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2.3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蘇菲的世界》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篇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

馬兒為什麼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偶然從電視上看到了這種東西,從此我就認識了馬。

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麼?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着,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着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着,探尋魔術師的祕密,我們比哲人們缺少的只是一個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地爬着,同時也不停地呼喚着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終將生命一起與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與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陷入了整個歐洲哲學,開始時很迷茫,有很多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我們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

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在希臘文化中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着我們生活的智慧。第一次讀《蘇菲的世界》,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將收穫更多……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2

春日的傍晚最是煎熬。白日的熱浪頑劣地四處流竄,遲遲不肯消散,夜晚的濕潮悄然而至,宣誓主權,分寸不讓。煩悶的躁意在胸腔膨脹,黏人的濕熱從尾框如蛇般鑽入脊樑。

孩童盡興的歡呼開蕩在原野,母親站在門前眺望,聲聲催促拉開夜生活的序幕。墨汁暈染的雲浪從天穹湧現,青山頂與遠天際嚴絲合縫,夜的暗色模糊了輪廓,山與天就這樣忘我般依偎,其間不慎泄了點的缺口,風聲簌籟,樹影婆娑,萬物靜默如迷。

不經意間,風舌捲起書篇的頁腳,一頁,便是一個世界。

“哲學”一詞,寫起來不過寥寥幾筆,但若非要闡釋其中的內涵,哪怕僅僅選取其九牛一毛,翻來覆去地提練萃取,最後呈現在探索者前的也是一片難以橫渡的瀚海。

我們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在得他人啟示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默認了人類存在的合理性,而未去深究其本質,懷疑其原理。為什麼有人類,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被選擇向更高級智慧演化直至演變至如今的整個人類種族及其意識形態的是人類而並非其他物種,諸如此類抽象卻真切存在的疑問太多太多。

人們以其敏感的靈魂,通透的心性,天賦的智慧感受到了“哲學”的大概輪廓,其中極少數部分的人利用得天獨厚的靈性打通了這個體系的部分脈絡,在這之中又有佼佼者連貫脈絡,暢通結構。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中,一個體系逐漸成型,並由此不斷衍生分支。最終成長為蓬勃向外的`茂樹。樹上的果愈長愈壯,越結越多。哲學家們是這精神伊甸園的勞農,投身於晝夜不休的栽培修剪,果實成熟落地之後,便任由眾人採擷。

我們便是享受着美味果實的一員,面對難以攀爬的高樹,眾人或望而止步,轉身另一個世界;或無奈、無力痴痴坐等。就算是勉強消化幾本書,真正轉為己用的又有多少呢?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3

此前哲學於我宛如深海一般深不可測,只敢遠觀而不敢褻玩焉。對哲學的印象無外乎他人口中的枯燥乏味。然而翻開《蘇菲的世界》,追隨蘇菲和艾伯特的腳步,遨遊在虛無縹緲的哲學世界,大概是開啟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同,枯燥乏味並未從字裏行間中映射,相反的,一個個美妙字符輕輕敲擊着我那沉寂已久的心湖,漾起一片波瀾,在這個世界中,我尚位於淺灘,未曾步入深海。

“你是誰?”

“世界從哪裏來?”

這兩個問題打開了蘇菲進入哲學世界的大門,也試圖喚醒潛藏在讀者內心深處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從何時開始,我逐漸習慣了身邊的一切,覺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掩卷思索,拋開一切的理所當然,重視這個世界,發現它比我們所認為的更是五彩斑斕。這種感覺似乎未曾有過,但又在模糊中若隱若現,是了,這種感覺曾充盈着我們孩童時代的精神世界讓我們沉醉其中,那時十萬個為什麼在我們腦瓜中縈繞,對周圍陌生的世界好奇懵懂。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句話映射着想要理解哲學,理解這個世界,我們首先要擁有好奇心,唯有摘掉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戴上的將這個世界的色彩掩蓋,獨留黑灰的墨鏡。

當然,在孩童時代,我們尚未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説是試水,到了現在,我們已開始獨立思考,卻逐漸丟失了好奇心。假如一個人對這個世界完全不好奇,那該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明明自己還只是位於淺灘,卻誤以為自己已經入深海至深,已經理解了這個世界,殊不知自己早已被站在高處的'人俯視,如此一來,我們更應該重拾早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的好奇心,重視我們的位置。

繼續在哲學世界中遨遊,世界起源的紗幕被一層層地揭開,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看着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在思想的碰撞間,摩擦出炫目的火光,是思想的融合與昇華,是在混沌中浴火重生,一個個新的天地展現在眼前,逐漸從淺灘遊入深海。

合上這本書,其中的影響卻久久未消,震撼、驚奇、激動,種種心情交織在一起,譜成一曲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的乃至世界的敬畏。

在哲學世界中,我才剛剛起步,《蘇菲的世界》是盞明燈,讓這個世界在我眼中又重新煥發出光彩與希望。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4

哲學一直是我談之色變,聞之避之的,總覺得太深奧、太枯燥晦澀又比較“無用”,所以除了上學時接觸的那點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知道那麼一丁點王陽明、柏拉圖,基本屬於“哲學盲”。但閲讀《蘇菲的世界》,可謂給我補上了很好的一次哲學入門課。

這本書最與眾不同的是,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體裁上算是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小説。鑑於對哲學著作的敬畏之心,閲讀之前先百度搜索了簡介及相關資料,有評論説:“該書是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這更堅定了我認真讀完的決心。

遺憾的是,一開始還是讀的有些懵,一直朦朦朧朧,不清不楚的感覺。可以説是開始跟隨敍事者堅持每月一本書悦讀以來最艱難的一次,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無從理清思路,只能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有所認知、觸動和感悟,好像真正陷入了閲讀的瓶頸期,尤其是在聽完週六線上書吧董豔老師的精彩分享之後,那種巨大的差距感讓我更加焦慮,那種感覺真的很不爽利,也是這篇讀後感一直拖到現在的原因。但我知道,我們要想真正讀有所獲,必須跳出閲讀的舒適區,接受新的挑戰。今天,儘管還是懵懵懂懂的讀完全書,儘管感悟還是不繫統不條理,但我想,收穫還是蠻多的,有必要擷取一點呈現出來,以觴讀者,順便完成讀後感的作業。

本書從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很多哲學思想理論帶給我很大的觸動。在第一章“你是誰”一節中,涉及到蘇菲自我認知、思考活着的意義時,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着的滋味。”看到這句話,我立刻想起十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書《人都是要死的》,快速翻找,竟然找到了當時手寫的長長的讀後感,再次捧讀那些觸動人心的文字,感覺好熟悉,好親切!

生與死,人為什麼活着,活着的意義是什麼?諸如此類的哲學問題一直很困擾人們。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永生是一種幸福,但書中的主人公雷蒙.福斯卡正是因為有了不死的生命才永遠失去了真正的快樂!因為他的不朽而飽嘗了太多的戰爭、流血、屠殺,看到了太多的衰老、死亡、腐朽;也正因為他的永生才使他一切的奮鬥和貢獻都失去了意義,甚至變得毫無價值……的確如此,試想,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們能清楚的意識到人終將死去,那麼無論是勇敢的橫渡湖泊還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才會讓人欽佩,因為那是在冒着生命危險,那是一種犧牲奉獻的壯美!倘若你根本不會失去生命或者根本意識不到人終將死亡,即使你一樣的慷慨大度,勇敢無畏的奉獻和付出,但相對於你永生的生命來説,這些犧牲、付出又算得了什麼?難怪作者在書中説:“永生就是一種天罰!”“人可以征服饑荒,可以征服瘟疫,人可以征服自己嗎?”這樣振聾發聵的叩問真的震撼人心!估計人若能征服自己,那麼福斯卡也應該絕不會喝下長生不老藥了!

《人都是要死的》一書中卡利埃的一句“您是誰?”讓福斯卡感到一種早已忘卻的灼痛,正是這一最簡單又最難以解決的哲學問題使他原有的生命又在他周圍形成!當然也帶給他無盡的思索和探問:生與死意味着什麼?一個永生的人連膽怯的權利都沒有,一個永遠不會死去的人,無論經歷過多少、收穫多少,相對於無終止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隻飛蟲、一朵水花、一隻螞蟻,僅此而已!真的,沒有人能和時間故弄玄虛,阻止他繼續流轉,沒有人能跨越生死界限,沒有人能窮盡自然的奧祕,更沒有人能獲得永生,因為你獲得永生的同時也永遠的遠離了人類,已經孤獨的死去!

正如《蘇菲的世界》中,一開始的蘇菲被“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問題深深困擾着,但她也清楚的.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麼美好;她才堅定的認為:“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着的滋味。”也才開始在神祕老師的引領下一步步的探尋“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人為什麼活着”……才開始一點點的明白:“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變化發展的”,“萬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體存在於每一個微小的部分中)”,“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當然,毫無疑問的,我也跟隨蘇菲,跟隨神祕老師雖懵懂但也收穫頗豐的開始觸到了許多哲學的根鬚,多了許多探問和思索。

正如有人説:《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原來,哲學可以這樣讀!感謝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我想,既然已經打開了一扇窗,一定會有更多的哲學之光照進來。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5

我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多,但是《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無它,因為它是本有趣的哲學書。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喬斯坦.賈德著作的小説,本書多以蘇菲和一位名叫艾伯特的神祕人之對話錄,是以由淺入深的方式簡介西方哲學的小説。

蘇菲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又活力十足的14歲女孩,對一定事物有自己的.觀點,尤其是對哲學。她表明自己是一個哲學家,因為她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並能實踐自己所想。我們身邊其實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會發現哲學的殿堂,不斷去探索、實踐。她是一位出色的老師——艾伯特.諾克斯,因為他迫使蘇菲自己思考問題並得出結論,從不為她降低難度,同時他也關心蘇菲,希望她能學好。艾伯特強烈信仰哲學,因為哲學讓他明白他因艾勃特.納格的意志而存在。

最初的哲學家被稱為自然派哲學家,朝科學推理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成為後來科學的先驅。艾伯特認為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蘇菲正符合,所以她在艾伯特的指引下,一步步跨入哲學的殿堂。

範曾説得好:“好奇心是科學之母。”想一下,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對嗎?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同時,艾伯特向他解釋從古希臘哲學發展到現今哲學的歷程和轉變。

《蘇菲的世界》,即是哲學的殿堂,它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好奇心理,並瞭解了歐洲哲學史。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應如蘇菲踏入哲學的殿堂一樣,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持之以恆,不斷進取。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6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為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接着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為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

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內容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而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子,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麼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

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現在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説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麼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7

《蘇菲的世界》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説,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説是哲學史的介紹,但並不是很側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後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後,對於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並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作者採用的手法與其説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説是為了激發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説的情節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説,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裏虛構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後後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引發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採用像《盜夢空間》裏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説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説我們並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過一生那麼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後來蘇菲他們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並不能證明她是虛構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的。回到我們剛才説的,蘇菲是怎麼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於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説説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於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後蘇菲他們再借着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説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後,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麼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後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説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麼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麼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當然就是屬於“超自然”法則的了,那麼這一事件就屬於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裏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説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的蘇菲可以出現在少校的世界裏。我想,接下來要發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驗,經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現自己是虛構的吧。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8

夜深了。

午夜時分,萬籟俱寂。坐在窗邊,望着窗外的世界,路燈散發着微弱的光芒,屈指可數的房屋亮着燈,月亮和星辰在夜空中窺探大地……

世界為何要存在?人是什麼?

眼前的世界看起來是那麼真實,但它真的存在嗎?《蘇菲的世界》一書中提到,世界就是一杯魔術師從魔術帽中拉出來的一隻白兔。不過,這位魔術師到底是誰呢?是上帝嗎?好極了,或許就是上帝。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蟲。可是大多數人都習慣將世界看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很少有人順着兔子皮毛上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上帝看個清楚。

蘇菲接到的'第一個問題是:

你是誰?

這個問題真是令人十分困惑。你也許會很快答出自己的名字,但那個叫做你的名字的人又是誰呢?

蘇菲想到自己的父親原本打算將自己取名為“莉莉”,那她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同樣的,這本書的書名也會隨之變成《莉莉的世界》,那它會不會變成另外一本書?這真是很彆扭。

這使我想起了自己與蘇菲同樣的經歷,家人們原本打算將我取名為“安琪”。我學着蘇菲的樣子,在鏡子裏做出與鏡中人握手的樣子,並説:

“你好,我的名字叫安琪。”

這不是太荒謬了嗎?我的名字並不是安琪,卻對鏡中人説自己是安琪,完全不對勁。

都説人是有自己的權利的,可人卻不知道自己是誰,無法選擇自己的性格與長相,甚至不能選擇自己是否要做人。這些都太離奇了。

這一切或許是上帝的惡作劇。上帝的手造就了太多纖細靈巧的孩子,累了,也會造就出一個不太伶俐的孩子。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上帝從來沒有創造過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

這些都可以被稱為“謎團”,而蘇菲對於這些謎團感到困惑,於是另一個人物終於現身了——艾伯特,蘇菲的哲學老師。

艾伯特順着歷史給蘇菲講解了許多有關哲學的思想。與此同時,蘇菲也收到了許多關於席德的神祕信件。

隨着時間的流逝,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艾伯特發現,其實他們並不是真正存在,他們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活在一個少校的心靈中。那位少校名為“艾伯特”,而“席德”是他的女兒。艾伯特寫了一本《蘇菲的世界》,以此作為席德的十五歲生日禮物。艾伯特説這份禮物會愈來愈大,而且可以用一輩子。

《蘇菲的世界》致力於探索生命的起源,歷程與世界的奧祕。它將讀者的思維引向了一個新境界,你會去探討一些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問題。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9

輕輕推開哲學的大門,學習的又一扇窗正向你打開。

你是誰?

世界從哪裏來?

簡短的兩個問題,卻讓人一時難以回答,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可以得到無數種答案。這也讓14歲的蘇菲在“哲學家”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思考,並從這兩個問題中一點一點深入下去,思考一些哲學大師所提出的根本問題。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思想上的巨星,他們所作的思考對後人有着深遠的`影響,一次又一次的劃破天際,打破沉寂。蘇菲對於哲學的認知,還要從一封匿名信説起。信中只問了開頭的兩個問題,就這樣,在一位哲學家的引導下,她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起初,艾伯特只是用寫信的形式來為蘇菲進行哲學課程。從古希臘的自然派哲學開始説起,不,是從哲學根本開始説起。艾伯特曾這樣説:“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

哲學永遠不會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般,總覺得這是應該存在的。哲學的存在,就是讓我們學會思考事物的本質,為什麼會是這樣或那樣呢?只有感受到世界的與眾不同時,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是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如同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的一顆明星,發出萬丈光芒,照亮了全世界。

“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塵……”

我們也是星塵。

我們同星塵一樣,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可貴難得的發出光芒。但它終將會逝去,隨輕煙一同散了。

走進它,瞭解它,就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0

假期讀完的第三本書——《蘇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抱着一種很期待的期望。

書中主要講述着哲學。儘管我對哲學還一無所知,但卻有着十足的興趣。開頭伴隨着兩個令蘇菲(還有我)深思而費解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後來,蘇菲與她的哲學教師見面了。

書中介紹了很多和哲學有關的知識,也正是艾伯特與蘇菲長久的談話內容。但是後來卻發生着一個又一個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全部明白)。

後來發生着很多離奇卻有關聯的事,蘇菲經常收到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給她寄來的明信片。寄信的人知道蘇菲,他可以進入別人的.電腦,將字寫在沒有剝開的香蕉裏,甚至讓一隻狗開口説話……

讀到書的後一半部分時,主人公改變了。敍事的角度不再是蘇菲,而正是蘇菲一直只聞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齡女孩席德。蘇菲與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但席德卻知道一切。蘇菲的生活全部出現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禮物——《蘇菲的世界》上。這是一本書,爸爸從書中教會他的女兒哲學。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覺得蘇菲與艾伯特真實的存在。爸爸送席德的書寫上了句號。

蘇菲與席德生活在兩個世界裏。最後,蘇菲與艾伯特來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這樣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們,從而《蘇菲的世界》就這樣結束了。這個不屬於蘇菲的世界中,他們碰不得、拿不起任何東西。別人的車可以輕易從他們身上壓過去,沒有人能看得見他們。蘇菲找到席德,那時席德感覺周圍有一陣風。而蘇菲身上有着一種不同尋常的潛能——席德看見一條小船自己鬆了繩,漂到了河中央……

我愛極了這本書,這是我進入的與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1

春天快到了,也快開學了。我與同學結伴去新華書店買書。《蘇菲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目光,因此前不久,我剛看過一部電視劇《綠光森林》,其中的主人公也叫蘇菲,她聰明、善良,最後她還感動了嫉妒心很強的姐姐。這讓我對《蘇菲的世界》的內容充滿好奇。再加上同學老師的推薦,我便買下了這本書。

初嘗

哲學,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門非常枯燥,深奧的學科。對於從未接觸過哲學的我,理解起來一定很費力。我就像收中的蘇菲一樣,帶着一大串的疑惑,跟着“神祕老師”開始了我們的“哲學之旅”。

從“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兩個簡短而奇怪的問題開始,跟着這位神祕老師,我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從蘇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思考的問題。漸漸地,我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它少了幾分枯燥,多了幾分生動,大量的歷史內容,加上蘇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經歷,讓這本書讀着像偵探小説,親身經歷這驚險的過程,而心中對萬物的好奇則漸漸被喚醒。

回味

從愉快中,我讀完了這本書,我閉上眼,細細回味着書中的內容。有一段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同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

這段話像一擊響的雷聲,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適的生活好久的我驚醒。我被哲學家的勇氣震憾,也為我們的所好悲哀。毫無疑問,這本書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讓我再度像嬰兒一樣,用彷彿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對,萬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螞蟻,那比米粒還小的身軀,誰能想到它能舉起比自己重許多倍的東西。看那嬌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難引起注意,誰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開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如果問一個正在飢餓邊緣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認為赫拉克里特斯説得很對,世間的事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從未生病,就不會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從未有過戰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

人生短暫,擁有的能有多少?

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吧,別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2

這個假期,我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哲學的世界,讓人通過思考“你是誰”、“你從哪兒來”這類哲學問題,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書中哲學家艾伯特和他的學生蘇菲在研究學習哲學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童話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很多超自然的現象。其中,一個名叫艾勃特的少校不停地給蘇菲寄生日賀卡,讓蘇菲幫忙將賀卡轉交給少校的女兒席德,蘇菲驚奇地發現自己和席德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有一天在逛書店時,他們發現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的書,在讀這本書時,他們再次驚奇的發現,書中描繪的內容和他們現在的生活一模一樣,而且他們還發現,他們現實中的生活竟然完全按着書中的內容在進行和發展着。

因此,他們推斷自己只是艾勃特少校創造出來的書中的人物,他們制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最後成功地從書中逃了出來,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他們發現,在這個世界中,他們能夠看得見那裏的人,但那裏的人看不見他們。在這個世界裏,他們找到了席德和他的父親艾勃特少校,而這時席德正好讀到了《蘇菲的世界》最後一頁,這頁的內容描寫的正是蘇菲找到了席德和艾勃特少校。

書中還有一個神話故事讓我陷入了思考,一羣人住在地下洞穴中,他們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腳都被捆着,只能看到洞穴的後壁,在他們的身後是一堵高牆,牆後面有一些人形生物走過,手裏舉着各種不同形狀的人偶,由於人偶高過牆頭,牆與洞穴之間還有一隻火炬,這些人偶則會在洞穴後壁上投下了明明滅滅的影子。在這種情況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這種“皮影戲”,他們自出生以來就這樣坐着,因此他們認為世界唯一存在的只有這些影子了。

有一個穴居人設法掙脱了鎖鏈,他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洞穴上的這些影子從何而來?當他轉身看到牆頭上的人偶時,他終於明白原來過去一直看到的都只是影子,他爬過高牆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還有藍天、白雲、鮮花、陽光,於是他再次返回洞穴告訴同伴,外面世界是那樣的美好,可以一起出去享受,可他的同伴卻認為他是個瘋子,最後把他給殺了。

書中的故事引起我的深思,我們是不是書中的人物?如果是的話,我們身處其中的這本書,究竟什麼時候會被寫完,而書的結局是什麼……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3

沉睡良久,我們忽然醒了過來。

從“現實”這個夢境,醒來到“被思考的現實”,世界漸漸有了一個輪廓,一切開始看清楚。

——題記

讀完這本書是在我十三歲零九個月的冬天。一個因為清醒而顯得有些凜冽的濕冷冬天。

期末考試結束那天,放學回家的公車上,滿座,我站在那裏,手拉着扶欄,用一種平靜的姿勢。車身略微有一點搖晃,白色的車身外殼被雨點敲打着,傳遞着細密瑣碎的聲音。

車廂內温暖而濕潤的氣流和嘈雜柔和的人語聲融會在一起。可以感覺到,細微的血管在體內跳動,突兀的存在,但是非常温和。就像車窗外冬天的冷雨。

然後我彷彿逐漸地聾了一般,聽不見車廂裏嘈雜的人語聲,非常之寂靜。但是可以非常清晰地聽到,感受到,冬日潮濕的雨點打在車身上。

我安靜地直視着玻璃窗,外面佈滿了雨點,透明淡青的顏色。偶爾兩滴滑落,拉開長長的痕跡。

“我們太過於習慣這個世界,以至於不再對它感到驚奇了。”

這句讓人如夢初醒的話,出現在《蘇菲的世界》的前面幾頁,作為一本哲學啟蒙書,這開頭真是微妙而精彩。對於在現實世界中逐漸被忙碌磨得粗糙遲鈍的人們來説,思考身邊這一切,似乎有些浪費時間和不切實際。

實際而忙碌地去生活並沒有錯,但一切微妙而深刻的`思想和感受,都來自於細緻的思考和體驗。

海倫·凱勒在自傳中曾寫到過這樣一段話:

“有時我會試探我的非盲的朋友們,想知道他們看見了什麼。最近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來看我,她剛剛在樹林裏走了很長時間,我問她看見了什麼。‘沒什麼特別的。’她回答説。如不是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回答,我也許不會輕易相信,因為很久以前我就相信了有眼人看不見什麼。

我問自己在樹林中走了一小時,怎麼可能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都沒有看到呢?而我一個盲人僅僅通過觸摸就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我感到樹葉的對稱美,用手摸着白樺樹光滑的樹皮或是松樹那粗糙的厚厚的樹皮。春天裏我滿懷着希望觸摸着樹枝尋找新芽,那是大自然冬眼後醒來的第一個徵象……”

人們對於自己身邊和擁有的事物,常常會覺得習慣和忽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也是一種殘疾,一種麻痺。

而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畢生像個孩子一樣敏感好奇。他們不安於眼前的世界,神經質般地不斷求索,他們尋找着自然的法則,對於人文世界有着最高的關懷。

外貌醜陋的蘇格拉底不知疲倦的思索和謙遜温和的靈魂不斷髮問,相信真善美的柏拉圖書寫着自己的洞穴神話和理想世界,巴洛克時期和文藝復興交接下誕生的偉人莎士比亞讓世界的真假撲朔迷離,笛卡兒、洛克、史賓諾莎、休姆、柏克萊、盧梭、伏爾泰、康德、黑格爾、佛洛伊德……

他們都是哲學家,他們都敏感地意識到了生命這個龐大而神祕的存在,也意識到了温柔緊密圍繞在身邊的這個匪夷所思的世界,他們是思考者,他們是實踐者,是時代精神偉大的推動者和建立者。

世界和生命的意識形態在漫漫的哲學史上不斷奇幻地彎曲、翻覆、跳躍、變形。真相是什麼?最終是否有一個真相等待它們的迴歸?可能世界已經“是預先被闡釋的,就像化好粧匆匆赴約的女人”?

真相可能永遠不被解答。

但是,思索的過程,已經幫我們建立了一個更高的精神世界。

車廂搖晃着。温暖潮濕的氣流讓人心中靜好。

嘈雜柔和的人語聲或許並不是消失了,只是被排斥在主觀意識之外。細密的雨點以難以置信的頻率温和地敲打着車身。我只是靜靜地直視着玻璃窗。

車窗玻璃外佈滿了雨點,透明淡青的顏色。偶爾兩滴滑落,拉開長長的痕跡。

那樣的透明痕跡,彷彿是無規律可循。

但是,有了過去的軌跡,未來,也大抵有了輪廓吧。

簡評:人們往往對身邊的一切麻木而遲鈍,置身於大千世界如同生存在夢境之中,久眠不醒。作者受《蘇菲的世界》的啟蒙,作了一次心靈的遠足,雖然最終無法揭示存在的真相,但這種精神之旅,無疑是有益的,它可以幫助我們試圖建立一個超越於現實的“更高的精神世界”。基於這樣的認識,作者從一次乘車的感受寫起,在一片嘈雜中有如此寂靜的觀照,這正是對思考之價值的生動圖解。因此,與其説這是一篇讀後感,不如説是一個思想者的心靈獨白:它引着我們超越於“夢境”般的現實,走向被思考的現實。一是現實的存在,一是精神的家園。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4

《蘇菲的世界》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作者橋斯坦賈德用故事化的語言,以主人公蘇菲的“哲學之旅”為主線,為像我這樣的哲學初學者循序漸進地掀開了高深哲學的神祕面紗。

講真的,初讀這本書,讓從未接觸過哲學知識的我感到很迷惑。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古羅馬到現在,有每一個不同時期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哲學家和他們研究的方向,內容以及部分哲學家的經歷以及他們的遭遇等等。《蘇菲的世界》這本名著,它是無價的智慧讀本,其中的哲學知識開闊了我的視、內涵以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道理,更是使我受益匪淺。

從剛開始的“你是誰”到“世界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有時自己也會思考,也增加了我看這本書的興趣。書的開頭出現了要蘇菲轉交給席德的信,這些都設置了懸念,也讓我們漸漸地踏入了哲學的世界。我們只有以自己思考,而且這些哲學問題,都不會有統一的答案,那麼我們的思想便會更加的自由。

記得書中在講到“巴洛克”時期時講到莎士比亞,其中也講到了莎士比亞的戲劇,就如《百馬克》中的“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高談闊論的可憐演員,無聲無息地悄然退下;這是一個傻子説的故事,説得慷慨激昂,卻無意義。”我想,即便是傻子所説的又何妨,只不過是以他個人的角度來討論人生,或許,人生本來有的時候就會這樣,但雖説生命沒有意義,但我們也應該要竭盡我們的全力,讓生命變的有意義。“如果我能客觀地抓住上帝,我就不會相信他了。但正因我無法如此,所以我必須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須時時緊握住客觀的不確定性,以便讓我即使在七萬英寸深的海上,仍能保有我的信心。”這是書中提到的祁克果寫的一段話,也讓我感觸很深。生活也總應該保有一定的新鮮感與挑戰性,如果每一個人都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誰會出生,誰會死去,明天考試我必會成功或是失敗的話,那麼,請問誰還會想去為生命而奔跑呢?蘇菲也曾想到“如果你不認為活着是多麼奇妙而不可思議的事時,你也無法體會你必須要死去的.事實。”的確如此。

“習慣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是靈感和創造的墳墓。”有的時候,人會因習慣而受益,也會因習慣而受害。當然,相對應的自然是習慣的好壞,我們總應該相信,好的習慣自然會給你帶來許多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那麼你也不要企盼着你的壞習慣會給你帶來怎樣的災禍。“最聰明是明白自己是無知的。”一個人總不應該滿足於現狀,我們總應該學會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社會這個深淵學會摸爬滾打。“人生需要自身的理性創造。”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主宰,你的態度決定着你這一生。我們不僅要懂得生存的道理,更應該多往深的層次去思考問題,思考着如何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才能為社會貢獻,才能實現自己人生的最大價值……

知識是無盡的,歷史是固定的,人的身體雖然是肉鑄的,可是思想卻是靈活的。願世間每一個人都懂得自己生存的意義,讓思想得到最深層次的發展。不要為失去而駐足,要嚮明天而奔跑。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1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它的主要內容是:以蘇菲不斷受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件為線索,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日記

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於此。

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麼,一些哲學家的經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彷彿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醜,併成為眾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為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