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賞析3篇(通用)

來源:文萃谷 1.28W

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賞析1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賞析3篇(通用)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譯文

弓箭沐浴着霞光,寶劍照耀着寒霜。

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

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

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註釋

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走:跑。咸陽:指京城長安。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黃河西部,當時為異族所佔。

賞析

洋溢着愛國熱情的小詩,詩中抒發了詩人以身報國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極力渲染了詩人青年時期出征的豪邁氣概。弓箭在霞光中閃耀着光輝,寶劍照耀着寒霜,在凜冽的秋風之中,詩人馳出了京城,奔赴為國效力的疆場;這裏,詩人的自我形象鮮明,報國的豪情壯志表現得十分充分。這首詩的後兩句,作者用詩的語言表示自己的決心,説只要國家的河追地區沒有收復,自己就不打算回頭望一望故鄉。這比漢代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見《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的`話更進了一步。

這首詩先描寫,後抒情,兩者結合緊密。詩人把雕弓、寶劍、夜光、秋風,走馬等形象集中起來,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描寫之中充溢着詩人的報國熱情。抒情時,詩人抓住了對國土喪失的痛惜,直述以國為家,先國後家的決心。這首詩語言簡煉、生動,節奏感強。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殼士,自號白雲孺子。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唐朝宰相、文學家。令狐楚才思俊麗,尤善四六駢文。他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詩“宏毅闊遠”,尤長於絕句。有《漆奩集》一百三十卷,又編有《元和御覽詩》。

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賞析2

原文: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賞析:

弓背如彩霞明亮,寶劍磨得像霜雪一樣閃亮,迎着秋風跨上戰馬奔馳出咸陽。不收復湟一帶失地,我誓不回頭眺望故鄉。這是一首出征詩。詩的前兩句刻畫了青年將士的颯爽英姿,後兩句寫出了收復失地的決心。全詩主調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衞國的`豪情壯志。

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賞析3

[唐]王維《少年行四首(其三)》原文、註釋、賞析

一身能擘兩雕弧1,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2,紛紛射殺五單于3。

註釋:

1 擘(bò):分開,張開。雕弧:雕畫有文采的弓。

2 白羽:指尾部飾有白色羽翎的箭。

3 單于:漢時匈奴君主的稱號。漢宣帝時,匈奴內亂,諸王自立為五個首領。這裏泛指騷擾邊境的諸多敵將。

賞析:

神勇無敵,或許便如此詩描寫的樣子吧。遊俠可左右開弓,可視敵軍如無物,即便在馬背上顛簸奔馳都能喝令羽箭,射殺強敵。這是一個無所不能的.遊俠,更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戰將。《老將行》寫英勇為“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此詩則避開籠統敍述,專寫其對弓箭嫻熟與特異的運用上。第三句尤妙,描繪了一個劍拔弩張的射擊場景,轉技藝為邊功,“調”字更寫出主人公那種淡定與自信的神情。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兵俘虜匈奴單于五人,穩定邊疆局勢,後受封大司馬。末句或用霍去病事,預示主人公的封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