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精選51篇)

來源:文萃谷 9.64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讀後感(精選51篇)

《弟子規》讀後感 篇1

自從孩子開始學習《弟子規》,我就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本書中每個精簡的字句都概括出一個人生道理,對於初入學校的`孩子來説,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

讓他們從中學習待人接物的禮節,尊重師長的禮貌及言行,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格,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讀好書,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本書可以使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淺,這本書也可以説是他們人生起步的風向標!

《弟子規》讀後感 篇2

上二年的時候,媽媽讓我和《弟子規》交上朋友。從此,這個《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也有收穫。老師和父母不停地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一下子瘦了許多,我不解的問:“媽媽,您怎麼瘦了這麼多,我好心痛啊。”媽媽回答:“我這幾天,再帶你弟弟沒有吃飯,所以很瘦。”我想:媽媽一定餓壞了,我立刻騎自行車去買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叫住了我,問:“幹什麼去,這麼晚了。”我説:“去買吃的。”當我把吃的送給媽媽時,媽媽什麼也沒説,就緊緊抱住了我。此時,我彷彿聽到《弟子規》對我説: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你可真棒!

《弟子規》讀後感 篇3

學了《弟子規》後,最使我受到啟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後,我不由得深感內疚:平時爸爸媽媽叫我,我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做事,我也總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

學了弟子規後,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今以後,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聽爸爸和媽媽的話,不再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4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且被廣為流傳的一種啟蒙的讀物,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孩子進行啟蒙,為將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它採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意,並且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為一句,兩句為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所應具備的一些禮儀與規範。

《弟子規》讀後感 篇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後感 篇6

我讀過許多書,有古代歷史戰爭,也有介紹各種百科等書,其中我覺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這本書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體現了一個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訴了我們青少年時代該乾的'事,本書有許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終身難忘,啟發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缺點與優點。

讀《弟子規》中,讓我有難忘的一句話是“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他的典故是管寧與朋友讀書時朋友三心

《弟子規》讀後感 篇7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

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

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弟子規》讀後感 篇8

老師要求我們寒假裏背誦《弟子規》,開始我不明白什麼意思,不喜歡背,後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講解《弟子規》的書,我看懂了《弟子規》講的是什麼,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明白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意思,它告訴我們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趕快答應,父母叫你做事的'時候,你也要馬上去做。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講的是吃東西或者就坐和走路的時候,應該讓長輩在先,我們在後。

以前這些方面我都做得不好,我以後要努力改正。

《弟子規》讀後感 篇9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弟子規讀後感100字。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説一説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那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説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正因,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弟子規》讀後感 篇10

我學《弟子規》《弟子規》中有兩句話:“父母呼,應勿緩”。意思是,爸爸媽媽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及時回答。可是,每當爸爸媽媽回到家叫我“優優,優優”時,我往往只顧自己做作業、玩玩具,並沒有立即回答。爸爸媽媽説,他們很無奈。

學了《弟子規》後,我努力做到及時回答。有時,還幫他們拿拖鞋呢!有一次媽媽喊我,我還衝上去擁抱、親吻了媽媽呢!(還有一點小小的原因,媽媽手裏還拿着我最愛吃的.草莓。)

現在,爸爸媽媽漸漸忘記了“無奈”是什麼感覺了。

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

《弟子規》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中的`一句話:置官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髒亂或穿時找不到它們。

記得有一次媽媽讓我上牀睡覺,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牀時找不到衣服了,媽媽説:“在地上。”我到了學校已經遲到了。從此以後,我立志要做個規範整潔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學習了《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誠信,做到言行一致,不能不守信用。

這段話讓我想起我看過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妻子上街去,她的.兒子跟在後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沒辦法,對他説:“你回去吧,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妻子回來了,曾子就準備殺豬吃,他的妻子説:“我只是哄他玩,不必當真。”曾子説:“如果他小時候,你就騙他,他長大了,也會去騙別人。”説完,曾子就殺豬給孩子吃。

由此,我想:做人講誠信,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 篇13

我讀了弟子規知道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一個文明的小天使。

《弟子規》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弟子規的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意思是要孝順父母,媽媽還給我講了黃香暖席的故事,説的是一個小孩,九歲了,他很孝順他的'爸爸,夏天天太熱,他就拿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就先給爸爸暖好被窩,我告訴媽媽,我不惹爸爸媽媽生氣,配合爸爸媽媽就是孝順,媽媽説是的。

《弟子規》讀後感 篇15

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叫你,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命,應勿懶: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父母責,須順承: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育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爸爸媽媽生氣。

從這段話中我知道了:父母讓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按照父母的話去做,不要不聽爸爸媽媽的建議,也不要懶洋洋的.去做,要很快的去執行命令。做一名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16

前幾天,我們班主任程老師讓同學們閲讀、背誦《弟子規》,並且要求我們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這不,我馬上就運用上了。

昨天晚上,已經十點多了,爸爸依然津津有味的看着電視裏精彩的節目,我就對他説:“爸爸,天太晚了,您也該休息了吧!”爸爸笑咪咪的.説:“一會兒,再看十分鐘。”十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但是老爸還是坐在沙發上穩如泰山,一點想關電視的意思也沒有。我正要跟老爸發脾氣,突然想到《弟子規》裏的一句話,“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於是,我就小聲地説:“爸爸,天太晚了,不及時睡覺會對身體不好的。”老爸看了看我,對我笑着説:“好吧!這就關機。”説着,爸爸就關掉了電視……還有一次我也用到了《弟子規》。

那天晚上臨睡前,媽媽讓我自己去洗腳,我正想説不想洗的時候,又讓我想起《弟子規》裏一句,“父母命,行勿懶。”我就對媽媽説“好吧!我馬上去洗腳。”媽媽還誇我真懂事!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感覺好處真多呀!以後我會每天堅持閲讀、背誦《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 篇17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教育無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將其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心為孩子着想,用一雙敏鋭智慧的雙眼觀察孩子,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先知其心,然後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誠的心喚醒孩子本善的`心,讓他們順着天性幸福成長。

但,苟不教,性乃遷,順“天性”而非“個性”,這兩個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其根本區別在於:一個無私利他,一個自私自利。所以,要從小給孩子灌輸正知正念,培養浩然正氣,為自己培福積福,再造福,那麼,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圓滿的。人生最難得的莫過於此。

讓末學跟孩子一起努力,從當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發!

《弟子規》讀後感 篇18

這幾天,我把《弟子規》這本書看完了。《弟子規》以孝.謹.信.親仁關愛為主題,講了許多故事。比如《弟子規》中的總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個故事講了晏殊臨時改題。我想:晏殊在家裏打過了草稿,再考一遍不就行了?為什麼要讓皇上換題?後來我想了又想,才解開了這個謎底。

我常常不理解父母的艱辛,還常常埋怨父母説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又常常拉着媽媽到超市買零食。我還不愛做家務,懶得連被子也不願意折,整理個房間也懶得動。媽媽好像是我們家的鐘點工,一天從早忙到晚,什麼家務事都由她一個人承擔:洗衣服.做飯.掃地.拖地.擦桌子........一看到這幾個字,頭都快要大了。如果這些活都要我一個人幹,我想我現在應該在醫院的搶救室裏面進行搶救吧!我本來以為做媽媽應該很容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家庭裏可以呼風喚雨。讓自己的`女兒好好孝敬自己,你説往東他絕不往西。我想這樣的孩子才算好孩子。

孝順,是服侍母親的最好方法。

《弟子規》讀後感 篇19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讓我更懂禮貌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後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説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弟子規》讓我更自律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裏,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説,弟子規裏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説,《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後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 篇20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弟子規》是清朝的李毓秀所寫。我讀了這本書,不但體會很深,而且也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我還懂得了學習要有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其中,有一則是“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則的意思是:讀書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都要切切實實地做到。這則有一個故事叫《落李不動》,故事是講楊愔小時候特別愛讀書,而且學習十分專注。有一次,楊愔坐在一顆李子樹下看書。熟透了的李子從樹上掉了下來,其他的.孩子都紛紛跑來搶奪,但楊愔還是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讀自己的書。後來,正是由於學習時專心致志,他的學識也就很高,併成為了當時的宰相。我自己與楊愔比起來真是差遠了,我每天寫作業和讀書時總是靜不下心來,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又吃東西。這樣,不但影響了寫作業的速度,而且錯題很多,學習效率低。我要向楊愔學習,讀書要專心,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受益匪淺。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後感 篇21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國學的瑰寶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學生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自己父母,友愛兄弟之間姐妹,其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言語進行行為要誠實勤奮,小心使用謹慎。

我讀<弟子規>讀得很深,尤其這些話讓我很深“家長叫,不該慢下來,家長點,不能偷懶。 父母教,必須聽,父母負責,必須服從。” 意思是父母打電話,應該及時接聽,不允許長時間;父母有事要解釋,要馬上做,不要拖延和懶惰;父母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恭敬傾聽;做錯事,父母責備接受不能讓父母生氣,難過。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給老師留書法作業寫,我沒寫,去做別的事情,結果上課的時候我突然瘋了,寫得不好,被老師罵了。當我今天在弟子桂裏讀到這些話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起來了。“父母命令,行不懶”只是和這件事情應該的,而我沒有做父母的事情馬上,馬上去做。

我們的學生要聽父母的,父母應該聽批評,不理性,不在於他們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氣傷心。讓你的.父母的孩子從一開始聽父母的話。

像《弟子規》這樣一個博大文化精深的國學教育還有我們很多,我以後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弟子規》讀後感 篇22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弟子規》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應該及時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認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非常貪玩,不聽父母的話,做事拖拉,學習不肯用功。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穿着和飲食不如人,你也用不着心裏難過悲傷。”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有了攀比心理,我覺得父母賺錢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做到知足常樂。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國小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23

我們的老師經常説,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品行高尚,温文爾雅的人,那麼,《弟子規》絕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才不相信!

尤其學習到“謹”一章節的時候,面對“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是呲之以鼻的。什神馬啊,一切都是浮雲啦!古人那麼迂腐落後,他怎麼知道我們00後的給力?不能歪戴帽子,我怎麼可以盡情耍酷?不能敞開衣襟,我還如何表現自己的自在瀟灑?至於鞋子嘛。鞋帶開就開了,還得彎腰去系,拖拖拉拉才叫個不羈呢!

於是終於有一天……剛剛走出放學後的'校門,躲開了老師的視線,人羣中,我又忘情地投入到自己的“酷”和“瀟灑不羈”中了——啪嚓,哎呦!我的左腳踩到右腳上鬆開的鞋帶上了——我結結實實地摔個大馬趴,鼻子鮮血直流,一顆門牙夜差點沒“光榮殉職”,同學們急忙把我扶起,關切的問詢中,我清楚地聽到路邊行人的話:“現在的孩子啊,怎麼那樣,哪像個孩子?。”

我那一刻真的狼狽極了,不只是形象。第二天,我早早起牀,刷牙漱口整衣淨手,來到班級,端坐在書桌上第一個帶頭誦讀起來“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弟子規》讀後感 篇24

看了《弟子規則》這本書受益匪淺,看的時候深深被它吸引。

弟子的規矩分為八個部分:總序,進則孝,出則孝,誠則信,兼愛大眾,仁則不遺餘力學文。這本書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可以從我這裏感受到。

我妹妹暑假回來了。我和姐姐半年沒見面了。我們一見面就抱在一起,但沒幾天,我們又像往常一樣吵架了。媽媽自然不高興,一直在批評我。如果我和妹妹不吵架,和睦相處,全家人都會幸福,爸爸媽媽也會幸福,他們的.孝心自然會表現出來。

《不遺餘力學文學》裏説,盲目讀死書,不可能是真正有用的人。但是不看書做是不對的。孔子寫的《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看了這本書,收穫很大,就是明白了怎麼做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家一定要孝順父母。我不能讓他們擔心。我必須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並與他們分享。如果他們生病了,要好好照顧他們。與兄弟姐妹相處融洽。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穿着整潔乾淨。我們應該遵守諾言...如果我們理解它並遵循它,我們就會取得偉大的成就。

弟子規矩讓我明白人生真諦!

《弟子規》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範。

本書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

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因為我正在玩一個遊戲的後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説,“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鈎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

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規》讀後感 篇26

《讀弟子規》教會了我許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體會別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告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學事件中,使我深刻得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天放學後,我想去上一次廁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為上廁所,媽媽來接找不到我,在學校食堂、操場來回找了好久,當媽媽氣喘吁吁找到我時,我心裏很愧疚。所以我有點擔心:萬一這次媽媽來接我,又找不到我怎麼辦?她一定會很着急的。正在這時,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趕緊跑到一個同學面前,讓他在我媽媽來時通知下她我在上廁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廁所,可是心裏卻像有隻小鹿在亂竄,忐忑不安:我同學知道我媽媽長什麼樣嗎?他會通知到我媽媽嗎?

當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時,發現同學已向媽媽説明了情況,媽媽正在門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謝《弟子規》呢,如果沒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媽媽擔心了。當然《弟子規》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它真是我學習的好幫手。

《弟子規》讀後感 篇27

這個假期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做朋友,遠離那些品行不好的人。

《弟子規》裏有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是我在生活中並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候還當作耳旁風。現在想想,父母生養我們,不是讓我們對他們頤指氣使,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應該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和睦相處,一家人才能和樂融融,父母自然喜歡,孝道就在其中。可是我和妹妹經常吵吵鬧鬧,爸爸媽媽都説我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她一點點,她就以為我是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以我和妹妹總愛為了一點點小事吵架。然而爸爸媽媽為了我們姐妹之間的事很傷腦筋,雖然每次我和妹妹吵後很快就和好了。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決定以後無論怎樣要讓着妹妹。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為人之道。

《弟子規》讀後感 篇28

感恩親情我感激世界上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尖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因。

隨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去,根本順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而去時,並不曾顧及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於子,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比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自己背後還有我們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前面,伸出雙手給温暖;當你受挫折香,還是這雙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因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教順父母,不能等。我會用我最真實的,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 篇29

《弟子規》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寬容誠信、知恩感恩的人,教導我們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感受社會的美好,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養人們積極樂觀的態度。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先人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化遺產。給予了我們很多的訓示與啟迪,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其中,最為突顯的就是一個“信”字。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做人要講求信用,説話辦事不能花言巧語,要實事求是,為人真誠,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這是誠信的基礎。我們國小生從小就要懂得這些道理,認真做事,真誠待人,將來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教會同學們要自信。多向進步的夥伴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就應該審視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就要有勇氣趕上。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敢於挑戰,就會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目標。

學習《弟子規》,讓同學們在孝道、習慣、禮儀、誠信、學習、感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們從國小做誠信明理之人,長大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弟子規》讀後感 篇30

暑假裏我閲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對待長輩要懂得尊重、孝順和感恩,對待朋友要懂得謙讓、包容。對待師長要懂得感恩。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則孝篇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看到這些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平時在家裏時我總是和父母頂嘴,為自己找很多理由辯解,把他們氣得火冒三丈。今後我一定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

又從“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這句話中讓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時,媽媽總是日夜不停的照顧我,而每次媽媽生病我卻是自顧自的上牀睡覺。我不禁想到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果我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學會怎樣孝敬父母。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我想不僅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它我受益無窮,是所有人為人處事的典範,我們一起來學習。

《弟子規》讀後感 篇31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説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説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麼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説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説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四)

《弟子規》讀後感 篇32

讀了巜弟子規》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孝順父母這方面,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爸媽養育我不容易,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外出賺錢供我讀書識字,給我更好的生活,但是我都沒有真正的關心他們。哪怕我只為他們做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媽媽下了班回來,就直接坐在沙發不動了,我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説:“腰有點不舒服,可能閃到了,媽媽坐一會兒,就去給你做飯。”我聽過後,我馬上叫媽媽趴在沙發上,媽媽我給你揉揉,媽媽聽後,感動的説我長大,知道心疼媽媽了。有時候,我不聽話,我還亂髮脾氣,媽媽多嘮叨幾句話,我都不耐煩了,我又會反駁她無話可説。現在想想我真的太不懂事了。我都不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我深感慚愧。

從今往後,我要孝順父母,父母的'教導我要認真聽,要尊敬師長,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成為有用之才。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快樂的生活。

《弟子規》讀後感 篇33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裏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説:“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説:“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説:“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敍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説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説:“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範。”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説:“光説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説真把式,連説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併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閲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34

暑假裏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裏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藴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 篇35

“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書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們從書中增長知識,從書中懂得人生百態。書就像一道美麗的色彩,讓人生多姿多彩;書就像一種美味的調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會變得不完美。讀書好,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從我認字起,就開始了閲讀之旅,然而我讀的眾多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書是一本經典誦讀——《弟子規》。

它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還能做什麼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漸漸,我們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高。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老,背也彎了,他們不再英俊,不再美麗,然而飽經滄桑的臉上卻寫滿了對子女的愛。

它告訴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兄長老師們也對我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去回報他們,尊重他們。對於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們,我們也應該去呵護他們。此外,現在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門邪道。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拜金主義,誠信變成了一種珍貴資源。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多多。

《弟子規》讀後感 篇36

今天我聽了《弟子規》裏的《黃香温席》,講的是冬天黃香給他的爸爸用自己的體温給爸爸暖牀,爸爸睡覺就不冷了,夏天給爸爸用扇子扇枕蓆,爸爸睡覺就不熱了,黃香真孝敬自己的爸爸。

我也要向黃香學習,也要孝敬我的爸爸媽媽,爸爸下班我要向爸爸説辛苦了,媽媽累了我要幫媽媽,還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他們的我自己能做的事。我愛爸爸媽媽,我以後要很好地孝敬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

所謂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規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實踐,真幹,處處力行弟子規,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學而不習,等於無學。“不力行但學問,長浮華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末學要感恩我們的孩子們,他們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幫助老師們成長,這就是“教學相長”的最好體現。末學更要知難而進,好好學習和領悟教育的真諦。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能為每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末學現在最大的目標和志向。

《弟子規》讀後感 篇37

讀了《弟子規》後,我明白了什麼叫尊老愛幼、什麼叫勤儉節約,什麼叫寬宏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穫。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醋,而我卻慢吞吞地説:“等一會。”又一頭埋在電視裏,媽媽再三催促,我才不樂意地去買醋。

當我讀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時候找不到。

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子變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為了這點小事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背《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 篇38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其中的一個章節,讀過之後使我深有感觸。弟子規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於認錯並勇於承擔責任。無心的錯誤,只要肯改錯,錯誤就會慢慢減少,如果知道是錯事,還偏偏去做,或做了錯事去掩飾,那就是罪惡了。

“人不閒,勿事攪……過不規,道兩虧。”教會了我別人不高興的時候或有事在身的時候切莫去打擾他,別人有短處,千萬不要去揭穿,如果無意中知道別人的隱私,或別人把祕密告訴你時,你一定要守口如瓶。平時我在街上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捉弄或模仿殘疾人走路並嘲笑他們,雖然我沒有加入他們,但也沒去制止;還有的時候在班裏,同學們為了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我身為班長很多時候沒有去勸阻……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我為我以前的行為深深地感到羞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古人説的話雖然古板,卻都是貨真價實的道理,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師愛幼。我一定要遵循古人的教誨,做一個正直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 篇39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乾乾淨淨。可是,我心想:要怎麼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麼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裏,吞吞吐吐地説:“沒……怎……怎麼……”媽媽説:“有事情快説,別不説。”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濕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麼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説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説:“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裏面有一篇也講到,為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啟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打開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夥伴吧!

《弟子規》讀後感 篇40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我們大家看完之後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麼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牀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牀,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後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後,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 篇41

《弟子規》是中國國學的瑰寶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語行為要誠實勤奮,小心謹慎。

我讀了《弟子規》感悟深刻,尤其是這幾句話讓我非常深刻“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的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過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和偷懶;父母教育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把課外老師留的書法作業寫了,我就沒寫,幹別的事去了,結果快到上課的時候我一陣狂補,沒有寫好,被老師訓了一通。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上這幾句時,我不禁回想這件事。“父母命,行勿懶”正好和這件事呼應,而我沒有做到立刻去做父母交代的事,以後要立刻去做。

我們國小生要聽父母的話,也要聽進去父母的批評,不要強詞奪理,更不要在父母面前撒謊,使父母生氣傷心。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要從聽父母的話開始。

像《弟子規》這樣博大精深的國學還有很多,我以後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弟子規》讀後感 篇42

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又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有講信用的宋濂、有孝敬父母的王祥、有尊敬師長的孔子、還有為他人着想的孫叔敖……從他們身上,我又得到了許多知識。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個孫叔敖殺蛇的小故事吧。

孫叔敖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國相,他從小就非常勇敢,心懷民眾。

小的時候,有一次孫叔敖到外面遊玩,突然他看見一條兩頭蛇,他很害怕,剛轉身想跑時,又心想如果這兩頭蛇去害別人怎麼辦?於是他就拿磚頭把那兩頭蛇砸死了並把蛇給埋了,然後才哭着回家。

回家後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孫叔敖回答説,我聽説,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了它我肯定會死的。母親又問蛇現在在哪兒?孫叔敖又説,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他的母親説:“好孩子,你這是替別人做好事,上天會給你福氣保佑你的。”

等到孫叔敖當了楚國的國相,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楚國人就已經相信他是一個仁義的人了。

讀了孫叔敖殺蛇這個小故事,我想讚揚一下孫叔敖:孫叔敖,你真是一個善良,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呀!我要向你學習。

《弟子規》讀後感 篇43

大家都知道,我有球球這末一個狗,球球被爸爸送到了廠裏,讓它去看門,雖然又送過來了一個球球,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以前的球球,畢竟它和我在一起了八個月,感情不是一般的東西可以摧毀的,所以,當我去廠裏看到明顯瘦下來的球球時,我的心就一陣疼痛。我就想着給球球改善改善食物,但是,我又不是天天呆在這裏,不可能給球球改善食物,所以,我就想,每次來都給球球帶點好東西。

在我給球球送過去奶,狗糧的時候,球球吃的特別快,吃完也不去吃它原來的'食物。後來我發現就算球球吃了我給它的東西,它也不會變胖,反而越吃越瘦,我就不明白了,後來爸爸對我説,你別再喂球球零食了,它就好幾天不吃飯,生人來了他也不怎麼叫了,我聽了,連忙説是,但是球球可憐的模樣讓我看了直揪心,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那些零食什麼的,混合在球球的食物裏面,球球想吃零食了,就會把那些它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一併吃掉。後來,球球真的長胖了。

我想:以後不論大事還是小事都要先給爸爸媽媽説一下,説不定他們會給你解決問題的靈感。

《弟子規》讀後感 篇44

《弟子規》,這部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國學教育中的經典,雖字數不算多,但短短的360句話,卻包含了古代儒學所提倡的孝、謹信、泛愛眾、親仁等主要思想,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有餘力,則學文”,對於我們來説,可能更多的就是“有餘力,則孝悌”。首序説的好:首孝悌,次謹信。也就是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孝敬(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理解他們;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上當受騙,要講信用,對他人的'承諾一定要按時做到,不可以把諾言當作是在開玩笑。父母在我們身上付出的辛苦與愛,遠比對他們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管我們管得太多了,太嚴了,如此這般那樣。可,一句話,不管他們錯了,還是沒錯,我們都不能忘了,即使是錯了,他們對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你考慮過的?錯可以改,愛卻不能回。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人思想昇華的過程,而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必要的。愛周圍人,愛這個世界,這所到之地,便會多一份寬容和仁愛。

《弟子規》讀後感 篇45

寒假裏,我一直在閲讀《弟子規》,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學會了寬容,讓我學會了感恩,還讓我學會了反思。

《弟子規》裏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我覺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的不夠好,對父母沒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羅嗦了幾句,我反而非常生氣。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啊!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好好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我最愛的兩個人。《弟子規》中也有不適合現在生活當中的地方,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如果長輩離我們約百步後才能走的.話,這時綠燈已變成紅燈了,這樣交通會越來越擁堵的。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非常寶貴。我覺得應該讓老人先行,然後我們緊隨其後。

《弟子規》裏還教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等着我們學習、理解和體會。

《弟子規》讀後感 篇46

我讀了《弟子規》(節選)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這段的意思是用人家的物品,需要跟那個人説清,如果不問的話,就算是偷他的東西了。借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這樣的話,以後要借就不難了。

讀完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聽過的一個小故事。明朝有個叫宋濂的人,很愛看書,可買不起書,只好借書。有一次,他到一家富户借書,他們講明十天之內一定要還。到了第十天,外面下着大雪,可他還是去還書了。主人很感動,告訴他,以後可以隨時來看書,也不限定歸還時間了。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呢!有一次,我的橡皮不知掉到哪兒去了,就問王啟周借了一塊。可剛借來不久,我又把我的`橡皮找到了。看到我找到的人應該都在想:吳凱熠到底是把橡皮還給王啟周呢還是繼續用他的橡皮?誰知他們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毫不猶豫地把橡皮還給王啟周了。打這以後,看見這場景的人都很放心地借給我東西了。

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交朋友也要相互幫助,這樣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和同桌邵宇澄常常相互幫助,所以就越來越好,現在我們連旅遊也經常一起去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這裏面還有不少道理!

《弟子規》讀後感 篇47

視頻一開始,孝孝悌悌和姐姐玩回來了。奶奶在院子裏幹活。奶奶讓小惠到孝孝媽媽的房間去拿一把剪刀,小惠説:“保證完成任務,小惠去了孝孝媽媽的房間拿着剪刀正準備走的`時候,孝孝媽媽的水晶杯被風吹了下來。那是因為孝孝媽媽的老闆打電話叫她去的時候拿提包不心,把裝水晶杯的盒子碰到了桌子邊上,結果小惠去的時候,發現大風一吹,水晶杯馬上要摔下來,她跑過去想接住沒來得及。可惜她沒接住,水晶杯摔壞了。

小惠在把破玻璃撿起時,這時孝孝聽到聲音進來一看。認為是姐姐打壞的。就説是姐姐打壞的。姐姐向她解釋他也不聽,也不信。

小寵哥知道後,説不是親眼見到的,不能亂説。然後用時光傘回到了那個時間,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孝孝知道了冤枉了姐姐。這時突然來了電話説護城河,有人落水了。着急的孝孝以為姐姐想不開,他快速的向護城河去找姐姐。可實際上是一個小孩落水了。被姐姐救起送到家了。孝孝向姐姐道歉,姐弟兩個重歸於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下道理。在遇到一件事後,要先弄清楚事情真相再下結論,不然會傷人心的!

《弟子規》讀後感 篇48

《弟子規》人人都熟悉,人人都熟知。一開始,當我知道要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內容,覺得很枯燥。可當我學習過《弟子規》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不孝。

以前我跋扈,任性,叛逆,愛發脾氣,常常惹父母生氣,常常與老師頂嘴。總覺得父母為我做事是理所當然,總是向他們索取,卻從沒有説過謝謝。爸媽,你們辛苦了!錢從來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卻好像是大風颳走的。以前我經常大手大腳的花錢,現在我才知道掙錢不容易,全是父母的辛苦錢。爸媽,你們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學習《弟子規》,雖然我不一定能成聖成賢,但我可以成人,成為一個謙虛,低調,寬容的人,成為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成為一個“善人”。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幫我改變了很多。我改掉了出口成“髒”的毛病,改掉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改掉了任性叛逆的壞脾氣。教會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待人和善,學以致用,用心專一。教會了我心懷感恩,以德報怨,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

《弟子規》不僅是一本書,更是我生活的指標。它指明瞭我學習的方向,規範了我生活標準,確立了我個人的原則,雖然很枯燥,但是很有用。

《弟子規》讀後感 篇49

寒假裏,爸爸給我帶回來一個碟片,名叫《弟子規》,因為以前我也有這書,但那些在紙上的話語對我來説好像不怎麼感興趣,沒堅持看完。於是這次一看到有這種碟片,我就立刻看了起來,碟片上的內容細膩生動,我很快看完了。

學習力行《弟子規》,感受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落實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弟子規》讀後感 篇50

這段時間我閲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閒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着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 篇51

錢文忠教授用精闢的説理,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弟子規》中藴含的深刻道理娓娓道來,將一個個小故事教的`令人讀而忘倦,學而不厭。

“入則孝”,“出則悌”,“謹”和“信”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尊重長者,兄弟姊妹和睦相處,教育我們處事的方式,讓人受益匪淺。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中錢文忠教授又給我們解析瞭如何平等博愛,親近有仁。

看後我思考了很多也獲益了很多,《弟子規》可以讓我們對照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合規合矩,對待父母尊長是否關心體貼,對待自己是否嚴格自律。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應該多學習《弟子規》,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規矩來教育引導他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現今多數父母長輩可能因為忙於生計,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但至少要讓孩子們從小明白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這樣才能在後期更好地培養他們。《弟子規》中要求弟子遵循的規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極好的品德品性的教育讀本。

謹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