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67W

從20XX年8月開始新課程培訓到現在,我們逐步走進了新課程。在這段時間裏,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把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認識與體會總結出來,與同行交流。

八年級政治教學反思

一、教學中教師角色要轉變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1)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尊重學生,誘導學生內在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座位交流、小組間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

案例:法律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這是第二課中的活動課,這節課是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達成共識,更好地掌握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我 是以組織者、指導者的身份參加的,在活動準備的過程中,把班級同學分成兩大組和若干小組,每個大組推薦4名能言善辯者作為選手,班級的每個同學都進行材料準備,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為全班辯論打下羣眾基礎,保證共同發言的質量,不至於使辯論只是少數辯手的事。由於事先準備得充分,同學們縝密的思維,詼諧的語言,使人耳目一新。

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引導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案例:法律規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學習第一框——思想道德建設內容時,其中一個知識點是:提倡每個公民要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在工作崗位上做個好建設者,在家裏做個好成員。好公民的標準是什麼呢?我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有典型的,也有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事例,來教育我們的學生:我也能做個好公民。對於怎樣做好建設者、好成員,同學們一下就可以説出許多能夠做到的事情,特別是在家裏做個好成員。

同學們的發言不僅進一步理解了內容,也使自己的品德、情感得到了昇華。

(3)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新課程中,師生關係已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係、朋友關係。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是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交流,“親其師則信其道”。

案例: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

根據這一課後面的活動內容要求:

(1)再認識我們的學校

(2)繪出你理想中的綠色環保學校平面示意圖

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相關的問題,大家集思廣益,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後動手描繪綠色環保學校平面示意圖,在學生繪製時我觀察各組繪製過程,並參與到他們的繪製過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瞭解了他們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給予個別解決。最後讓幾個有代表性的設計圖通過投影在全班展示,由學生進行講解。

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教材內容要“用活”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接近實際的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加工,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能夠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也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於教材。教學內容的範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

案例:依法維護社會主義經濟秩序

第三框——法律規範經濟行為,課本中對生產者、銷售者的行為都作了具體的規定,消費者也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教材中只是講了消費者在經濟活動中必須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但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都發生了哪些不應該的行為?” 我根據課本內容提出以上設問,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並聯系實際情況講出了許多做法,如文明消費、遇到問題找消協、打315電話等。

利用設問引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大膽創新了。如教材中編入的一些小欄目:身臨其境、各抒己見、深思熟慮、大膽發言等。運用這些小欄目,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

案例: 大膽假設

第三框: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中的小欄目——身臨其境,假如你被不法分子勒索,應該怎麼辦?在學生髮言以後,我就大膽假設:假如你被不法分子綁架了,應該怎麼辦?(如蘇北某中學一位九年級學生離家出走,在外被騙並被軟禁,後想方設法逃了出來)。學生熱烈討論,想出了許多自我保護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大膽假設,不僅使課本內容進一步深化,又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要尊重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後,在教學中首先應瞭解學生已知的,分析學生未知的,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能做到的,教師決不替代。

案例:搭建平台,讓學生展現自我

第七課依法制裁違法犯罪,這一課的內容如違法行為的含義、什麼是犯罪、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瞭解。我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教學中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並通過表演小品、短劇等創設情景,學生的參與性很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新課程評價的主要作用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學生合作的精神,發展與人合作的技巧。評價的內容不僅有對知識與技能的檢測,也應有對過程和方法的評價,還應有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情感態度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給學生參與評價的權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老師作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更多的看到別人的長處,策略的提出問題,更是培養學生虛心好學品德的絕好機會。

(2)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因為世界上並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誰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學校裏沒有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師樂於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並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這種評價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完全按一個統一標準要求學生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生理特點。

(3)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讓我們乘着素質教育的強勁東風,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創造性勞動描繪新課程絢麗多彩的“教學景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