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與海洋環境地理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1.94W

主要造巖礦物和三大類巖石

陸地與海洋環境地理知識點

化學元素——礦物——礦產

造巖礦物——巖石

主要的造巖礦物: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為三大類巖石:

巖漿巖:

分為侵入巖(如花崗巖——長石、石英、雲母組成)和噴出巖(如玄武巖)

花崗巖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沉積巖: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巖;形成巖層(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巖是燒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變質巖:如大理巖(主要由方解石組成,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

板塊構造學説的主要內容,以及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內容:

地球巖石圈由一些斷裂構造(如海嶺、海溝等)分成6大板塊P97圖4-11

板塊不斷運動,板塊內部較穩定;

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帶)

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形成海陸分佈、陸地地貌格局

板塊張裂邊界(生長界):形成裂谷與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塊擠壓邊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脈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陸陸板塊擠壓——巨大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歐板塊與印度

洋板塊擠壓形成

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1)地殼物質循環——自然界四大循環之一(其餘為大氣環流、水循環、生物循環)

其組成和過程圖示:

外力作用(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沉積巖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

變質巖巖漿

熔化

(2)地殼物質循環對地表的影響

概括:

內外力不斷相互作用,地內與地外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特別是由大氣、水、生物界直接參與並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質循環,對地表形態有深刻影響,地表巖石的形成、地貌的變化、土壤層的發育與此密切相關。

具體表現:

地質作用: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變化的作用(長期來看以內力為主)

地質作用分類主要來源作用結果主要表現形式其它

內力作用地球內能使地表高低不平地震、火山地殼運動(水平運動為主和垂直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太陽輻射使地表趨於平坦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其中風力和流水的作用圖要求會識別:P99—P100圖)水蝕地貌(水流使溝谷加寬加深;瀑布、峽谷、黃土高原表面溝壑縱橫)水積地貌(山麓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溝谷、風蝕蘑菇、戈壁)風積地貌(沙丘、黃土高原)

其中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基本形態地貌表現與人類生產關係

褶皺背斜、向斜(要求會依據傾斜形態判斷)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及成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頂部:油、氣背斜適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

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係

陸地水體類型

分類備註

空間分佈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地下水:潛水、承壓水(圖4.21要會判斷)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佈於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水循環週期靜態水:冰川水、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等動態水: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利用程度易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其它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以河流為例)

其中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

注:課本P103的兩幅圖要會判別各是哪種補給。

補給類型汛期時間影響因素在我國的分佈

雨水雨季(我國為夏秋)雨量東部季風區

冰川融水夏季氣温(冬季斷流)西北地區

河、湖、地下水間有水源互補關係(決定於水位是否更高);自然界水資源不斷運動更新和相互循環轉化湖泊水和水庫可調節河流徑流季節和年際變化(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鄱陽湖和洞庭湖)

海水温度和鹽度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海水温度的分佈規律:

A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P70圖3-3

(圖中熱量收支因素、盈餘區和虧損區所分佈的温度帶、由盈轉虧點所在緯度)

B表層海温的緯度分佈——P71圖3-5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原因在於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結果)

C垂直海温的變化——P70圖3-4

隨深度增加而遞減(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1000米以下深層海水保持低温狀態

海水鹽度

A海水中鹽類物質的質量分數;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

B表層鹽度的緯度分佈規律——P71圖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向兩側高低緯度減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於蒸發;

副熱帶最高——副高控制,蒸發大大多於降水

向高緯減小——温度降低,蒸發弱,降水多於蒸發

C影響鹽度的因素

降水與蒸發的對比:外海與大洋;從低緯向高緯鹽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紅海鹽度最高——副熱帶;淡水注入少

波羅的海鹽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於蒸發;

長江口海域鹽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長江汛期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種

波浪:風浪、海嘯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週期性漲落現象

洋流:流向常年較穩定、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義

洋流成因

A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主要動力;

如風海流:

信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冬逆夏順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表層洋流

C補償作用

如補償流:祕魯漁場的上升流

洋流的地理意義

A污染物的自淨與擴散

B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佈

縱向的寒流降温減濕;暖流增温增濕(要會根據海水等温線判斷寒暖流—例P90圖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祕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漁場

寒暖流交匯: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上升流:祕魯漁場

D航海

海洋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環境問題表現來源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污染主要來源為工業排污污染物如重金屬、農藥、石油石油污染:主要來源為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船;目前治污重點在於石油泄漏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保障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權益2、防治污染3、可持續的漁業生產;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4、沿海工程建設要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劃和實施

海洋生態破壞1、海洋污染2、人類的生產活動:圍海造田、濫捕等3、自然環境的變化: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陸地與海洋環境,希望同學們閲讀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閲讀愉快。

灰霾:日益加劇的城市公害

2004年秋季以來,北至京城,南至廣州,都遭遇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大霧”干擾:城市能見度急劇下降,交通堵塞嚴重,並導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頻發。這種籠罩在城市上空、形似鍋蓋的“大霧”,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説的“霧”,而是一種“灰霾”,它比“霧”的危害更大。

一、霧和灰霾

霧是氣溶膠系統,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的自然現象。

灰霾又稱大氣棕色雲,在中國氣象局的《地面氣象觀測規範》中,灰霾天氣被這樣定義:“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目前,在我國的部分區域存在着4個灰霾嚴重地區:黃淮海地區、長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別主要在於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於8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見度來區分: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就是霧;水平能見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稱為輕霧或靄;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且是灰塵顆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霧還有一些肉眼看得見的“不一樣”: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霸則有1千米~3千米;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則是黃色、橙灰色;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但是霾則與周圍環境邊界不明顯。

二、灰霾的成因

灰霾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靜風現象的增多。近年來隨着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大樓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係數,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污染物向城區外圍擴展稀釋,並容易在城區內積累高濃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現象。逆温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温更高的逆温現象。污染物在正常氣候條件下,從氣温高的低空向氣温低的高空擴散,逐漸循環排放到大氣中。但是逆温現象下,低空的氣温反而更低,導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時排放出去。三是懸浮顆粒物的增加。近些年來隨着工業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使得整個城市看起來灰濛濛一片。

三、灰霾的危害

一是影響身體健康。灰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其中有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等,它能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由於灰霾中的大氣氣溶膠大部分均可被人體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於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此外,由於太陽中的紫外線是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惟一途徑,紫外線輻射的減弱直接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另外,紫外線是自然界殺滅大氣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氣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易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二是影響心理健康。灰霆天氣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如不及時調節,很容易失控。

三是影響交通安全。出現灰霾天氣時,室外能見度低,污染持續,交通阻塞,事故頻發。

四是影響區域氣候。使區域極端氣候事件頻繁,氣象災害連連。更令人擔憂的是,灰霾還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提前到來。光化學煙霧是一種淡藍色的煙霧,汽車尾氣和工廠廢氣裏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這些氣體在陽光和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光化學煙霧。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劑,如臭氧、醛類、酮等,毒性很大,對人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重時會使人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現象。

四、對策

首先,應建立灰霾指數預報和灰霾天氣的預警機制。在城市設立地基光學觀測點,與衞星遙感資料相匹配,開展氣溶膠光學厚度的監測;同時在城市周邊地區佈設水平能見度觀測站和垂直能見度觀測站,開展水平能見度和垂直能見度的觀測並直接進行灰霾天氣公眾服務;開展大氣邊界層探測,定時掌握逆温等邊界層特徵與灰霾天氣的關係,認識工業化、城市化對大氣邊界層結構的影響,提高灰霾天氣預測的準確性,提高監測、預防灰霾天氣的能力;加強對太陽輻射的監測,評估大氣灰霾對農業生產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等。

建立灰霾天氣預測預報系統與建立動態控制排污系統、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決策系統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對付灰霾。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灰霾產生的主要因素,而灰霾天氣出現的一個氣象特徵是其區域有一個氣流停滯區。國外有些發達國家利用不同氣象條件對社會生產進行動態調控的方法來儘量解決灰霾的危害,其實質是對污染源進行總量調節。如在美國,一旦監測到某區域有氣流停滯區時,該地區的工業氣體排放都將受到控制,而當大氣條件好、空氣擴散能力強時,則可充分排放。

其次,應採取嚴厲措施限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和工業氣體排放,以消除或減輕灰霾對城市的危害。同時城市羣之間應統籌考慮灰霾的防治工作。作為地區性的氣候災害現象,治理時也要地區聯手,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最後,在城市規劃中,要注意研究城區上升氣流到郊區下沉的距離,將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佈局在下沉距離之外,避免這些工廠排出的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城區;還應將衞星城建在城市熱島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要充分考慮大氣的擴散條件,預留空氣通道。增加城市綠地,讓城市綠地發揮吸煙除塵、過濾空氣及美化環境等環境效益,從而淨化城市大氣,改善城市大氣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