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來源:文萃谷 2.66W
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台傾鳷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遊。

一聞歌玉樹,蕭瑟後庭秋。

註釋

蒼蒼:蒼白色。

帝王州:指金陵曾為六朝古都。

列宿:指天上的星宿。

霸業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業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絕:沖斷。

馳道:《三輔黃圖》: “馳道,天子所行道也。”

古丘:指六朝時的陵墓。

台傾鳷鵲觀:意思是鷦鵲觀樓台已傾壞。一鷯鵲觀,六朝時所建宮室,今無考。

宮沒鳳凰樓:意思是鳳凰樓宮室荒投。鳳凰樓,在鳳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間所建。

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內,晉孝武帝所建。雖暑月尤有清風,故以為名。

芳園罷樂遊:意思是樂遊園裏已經沒有了遊樂。芳園,指遊樂園,在覆舟山南,北連山築台觀,苑內造正陽、林光等殿。

玉樹:即《玉樹後庭花》。

註釋

蒼蒼:蒼白色。

帝王州:指金陵曾為六朝古都。謝眺詩《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列宿:指天上的星宿。

霸業大江流: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霸業已似江水一般逝去。

絕:沖斷。

馳道:《三輔黃圖》: “馳道,天子所行道也。”

古丘:指六朝時的陵墓。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有“晉代衣冠成古丘力”詩句。全句意思是古墓已壞,長滿松樹。

台傾鳷鵲觀:意思是鷦鵲觀樓台已傾壞。一鷯鵲觀,六朝時所建宮室,今無考。

宮沒鳳凰樓:意思是鳳凰樓宮室荒投。鳳凰樓,在鳳凰山上。南朝宋元嘉年間所建。因有風集此,·赦名。

清暑:清暑殿,在台城內,晉孝武帝所建。雖暑月尤有清風,故以為名。(見《景定建康志》)

芳園罷樂遊:意思是樂遊園裏已經沒有了遊樂。芳園,指遊樂園,在覆舟山南,北連山築台觀,苑內造正陽、林光等殿。

玉樹:即《玉樹後庭花》。

賞析

月光照着南京,詩人不盡悲從中來。星星還是那幾顆星星,而金陵的王氣卻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路之盡頭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蒼松翠柏老態龍鍾;昔日那麼繁華的媽鵲觀、鳳凰樓、清暑殿和樂遊苑,也都荒廢殘破,少有人來。蕭瑟的秋風中,還可以聽到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

金陵自三國東吳以來,連續是好幾個朝代的首都,在帝王將相的經營下,它的繁華程度和消費水平達到了頂點。東晉在這裏定都以後,建造清暑殿,重樓複道,是夏天乘涼的好地方。南朝宋修馳道,一直通到玄武湖,長達十餘里。鳳凰山上有鳳凰樓,覆舟山下有樂遊苑,從山南到山北,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宮觀台榭。南朝齊詩人謝眺作詩説:“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可見它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在作為政治中心的金陵,文學藝術也發展繁榮起來。這首先是因為皇帝的提倡,而且好幾位皇帝就是文學家或藝術家,在他們周圍聚集了大批文士;其次也因為金陵地處江南,民歌流行,藝術土壤豐厚,滋養出華麗璀璨的藝術之花。

但這一切都成為過去。面對着傲岸的詩人李白,只剩下蕭瑟的秋風和素淨的月光。秋風裏,隱隱傳來《韋樹後庭花》的樂聲,這種靡靡之音,這種亡國之音,這昭示着金陵衰落原因的曲子,現在還在被人唱着!

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月夜 / 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翻譯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邊庭院,北斗星橫在天上,南鬥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覺到了初春暖意,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窗紗。

註釋

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暗裏。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

闌干:這裏指橫斜的樣子。

南鬥: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鬥,故稱“南鬥”。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過。

鑑賞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着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歎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鬥斜”,是“更深”於夜空的徵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説明詩人有着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説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並非人人都説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説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着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徵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藉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於詩人的`內心。

詩人是以一顆純淨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着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於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並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藴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緻,決定於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彷彿陶詩一二者並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於説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託,於字面無證,不好去穿鑿。

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3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翻譯

偷桃竊藥是兩件美事,可惜難兩全。玉陽碧城十二樓,曾經幽禁過彩蟾。

本來我應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賞月光團圈。那華陽觀玉樓,仍然像透明的水精簾。

註釋

宋華陽姊妹:作者在玉陽山學道時暗戀的宋華陽姊妹,均是女道士。

偷桃:道教傳説,謠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子,東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謫降人間。

竊藥:《淮南子·覽冥訓》載,后羿在西王母處求得不死的靈藥,嫦娥偷服後奔入月宮中。

十二城:亦作十二樓、十二層城,道教傳為仙人居處,此借指道觀。

彩蟾:神話傳説月中有蟾蜍,因藉以指月,此指代宋華陽姊妹。

三英:三朵花,指三位女性,即宋華陽姊妹。

水精簾: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子。

創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李商隱到玉陽山去“學仙”,約為四年,這時結識了女道士宋華陽姊妹,也可能因此產生了戀情。詩人早已向宋華陽姊妹發出過自己情愛的信息,但始終未收到宋氏姊妹返回消息,當然詩人仍存有幻想,實現自己的情感願望,於是在“月夜”重寄自己的相思,因而創作了這首詩。

賞析

首兩句是詩人心中發出的感喟,一種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先引用兩個典故來喻意,一是用嫦娥偷靈藥得仙人月,來喻宋氏姊妹已飛昇成仙,一是用東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來喻詩人自己,作者説:但仙、凡兩境界,“事難兼”啊,今夜我只能望着高樓,“彩蟾”被鎖在深閣,城關重重,哪能相見呢?這兩句中“兼”與“鎖”兩詞寫出了人間種種阻隔,心願與現實總是相違,在情愛生活中同樣如此,對詩人而言,人間無形阻難感受更深了。

後兩句點出“月夜”,詩人此時此景的想像與感受應是如此的:在這明月皎潔,月光如銀,安詳寧靜的夜晚是多麼好的時光啊,如果我們三人相聚于山水亭角之間,開懷言志,情感交觸,共賞明月,然而這僅是一種夢幻和想象了,抬頭一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視一下你們高樓上懸掛的水精簾了。這時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只能是詩人在絕句《嫦娥》詩中寫的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此詩後兩句在構思上有一個特色,即“應”與“未”對舉,“正”與“反”相合,這更加濃了情深意厚,美事難成的寓意。句中“共”與“仍”也是相反相承的,“共”是美好的意願,而“仍”卻藴藏了生活中多少阻礙與不測。看來李商隱是深於情感的,但是否能衝過對於功名之企求,恐怕也只是“玉樓仍是水精簾”了,做人的難度也就在這裏。

月夜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4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飄飄江風起,蕭颯海樹秋。

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

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復聽菱歌愁。

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

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

翻譯

凜冽的江風飄搖而起,吹得江邊高樹秋聲蕭瑟。

登上船頭只覺清夜景色佳美,揚帆起航小舟前進。

舟上只見月兒隨着碧山迴轉,水與青天相合而流。

晃晃悠悠彷彿行往遙遠的星河,只覺得雲壓樹林幽暗一片。

眺望歸路水流浩蕩,眺望前程逝水滔滔。

徒然悲傷蕙草衰歇,又聽那採菱之歌滿含哀怨。

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後邊的渡口,明亮的沙灘看見前邊的小洲。

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見,眺望遠方徒然增加離別的情懷。

註釋

飄飄:一作“飄搖”。

蕭颯:稀疏,淒涼。

艫:船前頭刺棹處。

掛席:揚帆。

碧山:青山。

星河:銀河。

蕙草:香草名。又名燻草、零陵香。

菱歌:採菱之歌。

瞰:俯視。

離憂:即“罹憂”,遭憂之意。

創作背景

崔宗之乃李白好友。崔宗之先李白而逝,李白《憶崔郎中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雲:“一朝摧玉樹,生死殊飄忽。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沒。惟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極深厚。這首《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是詩人在江南時懷念崔宗之的作品。

賞析

“飄搖江風起,蕭颯海樹秋。登艫美清夜,掛席移輕舟。”江風飄飄,海樹蕭蕭,時值清秋。詩人登上舟船,揚起帆席,在江面上輕輕移動,明月掛空,氣爽天高,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曹植《公宴詩》雲:“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清夜”,不僅是宜人之夜,而且還是適合於遊樂之夜。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雲:“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聯繫謝詩,此詩的“掛席”又多麼充滿詩情畫意。“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舟行,則月似隨舟而行;舟隨碧山轉,月也似隨碧山而轉,有“月行卻與人相隨”(《把酒問月》)之意。遊興正濃,故覺明月處處時時解人意,時時處處自來親人;月色空明,水面開闊,故覺水天相連,水接天流。山色之“碧”,天色之“青”,正顯出月色之明。詩中並未明寫詩人的興致,而興致自見。“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水色澄空,星河倒影,恍恍惚惚,彷彿已離開人間,在杳杳渺渺的星河上行舟。晉王羲之《鏡湖》詩云:“山陰路上行,如坐鏡中游。”南朝陳釋惠標有《詠水》詩云:“舟如空裏泛,人似鏡中行。”李白《清溪行》亦云:“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都把至清的水比喻為鏡,用的是明喻;此詩暗示江清如鏡,因為天上的星河都映於水中,而且進一層説舟是在星河間行,寫得更神奇,更有情趣。因為有天上星河行的感覺,因此所見雲林也就有如天界之物,格外幽渺。

“雲林幽”以上的六句敍寫“月夜江行”。“歸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兩句過渡。上文寫清夜曰“美”,寫舟移曰“輕”,寫月行曰“隨”,寫山曰“碧”,寫天曰“青”,良辰美景,足見詩人心境的恬適。然而,回顧來途則歸路浩浩,瞻望前路則見徂川悠悠,心中不覺升起一縷淡淡的哀緒。“浩浩”、“悠悠”,仍然是眼前之景,但景中已不露聲色地注入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出“徒悲”,聽歌愁,引出懷宗之,增離憂,情緒直轉而下,用筆自然,不露鑿痕。“蕙草歇”,迴應“海樹秋”;“蕙草”,一種香草,《楚辭》常用來比喻賢人。“徒悲蕙草歇”,有所思美人不可見之意。秋日懷人,情調悽楚。此時,又有菱歌泛夜,蓮娃無憂無慮地唱着歡快的歌,無形中反而增添了詩人的哀愁。“岸曲迷後浦,沙明瞰前洲。”又是兩句景語。河岸曲折,後浦迷不可覓;沙頭明亮,前洲清楚可見。“後浦”、“前洲”暗應“歸路”、“徂川”。歸路悽迷,不知何時才能再同友人聚首;徂川汩汩,逝者如斯,不知來日還有幾多。往日攜手同遊的一幕幕似又映現在眼前。《憶崔宗之遊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潸然感舊》有“憶與崔宗之,白水弄奇月”的描寫,可見他們曾月下出遊,眼前明月依舊,而兩情異地,不能相聚,不禁叫人傷懷。“懷君不可見,望遠增離憂。”本來,望遠是望冀見到君面,但君既“遠”,望又不能及之。既不能及之,望而反增憂愁。結二句,落在題面“寄崔”。

月朗氣清,江風獵獵,如此良夜,詩人登艫江行,怡然自得。面對江風明月,不覺觸發懷念好友崔宗之之情。宗之和自己一樣,有着白眼看雞蟲的傲岸個性,和自己一樣能“吟詩作賦北窗裏”,和自己一樣“會須一飲三百杯”,月夜江行,無此良朋,不禁增憂。前半寫景,景色清雅,優美如畫,最初出遊本無所謂憂。“歸路”、“徂川”兩句,觸景生情,情緒陡轉,或正面寫蕙草歇,或反面聽菱歌怨,愈寫愈悲,愈寫愈愁,結二句直吐對宗之的一片深情。用筆有如行雲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戛然而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