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宮的介紹及其歷史

來源:文萃谷 1.66W

和平宮之所以被命名為和平宮,是為了表達它對解決爭端和維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和平宮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和平宮的介紹及其歷史

  和平宮的介紹

和平宮是荷蘭的著名建築,位於海牙市郊,是聯合國國際法院、國際法圖書館和國際法學院所在地。

和平宮建造於1907年至1913年之間,主要來自於美國人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捐贈,它容納着國際法庭(常常被稱為世界法庭)、常設國際仲裁庭、海牙國際法學院和龐大的國際法圖書館。

全球各國都為其中的陳設做出了貢獻。這裏每天提供四次由導遊帶領的遊覽。

  和平宮的歷史

設立這樣一個機構的想法最初是於1900年在俄羅斯外交官弗裏德瑞馳·馬丁斯(Friedrich Martens)和美國外交官安德魯·懷特(Andrew White)之間討論產生的。於是,在1899年海牙舉辦的第一次海牙和平大會(Hague Peace Conference)上,會議決定在這裏建立一個永久的國際仲裁法庭(PCA)。懷特隨後開始聯繫他的朋友及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並給他敍述了這個想法。卡耐基則表示他只對建立國際法圖書館(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很感興趣。不過經過懷特的耐心説明,最後,在1903年時,卡耐基同意出資150萬美元建設和平宮以及國際法圖書館。

一開始,卡耐基打算直接將這筆錢捐贈予荷蘭女王威廉敏娜(Wilhelmina of the Netherlands)去修建法庭。不過根據法律這是不允許的,於是在1903年11月時成立了卡耐基基金(Carnegie Foundation),該基金直接負責管理和平宮的資金運作。該基金直至今日依舊在運轉着。

為了找到合適的設計方案,基金會決定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徵集建築設計方案。獲勝的'方案為法國設計師路易斯·M·考德涅爾(Louis M. Cordonnier)具有新文藝復興時期風格( Neo-Renaissance)的設計方案。為了使設計方案能夠在預算的範圍內進行施工,考德涅爾和他的荷蘭助手範·德·斯戴爾(Van der Steur)還對原來的方案進行了調整。最初,和平宮正面有兩個大鐘樓,後面則有兩個小的鐘樓。最後,前後都各只有一個鐘樓。為了節省開支,圖書館是與獲勝的和平宮設計方案合為一體的。和平宮範圍內的空曠地是由托馬斯·海頓·莫森(Thomas Hayton Mawson)設計的,為了適應預算,他也削減了噴泉和雕塑的數量。

在和平宮修建的過程中,還受到了很多各國送來的禮物,多數都用於建築和裝飾和平宮中。1913年8月28日,和平宮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比阿特麗克斯女王(Queen Beatrix)為新的國際法和平宮圖書館(Peace Palace Library of International Law)揭幕,在這座新的建築物中,不僅包含有所有的圖書,還有一個演講廳、一個新的閲覽室。

  和平宮的簡介

和平宮是一座棕紅色的宮殿式建築,兩層,帶有兩座尖聳的高塔。和平宮正面是由 9個大拱門組成的走廊,西邊聳立的鐘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築物。底層的拱頂大廳全部採用大理石修建,並飾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淺藍色大理石組成圖案。在大廳中間的主樓道正中,坐落着一尊美國贈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襯用彩色玻璃鑲嵌而成的 3 扇落地窗。樓下兩側有一個大法庭和兩個小法庭。走廊裏陳列着各國贈送的禮品,其中有一箇中國贈送的比人還高的、紅木底座的景泰藍花瓶。

大法庭正面中間為法庭席,後面排列着十餘把高背椅,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審理重大案件時,全體法官都出庭。法庭內有 100多個座位,供公眾與記者旁聽。而一樓的兩個小法庭都只有 4個法官的座位,主要處理一般性糾紛和預審。二樓有法官會議室和辦公室,其中名為“日本室”的會議室,全部陳列和佈置都由日本捐獻。和平宮建成後的第二年,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在這裏設立了國際司法常設法庭。它與原來的國際仲裁法庭都是國際聯盟下屬的司法機構。

二次大戰後,這兩個法庭改名為國際法院,成為聯合國的司法機構。聯合國的會員國都是國際法院的成員。和平宮內的國際法圖書館是一家公共圖書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學書籍的圖書館。藏書除國際法專著外,還有國際政治、各國法律、各種條約和外交文件等。圖書館先後為設在和平宮內的仲裁常設法庭、聯合國國際法院和海牙國際法學院等提供服務。國際法學院成立於 1923 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