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7篇)

來源:文萃谷 9.87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的教學反思(精選27篇)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

二、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十多年了,對所教的美術學科的教學工作可謂是輕車熟路,但自從教改實施以來,我不得不對我的教學工作重新進行了審視。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學科的特點,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經歷,有利於學生髮揮個性。新課改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這個教材從觀念、結構、內容等幾個方面都強調了創新。因而,我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思路上較之以前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前階段國家農村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在我校召開,對我校的課程改革推進起了重要作用,使我校教師不僅從思想上進一步得到提升,也在行動上鞭策了我們。下面我把對新課改的感悟結合本人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來談談美術欣賞課的基點變化。

在上“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與文化價值”一課時,我就改變了以往那種教師主動介紹,學生被動聽的模式,進行了角色的轉換。因為欣賞內容、種類、朝代、風格等差異性,且學生自身的限制等因素,故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本課中較具有代表性且為公共所熟識的作品“陶塑——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相關資料;以點引面,提高學生欣賞的興趣以及求知慾望,解決了欣賞課的乏味性。在引導階段,首先讓學生交流對不同歷史時期代表作的看法、認識以及體會。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確實是很豐富的。在分析階段,由於事先的準備已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學生們都能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分析有欠妥當的地方,但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於未經證實或者模糊的問題也設置成課後拓展的內容,佈置學生課後完成,作為今後交流的材料。在整堂課上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讓學生領悟中國藝術的深層意藴。

整堂課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收集資料的能力等等。這種角色的轉換,學習方法的變化,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3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説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4

今天執教的《國寶熊貓》是一堂隨堂課,我沿用了上學期留下的教具幫助幼兒瞭解熊貓。執教結束後,我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新帶的大班原先也是一個新中班,不管是從知識汲取方面,還是課外拓展方面都顯得薄弱了一些。我用地震引申出熊貓的集聚地四川,可當我問及2009年(去年)發生地震的地方是哪裏時,幾乎沒有孩子告訴我。

問起熊貓生長在中國什麼地方時,他們的回答也都顯得很弱。由於上學期執教這堂課的經驗與不足,我在這次執教時重點強調了熊貓的外形特徵,在範畫過程也反覆了這一問題。在幼兒作品體現中,我發現上次的情況減少了。但是我卻也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要求幼兒去豐富畫面,展現的作品多以色彩單調,畫面簡單為主,沒有過多的美術張力。

兩次的不同執教經歷,讓我對這堂課產生了很深的印象以及反思。記得有人曾跟我這麼説:“一堂課只有反覆試教,才能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即使自己已經上的不厭其煩,但卻還是能在最一次至關重要的執教裏發現問題。”一句話體現的試教的重要性,不覺讓我聯想到自己的這堂課,第一次的執教一如對再次執教的一次試教。但也總在執教後發現了問題。優美的文字,不經過磨練,會失去原有的質感;婀娜的身姿,不經過維繫,會失去原有的美感。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5

《豔麗的大公雞》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範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瞭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並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本課我採用的是自育自學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需要,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成自主實踐探究和自主學習探究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動手實踐解決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瞭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豔麗感覺。在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分析書中的作品,解決如何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大公雞的豔麗?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豔麗色彩—不同色調的畫面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如何用豔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很感興趣,教學目標達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將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用於美術課堂,有收穫也有困惑,課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那麼教師的講課時間減少很多,如何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如何最優化的設計自學提示,還需不斷探究。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6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為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為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積極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我的表達能力,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況,駕馭課堂的能力。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現在一直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積極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7

通過一年級新課程、新教材美術教學實踐,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理念提倡“過程更重於結果”,美術教育應在參與藝術活動過程中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得到自主發展的空間,從接受藝術技巧的教育轉向接受藝術能力的美術教育。因此,如何讓參與學習成為學生真正的自我需要,“激發興趣、自主參與”教學策略研究成了我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如《變臉》教學中,在講明製作要求後,整個製作過程中,我們只説了一些這些話:

學生:“這不知道怎麼做了。”

老師:“你再把過程圖看一遍。”“有沒有你想請教的人?你可以試試。”

學生:“我可不可以這樣做?”(如設計不同的形象)

老師:“很好,你與別人不同,發明了一個很好的新方法。”

“我做出來了!我做出來了!”當有些同學自己解決了問題,是多高興、多滿足啊!我突然覺得做教師的以前剝奪了他們太多、太多。總把怎麼做講解一遍,哪怕再簡單,總懷疑學生的能力,不給他們自主創造的機會,使學生習慣於受命於人,沒有一點積極自主的能力,養成了依賴的習慣,把燒好的“美味佳餚”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盡情享用,不燒,他們就沒有吃的,最終連找吃的能力也沒有。現在想來,不激發學習的動力,只會葬送學生的未來。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學生達不到製作要求,通過教師及時的點撥與評價,更引來了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有趣成果。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8

在教學本課時,開課時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下學習課文。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領讀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多麼美麗的世界啊!學生通過讀來體會夜晚的美,並説説自己看到的夜景,學生的興趣立刻上來了,説出了自己眼中的夜景,怕黑的學生也爭先恐後地説出自己看到的夜景,並且膽子不再小,願到外邊玩。通過學生們的討論,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當有的學生説怕黑時,我就讓他説説為什麼怕黑,有的學生也許是動畫片看多了,説怕外邊有鬼有怪獸,我就問其他學生到底是不是這樣,有的學生説世界上沒有鬼沒有怪獸,我馬上又反問他怕不怕晚上,學生説不怕,因為有爸爸媽媽陪着。最後,我留了一個作業,晚上,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到外面欣賞一下你家周圍的美麗景色,體會其實黑夜沒什麼可怕的,往往只是自己嚇唬自己。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得不妥,在教學生字的字音時,我花的時間多了些,以致最後的寫字教學沒有進行。欣賞的夜景圖片應該是桂林的夜景圖片,這樣學生能更有興趣。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9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本事。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為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為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本事和自我的表達本事,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本事。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0

每上一節課都想快點聽到下課鈴聲,鈴子一響頓時心情就立刻放鬆了。可這是暫時的,因為每次課對於每位年輕老師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是一次提高學習的好機會。同樣我的這節課上完了,可是回過頭總是有這裏或者那裏不盡人意的地方。總體上按照我的教學設計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每個教學的環節銜接還是比較好的。一節課下來學生是學會了團包手工的製作方法,也鞏固了手工課“揉”、“捏”、“彎”、“折”、“包”等製作方法。

可是,就是在最後的學生作品展示的時候,課後我一直在反思,很多學生的作品脱離不了老師的範例,最多在範例的基礎上稍加改動,我覺得這是很失敗的地方,都説現在的孩子聰明,有想象力,可為什麼他們創作不出很新穎的作品呢?我覺得還是出自自己,是自己平時沒有能夠從細節或者是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總想着靠幾節公開課的準備就能出什麼效果,真是大錯特錯了。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對美術的創新要從平時的教學中抓起,一點一點滲透美術的知識,形成自己的一套風格。就像這次的骨幹教師培訓,真是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是一次難得的培訓,讓我有機會領略了名師的風采,也讓我從不同學校的教師那裏吸取了許多教學的經驗和方法。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在每一節課上下功夫,要質量。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1

主題活動《好吃的水果》的開展,讓孩子們認識了很多常見的或者不常見的水果,孩子們都非常地感興趣,美術活動《大蘋果》教學反思。在本次活動前孩子們已經學過了歌曲《蘋果歌》,也學了關於蘋果的兒歌,知道了蘋果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顏色,有大小,有蘋果柄等,在孩子們對蘋果有了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美術活動《大蘋果》。

在講解示範塗色蘋果這一步,孩子們都能認真地在觀看我如何給蘋果塗上漂亮的顏色,在示範給蘋果塗上飽滿的顏色時,我讓孩子們一筆一筆來回塗色,不要讓他們塗到蘋果圓圓的輪廓外去,孩子們在操作時也都按照老師的教法,一筆一筆地塗着顏色,但是我發現他們在塗色時還是比較困難,因為蘋果的輪廓比較大。活動後我就在反思,《大蘋果》這個活動不該是讓孩子們一筆一筆來回塗色,該讓孩子畫圈圈的方法塗色,更是由外向內塗色的方法。另外,由於之前對蘋果的認識,孩子們潛意識中只有紅色和綠色兩種顏色的蘋果,作畫時孩子們都只選用了這兩種顏色的蘋果,看起來也比較地單調。其實可以讓孩子們進行自由想象,他們希望的蘋果還能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就不會過於侷限。

其實老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不該太限制孩子,兒童的繪畫發展是始於塗鴉期,不該讓孩子只是去臨摹,去模仿教師的範畫,而應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給孩子想象和創造的機會,能讓孩子可以施展個性,促使孩子個性化成長。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2

美術教學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善於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喜愛。美術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廣泛的學科,這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領域,我的主要做法是:結合教學內容講一些趣事或故事,如,《為祖國爭光》,這一課是以我國運動員在重大賽場上為國爭得了榮譽,高舉獎盃站在領獎台的動人情景。

我給同學講了世界乒乓球冠軍郭躍華從小刻苦訓練乒乓球中的趣事,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再如,國畫課《虎》,我講了一個五代著名虎畫家歷歸真的故事,歷歸真為了畫出虎的本性,虎威,隻身一人躲進老虎經常出沒的老林,認真觀察虎與山羊斗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鼓勵學生要有為事業獻身的精神。學生對此頗歡迎。另外,對技能性較強的內容,我用兒歌的形式進行總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染紙圖案》,將內容、材料、方法、注意事項等融入詩歌中:吸水白紙裁成方,摺疊定式有文章;邊沿點塗水要足,細心展開莫心慌。

在學生做作業時,總是沒東西可畫,我的另一個做法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來當教師,我要求學生互相交換作業,看看在對方的作業中你還能添畫些什麼?給他提些建議,或幫助他修改一下,學生都有善於表現的一面,他批改別人的作業比自己畫的都認真,這樣通過幾個回合的補充,完善,學生的作業都豐富起來了。用此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興趣和審美能力。不但幫助了別人同時也提高了自己。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3

國小低年級教材從造型的角度看都是採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體感和空間深度,在教材介紹了基本形、圓形、方形、三角形,範畫和練習都是由這些基本形所組成的簡單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導學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觀察、理解和表現具體的形象,因此要特別注意把握教學的尺度。比如,低年級學生畫人的動態是很困難的,但是隻要學生能運用橢圓形、方形等基本形來畫出人物的動態,比例大體上正確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學生提出形體、結構、衣紋組織等較高的要求,在低年級階段,關鍵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的眼光去認識和表現周圍的東西,讓他們認為看什麼都要通過基本形去概括物體外形的習慣。這種觀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體物象是方的、圓的,還是三角形的,進一步就要能觀察出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變化,更進一步就要在一個物體由幾個基本形組合成的情況下。能觀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圓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這部份與那部份組合的具體方式,在教學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貫穿到每一個練習中去,反覆地強調基本形去觀察,理解形象的特徵,培養起整體觀念,這對到中高年級深入學習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級教材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對基本形的把握,同時每一個同學都應當把基本形看成是繪畫觀察和表現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4

黑白灰是美術最基本的表現形式,這學期四年級的美術課本中,有這麼一課。什麼叫黑白灰,從字面理解非常容易,就是運用黑色、白色、灰色進行作畫,那麼,怎麼確定黑白灰的層次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和理解能力,教學中我從字面上的意思講解,並沒有往深層次裏講,大部分學生能夠基本瞭解黑白灰的概念和運用方法。在導入部分,我採用了黑和白調和成灰色,生上台調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出示兩個大小相同的方塊,讓學生辯大小,學生回答的各不相同,我總結了學生的發言,並得出結論,深色看上去的視覺效果要小一些,淺色的看上去的視覺效果會大一些。接着用大量的黑白灰的圖片開闊學生的眼界。在介紹了許多黑白灰的圖片之後,我就開始介紹黑白灰的表現手法,白色不用多説,灰色的表現層次最為豐富,可以用點線面的形式來表現,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表現方式,得心應手。對於更深一層的理解,就留到學生們日後的學習中去吧。

這一課我在處理教材時注重備課的充分準備,學生的實踐操作,學習活動中表現性評價三大環節,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和美術實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再次證明了“興趣是學習的酵母”的教育命題。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我的範畫畫的有些過於繁瑣,學生臨摹或參考時對細節的處理不是很到位,要麼比我畫的更概括,要麼就直接修改了我範畫中的形,以至於直接變了樣。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5

在《快樂的人》一課備課過程中我已預設到學生遇到的困難會比較多,加上我校教學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在電線材料的準備、剪開和連接上學生製作起來存在相當大的困難。這種技能性較強且又涉及到安全問題的課,不僅需要學生多多鍛鍊,而且需要更合適的場地和時間才更妥當。那是否就選擇放棄?(因為教學進度所限等原因,以往我們也會對一些實施有困難的教學內容選擇不上)可是再看看課題《快樂的人》,我又實在不捨得放棄一次感受快樂的機會。

於是我靈機一動,藝術是相通的這一道理應該更適用於本領域的學習。教學中,我建議學生採用各種自己喜歡的、有風格特點的線來畫一畫快樂的人,然後用各色油畫棒圍繞着人兒塗塗抹抹,那些直線的、曲線的人兒閃閃發光,他們有的在草地上舞動、有的在運動場上奔跑跳躍、有的在木馬上旋轉、有的在飛機上飛翔、有的在鞦韆上盪漾、有的在恐龍樂園裏追逐恐龍……內容豐富極了,題材新穎極了!

不僅輕易解決了本課材料準備和製作時會遇到的困難,又體會了一番獨特的畫畫感覺,孩子們釋放出無比的快樂!他們快樂了,我們的課題《快樂的人》也似乎更真實更有價值了!由此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對於教材的創新使用以及對學習方式的轉換和特殊表現形式的嘗試,不僅會有效果獨特的作品出人意料地呈現出來,更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欣喜,何樂而不為呢?此時腦中突然冒出某優秀同行的一句話:“藝術是需要規則的,而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一節繪畫表現課,其對象“風”是我們身邊時時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看不見又摸不着,對它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的其它事物上得到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對象要有較深刻的認識,這是這節課要完成的主要教學任務。

教學中,我讓學生步步深入,“體驗、探索、想象、表現”是我上這節課的設想,從感官的直觀感受到記憶的挖掘,最後得以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整個過程主要環節安排較為合理,環環相扣。課堂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再現了風來時事物的變化,通過看、聽、説、畫的結合,建立起清晰的主觀感受,為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服務,體現了新式課堂的特點。通過用線來表現風,可以畫出風的不同姿態:飄動、旋轉;及速度和方向,使學生體會風的不同變化。通過畫面色彩的渲染,使作品更加生動吸引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新的教學的境界。有如下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1、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部分繪畫基礎和語言表達能力稍弱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從而增強自信心和逐步提高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2、要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更要培養他們關注生活,隨時收集資料儲備自己能力的好習慣。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向學生介紹了自然界中奇妙的植物——吃蟲草,從教學內容來説非常生動有趣的,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視頻、圖片的介紹瞭解吃蟲草這種植物的奇妙,更是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本課我覺得有成功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本課以吃蟲草為什麼要吃蟲子?吃蟲草是怎樣捕捉蟲子的?吃蟲的植物靠什麼來吸引小蟲子?這三個問題為主線來組織教學,使學生帶着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極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教學,拓展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能夠有效使用信息技術,大量展示吃蟲草的有關資源,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美術學科教與學的工具。通過播放視頻,拓展學生的思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這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超越的。

3、注重學科整合,寓教於樂。本課能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自然融合,能綜合性地開發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有利於學生的心理髮展和視野開闊,使師生圍繞着對這種新奇小草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不足之處是:

在最後的展示評價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讓孩子親自介紹自己的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只是我一味的自説自演,造成了授課環節的不完整,學生作品中有出現捕蟲器小、不突出、構圖不合理,還有主題與背景的色彩選擇不合理。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8

《我的書包》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書包作為學生每天使用的學習用具,對學生來説是非常熟悉的東西。在本堂課一開始,我先出示實物,通過最直觀的方式導入,然後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書包結構。通過分小組一起合作學習這樣的形式不僅能促進學生交流,而且可以提高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作為本課的重點就是如何設計書包的設計稿。我重點講解設計稿要點,讓學生進行修改。在新授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多媒體,出示了大量的書包的圖片,讓學生得到視覺的衝擊。我還搜索了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書包和各個國家最常用的書包圖片來給學生欣賞。在整節課中,多以小組活動進行,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於小組探究也非常的興奮。學生都非常積極的參加,但是還是有些問題,就是學生有的時候討論的時候容易偏題,所以在小組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説清楚,強調一下討論的主題。例如我的書包設計重點是書包的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圍繞利於學習這個重點來小組探究。在塗色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學生的主觀意識,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設計、搭配。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作業,重在提出建議改進缺點。

整節課上完了,留給了我很多思考,如何讓自主學習完全融入美術的課堂,還得繼續摸索思考。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9

《烏龜滾下坡》依照教材的引導方向,這堂課要完成的作業是把烏龜滾下山後將要發生的情形畫下來,結果由學生自己想象,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對烏龜動態的表現力及構圖能力。可是,書上的範畫展現三種情況都是受傷,學生想象的空間已不大,再讓學生畫不過是臨摹範畫,沒有什麼意義。

為了真正發揮學生的想象,我採取了拓展思維範圍的方式讓他們展開想象:師:“烏龜兄弟抱在一起滾下山後,發生了什麼情況呢?”“如果它

們沒有抱緊,雙手鬆開又會發生什麼事情?”“除了受傷的情況,還有什麼別的結果嗎?”“它們滾到了什麼地方,碰到了誰?”“它們在一起做什麼?”這樣層層推進,一個問題引出幾個子問題,就像樹葉分枝一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放射狀發展。

學生作業效果:學生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可謂五花八門:“烏龜兄弟滾到山腳下,剛好有輛車經過,掉進車裏,被車帶走了。”“烏龜兄弟滾到了山下的小河裏,但他們會游泳,在水裏盡情玩耍……”“小烏龜滾到了草地上,他們伸伸腿、彎彎腰,哪都沒受傷,回家了。”“小烏龜滾下海里,被大鯊魚追……”等等。這樣想象豐富了,畫面也隨之豐富了,既豐富了動態造型,又豐富了背景構圖,還完成了續編故事的過程。總之,在教材的運用上要採取“揚棄”的態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0

運動員領獎時,國旗高掛、國歌奏響的場面常常會讓中國人激動不已,為激發孩子的愛國情感,特設此課。

先讓幼兒説説最近我國舉辦了奧運會,你看過嗎?什麼人蔘加了比賽?(運動員)有沒有看到中國人得到金牌(有),得到金牌時的情景讓幼兒説一説?然後讓幼兒看一段錄像。讓幼兒講述運動員登台領獎時的表情怎樣?(有的哭、有的笑),為什麼會這樣?小朋友説出了他們是開心的哭,臉上是哭但心裏是開心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孩子們説“他們得了獎牌”。我告訴孩子們,他們不光是得到了獎牌,最主要的是他們為我們國家爭得了榮譽,他們參加比賽是代表着我們中國的全國人民,開心的哭體現了他們的強烈的愛國心。你們看在他們領獎時,什麼旗升起來了?(國旗)看到五星紅旗升起,你心裏想些什麼?(要尊敬它),因為它代表着我們中國,升起時我們應該怎樣?向着國旗敬禮。在他們領獎時,奏那國的國歌?(中國)國歌聽上去怎樣?你會唱嗎?請個別幼兒上來唱,師帶全班幼兒一起唱一遍國歌。

最後師問幼兒你長大了想當運動員嗎?(為什麼),也要得獎牌為國爭光,師依次活動來激發孩子對國旗、國歌的尊敬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心,祖國就像自己的媽媽,它哺育我們長大,我們要報答祖國的恩。在此活動過後,在區域活動中還教他們學畫國旗。

孩子的心靈世界要靠我們老師去啟發,如何讓孩子開發善的一面,這要靠我們老師的引導,平時抓住每一環節來進行教育。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1

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説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

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

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2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學生通過對汽車的回憶、觀察,大膽的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現出來,從而培養學生造型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悦。整體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學生由興趣出發到回憶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徵,最後運用這些特徵表現自己的創造性想法。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是用觀察——分析——學習探究——直觀演示——欣賞評述。這幾個環節貫穿始終的。比如,開始利用汽車玩具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在參觀汽車的模型過程中,對各種汽車的立體有個全方位的印象,加上老師以解説員身份簡單的講解,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然後讓學生觀看各種汽車圖片,開拓學生的視野很思維。並問:這些汽車種類一樣嗎?形狀有什麼不同,都是什麼顏色?設置這樣的問題,是讓學生分析,討論並探究,給以後學生如何畫汽車做好鋪墊。由於前一課時已經學過汽車的基本車法,本節課沒有對汽車的表現方法進行過多的講解面是注重在引導學生進行汽車的設計。通過欣賞各種汽車的優秀作品,擴展學生畫汽車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從學生創作作品來看,學生獨特創意的作品比較多,但表述能力比較弱,應給予更多的耐心,以便於他們的審美創作力的培養。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3

一、導入:

1、教師展示地毯實物,讓學生認識並感受實物的美感。

2、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還見過地毯,並説説地毯的顏色及作用。

3、展示各種地方的地毯,讓學生感受它們的美。教師再用一句:“同學們想不想把自己的房間裝飾上漂亮的地毯?”

二、新授:

1、展示教師自己製作的小地毯,讓學生欣賞,並説説製作的特點。

2、分組討論你喜歡的製作方法並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設計製作方法。

3、教師總結,提出作業要求。

三、學生分組合作,共同完成一塊大地毯。

四、學生作業展評。

以小組的合作把自己小組設計的地毯掛在教室的牆壁上,組合成一個大地毯,然後從小組中推選一位代表介紹和推銷自己組的小地毯。以教室的一面牆為展版的形式,大家一起參觀交流,讓學生感受大家的再創造——大地毯。

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協作的能力的指導思想。最後,全班學生拼成大地毯,其展示的效果很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高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學生的作業過程中,如果讓做得快學生把作業先展示在預先準備好的大地毯上,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為其他的學生作榜樣,督促學生速度。這樣氣氛、作業效果會大大提高。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4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立足於低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學科知識上沒有要求過高、過深,而是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側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形象思維、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學實施以中我學生玩吹泡泡遊戲為學習導入,進行對圓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學習。教師提示學生在玩吹泡泡時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飛在空中的感受。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為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以體驗拓印、畫、撕貼泡泡的不同表現方式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教師提示可採用哪些方式來表現泡泡,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師生間互動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並予以解決。教師適當進行示範,通過參與、討論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在遊戲中,學生學習真正具有了學習主動性。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生動活潑的發展,一改以往課堂的沉悶與單調,到處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快樂及喜悦。教師則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思考、參與學生的遊戲,恰當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通過這節課,我得到的感悟是:在美術教學中應該多滲透、多進行一些生活、社會的多樣信息,讓孩子們在我們的教育、引導下,用真心去感悟生活,用真情去表現生活,用全部的熱情去擁抱生活!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5

《多彩的夢》這節課主要是開拓學生思維,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讓他們自由、大膽、快樂、不受約束地把奇特的夢表現出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點燃夢想之火。

本課開始我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視頻導入,增加課程的知識性和拓展性,有益於課程的順利實施,增加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或多或少的增加一些課堂的時尚性,讓美術課堂與學生熟悉的電影相聯繫。課程以夢為主線,首先引導學生説一説自己印象深刻的夢,教師引導學生區分出夢的類型,是快樂的夢還是難過的夢或者是恐懼的夢,學生感受夢是奇幻、多彩、千變萬化的。欣賞三幅畫家的作品來了解畫家是如何把自己的夢組織到畫面當中的。引導學生觀察夢中事物的大小、色彩、形狀都會發生變化。學生思考並説一説自己想表現的夢,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幕來表現,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深入挖掘自己夢中有趣的事物,並運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來表現自己的夢。在此環節學生很願意去描述自己的夢,抓住夢的精彩之處加以引導是這個環節的重點。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缺少一些點題的引導,應精簡語言,多引導學生回憶夢中的故事,去利用所學的知識表現夢,體會美術源於生活的道理,激發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感謝美術組成員的鼓勵,我會繼續探索研究不同的課型,去全面理解教材。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6

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盤糖果,孩子一下子吸引了。團團地圍坐着,一起説説各種糖果的名稱,糖果必竟對幼兒來説是相當熟悉的,一下子孩子們説出了好多:棉花糖、棒棒糖、牛奶糖等,為了讓幼兒有更深地瞭解,我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糖果的形狀,糖果的軟、硬等特徵。有的幼兒説:“是棉花糖,軟軟的,有的説:“是棒棒糖,硬硬的”。接着,我讓每位幼兒去品嚐桌挑選自己喜歡的糖果品嚐,通過品嚐,孩子們聰明地發現糖果含在嘴裏會變小,味道是甜甜的這些感知體驗。

今天又正好是我園園長來我班下班聽課,她聽後也給我提出了意見,我也感覺到了: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在教學上有點倉促,疏忽了,我應該讓幼兒們從我的盤裏挑一顆,把糖果拿在手裏跟小夥伴們説一説,選的是什麼糖?什麼形狀的糖?味道是怎樣?這樣活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結果我是讓他們過去品嚐,回來時他們都快吃好了,我這時才問,因此孩子答不上來,吃到嘴裏早忘了糖的特徵了,的確這對小班孩子來説,有點困難,以後我會注意的。

最後,我分組讓幼兒們把糖果(糖紙)送回糖果小屋,這環節,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棒。

糖果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活動中,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嚐糖果,製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7

這是學生第一次進行人物寫生練習。對於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人物寫生有較大的難度,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因為中年級的學生,他們用筆大膽,線條流暢,無拘束。

由於教室空間限制,請學生到講台上做模特,其他學生繪畫的這種方式不適合,所以我用相機拍了幾位同學的肖像,製作成幻燈片,大屏幕播放提供給孩子們進行觀察寫生。

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運用線描方法,抓住人物的特徵,表現出人物的特點來。在教學中,教師力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人物的相貌特徵,重在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嘗試運用寫生的方法來給同學畫張像,增進學生間的友誼。

1、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先請兩位高矮、胖瘦、五官對比鮮明的學生站到講台上,讓學生對不同特徵的人物進行比較觀察,同時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去發現,找到正確的觀察方法,比如:正面和側面的人物有和不同?等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敏鋭的觀察能力。

2、欣賞比較。根據學生對不同人物特徵的發現,運用課件進行相對應的比較觀察訓練。讓學生能更易於概括和理解人物不同的特徵。

3、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人物的五官特徵分析和概括,用簡練的線條,簡要、甚至是誇張的描繪出人物特徵,本節課孩子們表現的興致盎然,非常投入,不論是構圖還是線條的表現力方面都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這是一節成功的寫生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