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金者》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4.7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賭金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賭金者》讀後感

這周看完《賭金者》,講述美國長期資本公司升騰與隕落的故事。這家基金是天才的“夢之隊”:掌門人是被譽為能“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約翰.梅里韋瑟;合夥人包括以期權定價模型而榮膺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科爾斯以及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兼美聯儲副主席戴維·馬林斯等。

這樣一支號稱“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於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的夢之隊,在成立之初就毫不費力地説服80名創始投資者每人至少拿出1000萬美元。共計募集資金12.5億美元。

在50個月之內,該基金的資本由最初的12.5億美元上升到48億美元,實現了約40%的年均回報率和185%的總資本收益率。

然而,在1998年3~9月的短短6個月內,該基金卻整整虧掉50億美元,甚至在這年的某一天之內就虧掉5.53億美元。最後瀕臨破產,連美聯儲都不得不出面召集由14家大銀行組成的銀團對其救助……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投資策略理論基礎是市場有效性理論,認為歷史數據可以確定中間合理水平,一切的偏離都會收斂。LTCM承諾一種理論上能將風險水平降低到零的套利策略,吸引了許多投資者。他們不關心基本面,用超級高的槓桿進行豪賭。

吃一塹長一智,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升騰與隕落的故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1、市場到底有效還是無效?

市場並不是完美的,它由無數的投資者組合而成,其中大多數投資者的行為通常是理性的`,但通常不等於永遠。也就是説資本市場時而有效,時而無效,是否有效取決於整個市場投資者的情緒。

市場有效是説投資者大多數時候是理性的,依據事實做出判斷,此時市場定價強有效;市場無效是指投資者受眾多外部因素影響,情緒總在極度樂觀與不合理的悲觀之間搖擺,樂觀時貪婪,悲觀時恐懼,此時出現非理性行為,導致市場定價無效。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背後永遠不變的原因貪婪與恐懼;通過歷史數據無法預測未來。所以一切依據歷史數據、市場交易後的K線、線性外推來預測股價短期的漲與跌是徒勞的,看K線、趨勢方向來下注,輸贏與拋硬幣概率的一樣,輸贏取決於運氣。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公司擁有速度變態的高速計算機網絡、頂級的數學家、天才般的交易員、還有諾獎得主的理論加持,常人不具備的獨特資源優勢,但依然無法通過預測市場波動穩定盈利。

所以,想通過博弈,掏對方腰包獲利,這條路真的走不通,但市場上絕對部分的投資者在這條不通的道路上狂奔。很慶幸自己在技術路線這條道路上浪費的時間不多。以分享企業經營成果為目的的投資,才是普通投資者應該走的方向。

在股票市場待久了,有了“投資很簡單,但並不容易”的感歎。

“簡單”在這些理念很容易理解和明白,難在“企業未來經營情況要和我們的估計大致一致”的評估上,企業經營受外部和內部影響的干擾因素特別多,評估、預測未來本身是件非常艱難的事兒。

比如現在的騰訊,我們的擔心不在已經發生的事件上,而是自己沒看見的領域,沒看見並不表示它不存在,怕看漏了什麼。這是投資過程中必須承擔的未知風險,所以要適當分散,要更高的價格折扣作為安全邊際,要投資好生意的好企業。

2、為什麼要遠離槓桿?

高槓杆是擴大收益的好手段。尤其對於LTCM來説,因為他們套利的價差水平都非常低,總資本收益率在1~2%之間,不加高槓杆,收益連理財產品都不如。LTCM的精英們對市場有效理論篤定,對自己的數學模型非常自信,槓桿比率30~40倍。猜對了,年化40%+的獲利;賭錯了,本金幾個月都可以輸完。高槓杆是長期資本走向破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賺得再多,一朝盡失。

3、市場什麼稀奇古怪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按照市場預測模型,長期資本的基金只有遇到十西格瑪的極端事件(6西格瑪對應百萬分之三至四的缺陷),基金才有可能破產。而不幸的是他們真遇到了,而且百年難遇的極端情況,竟然連着兩年都出現。

實際上金融歷史上到處都是這種“肥尾”事件,即異常極端的價格擺動。股票投資如何避免這種情況?抱歉沒有辦法預測且避免,唯一能做的就是敬畏市場,適當分散投資,用長期不用的錢投資,做好在出現極端事件時,確保自己能活下來的準備。市場低迷的程度總是有可能超過你基金能存活的壽命。才有了巴菲特説:投資是比誰活得久,而不是誰跑得快的遊戲。

4、最近資本市場“量化交易型基金”很火,收益率高達20%+,能投嗎?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歷史數據中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作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

我對量化交易瞭解不多,無法評估量化交易策略的長期有效性。在《賭金者》書中我們能找到一些有用的參考信息:

①長期資本公司被14家銀行救助後的20xx年,梅里韋瑟、哈賈尼、希利布蘭德、羅森菲爾德等離開長期資本公司,拉起原班人馬成立了JWS,利用之前50億買來的慘痛教訓,把槓桿降至15倍以內,改進市場預測模型,優化投資策略,募資2.5億準備東山再起。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很遺憾,JWS合夥公司成立十年後,梅里韋瑟的投資再度出現嚴重虧損,導致基金被迫清盤。

②長期資本隕落後,華爾街提醒道:如果下次有默頓這樣的人物推銷管理風險和預測概率的高級模式,如果哪個計算機系統號稱擁有全部歷史數據,可全面量化未來的市場風險,作為投資者的你必須轉身就跑,而且越快越好。因為失敗的案例太多了。例如:

√、20xx年3月20日,倫敦摩根大通的首席投資官辦公室交易員Bruno Iksil的綽號正是“倫敦鯨”。20xx年Bruno Iksil被曝在債券市場大舉建倉,但是市場走勢與預判相反,引發他以對衝風險為初衷的交易組合在6周內虧損了20億美元,引發了金融市場的軒然大波。

這一虧損數字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了摩根大通史上最大規模的衍生品押注高達65億美元的虧損。由於Bruno Iksil對企業債交易造成信貸市場的劇烈波動,這一事件也被稱為“倫敦鯨”

√、Howie Hubler曾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明星債券交易員。在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Howie Hubler認為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會崩潰,於是買入信用違約掉期(CDS)來進行賣空。

為了應付CDS的保證金,Howie Hubler同時進行了抵押債務證券(CDO)的交易,結果卻因此鑄成大錯,他以為安全的CDO令摩根士丹利在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時蒙受90億美元的虧損。

③通過管理風險,掏別人腰包賺市場的錢,本質是零和甚至負和博弈,長期看,這條路真的走不通。我不知道國內的量化基金能走多遠,最終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穫的喜悦還是虧損的悲傷,時間能驗證.......

看完長期資本升騰和隕落的故事,更堅定了我走的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路線,即:以分享企業經營成果而獲利,視市場先生的饋贈為落風之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