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蘭亭詩》的全詩賞析

來源:文萃谷 2.28W

三春啟羣品,寄暢在所因。

王羲之《蘭亭詩》的全詩賞析

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

寥朗無壓觀,寓目理自陳。

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

羣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蘭亭詩》重點字詞解析

①羣品:指萬物。品,類。②因:由。③羣籟:即《莊子》

中所謂的人籟、地籟、天籟。

《蘭亭詩》賞析: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上巳節,從西晉時起,固定為三月九年級日),王羲之等42人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蘭渚山下),按照古老的風俗臨水洗濯,以祛除不祥。他們在集會中即席賦詩,井結之為《蘭亭集》。這些詩歌流傳至今有三十七首,我們把它們都稱為《蘭亭詩》。王羲之《蘭亭詩》共有兩首,這裏所選的,是其中五言的一首,文學史上稱它為玄言詩, 蘭亭雅集,是歷史上文人上巳集會中最著名的一次。當時作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請了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等老少名士四十二人,於會稽山陰的蘭亭臨水拔楔。據王羲之《蘭亭集序》記載,那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羣賢畢至,少長成集”。這次聚會,留下了一本玄言詩集——《蘭亭集》,王羲之為它作前序,孫綽作後序,都成為傳世名篇。尤其是王羲之的前序,以深情的筆墨,簡淡的風格,和精妙的書法藝術,成為不朽的精品。《蘭亭詩》的藝術價值並不在《蘭亭序》之下,王羲之的這首五言詩,尤其如此。 該詩從狹小的功利世界超脱後,大美的自然呈現,心情無往而不暢於三春開啟的羣品。藍天、綠水,仰望、俯視,清寂曠朗的景象無有邊際,即目所見,無非自然之理。偉哉,造化之功!萬物無不沐浴着自然的恩渾,均分了世界的和諧。各種聲響雖有差異,對我們這些久居塵世,久為俗務奔忙的人來説,每一種的諦聽,無不是新鮮如斯,激動如斯。古老的節日在春天甦醒,再次喚醒了人們奠名的愉悦,以玄學的態度反思這種愉悦,則天地之大美,自然呈現,“適我無非新”,而回到自然,享受大樂,又成為體玄悟道的一種方式。 當代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對這酋詩給予激賞。他説:“王羲之的《蘭亭詩》……真能代表晉人這純淨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覺所啟示的宇宙觀。‘羣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兩句尤能寫出晉人以新鮮活潑自由自在的.心是領悟這世界,使觸着的一切呈露新的靈魂、新的生命。於是‘寓目理自陳’,這理不是機械的陳腐的理,乃是活潑潑的宇宙生機中所古至深的理。”借自然山水消釋、化解俗居生恬失卻本心的苦惱,從而寄寓人之迴歸大自然而感悟的無待,本然的愉悦。玄言春日詩,因此建構了某種審美超逸的空間,滿足了人的感性慰藉需要。有悲哀,需要排遣;有快樂,應當體會。又倏忽之間樂往悲來,又揚眉瞬目揮去哀愁,這大概就是本玄言詩的命意所在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