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直古詩翻譯和賞析

來源:文萃谷 1.17W

夜 直①

夜直古詩翻譯和賞析

王安石

金爐香爐漏聲殘②,翦翦輕風陣陣寒③。春色惱人眠不得④,月移花影上欄杆。

註釋

① 夜直:值宿。宋代制度,翰林學士每夜輪流一人在學士院值宿。這首詩《千家詩》選入,改名“春暮”。

② 金爐:銅製香爐。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漏聲殘,指水將滴完,即天快亮。 ③ 翦翦:風輕微而有寒意。 ④ 惱人:引逗、挑動人。

【語譯】

銅製的香爐中香已燃成了灰燼,叮叮咚咚的夜漏也將近尾聲。陣陣清風吹進窗户,帶來了絲絲侵人的寒冷。明媚的春光挑逗着我,使我整夜難以入睡;明月漸漸西下,照着窗外的花枝,在欄杆上投下了濃郁的花影。

【賞析】

這首絕句,通過景色的描寫,表現自己春夜在翰林院值宿時的複雜心情。

前兩句寫夜直入題。金爐中的香已經燒完,漏壺滴水也差不多滴完,一陣陣風吹來,使人感到寒冷。這兩句很形象地交代了時間與地點。金爐、漏聲,説明是在宮中;香銷、漏殘,説明天快亮了;輕風帶來寒意,説明是春天。詩結集了各種帶有顯著特點的事物,表現出詩人在寫景上精湛的技巧。

知香銷漏殘,感受到天快亮時的寒冷,詩人自然沒有睡着,第三、四句就改變前兩句以景來作暗示的手法,直接説出自己因為春色的引逗而睡不着,痴痴地看着月光照耀着,花的影子在移動,漸漸投上了欄杆。第三句總結前兩句,第四句補足第三句,説自己一夜未眠,所以能注意到月光花影的移動;花本身不高,只有月亮西墜時的斜照,才能使花叢的影子投上小軒的.欄杆,又暗點出天已經快亮。

詩人的“眠不得”固然如自己所説,是“春色惱人”。中秋賞月,浮想聯翩,使人對月而眠不得的情況經常發生,春雨淅瀝,惹人鄉思,由聽雨而眠不得的情況也很普遍;這時詩人是在值宿,在屋內,房外的春色在夜晚只是朦朧一片,他也沒去欣賞,為什麼會感到惱人,因而眠不得呢?只有一個解釋,他當時心情很振奮,很激動,所以睡不着。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被召至京,官翰林學士,倡行新法。這首詩作於熙寧二年春,正當神宗決定採納新法,將付諸實施時。王安石嚮往多年的政治抱負終於將要實現,他對未來充滿着信心,處於緊張而又興奮的等待中,因此無法入睡。對他來説,未來正如春色,“惱人眠不得”,所以他就把這心情隱晦地推到了春色身上,而“春色”一詞,在詩人筆下本來就經常隱含有政治意義。

這首詩,刻繪春夜景色很獨到,描摹感情也很細膩曲折,所以被歷來選家所看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