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0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出發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發讀後感

出發讀後感1

偶然間,邂逅韓寒,還是外甥買的一本書《出發》。雖然這個曾讓億萬青春熱血沸騰的人物,先前也早有耳聞,但卻未曾拜讀過他的文章。後來讀他的文章也只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他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靈牙厲齒,寫的文章針貶時弊,總是以無奈但又詼諧的姿態,讓人忍俊不禁,也有心底抽搐的陣痛,他的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自由、睿智、幽默、憫人、頑皮而又肆無忌憚,他的個性、才華令人驚歎。但一直讓我心存芥蒂的是韓寒對教育的批判,尤其對老師的偏見,雖説也有許多的確是事實,但總讓人感覺批判的過之而無不及。也許是職業的緣故吧,我過於敏感了,但他對教師職業的冷嘲熱諷近乎侮辱性的文字描述,讓人又感受到了他的偏執一面,曾暗笑如此批判教育,歧視教師,他不也在教育中長大,在教育中成才嗎,不能吃了母親的乳汁長大,還在批判孃的醜陋,甚至辱罵的不堪入目。雖説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了教育恐怕也是萬萬不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延續幾千年定是優大於弊了。總之,對他的好感也為此蒙上了陰影。

時至今日,無意間又看了韓寒寫的一篇文章《一次告別》,我終於釋然了,故事大致是寫自己上學的一次經歷。小時候,他偏愛寫作,數學成績就稍差寫,再後來,遇上了自己的初戀,初戀是學校的前三名,註定會考進市重點高中,為了能和初戀上同一所學校,他就勤奮學習,一次考試居然考了滿分,此時任何孩子都會引以為傲的,但老師卻不相信他,認為他作弊,並在他的對抗中老師生氣地讓他再次測驗,後因他看不清試卷的數字被老師認定為作弊的證據,後來被叫了家長,遭到家長的訓罵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本來是美好的事情,因為老師的懷疑而一切都改變了,對任何孩子來説都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之後韓寒的數學再也沒得到過滿分,以至後來理科全線崩潰。但也許,在那次數學考了滿分以後,故事真的完全可以走向不同的結局。讀了這個故事,我能真切感受到一個孩子當時所受的創傷以及對他以後學習道路的灰色影響,也明白了他的作品中為什麼會對老師近乎苛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甚至侮辱。“因為怨恨埋進了潛意識,所有的復仇,所有的錯誤,在落筆的時候甚至都沒有覺察到”,韓寒能坦然地承認自己寫作中潛意識帶來的一些偏見,認真地反思並能清醒得認識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客觀與狹隘,以及能站在數學老師的角度來分析當時老師的`窘境,實在是一次理性的思考,折射的是一種智慧的光輝,令人肅然起敬。

他以一次告別為題,也許是意藴深刻吧,是對過去經歷的告別,是對自己一直耿耿於懷的內心的告別,更是對由此引發的偏見的告別,這應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靈魂的昇華。結尾寫十幾年後,成了教官的韓寒,在學員由於緊張犯了錯誤之後,能相信學員會做的很好。這也許是理性思考後最好的結局,徹底的和過去告別,讓正能量浸入心脾,並讓他滋養後來人。讓人再次深刻感受到他睿智敢言的同時,多了一份成熟與希望。的確,韓寒無愧是“中國迷惘中的希望”,他一直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的作品,是這個時代的戰聲,在一次次的戲謔但又冷靜的思考中來透視世情,讓人醒悟,以實現華麗的轉身,當然包括他自己。

出發讀後感2

這本一誕生就彙集萬千寵愛的檢察官著作,擁有華麗的推薦人名單:劉仁文、車浩、周光權、陳瑞華、樊崇義……,出於一個前檢察官的好奇與好學,一出版我就買來拜讀一二。

這是一本有着很多表情的書,我不知道該把他歸於檢察專著、還是歸於法治評論,亦或是法律隨筆的範疇。它時而一本正經地在談檢察改革的新路徑,談司法制度的新設想、談檢警關係的再協調,談公訴理念和實務的新主張,時而又畫風一變,調侃公訴腔、致敬公訴老炮兒、自嘲檢察官之官、肆意徜徉在法律馬拉松的狂想曲之中……但無論是理性的敍述、思考和分析,還是貌似一個法律媒體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狂言浪語,在一個曾經是同行,而今成為他的死對頭的刑辯律師眼裏,作者那份發自內心的焦灼、那份主人翁情懷,那份擔當與責任心,都無所遁形。

最打動我心的是那句:所謂公訴人的初心,不就是人性嗎?

曾幾何時,我也曾操着公訴腔,照本宣科地宣讀、聲色俱厲地訊問,以為有理就在聲高,以為自己永遠站在正義的制高點,以為法律與人情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初入行的時候,曾有位公訴前輩告訴我説,作為公訴人,既然坐在了公訴席上,就是站在了戰場上,有理就要爭十分,無理也要辯三分。我默記於心,也一直努力讓自己在法庭上既不輸判也不輸氣。隨着年歲漸長,閲歷漸深,再回頭看看曾經的“有理之爭和無理之辯”,總覺得哪兒不對勁。既然有理了,幹嘛還要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既然無理了,又為何還不認輸,死撐到底?説到底,這與檢察人的價值觀,執法心態有關。

所以,手握指控和追訴利劍的檢察人應當時時捫心自問,自己的初心是否未改?會不會因為長年累月流水線般的辦案模式而失去了我們最樸素的價值觀?會不會因為我們自認嫉惡如仇,卻往往居高臨下而忽視了普通民眾的聲音?如作者所説,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是公眾的價值觀,是國民對法治的期待。讀書筆記·所以説,所謂公訴人年輕化,我認為是一個很危險的趨勢,很多人覺得公訴人只要口才佳、形象好,思辨強就是優秀的公訴人,但是我一直以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公訴人應該是一個有閲歷、有生活經驗、懂人性、知世事、存善念、有正氣的人,然後,再談才能和技巧。

關於檢察再出發。

雖然,此時的我已經不再是檢察人,但至少我還是一名法律人,對於檢察,對於公訴,我仍心存掛念。司法改革後的檢察,外有反貪轉隸,以審判為中心重塑格局,內有司法體制改革再構機理,檢察工作將何去何從?作者以拳拳之心、憂患之識,指明檢察新航向,即“將分散用力的檢察佈局向訴權方向集中,以專業化細化訴權分工,以訴權為核心整合檢察職能,打造檢察核心競爭力,重新詮釋公訴權內涵,將公益訴訟注入其中,使得公益訴訟和指控犯罪成為新時代檢察制度的雙輪驅動”。對此,我深以為然。檢察制度幾經沉浮,已經成為現代司法制度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當前新的司法環境和和社會形勢之下,更應當順應潮流,有所作為,扛起衡平法治,維護公益的大旗,出發!

檢察人,有此情懷,有此卓識,幸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