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來源:文萃谷 2.1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

成績下來了,另人非常失望。

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我們對“三不學生”羣體力不從心。

現在多數班裏,有眾多不聽課、不做作業、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我可以稱為“三不學生”。

他們很“強大”,他們為數眾多,“成績穩定,動手能力強”,具有很深的羣眾基礎,相互團結相互依靠,四處遊擊,東方不亮西方亮,按起葫蘆起了瓢。

他們很“自信”,他們相信老師們拿他們沒辦法,他們知道老師“君子動口不動手”,都是“紙老虎”,沒有過不去的坎,堅持就是勝利。

他們很“聰明”,他們知道要怕誰不用怕誰,一怕領導,二怕班主任,但不用怕老師,有的連班主任都不用怕。對有些“牛”的同學老師們敢怒不敢言,誰管不了他們誰無能。老師領導沒他們團結,各人自掃門前雪。

學生完不成作業、不聽課、在任何一課的不守紀律靠個人的力量已不能得到有效制止,老師吆喝半節課不如領導在門口站一站,但領導四面出擊累個半死也管不過來。只可惜我們領導老師間只有相互的指責埋怨,而這隻會讓事情更遭,讓我們的工作更被動。

要減少這部分學生的影響,我們教師、班主任、領導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還要依靠負責任的學生的'幫助。

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羣眾的力量是偉大的,調皮學生都走羣眾路線了,我們還搞窩裏鬥,能消停嗎?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2

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政治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以合作探究法、學生自主學習法為主,教師講解法為輔的方法,並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以實現思想品德課“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的目標。通過這節課,學生基本認識到了挫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挫折對人生具有兩面性,挫折是可以戰勝的,很多學生也樹立了戰勝挫折的.信心。

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是,課堂中的氣氛還不夠熱烈;同時課堂教學只面對全體,忽視了個體差異,尤其是對後進生,關注力度不夠,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更多。教學中應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3

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

4.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

5.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4

課堂教學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本着“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結合本學科,思考如下:

1、讀讀,就是要學生熟悉課本故事,加深理解,鑑於班級學生較多,可以讓一個學生先大聲朗讀,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讓大家循着聲音讀完這篇課文。朗讀之前,最好佈置思考題目,帶着問題去思考,帶着問題去閲讀。

2、議議,就是要教師把問題分層設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簡單的問題,對複雜的疑難,教師必須講清問題,分工明確,提供時間,指導方法,充分讓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去粗取精、提煉昇華出理想的結果;

3、練練,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趁熱打鐵,當堂訓練,從正反兩面出題,談觀點、深感悟、察自身、換位思、明做法,選擇正確做法,反思錯誤觀點,舉一反三;對合作、實踐、探究等題目,要當堂訓練,合作探究,以完成教學任務。

對練習冊中的試題,教師對選擇題、判斷,要當堂解決;對分析題,有必要當堂講述,而後再讓學生進行訓練,批改後糾偏補錯,使知識牢固掌握,能力自然增長。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5

今年6月,教育部頒佈了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這是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閃現出許多新亮點。概括起來,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增強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人們過於強調了政治課的政治性,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國中政治課教學缺少了人情味,遠離國中生的生活,嚴重地影響了國中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反觀世界各國的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歐、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中思想政治教育則十分重視“人文件”和“滲透性”教育。它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沒有政治課的名稱,也沒有強調政治性,但它們卻實實在在地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學生容易接受。新課程標準以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徵之外,增強了“人文件”。強調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牛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國小生在鮮活的中學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中學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為一問受國中生歡迎的課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國中生一般都是13~15歲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做人的關鍵時期,囚此,必須緊緊圍繞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教育。以往的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國中學生的品德教育明顯不夠,對國中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也較為薄弱,為了改變國中學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狀況,新課程標準根據國中學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課程標準將中學生在中學階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作為國中思想品德課的根本任務;第二,新課程標準充實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公德教育的內容;第),新課程標準將國中思想政治的名稱改為“思想品德”;第四,將國小中思想品德課與中學生思想品德課作為一個整體,高度重視切中思想品德課與國小思想品德課的銜接。國小思想政治教學課程,現改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國中思想品德課打破了原來的一些框框,以“品德與公民”為主線進行建構。通過該課程的教與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公民與個人品德、公民與社會公德、公民與家庭美德、公民與社會法德、公民與社會責任。公民權利與義務等問題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課程標準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內容:

(1)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

2)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事情做起,實現人生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

(3)理解自尊是獲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4)知道每個行為都可能產生一定的後果,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5)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6)懂得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實做人的基本要求,瞭解社會生活中誠實的複雜性,知道誠實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誠實的人;(7)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與人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

(9)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寬容和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

(10)懂得以平等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於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平等意識;

(12)培養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3.高度重視國中生逐步擴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儘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願望是共同的。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切人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只有從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心理健康,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並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課教學才會因此而變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國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着與國中生生活實際相脱離的現象,在一些有關國中思想政治課的調查中,學生反映不喜歡思想政治課,認為思想政治課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將國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該課程建構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國中生生活範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係日益增多。

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係,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強調“本課程標準根據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係,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進一步強調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新課程標準調整了一些與青春期成長關係不怎麼密切的內容。如刪去了“社會發展簡史”的內容,將它放到《歷史》或《歷史與社會》課程中去,不僅優化了課程結構,而且將寶貴的時間集中到對國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國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信)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要素之間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每個過程都充滿着矛盾。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國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學習、事業的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養成沉着、冷靜、務實、高效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

(1)瞭解自己的生理變化,促進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衞生常識,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調控好自己的心理衝動;

(3)學會與父母溝通,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4)瞭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的消極作用,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5)瞭解教育工作特點,積極與教師迸化,發展有益的興趣愛好,提高生活適應和自我管理能力;

(6)學習在社會交往中養成謙讓。合作和共享等有益於別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

(7)面對社會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能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8)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壓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6

本週,我校的舉行又一輪公開課。在本次公開課裏,許多上過課的教師表示課堂的效果與自己所預想的不一樣,本來設計好的活動沒有進行好,本要學生參與的`地方學生默不作聲,結果只能自己代言,最後仍是自己教為主,沒有體現出學的主體性。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學生原因:

國中的教學是建立在國小教學的基礎上的,我們知道國小的教學模式對國中的教學是單向影響的,學生已習慣於教師的過去的課,他們在沒有教師作出安排的情況下,要想讓他們大膽地説,説到比較恰當是很難的。要上出學生大膽提問,勇於發言的效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教師原因:

一方面沒有設計好學生要參與所需的要件,這些要件既要有教師準備在學案裏的材料問題上,又要讓學生有課前的預習,課下的蒐集。另一原因就是教師主客上的原因,仍然把課當成教給學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平台。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7

教學中力求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體驗,通過“情境導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不良誘惑的危害”、“集思廣益──抵制不良誘惑的方法”、“收穫平台──我在成長”四個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主體作用發揮的過程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的有機統一。

本教學設計設置了一些活動,給出一些生活現象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斷;給出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給出一些價值衝突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比較選擇。在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實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完成教學任務。

還要注重創新精神和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道德踐行

“反思”之反思:

現在的課改其實質就是在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教師的教趨向於點撥、啟迪、組織,學生的.學趨向於更加自主、更加開放、更加自我。

教為學服務,教的“悠閒”,其表現就是隻要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決不作。學的自主、興趣、樂觀,其目標就是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

“給出一些生活現象”、“給出一些機會”、“給出一些價值衝突情境”,其實質是給出學生一個成功的機會,給出學生一個施展的平台。只有教師的給,才有了學生的“思考、分析、判斷、體驗、交流選擇”,才有了“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思想品德課就是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道德踐行”。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8

高效課堂是近些年來課堂改革的又一個新指標,它為我們一方面指明瞭當今課堂的癥結是低效,一方面指明瞭我們努力的方向。

但時至今日高效課堂依然難見成效,其實一線教師都明白的很,高效課堂只不過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裝”,都在為其叫好,又不能説出實情。

高效課堂的`核心是生本課堂,這是對的,只有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課堂才會煥發活力,課堂才會高效。但問題是“生本”能否實現,如果實現不了,高效課堂只能是一句空話。

按當今的教育體制,生本是實現不了的。

關於“生本”的“本”,當下以成為對某一方面表示重示的一個標誌,凡是成了“本”,就足見其重要,要是成了“末”,那就慘了。要是“本”、“末”倒置,那就更慘了。

比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足見教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足見教師對於一個國家教育的重要。

但口號歸口號,現實中教育成了“本”了嗎?教師成了“本”了嗎?別的不説,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的那個“4%”提出十幾年了,實現了嗎?説是今年要實現,但不到實現那天,我們仍不敢確認它會否再次成為空頭支票。還有教師的待遇讓教師感覺自己成了本了,還是被各方面搞的團團轉讓教師們感覺成本了。

再比如“以民為本”、“民本社會”,這當然並不是人民地位重要的首個提法,因為我們對於“人民當家作主”早就習以為常。這也不是我們的發明,“民本思想”不但在歐洲資產階級思想家的理論中,就連中國唐朝的李世民都會説“民為水,君為舟”。

都但誰都知道,今天民是否真成了本。

既然整個社會本末倒置了,能指望獨在教育領域出現“世外桃源”?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9

本學期,我任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學期即將結束,現在回想這學期來的備課、上課,一些情境歷歷在目,有一些體會一直縈繞在頭腦中,現在整理如下:

一、備課上課的選例問題

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材每課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覺得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離學生的生活很遠,特別是我們鄉下學生,由於缺乏圖書資料以及有效的閲讀引導,學生對許多名人的事蹟不甚瞭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於是,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心理輔導,行為矯正,情感薰陶時,應該儘量選用學生身邊的凡人凡事來加以分析引導,喚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我嘗試着去努力,覺得效果不錯。當然,我也會盡量引導學生仰視名人,欣賞名人的風采。

二、對於討論交流問題的引導

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自由開放。教師在教學中,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學習,如開展辯論、討論、體驗交流等方式。就拿討論活動來説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要做好認真設計,精心安排,對學生討論、辯論以及體驗交流要給以積極引導,有效組織討論,如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做好討論記錄,組織討論的問題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討論時間,討論結束時要給以評價指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道理和觀點給你,形成正確的觀念,也就是説要把握好組織討論的度,不可以淺嘗則止,為討論而討論,也不可以漫無目的,不知收尾。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辯論等方式還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三、教材的利用問題

新課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是師生教學對話的文本,因此,教師不能過分依賴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進行自主開發、創造使用,積極整合重組,讓它變成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多,我們就不能完全按課本來講,要進行整合、重組,才能講透,才能使學生透徹理解。

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

課本的編排注重聯繫實際,弱化了理論性。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啟發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理解和掌握,從體驗中悟出道理、觀點,而不應該強硬的歸納出理論要點,讓學生不知所然。

五、課件製作和利用問題

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提供了創造性工作的平台,思品教育的現實題材猶為廣泛,從互聯網上可以及時地下載許多現實、典型的圖片新聞,如印度洋海嘯、煤礦瓦斯爆炸、伊拉克戰爭、西北部發生的沙塵暴、佘祥林冤案等等。但是這些材料不能單一的展示給學生,而是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來説明道理,讓學生感悟思想,提高認識。因此,製作思品多媒體課件要突出時代感、要有感染力,多學生的思想要有鼓動性,才能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六、教學機智問題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除了有較好的責任心、較高的業務水平、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教學機智,必然使本來應該出彩的地方平平淡淡。例如我在講“考試的心情”時,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以前考試緊張嗎?”我就靈機一動,用我的經歷來做藍本,講了考試前、考試中以及考試後的種種心情,還告訴學生當時我是怎樣做的,然後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親歷的考試心情,並交流,很快就使學生理解了考試時出現的種種心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應。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很順利的就達到了。

總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機智、靈活的採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0

期會考試結束了,引起了自己的許多感想,在這幾天內又把講過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想細細地琢磨了一番,現將一些感受寫出歡迎大家指正。

1、教師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真切的體驗。

過去,我懂得教師應作為課堂的主導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但究竟該如何做,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和真切的體驗。通過《思想品德》的教學,我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在課堂中,我沒有把知識灌給學生(因為思品課的知識內容很少),而是組織學生去體驗,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感受,提高認識,明理導行。我在課堂中扮演的是引導學生體驗、組織學生體驗的角色。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因此在課堂中我把每課課題當成一個師生共同討論的'話題,在師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每節課的習。

2、教材處理的認識。

上崗前的新教材培訓對我來説是大開眼界同時也感壓力之大。老師曾指導我們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如何超越教材我還是很模糊的。記得開始,我們幾名教師根據課本內容設計了好幾個問題,想促進學生對課本的學習,後來我們認為這樣是被教材束縛住了,又回到了老的教材的教學方法,又變成教師利用問題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後來我們決定採用先讓學生自讀並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交流自讀感受的方式進行教學。結果,在授課時學生從不同的方面談了自己的感受,談得比較熱烈、比較到位,有時甚至為一個問題而爭論起來不但使學生學到了知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因此,我們認為我們認為思品課完全可以上開上活讓學生在開了中得到認識。

3、對思品課的一些認識。

七年級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的改革給我帶來很大挑戰,同時感到新教材不但是教學內容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教師思維的改變。是我更加認識到思品教學意義的重大。正如有些老師所説:“現在思品教學面臨的矛盾就是知行脱節。”老師千百次説教,但仍有學生出現不理想的行為。怎樣改變這種現象呢?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明理,形成行為,養成習慣。因此,在課堂中我問大膽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去參觀校園,還設計了小組手抄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加深體驗,提高認識,引導學生行為。我想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體會,學會團結協作是有效果的,讓我真切體會到“體驗教學模式”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是很有實效的。

4、在這半學期課的教學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如:如何在課堂中迅速組織出精煉的語言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交流學習;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如何有效的激勵學生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主動性和熱情,是我應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1

通過期末成績分析,我發現班內學生成績分化嚴重,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這個問題很嚴重。平時看學生也很能學,學習時間上也能保證,可一部分學生的成績就是提高不快,為了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成績,我想應採取如下措施:

1、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幹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3、不要整個晚上都複習同一門功課。

4、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

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①、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②、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

③、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

④、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⑤、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幹淨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係,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⑥、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閲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2

一、學生對思想品德課認識存在誤區。

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率不高。這從學生的作業、上課回答問題、課堂抽測、月考、期中試卷作答上都有所體現。最大的誤區就是認思想品德課和國小思想品德課一樣,可有可無,考前讀讀背背就能考高分,平時沒有必要花費很多時間。再就是認為思想品德課實行開卷考試,打開書就能抄上答案,沒必要記憶基礎知識,只要在書上畫畫重點,考場上翻翻書就行了。因此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是敷衍了事,對於老師所講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也不以為然

二、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不透徹。

很多學生平時學習也很認真、用功,所佈置的識記任務也能如期完成,作業也做得很認真,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但一到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老師和家長着急,學生自己也很苦悶,甚至對學好思想品德課喪失了信心。其實,要想學好思想品德課,單靠識記課本知識,簡單地照抄照搬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現在的考試試題越來越靈活,開放性很強,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單純的知識考查題目越來越少,就算是選擇題也是藉助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依據教材知識結構來命題的,單靠死記硬背課本知識也很難得分,更別説“辨析題”“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題”了。只是“題目在書外(聯繫生活中的實例,作為背景材料設問)答案在書內(答案來自教材中的觀點)如果對教材知識結構不熟悉,對課本知識理解不透徹,對重要觀點不會活學活用,答題就會不得要領,很難把一些簡單的題目解答出來。

三、學生不會審題,審題不清。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對所做題目的要求不認真閲讀,或者靠想當然,就匆匆落筆,草草答卷,往往造成答案張冠李戴,答非所問。比如在做選擇題中,學生總是習慣於正向思維,當遇到讓選擇錯誤選項時,只要看到一個正確的選項就入選了;題目要求回答“怎麼去做”?而學生卻會答成“為什麼要去做”?

四、學生不會分析思考,解題能力差。

現在的思想品德課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更加註重對理論聯繫

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出題人多從社會熱點問題和國中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或教訓出發來命題。學生抓不住解決各種題型的方法,遇到老師課上沒有講過的新的時事、案例等問題時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不會把社會熱點與教材觀點、原理聯繫在起來作答,而是自己信口開河,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就題論題,答案缺少組織性,缺乏條理性,不分要點,不分主次,讓人看了一頭霧水,自然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3

一、明確複習目的

通過複習,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並能夠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表現就是能夠針對時政熱點或生活中的情境資料準確遷移知識點。

二、目的達成

教師有意識的蒐集反映課標內容的多種情境資料,開發各種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完成知識遷移,構建知識網絡。具體教學環節如下:

1.導入環節:

通過複習專題一和專題二的主題,教師設問:新自我在新的成長階段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呢?引導學生説出第三單元的.主題,從而使學生明確三個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繫。

2.知識儲備:

教師可在課前佈置學生列出本課的知識要點,並在課堂教學這一環節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起到強調基礎知識的作用。

3.設計課堂活動“我思我行”:

教師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出示情境資料,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遷移知識、解決問題、滲透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堂調查: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和自身的發展。通過拓展延伸、總結歸納,學生不僅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昇華了情感。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課堂小結:

學生代表歸納總結,再現知識點,整體建構。

三、課堂評價的原則

遵循“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原則。教師對學生的肯定、鼓勵、引導、賞識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事實證明,這樣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

課後,楊老師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點評,成功之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選取材料典型,正反面材料結合,對應知識要點。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到位。

3.講練結合、事理結合,注重知識的理解運用,符合新課改理念。

4.對整體的複習模式進行了肯定。

更為重要的是楊老師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議,解決了我在本節課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是在複習課過程中一直存在的幾處困惑。希望能在這裏與各位同仁分享。

1.如何解決小組活動不充分的問題:

小組學習是協作學習的重要形式,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前提條件是教師要了解學生,依據每位同學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對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合理調配並進行細緻的分工:例如小組活動時,組織能力強的當組長,性格內向的可以選擇記錄,表達能力強的作為發言的代表等,各盡所能、各司其職。這樣,知識的獲得就是本組成員集體努力的成果,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體驗成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多創造小組學習的機會,使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才能更好地體現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2.如何處理多媒體運用與《總複習》的關係:

多媒體應該用在當用之時,《總複習》上的情境資料沒有必要又在多媒體上呈現,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能夠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歸納總結環節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後應對所遷移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起到強化基礎、構建知識網絡的作用,更有利於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4

在原先的思品課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漠視學生的發言。老是牽制着學生的思維方向,課堂預設性太強,缺乏隨即生成的精彩。雖然有“傾聽”學生髮言的表現,但卻是裝模作樣,“虛假”地傾聽,並沒有用心體會學生髮言的結果以及思考過程,動輒就説:“你説得不對,坐下吧!教師之所以容不下學生的錯誤,消極評價學生和控制學生的思維,其根本原因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落後,使得本應是“我”——“你”性質的和諧師生關係,被異化為“我”——“他”教師在教學中,以自身或者權威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灌輸”。學生要做的就是“聽話”和服從。應當承認,“聽話”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增大課堂信息的容量,破解教學難點上有重要的意義。教師當講時必須講,而且要講透。但是,有些教師卻始終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分何種情形、何種課型、何種學生,一概要求學生“接受”學習。更有甚者,要求“聽話”本來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在一些教師那兒竟然被異化為一種教學內容,一種教學目的。並且將是否“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這樣帶來的後果則更為嚴重:師生間無法“對話”,教師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脈絡一無所知,學生視教師如“老虎”,視學習如畏途。其結果必然是:教學效率低下。

如果經常運用冷漠、輕蔑、諷刺、嘲笑、武斷、粗暴、威脅、命令的“冷暴力”語言,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牴觸情緒,導致學生的厭惡和反感,尤其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本身就有叛逆特點,更易引起師生的衝突,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有的學生可能會以激烈的方式反抗。這樣不僅導致教學的中斷、惡化師生的情緒、消減課堂的學習氣氛,而且還會讓教師以“負面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教學的效果。我想以後應該改掉這些習慣,抱着寬容的心態去上好每節課。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5

七年級思想品德課,教材以其獨特的內容和風格引導國中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幫助同學們認識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它一改生硬、陳舊、傳統的説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吸引着國中的學生,它使國中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合作探究、學會做人的道理。

一、課堂上要”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起來

北師大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通過學習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個道理。事實證明課堂上,教師越是”放手”,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越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講《我和父母》這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學生和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討論。不少學生在發言中都提到”從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在父母的`眼裏,我們依舊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的獨立行為往往令父母憂心忡忡。父母斷定,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須嚴加管教,否則後果堪憂。”“從我們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渴望獨立,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擁有對自己的事情的決策權;有時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點距離;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點小祕密。”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很自然的便找出了與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因勢利導請同學們討論結合自己的實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試圖從兩方面引導學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二是從能力培養方面,使學生養勤動腦的好習慣。從這堂思品課中筆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學理念: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學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以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或生活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基於此,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我也改變以往全靠老師收集資料的模式,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課後注重實踐和同學間的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並結合遊戲、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通過同學的經驗介紹,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後,再進行知識遷移,讓同學們就學習方法展開討論。同學們在討論後得出: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學們看問題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學到了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材內容與時事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講《珍愛生命》這一課時,結合近期發生有關時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駕車、吸毒販毒等時政熱點事例,然後,我分別從天災、人禍,不可抗力、人為因素這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並讓學生體會”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暫,生命彌足珍貴。”的道理。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適時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內涵。由此,學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加深了對生命的珍視,與此同時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可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結合時事進行學習,可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有利於加強教材的説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原理綜合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在研究、摘編、分析新聞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嚴謹態度,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引導學生逐步養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幫助學生辨別是非、認清方向、研究對策,更能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獲得極佳的教育效果,對他們整個中學階段以至一生都將產生很大影響。

思想品德課,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強調要求我做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對話,意味着參與,意味着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思想品德課重在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在社會風氣下降,人們追逐物質利益,輕視精神生活的今天,我們更應引導學生擯棄不良習氣,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隨着科技的日益發達,我們更應認識到道德修養的重要,科學技術再發達,如果沒有正確的人來操縱,那將對人類構成最大的威脅。我們教師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思想品德的重要,並引導學生時時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於社會的公民。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6

1、從整體上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的實效性:

①教學設計關係到教學品質的提升。課堂設計的整體思路是什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流暢?教學環節處理是否全面、科學?師生活動有沒有串在內在聯繫的主線上?

②對學情做了分析沒有?在上講台之前,往往花費較長時間“備教材”和“備老師”,然而在課堂上仍舊遭遇學生的冷淡。這是因為我們遺忘了“學生”。“最重要的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思維特點是什麼?學生的現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又是什麼?

③三維目標達成情況。一堂課後給學生留下了什麼?是印象還是體驗?是知識還是能力?是情感還是…?我們更應該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業設計是否合理?是為搶佔學生的課後時間嗎?是機械訓練嗎?其實作業是教育觀的體現和濃縮,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課堂教學一樣,作業是一種學習活動,我們思想品德作業的佈置要讓學生學會學、學會求知、學會探究,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2.反思是否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

新課程提出新理念,不要當成口號,理解並落實帶動教學行為的改變。

①有沒有構建“生活化”課堂。有時我們思想品德教師總以為自己已經聯繫生活,而學生還是覺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們聯繫的是誰的生活?”。如果離開了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體驗,就從根本上背離了新課程的思想。一些學生對思想思想品德課“學而不信”是因為他們已經有獨立的看法和觀點,知識掌握缺陷和是非觀念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認是思想品德教師偏離學生實際太遠的原因。

②反思師生關係,堅持“以人為本”。師生關係和諧與融洽,來自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及師生角色的轉變。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相統一。新課程提出了“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內心體驗和主動探究去學習,使他們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老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角色,適當總結、點撥和提升。在“人本”、“寬容”的課堂中,學生學習才有心理安全感,願意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學資源整合情況。思想品德課堂一定要堅持“開放性”,樹立“大資源”觀念。把課程標準、思想品德教材、社會問題和時政要聞、多媒體資源、本土資源和學生資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觀上特別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創造性運用教材。根據實際善於挖掘文本資源包括教材、報紙、雜誌、照片、地圖、圖表等,用善於開發影視資源、音像資源等營造情境問題。課堂信息一定要新,時政資料進課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碼的要求。更要處理好預設資源和生成性資源的有機統一。靈感稍縱即逝,要及時捕捉並變成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讓課堂充滿智慧和挑戰。當然這也要依賴與自己的“知識底藴”和“精神底色”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

3.反思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

出色完成教學目標並很好地突破重、難點,又要讓學生聽的“有滋有味”,離不開良好的教學策略和新穎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學內容的承載載體,我們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學法:啟發法、引導法、自主學習法、合作討論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教學法、活動體驗法角色互換法,社會調查法等等。但是,在實踐中,我們是不是又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神情茫然,彷彿做與我們無關的事情。我們的教學過程不要“滿堂灌”,不要“替蝶破繭”——蝴蝶雖然輕鬆地從繭中爬出來但永遠喪失了飛翔的能力。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當我們想突破傳統課堂重結論輕過程,想證明思想品德課堂不僅僅是“聽講”和“記憶”,還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經證明我們是進步了。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7

學習結束,自己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在工作,也讓自己有了許多體會和感受。

1、創造良好環境,開展適應性教育

七年級是剛進入中學的學生,即由一名國小生成為一名中學生角色轉變,固然在適應和學習上產生一系列問題,對此,作為品德課的老師,我們更加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和引導。這種新生教育不是單純地解決適應和不適應的問題,而是為了使國中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生活更加活潑、健康。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2、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自然就會去學,去研究。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剛剛從國小步入國中的學生,一時難以走出國小生的那份活潑、積極、主動的.情緒,上課時很容易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他們有個性,也想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對於身邊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們對新知識有着強烈的慾望;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加,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注意啟發性設問。問題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學生很感興趣,想想也都能答,也願意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得以充分調動。

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從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我每天注意看新聞和報紙,只要是能為教學所用的我都會進行收集。然後,在教學中適當加以應用。

3、營造自主學習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努力保持與學生的民主和平等關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的能力,做到教師將不多,學生獨立思考和提問時間多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讓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和關注個體的獨特性。

總之,我認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愛護每個學生,積極為學生創造學習的良好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8

七年級下學期思想品德第一單元是“做情緒的主人”,其中第一課是“七彩情緒”,主要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情緒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對人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強大的影響,使學生理解培養良好情緒的重要意義;對事情進行合理解釋是消除不良情緒的主要辦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釋自己或別人情緒的能力,建立起控制情緒的初步意識。

當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因情緒波動較大而導致不良後果,七年級學生剛升入國中,存在着不適應環境、學習、老師及眾多學生的交往等問題。那些適應國中學習生活的學生很快地步入正軌,有些很難適應的學生就會有情緒波動,產生逆反心理。下學期的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體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學會正確的解釋情緒、當有消極情緒時學會消除調節。我覺得設置的非常好,在這個轉折時期正好對有波動的學生做一次思想及心理的輔導與調節,給學生一個過渡適應的機會,對學生是一節很有意義的課。

通過了解情緒,學生才意識到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判斷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才能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前沒有意識到對他人的影響,今天學完對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我利用貼合學生身邊的故事、典型事例、情境反應對比、活動及心理資料輔助教學,在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並且喜歡我介紹的有關心理常識,有些學生厭學、不喜歡交往,這次都是對他們的一次很好的教育,我覺得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喜怒哀樂對自己及他人的影響、並且有意識的去控制它,在遇到不良情緒的時候能夠去換個想法,對事情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本節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結合課本及課外資料,貼近學生心靈去設計課堂教學,努力做好學生的思想及心靈的守護者。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19

我們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1、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六個任務項。圍繞任務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2、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師要努力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或愉悦、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是新課改後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節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既是實踐者,也是受益者。新課標為教師施展才能和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本人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對於這節課,我講授之後有一個最深刻地感受就是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學生了。時代發展了,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羣體,是一個最充滿勃勃生氣和希望的羣體,而恰恰也是被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們常常忽略的羣體,所以我想用一句最具有時代性的話對自己説,也對今天的教育説:“要與時俱進!要與學生俱進!”要用一雙走進學生內心的慧眼,用一雙與時俱進的慧眼,用一雙真正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慧眼去看待學生,而且把學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在本課的導入部分我提了一個問題: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出乎我的意料第一個同學就回答正確(即放在大海里),因為我想他們不可能馬上就回答正確,我還提前準備了許多引導學生的問題,誰想到竟然一個也沒有用上。之後我引導學生回憶國小的'班集體,請學生展示國小班集體活動的照片或介紹國小班集體的情況,目的是想通過此環節引導學生將心目中理想的班集體描繪出來。在課前準備時我沒有充分了解、觀察學生,估計他們會有膽怯心理,因為畢竟是剛剛邁進國中校園只有一週多的一年級新生,而且他們是即興展示,手中也沒有講稿,肯定會出現差錯。

我心裏忐忑不安並做好了給學生補漏的準備。但是到講課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展示讓我震驚、興奮。震驚的是他們説得非常生動、感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想不到這些剛剛進入國中校門的學生在面對新同學、面對眾多的陌生的聽課教師時,今天竟能這樣直接、大方的談論,我忽然也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在他們面前是那樣的不自信、甚至狹隘。興奮的是看到學生對這個問題在生活中早就有了很多深入地感想,而且在課堂上説出了他們最最真實的想法、是真正的心裏話。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狹隘,我們再也不能用以前那種不信任、不放心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學生了,應該真正的去了解學生,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再做什麼。學生不僅是我的學生,更是我的老師,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在今天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我們要建構新型的課堂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一種活潑、輕鬆、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師生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和體驗。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欣賞、信任他們,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信、幸福、滿足的情感體驗。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篇21

新形勢要求新課改,新理念催生新課型,這無疑對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知識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就對七年級《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和所碰到的困難。

1、教材注重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經驗,通過經驗再昇華為新的知識、情感、能力。例如,“珍惜新起點”中第一框“新學校、新同學”直接點出“國中生活新體驗”,讓學生去體驗,面對新學校遇到的新鮮事,體驗成為一名國中生的快樂。

2、教材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第一課第二框“創建新集體”中設計“我們都願意生活在一個怎樣的集體中”;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獨特性中的“續寫詩”你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愛我們的生命中的寫出“我的生命箴言”;等等內容都注重學生探討、查閲資料、理解、領悟。

3、教材能從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第二單元“走進青春”成長中的`煩惱等。這些設計符合不斷認識自我、悦納生理變化的標準,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4、教材在呈現方式上圖文並茂,清晰、雅緻、活潑,給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設計以國中生活中的新體驗和新感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珍惜國中生活,學做生活主人。

分析上述變化,從中概括出對我們實施新課程教學影響比較直接、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問題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是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第一,教學中學生生活線索和學科知識線索如何整合的問題。這是新課程變化最大的一個方面。

第二,教學中教育的形式與教育的內容如何統一的問題。

第三,如何處理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