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調》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2.21W
《千年調》原文及賞析1

開山徑得石壁,因名曰蒼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賜邪,喜而賦。

《千年調》原文及賞析

左手把青霓,右手挾明月。吾使豐隆前導,叫開閶闔。周遊上下,徑入寥天一。覽玄圃,萬斛泉,千丈石。

鈞天廣樂,燕我瑤之席。帝飲予觴甚樂,賜汝蒼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餘馬懷,僕伕悲,下恍惚。

翻譯

開闢山路得到一塊石壁,把它命名為蒼壁。此事出乎意料之外,以為是上天的恩賜,因高興而寫此詞。

左手拿住青霓,右手挾住明月,我讓雷神豐隆在前面做嚮導,叫開天宮之門。我周遊太空,徑直走入天之最高處。遊歷了神奇迷離的仙山懸圃,觀賞了水源滔滔的湧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

天帝用鈞天廣樂並設瑤池宴來款待我。天帝請我飲酒,並賜蒼壁一塊。蒼壁重疊高聳,正在瓢泉丘壑山水之間。我的馬不肯前行,駕車人因思家而悲傷,從天上返回人間我覺得恍惚惆悵。

註釋

千年調:詞牌名。此調曹組詞名“相思會”,因其首韻有“人無百年人,剛作千年調”句,辛棄疾改此名。

青霓:虹霓。

豐隆:雷神。

閶闔:天門。

寥天一:空虛渾然一體的高天。

斛:古代量米容器,十鬥為一斛。

鈞天廣樂:天上仙樂。

燕:同“宴”,即宴飲。

瑤:瑤池,傳説中的仙池,為羣仙宴飲之所。

飲予:請我飲酒。

嶙峋突兀:形容蒼壁重疊高聳。

餘馬懷:我的馬因懷鄉而不肯前行。

僕伕悲:我的駕車人因思家而悲傷。

賞析

小序“意天之所賜邪,喜而賦”,表明了寫作的原因和心情。作者自以為得了天賜石壁,精神為之一振,又看到所得的蒼壁“勢欲摩空”、“有心雄泰華”,他似乎由此得了天命,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思想又在胸中激盪,追求理想的精神鼓舞他在幻想的世界裏縱橫馳騁。在這樣的心境下,這首詞應運而生。

全詞抒發詞人超逸不凡的胸懷,反映他愛國懷鄉精忠報國的思想,表現他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上闋寫登天與周遊。詞人展開想象的翅膀,乘着神馬飛入太空。“左手把青霓,右手挾明月”,起句很有氣勢,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了天馬行空、縱橫馳騁的神奇壯麗景象之中。接下去,化用屈原《離騷》中的詩句描繪進入天宮的情景。“叫開閶闔”一句由《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凝縮而來。屈原為了上下求索,曾想象飛上天空,到達天門,但當他命令守門的帝閽打開天門時卻吃了閉門羹。辛棄疾在這一點上似乎比屈原幸運得多,他是稟承着天恩登天的,天神自然不會擋駕,他的開路先鋒雷師很順利地叫開了天門,讓他進入天國。“吾使豐隆前導”脱胎於《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原句是描寫屈原上天碰壁後準備到下界“求女”出發時的情景的,事在“令帝閽開關”而被拒之門外之後,詞人在這裏重新組合,把兩件事融為一體了。“周遊上下,徑入寥天一。覽玄圃,萬斛泉,千丈石。”“入於寥天一”是《莊子·大宗師》篇中語。這四句描寫遨遊天宇的情景。詞人在天國裏上下週遊,直到太虛之境,在那裏飽覽了天上的奇景珍物,遊歷了神奇迷離的仙山懸圃,觀賞了水源滔滔的湧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

下闋寫受賜與懷鄉。“鈞天廣樂,燕我瑤之席。帝飲予觴甚樂,賜汝蒼壁。”這四句寫天帝對詞人的恩賜。這裏化用《史記·趙世家》中趙簡子夢遊天國的典故。趙簡子曾有病,五日不省人事,扁鵲對趙的家臣説,昔日秦穆公也曾這樣過,三天後一定會醒過來。又過了兩天半果然醒來,醒後對家臣説:我到了天帝那裏,玩得很快樂,我和眾神在中天遊玩,欣賞了天上的仙樂和仙舞,天帝很高興,還賜我兩個竹籃子。辛棄疾把這個典故借用過來,描寫自己想象中受天帝款待、賞賜的情景:天帝以隆重的儀式迎接他,在瑤池設下宴席,眾多樂工奏起仙樂,天帝親自斟酒,還高興地説:“我要將蒼壁賜予你。”這是至高無上的恩遇,只有當年將成霸業的秦穆公和將要拜為正卿的趙簡子才得到過。辛用此典,可見胸襟之博大與自命不凡。天帝賜趙簡子兩個籃子,日後果然得到了應驗,趙簡子接連攻下二國,擴大了奉邑,成為晉國的實權派。辛棄疾把蒼壁看作“天之所賜”與當年趙簡子的受天幸相比,表現出他立功報國的勃大雄心和凌雲壯志。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這兩句描寫蒼壁的形象和位置。這蒼壁形體雖小,但氣勢雄偉。作者在《臨江仙》中説:“莫笑吾家蒼壁小,稜層勢欲摩空。”“一丘一壑”本指隱者的住處,這裏指作者瓢泉宅第亭園的一部分,也代指他的居所。這樣一塊蒼壁坐落在一丘一壑之間是很有象徵意義的。作者這樣寫,大概是在表明他雖然身在一丘一壑之間,卻志在千里之外,“位卑未敢忘憂國”也許作者正是這樣來領會天賜蒼壁的用意的。

詞的最後三句借用《離騷》中的“忽臨睨夫舊鄉;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抒發懷念故土的感情。詞人雖然在天宮受到盛情接待,過着美好生活,但他仍然深情地眷戀着祖國和家鄉,致使他的隨從和馬都悲傷起來,於是辭別天宮,恍恍惚惚地回返塵寰。這裏也反映出詞人當時思想的矛盾,他雖然羨慕那醉眠的陶令,卻又不甘心去過那種完全超然世外的桃源生活。蒼壁的出現觸動了他的積極用世思想,賦蒼壁寄託着遠大的抱負。

這首詞最大的藝術特點就是五彩繽紛的聯想和光怪陸離的幻覺。古代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主客觀矛盾得不到解決時,常常在詩歌中以幻想的方式求得精神的寄託和解脱。辛棄疾繼承了屈原的浪漫主義傳統,在這首詞中,通過想象,創造出神奇瑰麗的形象和理想的神仙世界。他在那裏得到無限廣闊的自由天地,受到禮遇和賞賜,與現實生活中的英雄無用武之地形成鮮明對照。這首詞不僅表現手法象屈原的《離騷》,而且多處融進了《離騷》的句意,因此它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同《離騷》有許多共同點。

但是,作者並沒有機械地模仿《離騷》。所用《離騷》的詩句都經過了加工改造和融會創新。借用的詩句涉及到《離騷》的許多情節,屈原求見天帝被拒之門外,下界求女又遭到拒絕,後來終於聽了巫咸、靈氛的勸告去“周流觀乎上下”,但終因“僕伕悲,餘馬懷”而告終。這些情節到了辛棄疾筆下,得到有機地重新組合,內容上賦予它以新的涵義,並與趙簡子受天幸的典故自然地融合為一,創造出另一番神遊天外的意境,使之適合表達他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創作背景

這首詞問世時,已值作者辛棄疾閒居瓢泉,時間大約在公元1200年(宋慶元六年)之後,這時作者壯志難酬,長時間閒居家中,年過六旬,體力不濟,所以,逃避現實,過隱居生活的消極思想應運而出,可是這首《千年調》卻充滿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這在那個時期的詞中是很特別的。

《千年調》原文及賞析2

  千年調·卮酒向人時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翻譯

有些人就象那裝滿酒就傾斜的酒卮,處處是一副笑臉,見人就點頭哈腰。他們最要緊的是唯唯諾諾,對什麼事都連聲説好。就象那筵席上滑稽對着鴟夷笑,它們都擅長整天旋轉把酒倒。不管是寒是熱,總有一味藥調和其中,這就是那號稱“國老”的甘草。

我年輕時常常飲酒任性,説起話來剔人總嫌執拗。這個和稀泥的處世哲學直到近來我才慢慢知曉。可惜我對那一套應酬語言,還沒有學得十分巧妙。瞧他們真會討人喜歡,活象那跟人學舌的秦吉了!

註釋

卮言:沒有立場,人云亦云的話。

卮:古時一種酒器,酒滿時就傾斜,無酒時就空仰着。

然然:對對。

可可:好好。滑稽、鴟(chī)

夷:古時的酒器。

甘國老:指中藥甘草。《本草綱目》稱其性平味甘,能調和眾藥,治療百病,故享有“國老”之名。

使酒:喝酒任性。

拗:彆扭,指不合世俗。

秦吉了:鳥名。《唐會要》載,林邑國有結遼鳥(秦吉了),能言尤勝鸚鵡,黑色,黃眉。

賞析

開篇兩句,辛棄疾將人比作酒器,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那些見風使舵、阿諛奉承之人的可笑姿態。一個“先”字將官場小人低眉順目,爭先恐後吹捧的動作充分表現出來。接下來兩句,詞人進一步從語言上進行描寫官員們笑眯眯,點頭哈腰,順從統治者,凡事都説“好、好、好”的諂媚之態。

“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這兩句描繪出腐敗官場上人們應酬中相互吹捧、言談虛情假意的場面。“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詞人在此用來指那些沒有原則,一味跟從,和稀泥的人。

下闋開頭中的少年指詞人自己。史書記載,辛棄疾二十二歲就在抗金前線衝陣殺敵,可稱少年英雄,但因其為人正直,不善奉承而遭人排擠,正如其説的“出口人嫌拗”。“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在官場中要順從、虛偽才能討得君主的歡心,這個道理,“我”現在才明白,但是要效仿這些人,“我”卻正好不擅長。詞人此處的自嘲和上文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突出詞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結尾三句中,詞人以幽默的筆調調侃:看他們那些得寵的人,都是像學舌鳥一樣會唯命是從,攀附權勢。

辛棄疾用詼諧的口吻描述了一場“物”的狂歡,這些物都有着南宋官場得寵之人相似的特質:隨人俯仰、圓滑虛偽、碌碌無為。當時南宋正處於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時,可朝廷卻只一味偏安,寵信小人。詞人正是通過揭露當時朝廷官員的醜惡嘴臉來反襯自己的正直和有為,但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得不到重用,因而內心充滿悲痛與不甘。

創作背景

公元1185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辛棄疾經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罷官的痛苦生活,這一年,他被貶後居住在江西上饒,這首詞就是作者在這一時期寫作的。由於他的好友鄭汝諧(字舜舉)的居所有一個小閣樓名叫“卮言”,由此,作者產生了寫這首詞的想法。

《千年調》原文及賞析3

  【內容】

蔗庵小閣名曰“卮言”,作此詞以嘲之

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

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

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

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

學人言語,未會十會巧。

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

  【鑑賞】: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辛棄疾經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被罷官的痛苦生活,這一年,他被罷免後居住在江西上饒,這首詞就是作者在這一時期寫作的。由於他的好友鄭汝諧(字舜舉)的居所有一個小閣樓名叫“卮言”,由此,作者產生了寫這首詞的想法。

在詞史上,這首詞無論從內容還是藝術上來看,都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此之前,詞這種文學體裁大都不出抒情言志的範圍,很少有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調,來揭露、抨擊醜惡的社會現象的。辛棄疾的這首詞,用三種盛酒的器具、一種藥材與鳥,形象、幽默而又辛辣地揭露、諷刺了當時朝廷中那些隨人俯仰、趨炎附勢、不以國事為重的官僚們的醜態。在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氣氛下,辛棄疾從自己親身經歷中,深深感受到,在當時的官場與社會上,正直與阿諛、真誠與虛偽、有為與無能的鬥爭中,往往是那些唯上命是從,唯潮流是順之徒,極盡阿諛逢迎、虛與委蛇之能事,反而攫取得一己之私利,欣然自得,了無愧色;正直、真誠,有為之士,卻往往因堅持理想、節操,而受到排擠、打擊。因此,他見友人第宅中有閣名“卮言”,便借題發揮,寫成這篇絕妙文字。“卮言”,出自《莊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卮是古時盛酒的器皿。陸德明釋文(引王叔之):“卮器滿則傾,空則仰,隨物而變,非執一守故者也。施之於言,而隨人從變,已無常主者也。”詞即借卮這一形象,來比喻那些沒有固定信仰和主見,而俯仰隨人、應聲附和的人。接着以“然然可可,萬事稱好”補明前面的描寫,一個笑容可掬,隨着權勢者的話語,點頭哈腰,連稱:“是、是,對、對,好、好”的可笑可憎的形象躍然紙上。“滑稽坐上,更對鴟夷笑。”“滑稽”和“鴟夷”是兩種酒器。“滑稽”,為流酒器,能轉註吐酒,終日不已。“鴟夷”,一種皮製的酒袋,容量大,可隨意伸縮、卷折。它們成天在酒席上忙乎不停,倒完酒又灌滿,灌滿又倒完,圓轉靈活。這使人自然地聯想起那些善於應酬,花言巧語之徒。“滑稽坐上”,即“坐(同座)上滑稽”,“更對鴟夷笑”,一個“笑”字,將物寫活了,把那些如“滑稽”一般圓通自如而得意洋洋的小人的醜態,勾畫了出來。“寒與熱,總隨人,甘國老。”仍然是以物喻人。“甘國老”,即中藥甘草,其味甘平,能夠調和眾藥,醫治寒、熱引起的多種疾病,故有“國老”之名。詞人正是以此諷刺那些不講是非原則,專和稀泥,欺世盜名的鄉愿。

換頭忽插入詞人自己,與上闋描述的醜類形成鮮明的對比。“少年使酒”,乃是一種憤激之語,無非是説自己年少氣盛,借酒罵駕,不會察言觀色,總是直來直去,不懂逢迎拍馬,所以不討人喜歡。“此個和合道理,近日方曉。”這是詞人在説反話,意思説,如今我才懂這個做人要隨和合俗的道理,也想來學習這一套了,但畢竟又不是此中人,故而“未會十分巧”,始終學不到家。什麼人才學得會呢?只有那些像學舌鳥一樣專在附和權要上下功夫的人,才能精通此道呢。“看他們,得人憐,秦吉了!”“秦吉了”,一種能學人言語的鳥,又名鷯哥、八哥。此正是詞人用以痛罵鸚鵡學舌小人的又一比喻。

這首詞最大的藝術特點,就是選取某些特徵相似的事物,來盡情描繪,多方比喻,辛辣諷刺,鞭撻世俗,達到了暢快淋漓的境地。詞人於諷刺中又表現自己的節操和態度,故它不僅僅止於諷刺,自己的形象也顯露了出來,起到了對比作用。這首詞由於比喻生動、貼切,不僅增加了詞的含蓄性,給人更多的聯想,而且也增強了詞的形象性與幽默性,於幽默、嘲諷之中,透露出作者的憤激之情與鄙夷之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