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船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4.82K

篇一:(美術教學反思)想象中的船的教後感反思

美術船的教學反思

《想象中的船》教後感反思

我們平時在教學中只要巧妙設問就會發現,小孩比大人敢想、敢説、敢畫、敢做,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不受生活模式的限制,常常有許多奇思妙想。他們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對任何事情都想弄清來龍去脈,會“打破沙鍋問到底”,問得老師一時三刻答不出來。小孩的這種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創造的原動力,是飛翔的“翅膀”,作為一名教師該怎樣適時適當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呢? 我認為教師首先要突破生活中固有形態的束縛,放

鬆自己的思想,放飛學生的想象,真正做好一個引路者。

《想象中的船》是國小一年級學生想象畫的起步,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儘量營造寬鬆的環境,創設獨立自由的活動空間,先做好課前準備,課前通過看船,做船,讓他們盡情盡興地玩,在玩中學,在玩中悟,為兒童提供一個活動和休息的自由空間。在這個自由活動空間中,兒童處於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他們無所顧忌,無拘無束,動手又動腦,在他們的活動中,不僅能體現教材的想法,還誕生了各種新的想法、新的點子蜂擁而出,運用各種方式去認識船,做船,學生的興趣都非常濃厚。有了一個良好的準備,在上想象課的時候,就不怕沒東西可想

了。

在想象畫中,構思是作品成敗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耐心指導,通過想象,打破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界限,要讓孩子放飛思想,教師首先要拋開固有形,不能以對或者錯去衡量孩子的答案,而應讓學生自由想象、自由表現、自由發揮、自由探索,採用誇張、變形等多種手法去設計新的形象。例如在“想象中的船”這一課中,我進行了這樣的啟發:“你可以將什麼東西也變成船?”結果學生各抒高見,發言異常熱烈,有些希望將雨傘倒過來,變成一艘小船,幫助被河水阻隔的小朋友過河;有的小朋友則想設計一艘多功能旅遊船,船身用蘿蔔的形狀做成,船上裝一些自動的蘑菇雨傘,天下雨的時候會自動撐開為小朋友擋雨;有的小朋友則想把鞋子的形狀變成船,用來做船底,再在上面造房子,可以住人又可以遊玩;還有的想把西瓜皮,蘑菇等做成可愛的小船……由此,孩子也考慮到了通過這樣的啟發,使學生明白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可以消失,達到了“異想天開”的目標,通過這樣的啟發,我也真正體會到孩子的想象力原來是那麼地豐富與生動.為了讓孩子掌握船的形態與功能,我又高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覺得這些東西可以用來做船呢?”孩子不覺也動起了腦筋,講了許多答案,討論都基本圍繞船的形狀與功能展開,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一堂想象畫課

在和諧寬鬆的氣氛下進行,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從教學效果來看,在學生的作業中,我又看到了更多更好的想法,我深刻體會到了,合理的啟發能產生良好的構思,使學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作為一名低年級美術教師,更要注重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在每一堂課中都得到自由伸展和盡情發

揮,在探索中更健康和諧地發展。

篇二:人美版一年級美術下冊第1課《船》教案、反思

人美版一年級美術下冊第1課 《船》教案設計

學情分析:在對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觀察中我發現:他們比較喜歡自己獨立完成美術作品,沉浸在自己的美術天地中,心理上對於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還不能很好的參與、接受。 教材分析:本課是以船為載體,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課文首先一提問方式引發學生主體的感知:你見過什麼樣的船呢?師生開始共同探索船的由來、發展、用處及類型。坐船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引入身臨其境的記憶和感受。向同學介紹你感興趣的船上有些什麼。瞭解和交流他人的經歷、見識和樂趣。啟發性的文字語言很貼切地打開了探究性學習的局面。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感知和對消息的捕捉,實踐研究性的學習過程。

2、會用有特徵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形狀的船,表達個性。

3、在探究性學習和兒童藝術表現過程中,領悟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重點在於: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

船;難點在於: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畫出船的狀

態。

教學準備:船的圖片及圖像資料,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導入:

1、謎語:兩頭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課題:船

2、請同學們説一説你對船有哪些瞭解,反饋學生課前蒐集船的知識。 教師提出問題: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們有什麼用途呢?

(3).請你説一説坐船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蒐集信息的能力。)

三、講授新課:

(一)觀察欣賞:播放課件,瞭解船的種類及其功能特徵有什麼不同?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

1、它們的外形一樣嗎?

2、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3、它們的功能特徵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對各種船進行簡單的講解。

學生歸納總結: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發散學生思維,開發創造力。)

(二)教師示範講解畫船及構圖的方法:

1、畫一條波浪線。貫穿畫紙,從左到右。

2、畫船身。用有特徵的`形概括自己感興趣的船身,船頭高高揚起,畫在畫面中間船身要大要長。

3、局部結構的表現:體現船的種類。

4、裝飾船:體現船的功能。

5、添加背景:畫水中與天空的景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瞭解畫船的方法,學會畫船及構圖。)

(三)欣賞交流。

1、欣賞學生的作品,有童話故事裏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學生交流,自己準備畫一艘什麼樣的船。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構思,會用有特性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運動狀態的船,表達個性。)

(四)學生作畫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小結。

給自己的船命名,講講船的功能,描述人與自然、人與船之間 的故事。

(六)課後延伸與拓展。

1、結合史實和現實中的有關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種類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麼最先進的船?將來的船是什麼樣的?

2、世界各國有哪些遠洋史和航海家,他們為人類作出了什麼貢獻?(哥倫布、麥哲倫、鄭和)

板書設計: 1、船

步驟:1、畫波浪線 船

2、畫船身

3、局部結構的表現

4、裝飾船

5、添加背景

課後反思:

本課我通過展示大量的圖片,同時結合講解,讓學生帶着問題欣賞,瞭解各種船的功能與特點,領悟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啟發學生勞動創造文明、智慧的意識,拓寬知識面,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我自己的示範與講解讓學生學會畫船的方法。欣賞童話故事裏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學生作品,讓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説一説自己準備畫一艘什麼樣的船,發散學生的思維。

存在問題:在欣賞穿的過程中我應該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區別比較,使學生真正地瞭解船的功能與特徵。在示範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船的特徵,打破學生對船存在的固有模式。在評價這一環節,因為時間有些緊張所以學生不能充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篇三:美術教案船

- 1 -

- 2 -

- 3 -

- 4 -

- 5 -

篇四:認識船的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主要已認識船,瞭解船,畫船為主。課堂中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和交流認知各種船,知道船是載人運輸的工具還是進行體育運動的器械。打破學生心中船隻有一種用途的概念,拓展學生知識面。

船整體結構的瞭解,可以讓學生在創作中知道如何入手,在這一環節中我對船上的結構講的有些過多,使有些學生在創作時想的太多不知怎麼下手畫。應在講解結構時精煉,重點講解船所共有的特性和個別的區別特徵,

用各種線和色來裝飾船是這堂課的難點。許多學生頭腦中的船就是鐵皮色,銀灰色的船身簡單。如何將學生固有的認知變成藝術的認知比較困難。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船身的特點用各種線,面來裝飾。把船當房子自己是粉刷匠用你最喜歡的各種手法各種形式裝飾船身。色彩搭配方法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色彩的感受比較敏鋭,這是他們的優勢。用色時只要求鮮豔明快,學生們圖的顏色和樣子非常棒表現出了他們心情與感受。

繪畫中背景的襯托沒有重點講解,因為學生知道船應該在那裏行駛。不規定要求讓學生大膽想象船在水上的情況。有些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大膽,有些學生的想法就比較簡單畫面單一。

課堂總結時,對於不同學生出現的問題通過作品的展示交流讓學生相互學習使學生之間通過欣賞開拓自身思路激發自我創新意識。本堂教學在色彩和裝飾上的引導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在造型上還需我們進行新的挖掘與探討。美術教學應是多變的教師的教學也應是多變。

篇五:二年級美術上冊教學反思

《畫家筆下的快樂童年》教學反思 本課屬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對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欣賞、評述的概念和方法都比較陌生,他們對畫面有簡單的感知,卻不容易形成個性成熟的審美觀,評述用語簡單,然而孩子們天生的敏鋭觀察力卻讓我大吃一驚,畫面中的許多細節,連我也不曾留意,孩子們卻“找”了出來!這着實讓我欣慰,不由感歎“教學相長是也”。

例如年畫《三月三》中表現孩子們放風箏的場景,孩子們發現跑落的鞋子;而同樣是表現兒童放風箏場景的《耍孩兒》中,孩子們又指出畫家在同一張畫面中表現放風箏的三種不同時態,分別是放風箏前、剛放風箏時和風箏高飛後,以及人物各自不同的動作和姿勢!孩子給我上了一課。

本節欣賞課,我將重點放在“體驗”,通過對快樂童年的回憶和體驗,結合名家畫作賞析,引導學生對人物表情和動作的關注,為今後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有幾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教材中作品內容和孩子們現實生活脱節。不同年代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孩子是否能很好理解例如戰爭期間、解放後、民國時期的兒童他們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存疑。孩子們對他們童年生活難免陌生,如何喚起他們“共情”?二是,教材中還涉及了中國畫中“留白”的知識點,我以為這並不好講解,正如對畫面意境的理解和看畫者息息相關,中國畫“留白”的藝術,對比西方傳統繪畫的“滿構圖”,令人印象深刻,孩子們卻只能浮光掠影地感知二者的不同,沒辦法深入探討。

這兩個問題都面向對教材的創造性處理,對教材如何進行取捨值得我今後注意。

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孩子們都非常的喜愛。船,從最原始的獨木舟演變到現代,品種繁多,用途也各異。它悠悠地漂浮於小河上或疾馳在蔚藍的大海中,賦予了人們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很想坐一趟船,去體味大海的遼闊和深沉,甚至渴望親自造一艘船,讓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簡陋的一艘船,也會覺得滿足與快樂。船是連接古代文明的紐帶,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特別關注於船的歷史與文化。

《船兒出航》這一課教學目分三步:1、瞭解有關船的知識,知道船的基本結構和用途;2、能用蠟筆(或油畫棒)、水彩筆等形式創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我認為可以在繪畫要求的過程當中,穿插一些彩紙粘貼的效果,播放以剪貼繪畫結合為例的手工船的製作過程的課件。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創作的熱情,也豐富了動手製作和繪畫相結合的作業形式。3、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熱愛航海事業,體悟不怕困難的精神。 本課通過實物導入來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較為輕鬆地掌握船的結構,再通過圖片的賞析使學生粗淺瞭解船的歷史,再通過看一看和説一説讓學生掌握船的用途,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掌握知識,緊接着通過教師的示範,用蠟筆、油畫棒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船的結構的直觀感知,還通過展示富有特點的行駛中的船,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礎,激起學生創造的慾望。並通過同齡作品的欣賞加深感悟,突破本節難點,在這些層面上再進行創作,學生信心十足,畫筆盡情揮灑,創作出了一些富有創意的個性作品 其中,我在繪畫指導上,通過提問船的類型、用途、分析船的結構特點,欣賞船的圖片等,使學生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為進一步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船準備素材。我在創作建議上,我鼓勵學生可以以故事單幅的形式畫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畫觸礁或風浪中的船,還可以畫各種形態各異的航行中的船。在評價建議上,我強調學生從船的造型是否獨特美觀、富有創意着手。並且對大家進行思想教育,提問:假如你是船長,遇到危險時怎麼辦?有學生就回答:我要及時掌握方向,帶領大家一同戰勝困難。也有的説:我要一邊想辦法一邊安慰大家不要慌張……等等。學生因此受到薰陶與感染。

這節課學生學得很起勁,畫得格外開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動漫寶寶》是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國小美術二年級上冊第六課《動漫寶寶》內容,屬“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主要是學習擬人化的表現方法,設計動漫形象。

教學本課,我擬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動漫的誇張、擬人等特點,加強對動漫的認識和喜愛。

2.初步學習運用誇張、擬人、添加等手段把身邊的物品設計成動漫形象,培養創造能力。

3.豐富生活情趣,樹立動漫意識,感受動漫寶寶的形象和它們帶來的樂趣。 為實現以上三個目標,我利用學生熟悉的動漫形象海綿寶寶帶領學生去學習,瞭解動漫寶寶的創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一、 情景導入環節

美術課標説: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故開課我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動漫形象海綿寶寶激發學習興趣,並提出和海綿寶寶一起去認識更多的動漫寶寶導入課題,讓學生在充滿期望和想象中認識蘋果、太陽等動漫寶寶形象,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培養。“你最喜歡哪一個動漫寶寶,為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意在引起學生髮現這些可愛寶寶就是生活中的物品,通過魔法將它們變回原形,對比同一物品前後兩種形象,激發學生對動漫寶寶的喜愛,進而產生創作的慾望。

二、 技法揭示和嘗試創作環節

本環節中所用的技法“誇張法、擬人法”等設計方法不利於二年級學生的直接學習,於是,我把它們包裝成“特別大、非常小;添表情、加動作”等祕訣,增強趣味性,加深印象。通過學習後,學生能夠掌握該設計方法;“學一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 教育論文 日常工作 招,用一招”的示範步驟安排,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創作觀摩機會,是為實現本課重點使用的重要方法。學生在這樣的示範創作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創作,並且能用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用彩色筆(蠟筆)進行創作。但因創作中要求不夠明確,以致部分學生用鉛筆勾線或直接用一種顏色的筆設計,影響了創作的速度,部分作品顏色單調。

在欣賞評價環節中,我採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方法進行,在評價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作品説説“為什麼喜歡”,這裏不要求學生説出用到了擬人、誇張等技法要求,只要能説出什麼設計得非常大,很可愛等技法表現則可,或是提出改進方法,現場幫忙補充改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和加深對美術表現性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判斷水平。但在課堂上,因我個人的原因關注的作業面不夠廣,因個人感染力不夠,不能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該環節中,這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提升個人教學魅力。

《光榮的獎章》教學反思

每一位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所以《光榮的獎章》這一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獎章的作用、基本要素、製作方法,但我想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位孩子瞭解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最獨特的優點,這是我在這節課當中除了傳授知識性的東西之外最想向學生傳達的。

在這節課當中我把它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一、懸疑導入;二、欣賞、觀察分析、得出結論;三、學生設計,教師巡迴指導;四、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五、拓展延伸;六、小結;

在教授過程當中,一開始我在上第一個班的時候我發現在導入時,學生積極性非常的高,因此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我也發現幾個問題:似乎我講的東西太過多了,導致學生製作的時間就會減少,因此在製作課件的時候,我始終要做到簡潔,可以由學生多方引發,鼓勵學生多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採取教師口頭鼓勵、學生集體鼓勵、卡片等多種鼓勵方式,真正做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並且在學生的製作過程當中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要及時表揚做的快的同學,使學生逐漸拜託拖拉的習慣。在課堂展示的環節,提倡作業上牆,不因為有些學生做的慢或者做得差就不上牆,必須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每一位學生都有光榮的貼在黑板上的權利,並且能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公共評價的方式進行,在提出優點的同時語氣緩和的告訴學生:“但是你還有幾點不足之處,如果改正了之後就會更棒,離小畫家就更近了。”並且在學生製作和上台展示的過程當中還需添加點背景音樂,不同的背景音樂,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給人不同的感受。

《走迷宮》教學反思

走迷宮是國小生十分喜愛的一項遊戲活動,也是一項考驗學生耐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智力遊戲。讓學生設計迷宮,是項樂事。

《走迷宮》課堂教學中,我以玩走迷宮遊戲引入,讓學生上台走迷宮來揭開學習知識。迷宮,是指結構複雜,道路難辨,進去後不容易找到出路的建築物,也是一種能鍛鍊人類智慧的遊戲形式。在教學《走迷宮》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迷宮圖的構成包括起點和終點;複雜的路線(通路、岔路、死路);障礙物、背景;主題。然後按照設計步驟:構思主題,勾畫路徑單線唯一通道,添畫上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將單絃改為雙線,畫障礙物、景物、背景,檢查路線,上色。

課堂上,通過畫、講、競賽等形式,“全感參與”最大限度地創設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空間,學生多種感官得到參與,充分展示自我、釋放豪情、顯露潛能,每個學生都獲得參與的快樂感和滿足感。在學生作業中,有的迷宮圖設計複雜,線路繁多;有的設計有趣味,障礙物設計獨特。兩個班學生我安排了個人繪製完成,其餘3個班則是有兩人合作和單人制作,設計了一個個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宮圖。課後,教師還建議同學們把自己設計的迷宮與同學交流玩一玩、評一評,開展走迷宮的遊戲活動,這樣學生的興趣就從課堂上延續到課外,不但點綴了他們的課餘生活,而且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源泉,而教學中的情景與遊戲的穿插正是興趣的來源,同時敏鋭的觀察力又是敲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