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5.78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者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者讀後感(精選15篇)

讀者讀後感1

我曾經在《讀者》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説的是一棟樓失火了。防員來救人,因為路面太窄,雲梯進不去,只好用人力來救人。他們拿來一塊大墊子,讓人們跳到墊子上。一位婦女站在第一個,但她不願意跳,只好讓別人先跳。別人都跳完了只剩那位婦女了。火越來越大,婦女猶豫了一會跳了下來。可是她卻是反面落地,不像其他人那樣是正面落地。這樣的危險很大,可是她還是這樣着地了。當消防員問她時,她卻只説了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們震驚不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我肚子裏的孩子。"

看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相信不只是我,你也被感動了吧。是啊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在這生命緊要關頭,那位婦女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孩子還沒有出生,不應該就這樣無辜地死去。可是婦女也不該死,為什麼她放棄了自己,選擇了孩子?因為,母愛。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是媽媽的寶貝。母愛是多麼偉大啊!相信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如此的。

想到這裏我臉紅了,因為我也很淘氣,也頂撞過媽媽。但媽媽都原諒了我。我為自己的不懂而羞愧不已。那是暑假的一個傍晚,我沒和媽媽説一聲就偷跑出去玩了。玩到夜深還沒有回家,把爸爸媽媽急壞了,它們晚飯沒吃就到處去找我。媽媽急得快哭出來的時候我現身了,非但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和媽媽頂嘴:"你真繁,出去玩會都不行。整天管這管那的,我又不是你的犯人!"媽媽聽了先是驚訝,隨即被氣得發抖,狠很地抽了我一個大嘴巴。"我恨死你了!"我捂着嘴巴衝進房間,把房門用力一甩"嘭-",媽媽被關在了門外。回想起來我當時只想到了自己,完全忽略了媽媽。我想肯定比我哭得還傷心。

第二天早上起牀後,看到媽媽已經親自下廚為我準備了營養的早餐-荷包蛋,大米粥。我正在生氣故意不吃,媽媽慈愛地遞過來一張卡片。上面寫着清秀的字跡: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打你,可是媽媽是多麼愛你啊。頓時,我的眼淚奪框而出。不,媽媽。是女兒不孝,不該惹您生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媽媽,我愛您。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快樂!

讀者讀後感2

一説起冰心,大家一定和我一樣,腦海裏立馬浮現出“大作家”三個字。我曾經認為,“大作家”一定豐衣足食,生活美好舒適,每天在書桌前寫書,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但自從讀完《寄小讀者》,我發現我錯了,從羨慕“大作家”的生活變成羨慕自己的生活……

《寄小讀者》是一本家喻户曉的著作,是世紀老人——冰心和我們小朋友以書信的形式聊天,一次一次的信就組成了這本著作。書中,大多寫的是冰心介紹她的生活,其中幾個部分是我記憶猶新,感想頗多。第一件是冰心與朋友望天,望月,望星星。朋友説這是牽牛星,那是織女星,使冰心情不自禁想起了兒時的生活:爸爸用手指一個一個地介紹夜空中那一顆顆閃亮的明星。思念父親的悲痛心情使她陷入了沉思……第二件是冰心在病房裏艱難寫作,她是寫給誰的?正是她的父、母、弟、妹。信中,冰心向他們表達了無限的思念與渴望回家的心情。

冰心與我們書信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原諒我不能一一講述,但從剛剛講述的兩件事中,大家一定發現,冰心父母在世,她卻不可以與他們相伴。父母,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報答完恩情的人,因為他們是給予我們生命又用心撫養我們成長的人。現在,你的父母也許就在你的旁邊,每天下班便可見到他們,和父母在一起,對於我們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冰心卻是一種奢侈。當冰心離開父母時,從此,她就沒有了依靠。傷心難過時,你可以在父母懷裏大哭一場,但冰心不能,這樣的生活又怎能稱得上“美好舒適”呢?

剛剛在説父母,現在我們來説生病。一般人生病,哪個身旁沒有母親的照顧?又有哪個身旁沒有父親的撫慰?而冰心卻只有信與花,這與親人温暖的陪伴相比可差遠了,此時媽媽的'一碗羹湯是最好的良藥。我們輕鬆擁有的,卻是冰心最奢求的,這種和家人分離的生活又怎能稱得上“美好舒適”?我們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同學們,不要再羨慕別人的生活了,我們要學會珍惜現在擁有的,用自己的努力創造更豐富的,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不管什麼樣的生活都是最幸福的!

時間關係,這次只能講這麼多了。《寄小讀者》是冰心的書信,也是她的日記。聽我這樣説還不夠使大家瞭解冰心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從百忙中抽出一點兒時間來讀一讀,書還是自己讀更為好,一定會收穫很多的!

讀者讀後感3

陳欣哥哥:

你好!

你在南京生活得還好嗎。前幾年我去你家,坐在客車上,行駛在連寧高速上,我感到很興奮。現在我們家鄉也有了一條高速啦,我感到無比的自豪。

打開江蘇省地圖,你就會發現地圖上沿海岸邊有一條粗粗的紅線。爸爸説,那就是前兩年剛剛通車不僅的沿海高速公路。它北起連雲港,南接上海。是我省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幹線。

這條沿海高速公路經過我們村邊。爺爺説,他做夢也沒想到,祖國發展這麼快。高速公路縱橫交錯,還有一條高速穿過我們村邊。就在高速公路通車前,爺爺興致勃勃地要上高速去看一看。爸爸不放心,要我當爺爺的嚮導,攙着爺爺。我們就從一處施工出入口上了高速。站在兩米多高的公路上,放眼望去真令我心曠神怡。30米寬的黑色大道伸向遠方。大道中間條形的花池形成一條隔離帶。池邊都鑲有白色反光的警戒線,加上路面上的白色分界線,格外的醒目。大道的兩側是銀灰色的金屬護攔。護攔外側是一排像衞兵似的松樹。松樹的`外延是路坡。那綠色的植被,就像鋪上了一層綠地毯,保護着路坡。路坡下是一條沿路而建的水溝。這些水溝都是水泥預製板拼合而成的。每隔一段溝邊就有一條暗道口。如果下雨,路面上的水就通過暗道流入水溝。水溝外是一道白色的網護攔,行人是無法跨越過去的。這是高速公路的重要屏障。

我又帶着爺爺前往“沿海高速”濱海服務區。遠遠望去,前方公路兩邊的歐式建築羣顯露在綠蔭叢中。那高聳的鐘樓像是在微笑着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三座高高的白柱托起的圓頂燈塔,像是在展示此處的風景。當我們走近那綠蔭叢中,才發現加油站、修理所、招待所、商店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周圍的花草樹木與假山亭台相得益彰。真是風景如畫。

陳欣哥哥,我的家鄉的“沿海高速”美吧,爺爺經常發出感慨:現在的高速公路多美啊!高速公路交錯如網。祖國變化真大呀,他要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學好文化知識,將來才能跟上時代,為國家多作貢獻啊!陳欣哥哥,爺爺對我們抱有多大的希望啊,我們都要加油噢。

祝你

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讀者讀後感4

文化饗宴、綜藝清流、喚醒文學……一前一後,兩個有關讀書的電視節目在熒屏和朋友圈同時攪起了一股熱潮,那些難得一見、堪稱殊榮的標籤也隨即貼在了節目的名字上,這是對節目製作者的褒揚,也是對當下收視環境的批判。

不可否認,《見字如面》《朗讀者》的成功,是多種因素交疊之後產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環效應,也有相對剋制、不以煽情爆料為看點的製作理念;既有對人生價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對紙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繹。

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證明文學不朽,文字不朽。無論穿越怎樣的時間空間,無論歷經怎樣的社會變遷,那些或久遠、或晚近的文字還是會和心靈很近,滋潤人心,温暖生命。

然而,觀賞追光下的電視讀書節目,讚譽其為清流的同時,至少還有幾個需要強調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節目大行其道,各類綜藝花活輪番上演,觀眾已經審美疲勞,厭倦之情溢於言表。所謂綜藝清流正是相對於這些“濁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級趣味、過度娛樂化甚至低估觀眾智商、大量抄襲複製的綜藝節目的反襯下,傳遞日漸缺失的温情和責任感的電視讀書節目自然鶴立雞羣,贏得了觀眾的認可。

不過,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點,深廣的舞台、絢爛的燈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電視讀書對閲讀的重啟,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顯而易見,《見字如面》《朗讀者》這種節目的核心內容,是傳統電視讀書節目為適應時代需求的嬗變,是對讀書的重啟,是一種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現代媒介批判經典《娛樂至死》一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所説,影像要求造成視覺衝擊,要求有更多的畫面。或者説,電視這種媒介的天然屬性,本身就很難給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種碎片化的,感官衝擊強烈的敍事。

比如,《見字如面》也好,《朗讀者》也罷,都在——讀,這種讀,是有聲音的讀,是有情感的讀,也是有選擇的讀,選擇語速、選擇重音、選擇聲調,等等。這是節目的亮點,可能也是和正常讀書最大的不同。

比如,電視節目節奏的推進是線性的,而讀書則是可以跳躍的,甚至是可以停駐的、反覆的、迴旋的。比如讀信,我不知道怎樣的聲音可以讀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樣的心情才能讀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應該怎麼表達,“我的良心就是你”應該怎麼尋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閲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每個人的體驗可能都不一樣。

讀者讀後感5

每天下班回宿舍,閒來無事都會捧着一本《讀者》細細品味。

每次,當我買回一本《讀者》,我都會認真看“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很重要的,《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道理,讓人印象深刻。

深夜,靜靜的躺在牀上,手捧着一本《讀者》,當我讀完幾篇故事時,心中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其中有一則寓言給我印象深刻故事是這樣的: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禁不住説:“一隻小小的螞蟻,這樣執着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

第二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也禁不住説:“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該學得聰明一點,不能再蠻幹一氣了——我是個人,是個有頭腦的人。”果然,他變得理智了,他果斷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決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當我看完這一篇故事後,我陷入沉思,想想,一隻小小的螞蟻的體積與我們一個人來相比是一個多大的天壤之別啊!但現在的我們與螞蟻也有一種天壤之別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隻小小的螞蟻途徑了7次失敗都還不放棄,而現在的我們呢?也許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會讓我們放棄了以及整個人生,也許你會笑我説,一隻螞蟻怎能和一個人相提並論呢?但是的確是這樣的,就比如一些感情失敗的人!他有可能會因為人生中的這一次挫折而放棄了整個人生,也許會天天呆在家裏上網啊,玩礙…跟甚者連自己的生命都要放棄,一點也不想想家人,讓我覺得這種人真是白活了這麼多年啊!

我覺得這種事沒什麼不可能的,因為我堅信挫折能鍛鍊一個人的心,也能就此毀了一個人,也許因為這樣,很多人都想遠離挫折,甚至逃避挫折,當是人人心理都應該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螞蟻的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像螞蟻那樣不要輕易被挫折而打敗,即使命運將自己避進死角,只要心中有盞不滅的燈,生活就會展開新的出路和生機。

讀者讀後感6

我很喜歡看《讀者》這份雜誌,因為其中有很多故事能給予我啟示。前不久看到的一篇短文中,女主人講的一番話讓我頗有感觸。她是這麼説的:“有一回我回家,在電梯的鏡子裏看到了一張睏倦、灰暗的臉,一雙緊擰的眉毛,煩惱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跳。於是我想,當孩子、丈夫面對這樣愁苦陰沉的面孔時,會有什麼感覺呢?假如我面對的也是這樣的面孔又會有什麼反應?接着我想到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

我看着看着,不禁聯想到,我家門口的那面鏡子。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會時常會在出門前匆匆地在鏡子前偷偷地瞄上幾眼,只是為了檢查一下自己的衣服是否合身,頭髮有沒有不聽話,臉上皮膚是不是很乾燥……可是卻從來沒有檢查一下自己的心情是如何的。

説實在的,當班主任工作一年了,教育教學水平未見長進,埋怨、批評學生倒是有了一套。什麼拖拉作業,打架吵嘴,不願打掃衞生,文明禮儀衞生得不到五星等等,每天都會為這些瑣碎的事情生氣,哪怕已經氣到無氣可生之時,也要裝腔作勢一番,因為要讓他們知道老師很重視啊。現在回想一下,當我生氣時,大發雷霆的樣子在鏡子中會是怎樣呢?我的學生第一次面對這樣的面孔會害怕嗎?那第二次、第三次呢?……接着我想到了學生由開始的懼怕到後來的漠然、無動於衷。

短文的最後寫道:“天下的好與壞,幸與不幸,快樂與痛苦,常常是一體的兩面。一念之間的轉換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世界。”現實生活中的我樂觀開朗,很喜歡“轉念一想”這個詞,也經常用“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來教育那些容易衝動惹事的學生,那我何不以此為轉機呢?想想他們平時是很淘氣,很貪玩,但這又何妨呢?“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嘛,我小時侯不也常拿這句話來與家長作鬥爭的'嗎?;想想明明平時作業拖拉,生字詞常默不及格,可是他今年不也説出了一句令我感動的話嗎?“我雖然身體不舒服,但我不要回家休息,因為作業還沒完成呢”;班級裏總有調皮的男生“惹是生非”,每次不是總有人“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嗎?……想想,想想,與孩子們相處了那麼久,他們一次次對我的寬容還少嗎?

雨果説:“……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孩子們的心靈是如此純淨,即使他們偶爾鬧一下情緒,撒一下嬌,我們也應該象他們一樣,寬容對方,給自己一個好心情,給孩子一個好心情。所以,提醒自己下一次照鏡子時,別忘了檢查一下自己的心情。

讀者讀後感7

看《讀者》,是我的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閲、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沒有説教,只有體驗。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示,讓人從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弘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享受愛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你的心靈,給人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記敍了想為爺爺買助聽器而少帶400元的我正為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就當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着的快樂讓人感動,店主想幫他把快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一個不相識的老人一份快樂,多麼善良的人啊!”當作者做出如此感歎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共鳴。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錢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沒有擔心受騙的惶恐,沒有被騙的氣憤,人與人之間沒有戒備,那該多好啊!

另一篇讓我深有感觸的是《我有103個孩子》,這篇文章寫了一名山區教師在山裏教書教了13年,即使他連糧食也沒有,即使他和妻子吵架吵得要離婚。即使他每天要揹着50斤泉水上山,即使他沒有工資,他也不曾改變過他的想法——教孩子們唸書。多麼偉大的一名教師,最終他獲得了“貴州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只有與《讀者》交往久了、深了,才會發現:它會讓你懂得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讀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一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我喜歡它!

讀者讀後感8

別讓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是要讓它成為你的動力。

父母不會站在原地等你。

因為時鐘的滴答聲而睡不着,這是一個缺乏安定感的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睡着,而不在乎時鐘的聲音,就等於與它合二為一,變為一體了。

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唯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兩手空空的時候,我們因為不怕失去,無畏的進取着,而一旦我們獲得了某些果子,就變得怕失去,於是在享受安逸中變得慵懶,並漸漸失去創新的勇氣。以至於,當安逸漸漸成為雞肋,我們就會陷入食之無味,棄之難捨的尷尬境地。生活的意義不應該是對安逸的享受,而應該是,充滿快樂,每一天都能燃燒着生命的激情。

當安逸成為雞肋,捨棄安逸不只是勇氣,更是一種睿智。

一位畫家,為坐在馬路邊正在乞討的一位乞丐畫了一幅臉部素描。起初,乞丐並沒有認出紙上那個神態自信、倨傲不羈的人就是自己。當畫家向他指明後,他顯然十分震驚。半晌之後,他語氣堅定地告訴畫家:“如果這就是您眼中的那個人,那他就一定是將來的我。”果然,若干年後,再次出現的他已經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這是《讀者》刊登的一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述説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自信,可以讓人生更加精彩!

人生的旅途上,本來就佈滿了荊棘,能否抵達理想的.高地,就看你有沒有勇氣穿越過去。而這勇氣的組成因素中,最為關鍵的當然是非自信莫屬了。你儘可以先別想着前面的路有多麼難走,而要相信:我一定能走過去!然後鼓足勇氣,大步向前;而不要紅着臉,靦腆地自言自語:“我不行。”如果你不去做生活的主人,那你只會成為自卑的僕人!將在懊惱與嫉妒中消逝自己的青春。相信自己,闊步走進荊棘叢吧!當你傷痕累累地走出來時,温暖的陽光將會灑滿你的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將感受到金色的喜悦。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信心對於成功是多麼重要。所以,請大聲告訴自己:“我能行!”

讀者讀後感9

著名播音員喬榛的夫人唐國妹,陪伴他度過心梗腦梗、罹患癌症等危難期,夫妻深情朗誦《我願意是急流》。飼養員林兆銘一個人靜心陪伴300多種動物,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他朗讀的是《瓦爾登湖》……他們用真心的陪伴,詮釋了情感的純粹,讓人淚流不止。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就應該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

用飽滿的真情吸引人。著名翻譯家傅雷説,真誠真情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文化娛樂節目的每一個橋段、構思、實施方案,需要宏觀構想,更要回歸到“老百姓”和“生活”原點,讓鏡頭充滿真誠,讓內容富含人文的温度,成為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構成,很觀眾達成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精神共鳴。就像《朗讀者》,不搞虛張聲勢的豪華陣容,不搞刺激眼球的驚險場面,不搞矯揉造作的撒嬌賣萌,而是通過朗讀這種平常媒介,展現明星或普通人生活中的真誠故事、温馨感情,雖然瑣碎、簡單,普通,因為情感真,有温度,卻能不喧譁,自有聲,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用健朗的精神鼓舞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要求電視文化節目要“豐富思想內涵,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

是的,文化娛樂節目僅僅搞一些膚淺庸俗效應是不夠的,還應該讓觀眾有精神和道德收穫:既要重視愉悦程度,也要重視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啟迪程度和精神發展指數。就像《朗讀者》,朗讀者的精彩的故事、美好的詩文,給人帶來畫面愉悦,也讓受眾得到視覺的震撼、心靈的淨化,精神的'昇華。娛樂節目成為人們的文化夥伴、精神導師,當然就會受歡迎。

用優雅的文化品位征服人。當下,見多識廣的觀眾們的文化需求已提高很多,對娛樂化崇拜、靠明星拉動收視率、噱頭效應、過分刺激等,已有了厭倦的情緒。

觀眾需求變了,節目品位當然要提升、求美。所以,就應該為娛樂節目注入文化內涵、書卷氣。或者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或者從古典詩文中尋找元素,或者從精彩的中國故事中尋找突破口等,將優雅厚重、清新脱俗、富有特色的節目推給公眾,滿足公眾的文化需要,就會有更好的視聽效應。

多一些《朗讀者》式的文化陪伴,將生活打扮得更為玲瓏、美麗而優雅!

讀者讀後感10

“旅行始終是行走的,只有累了才會稍稍停頓。在每個這樣短暫的停頓中間,有的是流星般燦爛的美好,到了再次出發的時候,絕不停留。”

這句話來自於《讀者天南地北》的開篇語。沒有華麗的語言進行修飾,但卻有格外一番深意。在常人眼裏看來,讀者是一本雜誌;但在我看來,他是一盞指明燈,是優秀的文化典藏。這本《天南地北》就是用平淡無奇的語言去描繪了不同區域的不同風光或者説不同習俗。比如説中國的美食為中庸調和,以熱食,熟食為主;德國的美食被稱為結實結正,意謂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法國的則為原汁原味,因為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而意大利則戲稱為“媽媽的味道”……

而在描繪風俗的同時,更多的也在於描繪那些旅遊勝地的美景,更巧妙的是讀者的作者能寓情於景,用景物來告誡人們一些深刻但在我們的生活那樣淺顯的道理。

有一篇小故事叫做“兩片海,兩種人”,大意是:在巴基斯坦有兩片海。一片海為活水,那裏生機盎然,鳥兒們在那搭屋住下,人們也幸福的居住於此;而另一片海確是死水,沒有鳥兒的鳴囀,遊動的.魚兒,飄舞的樹葉,更沒有孩子們的歡笑,但這兩片海卻相距不遠,那為何差距如此之大?

相信許多人都會與我提出同樣的問題,原因卻是那生機勃勃的那片海,不守着每一滴海水不放,每當流入一滴水時,同時也會放出一滴水;而另一片海卻把海水全部儲存起來,滴水不放,絲毫不懂得付出,而就是因為如此,這裏才會成為一片死海。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像那一片活水一樣,接受和付出在同樣速度的進行;而有些人就像那死水一樣,不肯付出。而學會付出的人,往往能得到回報,而這份回報則是那些不肯付出的人窮盡一生都可能得不到的,他就是活下去或者活的比其他人更好,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懂得生活;而另一些人只能守着自己那原有的那些資本,不肯為自己的生活,為社會做出奉獻,最終鬱鬱寡歡。這些看似淺顯的道理,卻又有那樣多的人不知,不懂,他們不知道付出的重要性,不懂得生活的意義……

所以,請記住,這個世界上有兩片海,同時也有兩種人。而也請你爭取去做那有生機的海水……

讀者讀後感11

我媽媽曾經説過,讀《讀者》的人是最有品位的人。讀了讀者之後,我既變成了一個有品位的人,有體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

《讀者》是一本雜誌,是半月刊。每到一個月的14號和30號,我都會拿着四塊錢,飛奔着去報亭買到最新一期的讀者。讀者是由一片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組成的。每一期的`故事,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有時候,會介紹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有時候,會從一件件小事中體驗出一條條人生哲理;有時候,在那一小塊的地方,會放一首浪漫的詩歌;有時候,會介紹一些新名詞,讓我們從此不再落伍。看完《讀者》,時而開心,時而傷心,時而憤怒,時而感慨……

《讀者》中我和媽媽最愛的板塊——言論。言論是寫一些當今流行的一些話語,或者是講得很有道理的話。一些講得特別好的話我還會把它寫到我的簽名上面。在這一期裏,我看到了“職場三定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他總能概括得很好。還有約翰·列儂説的一句話:“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説‘快樂的人’。老師説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真的,説的太好了,每讀一期讀者,我彷彿長大了很多。

這期令我最深的故事,是一篇叫《微愛情》的文章。不是我早熟,是這篇文章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愛情這個東西。它由十一個小故事組成,來説明了愛情這個讓人無可救藥的東西,説明了愛情的浪漫,我把其中我最愛的一個故事摘抄下來:

“火車上,他拿着手機發微博:‘在火車上,我對她一見鍾情,但她討厭煙味。不知為什麼,她一直望着窗外……’他默默地看着她,心想她一定不知道的。過了一會兒,微博上有人回覆了他:‘因為窗玻璃上有你的影子。’他抬頭一看,她正微笑地看着自己。”短短的兩條微博而已,真正的讓我體會到了,微愛情的力量。

讀了《讀者》,我長大了,我真的長大了,我真的感受到了做讀者的快樂。最近沫沫也喜歡上了《讀者》,還是胡夢霖借給她的。《讀者》讓我真正明白了一些爸爸媽媽老師教不會的道理,讓我體驗了他人的人生。做一位《讀者》的讀者,我真的很快樂!真心祝願《讀者》在新的一年裏暢銷!

讀者讀後感12

秦文君阿姨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有許多熱衷於她的小讀者給她寫信。“親愛的小讀者,在我心裏,你們就是最美好的奇蹟”這是秦文君阿姨説的,也是她所信仰的。因為這些小讀者,才誕生了這本書——《你好,小讀者》。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一個有關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的故事。有一個男生,在這裏稱他為X。X的父親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X的家中很有錢,他很敬愛他的父親,與父親的感情特別好,就像一對親兄弟。X的同學都很羨慕這對父子的感情。可就是這對親密的父子,中間也有了隔閡。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X與父母正在看電視,忽然從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面容憔悴的農民,是他父親醫院的病號。他提着一隻肥敦敦的母雞,對他父親説:“醫生,我很久以前就住進了您的醫院,準備動手術,可到現在也沒有輪到我。住在醫院又花錢,病還治不好,這隻雞我送您,麻煩您儘快為我動手術!”説着,張羅着準備殺雞。X的父親忙勸住他説:“不行,我們醫院有規定,不能收禮!”説着,硬是把農民送走了。X雖然在看電視,卻也暗暗敬佩他的父親,認為他講原則。可誰知,農民剛走,X就聽見父親暗地裏對媽媽説:“鄉下人真摳門,一隻雞就想讓我提前給他動手術?喏,2號病房的病人送的,日本原裝筆記本電腦!貴着呢!”説着,從皮包裏取出一台嶄新的筆記本電腦,對X説:“兒子,犒勞你了!”X狠狠瞪了父親一眼,走進了房間。他父親也悻悻地收起電腦,接着看電視。從這以後,X就認為父親是一個不講原則的“小人”,原本親密的父子,變成了一對路人。

讀到這個故事後,我的心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我也曾與父母發生過爭執。記得有一天,我考試得了98分,而班上有幾個100分。媽媽很生氣,不斷地指責我。我不滿地想:如果只憑分數斷定學生的好壞,豈不是太荒唐了!

事後,我對我的想法十分後悔,媽媽畢竟是愛我的,但是,她的表達方式使我不堪重負,使我那顆又強又脆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感到媽媽的希望是一種束縛,使我那片脆弱的翅膀努力想掙脱媽媽温暖的懷抱,同時又感到大千世界的我多麼像滄海中的一滴水。連接上下兩代人的,不僅是血緣,還有愛。少了前者,人類將無法繁衍生息;少了後者,世界將變得支離破碎。我們這些孩子要學會體諒父母,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這樣,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變成坦途。

讀者讀後感13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再寄小讀者》一文,因為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奶奶寫的,所以我讀得很仔細,讀後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冰心奶奶帶兩個三年級小朋友去逛北京西郊的動物園,再將他們回家後寫的日記作比較,告訴我們怎樣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的事。

第一個孩子只寫了四五十字,裏面還有好幾個錯別字。第二個孩子卻寫了一千多字,文章寫得很生動。難道第二個孩子比第一個聰明嗎?我反覆地讀文章,覺得並不是這樣。我歸納了一下,第二個孩子學好語文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上課時他很專心,二是課外書讀得很多,三是腦子裏積攢的詞彙會靈活運用。

文章中講道:“他很喜歡語文課,老師講課的時候,他總是專心聽,筆記也寫得很好,從來沒有錯別字。”對於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以前上課時我總能專心聽講,老師講的重要內容也會記得很牢,可是時間一久,我就漸漸淡忘了。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那以後,我上課除了專心聽講,還把老師講的重要知識點及時記下來,課後我還複習鞏固,變成自己的`知識。每次考試前,我將重點內容梳理一遍,由於我抓住了重點,複習效果也好,所以考試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文章中還講:“他尤其喜歡讀書,輔導員和老師介紹過的書籍,他總是讀得很仔細,不但記住書裏的故事,還把書裏優美的字句和詞彙,都摘記在一個小本子裏,他腦子裏積攢的詞彙很多,又會靈活應用。”對於這點我也很有體會,我以前讀書總是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到頭來不知道書裏到底講什麼內容,腦子裏還是糊里糊塗的。現在,我知道讀課外書不僅要掌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還要懂得將優美生動的詞句摘抄在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變成自己的東西。自己積攢的詞彙多了,到寫作文的時候再也不愁沒詞可用、無話可説了。

總之,讀了《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後,我的確收穫不小。我決心向第二個孩子學習,努力學好語文這門學科,等到我能很好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時候,看我文章的人一定會感到快樂的,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讀者讀後感14

現在,我們在讀什麼?

現在我們在讀什麼?雜誌讀得最多的莫過於《萌芽》、《讀者》、《科學世界》。曾經轟動一時的網絡文學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蜻蜓點水一般,隨即便消失了,真正是做到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可惜,也只接觸了一次,我們究竟在讀什麼?

自從今年《萌芽》開始改版,我總覺得它的水準也隨着版面的縮小而降低。其實真正令《萌芽》火一把的莫過於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從第一屆看到第二屆,從興奮不已到趨近於平靜,當初的那份清新脱俗早已不在。似乎每篇獲獎作文都少不了一點悲,一點冷,一點酷,一點脱然於世,有點“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意味。其實《萌芽》中其他文章又何嘗不是這類冷漠的感覺,彷彿只是一個局外人在描述着別人的故事,無論這故事是多麼的'與眾不同,陳述者的筆調亦如同停止跳動的心電圖般的平靜,你只能去感受卻永遠無法從作者的筆觸中看到一絲一毫內心的撞擊與震撼。這或許正如同許多人一樣,把澎湃的情感深藏於內心,而我想看到的是《家》中的覺慧那般大聲喊出真實情感的那份坦白與勇氣。可惜,《萌芽》沒有,她只是一貫地如同一位身着華麗的貴婦人,與往日一貫的時髦與往日一貫的優雅與平靜,緩緩地向你訴説着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最初,你被她的冷傲所吸引,而最終你也因她的冷傲而離她而去。因為你摸到的永遠是一隻柔軟而又冰冷的手。《讀者》則是一位憨厚朴實得多了的蘭州大爺,他總是公平而且毫不吝嗇地把真理的蘋果送到每個人的手中。這隻蘋果營養豐富,更重要的是它質量超羣。無論是委婉抒情的散文,奇思怪異的雜文,樸質易懂的寓言或許哪怕只是一則小小的笑話都無不閃耀着智慧的火花、機智的光芒、靈感的爆發。這位蘭州大爺總是以一張和善的臉向我們源源不斷地輸送着人生的真理,讓人慢慢體會,細心品味。不過最終這位蘭州大爺還是露出了他狡黯的一面。自從《讀者》變成了半月刊之後,這隻金蘋果也終究變成了一隻普通的蘋果,有時甚至淡而無味。《萌芽》這位曾經的大家閨秀,《讀者》這位曾經和藹可親的老教授,現如今都成了沒落的貴族。我們現在在讀什麼?我們現在又能讀什麼?

讀者讀後感15

今年暑假,我找來了《冰心散文》,不經意讀起了《寄小讀者》中的通訊五。讀着讀着,心中竟有一絲絲酸楚。冰心奶奶在火車上遇見一對母女,那女兒不住地撒嬌,要湯要水。母親面目藹然,和她談話的態度,似愛憐,又似斥責。這不禁讓冰心奶奶想起自己的母親,臨風偷灑了幾滴淚。回憶起臨行時,姨母問她捨得母親麼?她從容一笑,回答:“那怎麼捨不得?日子那麼短,那邊還有人照應。”可其實內心捨不得母親,更捨不得母親對自己的愛。

讀着讀着,我的眼睛濕潤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是呀,有誰能扯斷這濃厚的母—子情呢?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養育大,給予我們愛,這種愛是永恆不變的,是温和的、是細碎的。然而也正是這種愛時刻圍繞着我們,又是太細小了,使我們並不珍惜,有時甚至感到厭煩,那時我們希望得到像火山一樣摯熱、像瀑布一樣壯觀的愛。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把自己當作中心,不管母親的感受。大家,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孤兒流浪在社會,有誰會對他問寒問暖,又有誰會關心他呢?

地球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在它的懷抱中生活,它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食物,可人們卻不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珍惜“母親”對我們的愛。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大自然,使以前的樹林變成了高樓大廈;以前的綠洲變成了大—片沙漠;以前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氣熏天的“黑河”;以前空氣中的花香變成了刺鼻有害的氣體;以前的聲聲鳥語變成了嗓音……使我們的“母親”身上遍體鱗傷。我們應該珍惜地球母親對我們的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祖國更是我們的“母親”,想當年,外國人想侵佔我們的土地,多少熱血兒女為保衞祖國,不惜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最終不使祖國被人侵佔。而今,仍有許多海外“遊子”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香港、澳門已陸續與“母親”重逢,但寶島至今流浪在外。有一句話説:“老之後,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祖國母親已張開懷抱,迎接“遊子”的歸來!

母愛猶如濤濤大海,母愛猶如一片天空,母愛猶如一個“避風港”,母愛猶如一窪温泉,讓我們向冰心奶奶學習,珍惜母愛,回報母愛,讚美母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