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9.09K

目前,語文課改正在向縱深發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令人欣慰的革命性變化。本人,一直以來,也全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儘可能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又很榮幸的聽了國培教育的首席專家,雲南師範大學張承明教授的關於"有效教學理念"的講座,對照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事例,仔細想想,確實還存在着一些誤區,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冷靜思考。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反思

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爭議由來已久。與人文性相較,工具性是基本的。從工具性説,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了解、理解字、詞、句、篇的知識,提高聽、説、讀、學、思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擬定基礎。然而,我在教學中,認為國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所以常常忽視了對字詞積累這一塊的教學,更不用説在課堂上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們抄一抄,背一背了。而是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卻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説讀寫等語文課的最基礎的教學環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沒有落實。

張教授告訴我們,一個人終身發展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是不能忽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文本能力的培養,這做捨本逐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新開課程標準理念的。説得更嚴重些,這是衝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事實上,這又會形成新的一種“教育悲哀”

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讓學生在文本里走個來回。這也是張教授在給我們做講座時反覆強調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拿起書本進行閲讀、感悟、發現,並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文本探究。而我,常常會找些藉口,認為學生的理解力不夠,所以常常用自己的構想去替代學生的構想,如我原來在執教《蘇州園林》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試找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課文先後多次提出“圖畫”,請你再仔細閲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標明序號。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句是寫局部?哪幾句是寫細部?根據所標序號,你能概括本文的説明順序嗎?

3、通過自學,你在説明文的閲讀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啟示嗎?

4、文中優美的句段很多,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並劃出你最喜歡的兩句,在書上進行批註賞析。

其實,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我的,而並不是學生自己通過仔細閲讀文本後他們產生的問題。聽了張教授的講座後,我想,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仔細閲讀文本,走進文本後,要他們自己提煉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優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潛滋暗長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老師不能滿足於傳統意義上的傳授,更要想方設法,喚醒、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巧設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與習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因此,課堂教學要是以全體學生為核心,以“主體”的“自動”為前提,也可以以演講、辯論、練筆等為活動的學生喜歡的基本方式。一要創設生動、充實、熱烈的'課堂氣氛;二要注重師生平等和諧對話;三要語文活動要有新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人人有願望,人人有興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動。可喜的是本人在教學時,也會偶有所獲的時候,如在執教《馬説》一文在課堂三十分鐘時,組織了一場辯論:“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韓愈的觀點你同意嗎?”學生由於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辯論的誘因,因而發言十分積極,各抒己見,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地被髮掘,回答豐富多彩而又有個性,從而加深了對文本思想與情感的領悟與理解。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新的“教育革命”。在這當中,其實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活動?一切只是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麼?一切教學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如何處理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的價值引導關係?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實驗活動中加以認識、探討、研究和解決。

總之,國中語文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或將會出現各類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決。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有端正嚴謹的治學態度,有鑽研探索的求學精神和毅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願和同仁共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