自己。

《活着》讀後感 篇12

佛教中有“思想影響行為”的説法。行為在佛教中亦稱為梵,是導致現象產生的原因,其結果表現為現實。這説明思考的內容很重要。“絕不可描述惡念”

“多少人走着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着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着卻滿含淚滴……”聽着《存在》深刻的歌詞,夾雜着一種複雜的心情在閲讀《活着》。也許是習慣的原因,每次讀書到了感情需要宣泄的時候,總會找到一首合適的歌曲來表達,抑或這就是藝術和文藝的超級感染力。

《活着》敍述了一個平常而深刻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講述了一個人忍受各種苦難活下去的勇氣,講述了苦難的價值與人的偉大,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教會我們通過淚水去觀察微笑,通過苦難體會生存的樂趣。人只要一天不死就得好好活着,因為“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

作者餘華曾經這樣解釋“活着”,他説“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一個老人,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在一塊土地上,以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在致上海貝塔斯曼書友會會員的信中,餘華説:“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在讀《活着》時,眼淚常會不期而至。如果你也遭遇到和他們一樣的閲讀經驗,我想對你説,謝謝。我正是為象你一樣善良的人寫作。雖然,善良在任何時代都不是會‘走紅’的品質,但它是我們的血與肉。我書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們不斷遭遇苦難、失敗和死亡。但我絕不是在控訴命運的殘暴,相反,我希望你讀到的是生命的韌性、力量、愛情、友誼甚至本能煥發的快樂,以及幽默,一切美而朗朗歡笑的東西,它們無視命運的暴戾而獨自存在。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借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着我們的心靈,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縱觀全篇,《活着》是劇中主人公福貴人生的記錄,篇幅雖短,卻能把福貴的一生寫的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沒有華麗的詞藻,豐富多彩的語言,沒有精心雕琢堆砌的文字,更沒有起伏跌落、層出不窮的情節。有的只是淺顯易懂的語句,平淡樸實的話語,以平白無華的語言文字卻能刻畫福貴不平凡的一生 。作家餘華在故事中構建了與小説主人公福貴有極為密切相關聯繫的九位小説人物,他們分別是小説主人公福貴的父母親、福貴賭徒中的博弈對手、福貴當兵時的`俘虜同事、福貴最親密的妻子兒女、女婿、外孫……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老老少少的人物,這些男男女女的人物,竟然,一個接着一個地,在小説主人公福貴的眼前,以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活生生地、或遲或早地提前離開了人世。我們無法操控命運的去向,但我們可以用樂觀而充滿力量的心態滿懷淚水去仰望生命,福貴被淚水濡濕的瞳孔中湧動着的是對生活的渴望,至愛被一一奪去,他仍活着,在陽光下歌唱……

故事似乎很辛酸,但又具有生命的頑強和親切,看了不由得要思索,甚至哀歎,難以輕鬆,在這篇小説裏,包含着遠遠比小説本身更重要的東西,它表現的是生命狀態和人生形態,我們隨處可以感到人、時間和命運的巨大力量,正是因為生活多艱,我們不能象春生那樣,遇到挫折就自殺,把傷痛盡留家人。福貴歷盡滄桑仍有滋有味地活着的意義在於:人生之中,我們應該學習他怎樣在血淚之中活下去的力量。這些人物身上並沒有太多的奇特之處,或許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某一位,或許他的人生正是我們不得不過的人生,或許他的悲歡、期望和無奈也和我們一樣,從某種角度看故事並不複雜,惟其簡單,更道出了人生的淒涼況味。看着《活着》,有時就在想,其實活着本來就沒什麼重大意義吧!大家也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每天要求自己不斷向上,不斷披荊斬棘地勇往直前吧!這本來就是生而為人的本份、本職,來到這個世界就得對得起上天賦予你生而為人的使命。無論生活多苦多難多坎坷,只要你還在的一天,你都的往前繼續走下去。福貴是如此,我們新一代中國公民更應如此。

無論生活多苦多難總得繼續,而活着便是每個生者所必須完成的使命。我們沒有權利去選擇來不來這個世界,同時也沒有權利去選擇離不離開。生與死自有天定,既然活下來,便要更好更努力地好好活着。即使沒了親人,即使後半生只能自己一個人走完,即使人生充滿了挫折、坎坷、艱辛,但只要還活着,就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生的使命。在人生中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於哪年哪月哪日出生於哪個家庭,同時也不知哪時哪分哪秒死於哪個地方。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但每天能夠在匆匆的步履中看着迎面而來的晨光和那緩緩升起的朝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活着的快樂!

正如巨人所言“請讓我生活在這一刻,讓我好好地享用我的今天。在這一切之外,請讓我領略生命的卑微與尊貴,讓我知道,整個人類的生命就猶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藝術創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開始,在我之後也不會停頓不會結束,而我的來臨我的存在卻是這漫長的琢磨過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點,我的每一種努力都會留下印記。”

繁華世界,我們好好活着,只為活着;崢嶸歲月,我們努力活着,只為活着;漫漫人生,我們拼命活着,只為活着。感謝生命的每一天,讓我們用心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3

讀的過程中我就在不斷的問自己,不斷地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福貴我會怎麼選擇怎麼面對,我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亦或是我在什麼時候會承受不住。很多問題,很多思考,這就是一部偉大文學作品的魅力和意義。活着,應該是一種來自本體的意念吧。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着,但是每個人活着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説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着的意念,就能單純的做到活着,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麼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着”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後,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着,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抗爭。

《活着》讀後感 篇14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得任何事所活着。”——題記

老人吆喝起來:“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其實只有一頭牛,叫福貴。老人只解釋:“多叫幾個名字,福貴就會以為有好幾頭牛在耕田,幹活更起勁!”其實誰都不知道,這幾個名字就是老人的一生!

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老人平靜地樸實地向我介紹了自己。

在曾經年少的時候,他是城裏的“少爺”,有一個不算美滿但是完整的家。他的父親在糞缸上因為他輸光了所有家產被氣死;他的母親也隨着父親去了;第一個女兒鳳霞得了疾病變成了啞巴;第二個兒子有慶給縣長的女人獻血,結果醫生直到抽乾了他的血才拔出針筒;後來女兒找了個好老公二喜,只是她在生孩子時失血過多死了;最後總算留下一個孫子苦根,和女婿三人相依為命;後來女婿被水泥板給壓死,唯一的一個孫子,在吃青豆的時候被咽死。

誰能體會在他看見躺在地上的孫子時,內心的絕望與落魄。像是被扒光了衣服站在人羣面前的空虛與卑微。這一個個離奇的死亡,正好的都擊落在這個老人的身上。當我再次聽見他那清涼的吆喝聲時,我能感到那背後的痛苦,那時間的沉澱,如渾濁的泥巴,草草地蓋在這一道道血淋淋的傷疤上,久久不能癒合。很難想象一個老人如何平平淡淡地為我講述這一生。

等老人説完了,他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對牛説:“今天有興、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也耕了七八分田。你嘛,説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老人和牛漸漸遠去,只留下那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靜靜的傾聽這悠揚的旋律,彷彿眼前這個黝黑的老人,早已不是那放浪不羈的少年,因為他已揹負了太多歷史的滄桑。活着已經許久,他早已看穿一切凡塵俗世,現在的活已經沒有了那樣的浮華,當他在冷眼看待世間百態時,他才道出了活着的真諦,只有在經歷過如此的種種後,老人才可以如此平靜安詳地活着。

剛剛放下書,不覺已過了這麼久,看看書桌上的作業,樓下的老大媽為了一個車位喋喋不休,我頓時感到如此的可笑。

人為什麼要活着?

生下來不就是為了等待死亡,人終有一死,卻還是要留在這個世上。即使是千瘡百孔的心,也希望能聽見火熱的跳動。一個即將垂死的老人,當他回顧這一生他留下了什麼時,卻發現自己在人生長河裏只是一位匆匆過客,沒帶走也沒留下什麼。但他依然要活着,死命地撐着下垂的眼皮,就算是費勁了全身的力氣,也一定露出眼白,用那看穿一切的'瞳孔,再次賞望着這他再熟悉不過的世界。他已享盡了世間的凡塵俗世,現在,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看待世間百態,一切喜怒哀樂,最終都將化為一縷輕煙。這便是老人在經歷一生坎坷後,對活着的態度。

老人,是啊,還記得我家樓下的那一對老夫婦。

樓下得小路子邊上,有一堵牆,原來應該是白的,現在卻滿是黑色的污穢。路面往下,一扇歪斜得鐵拉門,一對對蒼老得夫婦倆。婦人的頭髮很長,一直垂到膝蓋上,很直,老人沒事的時候就坐在牀上,用粗手指從她發間掠過,一次又一次,像是在撫摸自己的孩子。老頭子在撒滿面粉得木板上,揉着麪糰,手上、頭髮上、臉上都有點點白色的麪粉。婦人用一根將近一米長的木頭筷子將麪糰放入油鍋,麪糰旁立刻濺起層層得白沫。

後來的一天,路過那兒門口,又看見那對夫婦,還是兩個人,一人揉麪團,一人炸麪糰,門口圍着一些老人,一些騎自行車的白領。只是老婦人的頭髮到了肩膀就斷了,有長有短,被汗水浸濕了,像是茅草窩一樣。我打趣着“這老奶奶終於剪頭髮了。”媽媽把我拽到一旁,低下頭來,輕聲對我説:“她把頭髮賣了吧!你不懂!”賣頭髮!

總覺得觸及到了什麼若有若無的東西,像是棉花糖那樣柔軟,很幸福,很美好,但卻帶着一絲苦澀。

不想羅嗦與鼓譟,也不想虛偽地表達。有些人説要講究精神上的活,我覺得太空虛,活下來,不為什麼,只為能再見到明天的陽光。我們哭着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要再哭着回去吧?

閉上眼,細細體會,作者餘華只是娓娓道來,卻一點點將殘酷與痛苦深入人心,他沒有用任何煽情的詞藻,當我一合上書,才感到心頭的隱隱作痛。餘華的小説《活着》入選“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這一位作者,他的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僅是自己的悲劇,更是時代的縮影,是苦難一次次撞擊着這個時代,才能讓餘華對活着有了超然的思考。他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而他也將此套入主人公福貴的身上,一個個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他卻仍然這樣孤獨地活着,這揭露了現實的殘酷: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生活像是河流,無論你怎樣努力地改變它流動地方向,他終將會流向大海。為自己活着、為愛你和你愛的人活着。活着就有種自帶地價值,樂觀地努力地活下去,活着便是一切地源泉。我們作為一個孩子,現在我們在意的也許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些塵埃,只有已經飽經風霜的老人,才能看淡紅塵凡事,看清一切的本質,但命運總要我們傻傻地經歷這長長的一生,去經歷凡塵俗世,生離死別,不正是活着的意義嗎?也有一些孩子們幼稚無意間的話:“我們要好好的活着,因為我們將會死很久。”為何而活?也許就是命運留給人類一生的難題,而我得出的答案是——

為了活着而活着。

想像一下:清晨,老人和那頭牛,坐在犁頭上,靜靜看着太陽升起,牛掃掃尾巴,老人黝黑的皮膚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