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賞析

來源:文萃谷 3.14W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賞析1

  原文: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賞析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峯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慾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朣朦。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作者:

韓愈 字退之,南陽人。少孤,刻苦為學,盡通六經百家。貞元八年,擢進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貶。初為監察御史,上疏極論時事,貶陽山令,元和中,再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討淮西,請為行軍司馬,以功遷刑部侍郎。諫迎佛骨,謫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國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湊歸,轉吏部,為時宰所構,罷為兵部侍郎,尋復吏部。卒,贈禮部尚書,諡曰文。愈自比孟軻,闢佛老異端,篤舊恤孤,好誘進後學,以之成名者甚眾。文自魏晉來。拘偶對體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為詩豪放,不避粗險,格之變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內詩十卷,外集遺文十卷,內詩十八篇。今合編為十卷。

  註釋

衡岳廟:在今湖南衡山縣西三裏。

三公:周以太師、太保、太傅為三公,後世用以稱人臣的最高官位。唐代五嶽之神均封王號,衡嶽之神封司天王。

嵩當中:以中嶽嵩山為中心。

火維:古以五行分屬五方,火屬南方,故以“火維”指南嶽衡山。

正直:借指公正不偏的南嶽之神。

紫蓋、天柱、石廩、祝融與芙蓉五峯:為衡山七十二之最。

廟令:管理大神廟的官史。

杯珓:占卜用的工具,有對稱的兩片,合起擲地,以其俯仰定兇吉。

竄逐蠻荒:指被貶謫於“蠻荒”的陽山(今屬廣東)。蠻荒,指文化落後的僻遠地方。

朣朦:朦朧不明。

杲杲:形容太陽明亮。

  賞析:

詩人本不信佛,在他著名的奏章《諫迎佛骨》中就説過“自佛法入中國,帝王事之壽不能長”等話,曾引起憲宗大怒,幾乎喪了性命。這次繞道而去,主要是遊山,但在廟令的慫恿下隨俗占卜,因為卦吉而高興。詩人迭遭不幸,對現實已經感到灰心,便藉機自我解嘲,發發牢騷。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賞析2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味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峯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內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慾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曈曨。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作品賞析】

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詩歌,是客觀的現實生活在詩人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由於客觀現實和詩人境遇的不同,詩歌的藝術風格也有變化。《衡嶽》和《山石》雖是出自同一手筆,且是同類題材的作品,但兩者風格明顯有別。《山石》寫得清麗飄逸,而此詩則寫得凝鍊典重。

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關中大旱,餓殍遍地。韓愈上書皇帝,請寬民徭,觸犯唐德宗及權貴,被貶為陽山令。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八月改年號為永貞),遇大赦,離陽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憲宗登基,又議大赦,韓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參軍,途中游衡山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通過仰望衡嶽諸峯、謁祭衡岳廟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廟寺高閣等情況的'敍寫,抒發個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為自己投身蠻荒之地終於活着北歸而慶幸,一方面對仕途坎坷表示憤懣不平,實際上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一種抗議。

開篇六句寫望嶽。起筆超拔,用語不凡,突出南嶽在當時眾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遠道來訪的原因。“我來”以下八句寫登山。來到山裏,秋雨連綿,陰晦迷濛;等到上山時,突然雲開雨霽,羣峯畢現。整段以秋空陰晴多變為背景,襯托出遠近諸峯突兀環立,雄奇壯觀,景象闊大,氣勢雄偉。“潛心默禱若有應”句,借衡嶽有靈,引起下段祭神問天的心願。“森然”以下十四句寫謁廟,乃全詩的核心。韓愈遊南嶽,雖不離賞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還是想通過祭神問天,申訴無人理解、無處傾吐的悒鬱情懷。在敍寫所見、所感時,肅穆之中含詼諧之語,涉筆成趣。最後四句寫夜宿佛寺。身遭貶謫,卻一覺酣睡到天明,以曠達寫鬱悶,筆力遒勁。末句“寒日”,呼應“秋雨”、“陰氣”。全篇章法井然。

這首詩的思想價值雖不高,藝術表現上卻有特色。全篇寫景、敍事、抒情,融為一體,境界開闊,色彩濃重,語言古樸蒼勁,敍述自由靈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雙句末尾多用三平調,少數收尾用“平仄平”,音節鏗鏘有力,重而不浮,頗具聲勢。

《謁衡岳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賞析3

原文: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峯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餘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慾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曈曨。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詩詞賞析:

此詩作於公元805年(永貞元年)。公元803年(貞元十九年),關中大旱,餓殍遍地。韓愈上書皇帝,請寬民徭,觸犯唐德宗及權貴,被貶為陽山令。公元805年(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八月改年號為永貞),遇大赦,離陽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憲宗登基,又議大赦,韓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參軍,途中游衡山時寫下這首詩。

詩人本不信佛,這次主要是遊山,但在廟令的慫恿下隨俗占卜,因為卦吉而高興。詩人迭遭不幸,對現實已經感到灰心,便藉機自我解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