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3篇

來源:文萃谷 1.9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13篇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

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要求教師要善於給學生時間、給學生問題、給學生懸念、給學生難題、給學生對手、給學生機遇,使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自身的不斷髮展。這就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比過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為政治教師,要能達到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三個“不要”。

一、不要講解太詳細

傳統的教學是老師把知識點講得很清楚,很詳細,但是,教學效果卻又不怎麼盡如人意。這是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老師説得詳盡了,學生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識,而不是用腦把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長此下去,學生的心智便會越來越處於疏懶的狀態,養成依賴的心理。如果老師的教,造成了學生不想學,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都證明,老師如果在教學時把知識像剝柚子一樣,一層一層撕開,餵給學生,實際上就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擠掉了學生探究的興趣。相反,如果我們在政治教學中,給學生製造一些內容的懸念或有意的忽略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反而會使學生去多問幾個為什麼,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

當然,反對老師講得太多,並不等於説老師就什麼都不用講,任由學生去漫無邊際自由發揮了,我們清楚,教學內容有難易之分、主次之別,老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程度,思維發展狀況,帶領學生主攻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點,對於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這樣,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了要點、解決了難點,弄清了重點,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另外,不要老師在教學中講得太詳細,老師就必須更多地設情境,誘發學生勤于思考。老師要善於經常性,又能恰到好處地置疑設問。設疑為了引趣,學生通過思考、解答、提問,不斷培養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二、不要佔有課堂的全部時間

教學過程中,無論是45分鐘,還是40分鐘,我們既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又不能置學生於不顧,完全佔有了這幾十分鐘,使課堂成為老師的天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最佳思維狀態約為20分鐘,課堂上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注意教學時間的控制,老師在講述一段後,有意識的停頓,佈下空白,給學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時間,這樣做,避免了政治課的説教、枯燥,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有了效率,有了生氣。

三、不要讓電腦、投影屏幕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書

在現代教學手段日益豐富多樣的今天,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一點到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源源不斷地向學生輸出各種各樣的畫面或大量信息,學生眼睛盯着屏幕,嘴裏忙着應答,課堂氣氛緊張熱烈,這種看似熱鬧的表面背後卻是膚淺,這樣的老師實際上舍不得給學生回味、體驗、感悟的餘地和空間,使人看了之後,不免讓人覺得有“穿新鞋,走老路,貼標籤”的嫌疑。我們知道,咱們中國畫追求“疏可走馬,則疏處不是空虛,一無長物,還得有景;密不透風,還得有立錐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何況教育,它面對的是個性迥異的學生。我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可少,它在信息量、視覺效果等方面確實比傳統的粉筆和黑板更具有優勢,但是,黑板在教師的教學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其實,富有藝術的板書,它就是教師教學的“濃縮精華”,教學內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學生掌握知識的“引路牌”,是幫助學生開啟思維和想象的“鑰匙”。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板書的設計,力求以最少量的字或符號反映出最深刻的內容。那種無論大小知識點,都要全板抄錄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它同樣使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間,不利激“動”學生。一個好的板書,它應當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生髮新的問題和疑惑,從而激起學生進一步的聯想和思索。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讓老師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作為政治老師,必須不斷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去突破、創新。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的“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教材吧!這些時間會讓你得到百倍的補償。”講解吝嗇一點,課堂時間大方一點,板書藝術一點,這樣,我們的政治課教學才能爭得學生的心,贏取學生的愛,提高教學效果。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訪問,到農村調查採訪,通過到社會訪問調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請進來,是根據課題需要,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做出貢獻,有代表性的人員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我針對學生厭學,浪費現象嚴重問題。我帶學生去縣城較近的一所學校,與學生交流,聽課,讓她們感受農村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生活環境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學生回來後感受很深。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2

雖然國中思想政治課還使用的是老教材,但是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配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還是要嚴格貫徹“老教材,新上法”的精神。經過一個多月的思想政治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我感觸頗多。

一、努力搞好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課。

1、充分樹立建構主義教學新理念,構築起情景教學模式。

隨着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理念層面上的建構主義認識論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觀主義認識論而成為教學領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學成為人的解放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學習的本質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心理表徵的過程,這種心理表徵,既包括規範的擁有內在邏輯系統的、可以從多種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體情景中所形成、與具體情景直接關聯的不規範的非正式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主義教學觀也要求師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並通過合作性探討建構起世界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以學習者和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或支架式教學的模式,主動創設開放的、充滿着意義解釋和建構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在寬鬆的學習氛圍裏,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快樂,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培養。

在情景教學中,運用各種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心理狀態下主動學習,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誠然,在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諸如音樂、電視、廣播、多媒體教室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新奇感。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解決了形式上的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得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堅持啟發式教學,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的歷史經驗教訓之一。特別是在實施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更要堅持貫徹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

②理論聯繫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於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並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後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繫學生比較熟悉的、易於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比如,在進行愛護公共財物的品德教育時,我聯繫學生自己的財物(書、文具、自行車等)和他所使用的課桌椅、實驗器材、教室等,闡明公共財物的概念,並進一步明確為什麼損壞公物要賠償等問題。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説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着重聯繫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3、倡導研究性學習,以問題解決貫穿課堂始終,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習者通過對所要學習的對象進行探索、體驗、分析、提煉、總結,以便獲得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開發自己的各種潛能與技能。這顯然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要能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思想政治課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我們可以主導學生自己去通過閲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列出提綱(搭起知識的支架),分析探索問題,尋求問題的最終解決,自主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和世界的意義;而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為學生理訂好知識學習提綱(即知識支架),讓學生帶着所列問題去預習教材,並試着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帶着尚未解決的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以最終解決“所有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理解和世界意義的建構。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業也很重要,要正確發揮作業本後面的參考答案的作用。時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師都是把思想政治作業本中的參考答案直接撕掉的,這當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這個參考答案,讓學生根據課內、課外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首先試着做完作業,再行對照訂正,並在錯誤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麼;或者也可以直接參考解答作業題目,但要求必須在作業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與過程。這種做法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實際效果也不錯。

4、強化課外輔導,教給學生以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這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解題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七年級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他們往往整節課都只是看、聽老師講解,自己卻不想動手,很懶,甚至也不想動腦筋,這怎麼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政治題目時,為數不少的學生,連題目也沒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筆答題了,還有個別學生根本就不看題目,解題經驗實在是少得很!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方法指導。一方面,教給他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方法,讓他們學會聽課,把握看、聽、記、理、補的方法記好政治課堂筆記,學好思想政治課;

另一方面,通過例題的分析講解,教給他們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比如,開卷考試中的材料分析説明題的解答,我要求學生把重點放在對材料和所列題目的審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識信息,以及問題的實質,再把思維正確迴歸到知識的所有出處;接下來才是知識的組織作答,此時要求學生做到思路靈活而開闊,分析淺層而到位,一個要點書寫一個段落,必要時根據題目分值來判斷答題要點的多少,這也能檢驗是否有效答題。

5、指導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政治小論文的撰寫,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在學習新課程的過程中,學生被從原來繁重的任務學習中解放了出來,從而可以開展許多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對於思想政治課而言,小論文的寫作就是一種很有效和有意義的活動之一。

其實,政治小論文作為思想政治課的一種學習形式,現在已為越來越多的師生所重視。推廣和普及政治小論文的寫作,可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對於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質量也有着重要意義。政治小論文作為一種終合性的學習,是學生知識、能力、覺悟水平的綜合體現,是中學生學習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重要形式。所以,通過寫小論文,容易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質量,有效地提高中學生自己獨立地分析和認識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政治小論文撰寫過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決自己原先尚未認識清楚的問題的過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認識的過程,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必須努力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學習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同時,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必須接觸社會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認識接受實踐的檢驗和修正,(這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當學生用思想政治觀點解決了原先感到困惑的問題時,也就達到了提高認識、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這正好實現了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1、思想政治課“老教材,新上法”面臨着現實困難。

現行思想政治課老教材,雖然是九十年代後期改編過的,這次新課程改革前又對個別地方做了修改,但是從總體上來説,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調整,課程內容仍舊繁、難、多,課程任務本身就已經過重,加上相應時期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的教育教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新上法也就完不成了,不但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厭煩,教師從始到終也只是疲於奔命地進行課堂教學以便完成教學任務。

2、信與不信的矛盾相當突出。

學習其他課程,包括工具性學科,如語文、數學、外語;自然學科,如現在所稱謂的科學,中學生對這些學科的科學性很少懷疑。學習過程中,他們的頭腦就像一塊“白板”,有什麼就印上什麼。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與教材不合,他們通常懷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總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學生從“知”到“信”的轉化,一般不大會存在情感的或情緒的障礙。學懂了一條數學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項語法規則或歷史事實,學生隨之也就相信了它們的真理性,“知”與“信”往往是直接統一的。但是,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時,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學生搞懂了一個基本概念的含義,瞭解了一條基本原理的內容,並不等於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學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記得很熟,但心裏卻可能對此存有疑慮,甚至大不以為然、公開唱“反調”。這就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

3、知與行的矛盾也很厲害。

從終極的意義上説,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都在於應用,而理論知識也只有在指導人們的實踐時,方能顯示出它本身的價值。然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知”與“行”的矛盾關係到學生能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道德觀、政治觀以及世界觀,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關係到學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關係到能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學科來,思想政治課中的“知”與“行”的轉化,需要的中間環節要多得多,過程也複雜得多、困難得多。例如,學生學習了革命道理,並不等於他就願意用它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甚至言行相悖。縱觀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實踐,學生知行脱節、“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經相當嚴重,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他學校的情況我不太瞭解,就我們學校而言,隨便挑出一個學生問他應不應該珍惜時間?希不希望有好成績?他會回答得頭頭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時不見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的行為習慣,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表面化學習,骨子裏卻輕視或忽視理論知識的行為落實;即使思想政治課程中設計了大量的行為訓練和實踐活動,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得不到有效開展。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果和意義。

期會考試結束了,為了能夠查找教學中的不足,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現就期會考試試題特點、學生答題情況、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方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以正確認識自我,總結經驗教訓,為更好的指導今後的教學作好準備。

現就出現的問題總結如下:

1、這次試卷整體來看比較容易,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測試,形式靈活,從考試情況看,班與班之間、同一個班的學生之間都有一定的差距。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都出現了比較靈活的實際問題,學生們不能聯繫實際,靈活運用知識來解決。尤其是非選擇題,學生們不會審題,找不到答題的方法,歸根到底還是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

2、後進生失分嚴重。特優率、高分率都還行;後進生考得差,平均分就降下來了。五班,二班比較突出。

3、學生不思考。三班學生我感覺學習特別努力,結果成績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死記硬背不會思考。記得快,忘得快,有時背過了也不會用。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採取對策: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會舉一反三,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針對這些情況,必須要改進教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先預習後聽課的習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基礎知識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獨立解題、耐心檢查和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對解題進行總結的習慣以及要養成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應用所學知識的習慣。有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學生在學習上取得較好的成績,而且能使其終身受益。

二、轉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式對於老師學生都是一個挑戰

1、完善小組合作建設。組內成員分好工,做到人人有事做;發揮好組長的引領作用;完善評價機制;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2、隨着小組合作學習的推進,提高課堂效率。

3、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4、充分調動後進生的學習,利用好小組之間的幫扶作用,讓他們感覺集體的温暖,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同學的表揚激勵也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今後我要深入鑽研教材、習題,注意聯繫學生實際,在課堂上,要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控制好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更好的提高政治成績。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3

通過這幾年的政治課教學我發現,學生有與生俱來的探究、體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各種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所以,我在教學中採用體驗教學方法。

七年級學生剛由國小升入中學,自我剋制能力差,語文基礎不好,理解能力弱,不會自讀自學,但自我表現欲強,對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強,我就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學生的思想很活躍,在課堂上愛發表自己的看法,為此,我就擠時間讓學生盡情參與自學指導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課中偶爾讓學生演小品,能讓同學們親自體驗感悟教材內容,在開懷大笑之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指導他們掌握知識。七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知識還不夠豐富,但他們已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在自學指導活動這個環節我特意安排了辯論活動,讓學生前後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就某一觀點,某一現象,發表見解做出評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問題通過爭辯,就會更加明晰。同學們不僅掌握了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讓學生將討論的結果説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老師再綜合點評,精心指點,講後認真評價,拾遺補缺,概括總結,這樣既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使學生分享到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極大地提高了三六二課堂教學效率。每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去把握。只要我們有的放矢,總會事半功倍的。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4

上課伊始,我先給學生們出示了一組畫面:提問學生圖上的人在幹什麼事情?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想引導學生回答出心中有他人。導出了本節課的主題:心中有他人。

我為了鞏固學生們理解能力和處事能力,我設計了幾個情景模擬,讓學生們回答。我該怎麼辦?

情景一:

1.晚上看電視,爸爸媽媽喜歡看的節目和自己喜歡的節目不一樣,你……

2.新學期開學,老師讓你幫着發書,而有一本書的書皮有點破損,你……

3.作為衞生值日小組長的`你,是個愛乾淨的人,在進行小組分工時,面對擦黑板和倒垃圾桶的工作,你……

通過這些小情景,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心中有他人,讓學生們從現實學習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5

我們的教學應該是構建一種積極、快樂、有意義的課程文化,讓孩子在這種文化中,心靈受到觸動,精神受到愉悦。總得來説,在《向快樂出發》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活動形式多樣有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表現欲強等特點,採用多種活動形式,並創設“快樂大家一起分享”、“煩惱也能變快樂”、“向快樂出發”等教學情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用手、腦、口等多種感官體驗快樂,並努力創造快樂,初步學會情緒的自我調控,學會與身邊的人和諧友好地相處,在活動中對品德知識進行內化,使之成為行為的原動力。

2、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暢談“快樂的事”,還是傾訴“煩惱的事”,都讓學生從自己曾有的生活體驗出發,説真話,説心裏話,在活動中,自然滲透了做人的道理,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與學習者的實際生活有血肉聯繫的.學習過程”的理念。

但本節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每一個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性格特徵等因素受時間限制,還不夠全面,如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不同的快樂體驗可能會更好。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6

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文本變為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當我們幸運地成為新課程的一名實驗者,真切地走進新課程時,我們的心靈經歷着一次強烈的震盪。先前的旁觀變成了無助的彷徨,先前的驚羨變成了沉重的驚歎!新課程正在實際地顛覆着我們頭腦中關於教育的教條,我們必須痛苦地重構心靈中的教育殿堂。作為一名新教師,什麼都是新的。為了上好一堂課,我一直在思考“備課怎麼備”、“教學設計如何設計”、“寫教案如何寫”之類的問題。在大學讀書時,教《教育學》的老師在講到“如何備課”這一節時,苦口婆心地強調要“備教材”、“備學生”,以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情”作為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依據。一個學期過去了,我感覺我的教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沒有生機。像周圍其他老師—樣,我發現我的教案不過是在不斷“重複”昨天的、過去的故事。教案也越來越簡單,有時甚至懶得做教學設計,懶得寫教案,我開始為教案的問題感到困惑。七年級的學生比較單純、活潑熱情,樂於與人交往,七年級年政治教材中的《交友要講原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學生會比較感興趣。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但是自制能力不夠強,在交友中對朋友的不良行為不能正確的對待,可能會寬容,甚至盲從、附和。我針對中學生交友中存在的不良現象,組織學生對照材料,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來,並談一談“交友中的警示語”,如“居高臨下”難獲友情;“大大咧咧”易傷友情;“不講原則”玷污友情;“虛情假意”危及友情在議練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興趣盎然,氣氛活躍,而且學生們的發言各有千秋,各具特色。這時有位學生講:“那當然,是兄弟要講義氣,這就是交友的原則。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並沒有及時的解釋,我先讓學生談談“我理想中的好朋友”,大多數學生都説:我的好朋友要有與我相似的性格,共同的愛好,要能同我説知心話等。發言結束後,我設問:“我們的同學説得都很好,可是,有一個重要方面大家沒有注意到——你在不在乎你的好朋友的品質呢?”學生一愣,然後紛紛説“哎呀!忘了!”一個小男生還不自覺地用手拍了拍頭,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這時,我就向學生介紹了“哥們義氣”的特點就是隻講友情,不講是非,並讓學生討論“哥們義氣”有什麼危害。同學們各抒己見,講了許多危害,並總結出“哥們義氣”不是真正的友誼。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認識到了“哥們義氣”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交友原則,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的效果。

在這堂課中,我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活動,達到了教學目的,學生在學習中也得到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變化,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有了質的飛躍,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堂課中,我體驗到了,作為一名新教師,進行二度備課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才能更好的處理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另外,教師的`素質也應該不斷的提高,以適應新課程教學中為我們所帶來的挑戰。

課程改革的新教材,正是體現了這個素質教育目標,即體現了以人為本,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培養。更體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文精神的培養,需要在心靈世界中點點滴滴地教育,把它喚醒;在知識教育過程中,特別要注重人文教育,把人的內在的心靈上的真善美喚醒,近而達到人文精神的培養。因此,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就可以不失時機,抓住教育契機,恰到好處地啟迪學生的心靈,把"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進行心靈的啟迪和滲透。在課改教學中,有的教師能夠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啟迪學生心靈。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7

回顧一學期以來的教學,感慨甚多!優生從一個班以前無處尋覓到現在也能找出10個或8個,及格生從一個班10多個到現在也能找出20到30個。雖然和橫向相比可能和其他學校差距很大,但客觀的講縱向比還是有很多收穫的。下面就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反思如下:

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學。

從教法上來看,本學期繼續使用的是學校教導處提出的“四五六”教學法,按照“目標展示—自主探究—反饋交流—鞏固提高”四五六進行。上學期由於剛接觸,有些不太順手。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練,感覺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在思想品德學科上還真不錯。首先,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自行解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第三,學生自主學習之後,有了自己的看法,然後進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糾正錯誤認識,整理正確看法和觀點,對照教學目標看是否完成任務。第四,針對本節課所學,多媒體出示層次分明的練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幾個班的課堂教學後,效果比較明顯。

從教學態度和教學技術上來看,由於剛剛教完九年級,對七年級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估計過高。在課堂評價中還有一些用評價畢業班的方式或語言來看待小小的七年級新生,對待學生還要再多一些愛心和耐心。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中學,學習方式還不太適應,作為教師要看到新生的特點,一切教學有關的行為都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真正把學生看成課堂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新課改精神,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其次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

從學習適應的角度看,七年級學生在經歷上學期一個學期的時間後,對課程的適應程度不斷加強。對學科的性質及深度、廣度有了一個較好的掌握。對老師的授課方式、講課思路也有了較深的瞭解。因此,課程學習適應性較上一學期來説,學生進步了不少,不再是一臉茫然的樣子。

從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習慣上看。上學期,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由於其生理、心理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的煩惱,導致學習注意力分散。目前,學生的學習目的由於受年齡影響,認識很模糊,課下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沒有學習目的,就知道上學校來學習,至於為什麼學習,則考慮甚少。而正確的學習目的是促使我們勤奮學習的根本動力,所以基於以上的分析,學生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從學習習慣上看,這屆學生明顯不懂得學習,表現為,上課聽講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課下不認真完成作業,複習不及時或根本不復習;學習計劃很少制定,及時制定了也不去執行;怕吃苦、逃避累……

但是這學期這種現象得到了較大的改變,經過思品課、班會課等多種途徑的思想教育,學生逐漸明確了我為什麼學習、學習些什麼、怎麼樣去學等等。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明白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

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看,雖然有了一些好的兆頭,但現在來看還做的不是很好。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方法,都是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學習很盲目。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幾乎沒有,很多學生都是抄襲作業。所以,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着重從以下入手。

一、繼續加大新課改工作的力度,在思品學科教學上多想、多學,大膽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二、從情感上多接近學生,對學生給予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不要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教學任務,要充分發揮思品學科德育作用。

三、繼續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良好個性的培養。

總之,面對現實情況,不要抱怨、不要逃避,要針對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積極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本着一切為了學生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教與學。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我任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回想這學期來的備課、上課情境,一些體會和反思也一直縈繞在頭腦中,現將其整理如下:

一、備課上課的選例問題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材每課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覺得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離學生的生活很遠,特別是我們鄉下學生,由於缺乏圖書資料以及有效的閲讀引導,學生對許多名人的事蹟不甚瞭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於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矯正,情感薰陶時,應該儘量選用學生身邊的凡人凡事來加以分析引導,喚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我嘗試着去努力,覺得效果不錯。當然,我也會盡量引導學生仰視名人,欣賞名人的風采。

二、對於討論交流問題的引導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自由開放。教師在教學中,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如開展辯論、討論、體驗交流等方式。就討論活動來説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要做好認真設計,精心安排,對學生討論、辯論以及體驗交流要給以積極引導,有效組織討論,如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做好討論記錄,組織討論的問題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討論結束時要給以評價指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道理和觀點給你,形成正確的觀念,也就是説要把握好組織討論的度,不可以淺嘗則止,為討論而討論,也不可以漫無目的,不知收尾。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辯論等方式還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問題

新課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是師生教學對話的文本,因此,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進行自主開發、創造使用,積極整合重組,讓它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多,我們就不能完全按課本來講,要進行整合、重組,才能講透,才能使學生透徹理解。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

課本的編排注重聯繫實際,弱化了理論性。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理解和掌握,從體驗中悟出道理、觀點,而不應該強硬的歸納出理論要點,讓學生不知所然。

五、教學機智問題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除了有較好的責任心、較高的業務水平、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教學機智,必然使本來應該出彩的地方平平淡淡。例如我在講“考試的心情”時,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以前考試緊張嗎?”我就靈機一動,用我的經歷來做藍本,講了考試前、考試中以及考試後的種種心情,還告訴學生當時我是怎樣做的,然後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親歷的考試心情,並交流,很快就使學生理解了考試時出現的種種心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應,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很順利的就達到了。

總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機智、靈活的採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9

新課程理念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後,現在幾乎所有的七年級思品課,都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我自擔任七年級的思品課以來,也一直嘗試這種做法。它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間和師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但我發現目前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存在一些誤區,影響着主體性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

一、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分組簡單機械

在目前七年級思品課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是按座位前後自然分成四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2、討論流於形式。

討論流於形式是目前小組合作教學較為嚴重的問題。表現在:

(1)討論變成“閒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5—6個學生就圍坐在一起討論,往往滿教室都是嗡嗡聲,每個人都在張嘴,但討論內容很多與問題無關。

(2)討論過於頻繁。現在有些公開課討論次數頻繁,失去起小組討論應有的功能。如某老師在上七年級思品課《學會調控情緒》這一教學內容時,整堂課從中國女排在第26屆奧運會的心情變化問題討論開始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到控制情緒的方法的問題討論總結新課,總共運用了6次小組討論法,學生參與的興趣在不斷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問題設計過濫。有的問題含有深入探索的內容少;有的問題設置還缺乏主客觀條件;有的問題討論不是在學生產生困惑的最佳時機進行,並充塞整堂課教學,課堂討論熱熱鬧鬧擺擺樣子走過場,使思品課教學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實效性。

3、教師缺乏理性點撥。

如某老師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這一內容時,讓學生討論“情緒對生活影響”的實例,小組討論

二、三分鐘後,讓學生個人發言了事。小組合作教學在這裏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輔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並不體現真正意義上合作學習。

4、學生參與不均

凡是聽過公開課的老師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髮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回答的現象多。教師對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不夠,小組成員間的分工不明確。教師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組長沒有管理好小組活動,開小差的學生缺乏個人責任感等。

針對以上出現問題,我設計以下對策,準備在以後的教學中實施:

二、優化小組合作教學的對策

1、構建小組結構合理

為避免小組合作討論教學走過場,裝門面,“假大空”的情況出現,讓它不流於形式,在組建合作小組時,人數最好是4—6人為一組,小組成員應有文化基礎、智力水平、能力傾向、性別、興趣、愛好等有差異的`優秀生、中等生、學困生。

2、精心設問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組合作教學是通過教師設計教學問題來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激發學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觀點。問題是開展小組討論的中心,合作討論要始終圍繞着問題進行。七年級思品課教學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時,討論的題目要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應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和值得討論的問題,要緊密聯繫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要儘可能採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或現實生活問題,如在教學七年級思品課《青春誤讀》時,我出了這樣一個討論題:上國中了,覺得自己已是一個大人了,但媽媽事無鉅細,總是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對待我,我什麼時候穿什麼衣服都要管,還每天分數分數的,嘮嘮叨叨,好煩!我該怎麼辦?怎樣才算是大人呢?討論的話題是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生活經驗,這樣學生既興趣又有話説,從而增加學生參與度和合作率,提高課堂討論的效能。

3、營造氛圍民主安全

教師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把學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原有的知識、能力基礎,知道他們能夠充當某一方面的角色;“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應是思品課教學的基本出發點,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之中,尤其是必須讓班上學習最有困難的與基礎最好的學生都參與,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同時要注意學生回答差強人意或者與答案大相徑庭時,此時教師要正確對待,不能凶神惡煞式的呵斥或冷嘲熱諷,特別是對學困生,要肯定他們回答問題的勇氣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走出思維壓抑狀態,誘發學生敢於質疑,探索的慾望。

總之,在七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應該改變原來枯燥的政治説教,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羣體意識。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0

《追尋高雅生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上完這一課,感覺遺憾和收穫並存,成功與不足同在。下面就這一堂課進行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教學設計新穎、獨特,教學思路清晰。

《追尋高雅生活》這一框題的內容較多,而且四個方面的內容沒有太多的聯繫,容易出現脱節。如何將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串起來,這是我教學設計上的一道難題。經過不斷的摸索、嘗試,最後靈機一動,何不以晚會形式出現呢?晚會主題就是——追尋高雅生活。而四個內容則演變成晚會的四個節目,圍繞着晚會主題進行。於是,我決定以“送給同學們一台向同學們展示如何追尋高雅生活的晚會”為主線設計教學思路。以“改革開放30年以來,人們的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而在人們的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沒有相應地富裕起來,我們不能‘富了口袋,窮了腦袋’,所以,今天,老師就給同學們送上一份精神大餐,一台向同學們展示如何追尋高雅生活的晚會,希望同學們會喜歡。”導入新課,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給學生送上了晚會的四個節目:節目一——小品《火炬手》片段;節目二——教師現場魔術表演;節目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外景拍攝;節目四——《北京歡迎你》歌曲助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快樂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們的嚮往與追求,指導學生學會保持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好奇心、不盲目從眾,積極參與豐富的文化生活,在生活中不斷陶冶情操,提升情趣。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思考。

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思考。例如在分析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自己之前沒有想到的文化活動,體味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對於追尋高雅生活的意義——它能夠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使自己的心靈得到美化。

3、充分利用了多媒體。

多媒體的作用,主要是在於它的直觀效果,容量大等。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既然本節課以晚會的形式出現,那我就把多媒體課件製作成晚會的樣式,以節目呈現其四個方面的內容。無論是趙本山的小品展示、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外景拍攝,還是歌曲助興,甚至是教師我的現場魔術表演,我都注意選材的貼切性,以及課件的精美性。讓學生如身臨晚會現場,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教師輕鬆地教,學生快樂地學。整個課件設計顯得較為高雅,與教學主題相得益彰。

4、教態自然,聲音圓潤,親和力較強,課堂板書簡潔明瞭,字跡工整。

教學過程中,我的教態自然,聲音較圓潤,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討,體現了較好的親和力。在板書過程中,注意將本課知識點加以概括,簡潔明瞭地書寫於黑板上,讓學生能夠對知識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5、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教學難點突破、重點突出。

教學過程中,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也較為突出。本課中培養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積極參與豐富的文化生活是重點;而正確運用好奇心和從眾心理,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是難點。從學生課堂最後的知識小結看來,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掌握得較好。

二、不足之處:

1、雖然教學設計新穎、獨特,教學思路清晰,但在教學設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上,卻並示能彰顯獨特性。

本課設計的師生互動主要集中在對問題的探討,尤其是教師現場魔術表演,而本課設計的生生互動主要集中在討論活動上,並未有較大的突破。

2、在多媒體的切換、擴音器的.使用上出現小小的遺憾。

教學過程中,由於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上有一個視頻按紐為隱形,而自己又不是很熟悉比賽所用的那台電腦,導致在多媒體切換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遺憾,“幽默”二字較早地顯示了一下。另外,由於擴音器的原因,導致擴音有時正常,有時卻又不正常。沒有把自己聲音圓潤的優勢很好地發揮出來。

3、雖然教學難點突破較好,但教學重點突出程度卻不是很夠。

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重點的設計出現在課堂開始之初,而我卻沒有很好地體會學生面對陌生的聽課老師,陌生的上課老師的緊張心理,調控得不是很到位,而影響了突出教學重點的效果。這在他們觀看小品過程中雖然笑了,但卻沒有平時那樣的開懷大笑中可以看出。

4、在課堂時間的分配上,細化不夠。

教學過程中,由於在學生找尋視頻中出現的不同的文化活動內容時,佔用的時間過多,導致最後歌曲助興部分,不得不省略對《北京歡迎你》這首歌的歌詞的進一步的挖掘,這是課堂時間把握不是非常到位而導致的遺憾。

三、再教設計

如果重新再上這節課我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教學之前,我會注意更大程度地熟悉上課所用電腦、擴音設配,使意外降低到最小點。

2、上課伊始,注意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然後對其加以調節。

3、在探討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板塊時,我會盡可能地多讓學生例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指導生活實際。

4、在提升情趣、陶冶情操部分,我會對《北京歡迎你》這首歌的歌詞做深度挖掘,讓學生從歌詞中體味中國人的熱情、好客、開拓創新、勇於承擔等等優秀品質,昇華其對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從而提升其情趣,培養其熱愛祖國的情操。

以上是我上《追尋高雅生活》這節課的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揚優點,改進不足,這是我需要做的。相信我會做得更好!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上力求活潑生動,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從情感、知識、技能方面有所收穫。在學習“喜、怒、哀、懼”四項基本情緒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體驗,請每個小組的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相關情緒表情的簡筆畫,加深了學生對情緒的理解。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每位同學都有具體的內容去學習、有任務去做,而且小組成員還要合作,四個問題是一個整體,相互銜接的,如果學生僅考慮自己的內容,就會無法實現本小組的最終學習目標,這樣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2

這次期末考試的範圍是前言部分到第六課,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學期所學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的情況。通過質量分析,我認為這張試卷的難度設置為中等偏高,基本上達到了考查目的。通過分析這張試卷和近階段的教學情況,我小結了以下幾方面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後的措施和打算:

這次考試中得分率最低的幾題是不定項選擇題,在完成此類型題目時,學生對題目和選項的閲讀與理解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如果沒有仔細地通讀題目並且緊扣問題的話,很容易在這裏失分。比如這次考試中涉及的《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一題和胡錦濤會見華僑華人時的講話一題,都要求學生把與題意無關的選項刪去,而學生的正確率十分低。針對這一情況,在平時的課內外作業中教師應該更多給予強調和訓練,幫助學生培養細心讀題的好習慣,這對於後面材料題的答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次問答題在題目的`設置上應該説動了一些腦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兩題主要在於考察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比如第一題就是要求學生從政府角度答題,第二題要求學生能夠從正反兩面來分析我市機動車發展的迅猛態勢。考試結果表明,學生的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在這一方面我們還應該在教學中加以訓練。

對於學生普遍認為最難回答的辨析題和材料説明題,教師還是應該在基礎知識點的講授上多花力氣,力求在課堂上把知識點講清講透,並逐步培養學生對前後知識點的聯繫和歸納能力。在此基礎上,繼續幫助學生熟悉各類題型的答題要領,教會他們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句來把握題目的主題,對相關知識點加以分析説明。另外,還要在課堂內外積極發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他們積極發言,講講平時觀察到的一些事例、新聞、社會熱點,通過這樣的交流,來拓寬知識面,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關於後期的教學和複習,我想,還是應該面向全體,關注個體,特別是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妖緊密練習學生實際和現實生活來選擇習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學會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分析問題。幫助學生整理時政材料,幫助他們養成仔細審題的好習慣。

以上就是我關於本次期末考試的一些教學反思。

七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篇13

一、原因分析

1.對學生要求不嚴格,致使部分學生的成績後退較大。

2.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平均分較低,兩級分化厲害。

3.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較差,對學生日常習慣的養成培養不到位。

二、改進措施

1、進一步鑽研教材教法,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己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多聽課,多向其他教師學習,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提高課堂效率。

3、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重新豎立起對學生的信心,並多與學生溝通,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爭取讓學生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同時注意進一步搞好師生關係,爭取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和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進步。

4、做好輔導工作,在期末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