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複習資料彙總

來源:文萃谷 1.94W

練習題從狹義上講,練習題是以鞏固學習效果為目的要求解答的問題;從廣義上講,練習題是指以反覆學習、實踐,以求熟練為目的的問題,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煩、難題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學複習資料,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學複習資料彙總

一、名詞解釋

1、教育學 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 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 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繫和關係,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複性。

4、教育學的任務 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 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 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7、學校教育 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簡單的説,學校教育就是專門的育人活動。

8、遺傳素質 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準。

10、全面發展教育 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 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 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 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 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 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係 ――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

16、師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係 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

18、學校教育制度 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的關係。

19、癸卯學制 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餘,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 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 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 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 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鍊,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 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 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 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29、教育思想 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30、課程計劃 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 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繫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 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 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 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35班集體 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經過一定的培養,使其成為具備集體特徵的正式羣體。

36課外教育 指的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 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8社會教育 是通過學校以外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羣眾進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 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長自覺的、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行為活動。

40教育合力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種教育力量統一要求、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 合理組織好各項工作,協調好各種關係,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42學校管理 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組織好學校各項工作,協調好學校各種關係,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這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職能 是管理系統中管理者和組織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

44決策 在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中選擇出最佳方案的行為。

45管理體制 是指一定組織系統的機構設置、隸屬關係和管理職責、權限劃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 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47現代教育觀 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關照人的主體性發展,致力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48學校整體改革 指整體育人,以達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49教育科學研究 簡稱教育科研。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從教育的客觀實際出發,採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去研究教育現象,蒐集和積累教育事實材料,認識教育本質,揭示教育教育規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50教育測量—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規則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加以數量化測定的過程。

51教育評價 是根據一定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對教育現象、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價值判斷,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52教育現代化 是一個國家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所達到的一種較高水平狀態,是傳統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內的教育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教育學簡答題

1、 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科學教育學階段

2、 古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1)階級性,等級性(2)非生產性(3)專門化(4)教育內容具有明顯的分化趨向和知識化趨向

3、 近代學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生產性;普及性;系統性;雙軌制

4、 現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呈現出了哪些基本特徵?(1)與社會聯繫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學制的開放性,梯形化和彈性化(3)教育的現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性

5、 生產力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係:(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制約着教育的類型和結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和制約着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內容;還制約着教育方法、手段、設施及形式等;(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教育是實現科學知識社會化和使現代科技由可能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樑和關鍵;教育還是實現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生產技術更新的重要手段。

6、 政治與教育之間的辯證關係: 政治與教育的制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影響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響教育制度的形成和變化(3)影響教育財政狀況(4)影響受教育權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對政治會有一定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在影響社會政治延續和推動社會政治生活兩個方面。

7、 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1)人口數量影響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的制定和實現(2)人口結構及其分佈狀況影響教育結構及學校佈局狀況。(3)學齡人口數量影響教育規模及經費使用。

8、 教育對人口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長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質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結構合理化的作用。

9、 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視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呵護兒童健康;着力增強動手能力;特別關注學習態度

10、 少年期的教育應該注意些什麼?重視青春期教育;豐富精神生活;鼓勵獨立判斷獨立思考

11、 青年期教育主要應該注意哪三個方面?(1)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祕社會的關係(2)樹立事業心、責任心、提高從事社會職業的素養、從事創造性活動的意識和能力(3)正確處理友誼、愛情和婚姻

12、 學校教育發揮主導作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符合社會發展方向、反映社會發展要求;有效地協調其它教育影響;符合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創設適宜的動物園文化環境,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動;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

13、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體表現:(1)控制教育對象發展方向和預期結果(2)指導和支配整個教育活動過程(3)評價、檢測教育質量

14、 我國的現行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5、 “個人全面發展”包含哪三個層次的目標?(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彌補舊式分工對工人所造成的缺陷,減輕資本對工人,尤其是對童工有體力智力方面的摧殘(2)在處於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作為過渡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裏,逐步消除私有制,消滅舊的分工,推動社會發展,向“個人全面發展”這一理想目標日益逼近,(3)到共產主義社會,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矛盾的最終解決,觀念中的“個人全面發展”和現實中的“個人全面發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 全面發展教育與“個人全面發展”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區別:(1)角度不同,全面發展教育界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個人全面發展”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2)二者分屬不同範疇,“個人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一個與共產主義理想聯繫在一起的最終目的,全面發展教育則是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組成部分而言的(3)實現條件不同,實現“個人全面發展”,與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一樣,必須同時具備各方面的相宜條件才行,全面發展教育僅藉助學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實現。聯繫:(1)都是以研究人的發展問題為為基本任務,(2)教育畢竟是人的發展重要影響因素,(3)“個人全面發展”學説是指導全面發展教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器,這一學説對我們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規和進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17、素質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徵?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長期性、開放性、時代性、實效性。

18、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1)注重思想先導,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動力機制(2)改革檢測評價,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機制(3)抓好常規管理,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機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

19、課堂素質教育的四個基本點:認知停*點,情感激發點,思維展開點,心靈交流點。在這四個基本點中,*認知停*點解決學會的問題,*情感激發點解決想學的問題,*思維展開點解決會學的問題,*心靈交流點解決樂學的問題。

20、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1)狠抓薄弱環節,努力爭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2)建立新型課堂人際關係,增強心理相融度(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4)充分發掘潛能,注重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

21、課堂素質教育應該遵循哪些教學原則?(1)全面施教,整合優化(2)注重個性,鼓勵創新(3)目標導向,情境薰陶(4)動手動腦,和諧發展(5)師生互動心向一致(6)關注學法,改進教法

22、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策略:(1)精講精練加強針對性(2)分層遞進,符合規律性(3)學會做人,尋準教育點(4)指導學法,教人會學(5)自主發展,訓練自控力

23、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承上啟下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社會的代表者和社會道德的實踐者

24、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班集體的領導者;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父母的代理人

25、 教師勞動的特點有哪些?勞動對象的複雜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過程的創造性;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勞動成果的長效性

26、 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什麼特殊要求?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作

27、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五對矛盾是什麼?主觀的成熟體驗與客觀的相對不成熟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強烈的活動需要與能力發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慾與識別能力較低的矛盾;性意識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觀念薄弱的矛盾。

28、學校教育制度有什麼重要意義?學校教育系統作為國家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的最嚴密、最有效的組織,它集中體現了整個教育制度的精神實質,學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確和完善,它直接關係到教育目的的實現,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進行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也對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生產力的提高,青少年兒童身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9、我國1951年學制主要有什麼特點?(1)明確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國人民特別是工農幹部受教育的機會,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2)新學制確立了各類技術學校和專門學校的地位,保證了各種人才的培養,體現了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方針,(3)保證了一切知識分子和老年知識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機會,(4)體現了方針、任務的統一性和方法方式的靈活性,(5)充分體現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則。

30、我國中國小德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具體來説,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培養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2)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3)逐步形成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4)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1、我國學校德育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方向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教育的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32、老師指導學生自我教育應進行哪幾方面的工作?(1)指導學生掌握修養的標準(2)自我評價(3)道德情感體驗(4)在社會實踐中鍛鍊品德。

33、中國小教學的任務有哪些?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獲得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教會學生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34、 中國小常用的教學原則有哪些?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35、 中國小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練習法、實驗法。

36、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講授的內容要有科學性;講授要有系統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層次清楚,突出重點、難點;講授的語言要有條理性、簡練性、啟發性、生動性、語音、語調要有和諧性;恰當運用板書和體態語言,強化講授效果。

37、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有哪些?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選擇;根據學科和教材特點來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來選擇;根據學校的客觀條件來選擇;根據教師的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和個性特點來選擇。

38、班級授課制有哪些特點?以“班”作為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能擴大教育對象,提高教學效率;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教學;便於學生之間互相觀摩,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能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利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能保證正常的教學常規,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由於班級授課制的優越性,因此,自產生以來,班級授課制便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39、怎樣備課?做好三項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寫好三個計劃學年或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40、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教學目標明確,完成任務好;教學內容正確、充實。抓住重點、難點、關鍵;教學方法適當,教師善“啟”善“導”;語言規範、板書整潔;教學進程組織嚴密、結構緊湊;師生雙方積極性高。

41、中國小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哪些?傳遞 接受式、引導 發現式、輔導 自學式、情境 陶冶式

42、運用練習法有什麼要求?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精選練習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適當分配練習的份量、次數和時間;在練習過程中要加強指導,經常檢查練習的結果。

43、良好班集體形成的標誌?(1)全班同學有共同的奮鬥目標(2)有團結一致的領導核心(3)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集體輿論。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1)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導學生學好功課(3)組織好課外活動,指導課餘生活(4)組織學生勞動(5)指導團隊會工作,協調班內外教育力量(6)處理班級日常工作(7)抓好學生的入學教育和畢業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45、班集體形成過程:初建鬆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展階段

46、建設班集體的主要方法:(1)調查瞭解學生,研究班級情況(2)提出奮鬥目標,組織共同活動(3)培養集體論,形成優良班風(4)培養和發現班級骨幹,形成集體核心(5)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

47、班集體管理的幾種類型:常規性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班集體的管理。

48、畢業班集體管理的內容:掌握學生的志願和思想動態,進行理想教育和畢業指導;指導學生複習功課,迎接考試,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做好畢業生鑑定和優秀生評選

49、階段性管理工作的內容:開學前的準備工作;開學初報道註冊工作;期中對前一階段進行檢查和小結;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和考試。

50、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組織上的自願性;內容上的廣泛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樣性

51、課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確的目的性與周密的計劃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面向全體;充分利用當地條件。

52、課外校外教育的三種組織形式:羣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

53、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自願原則:(1)充分考慮學生意願,讓學生自願選擇、自願參加(2)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自主原則:(1)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獨立自主參加活動(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

54、校長負責制的含義:校長是學校行政總負責人,他擁有人權、財權、行政決策權,負責領導教育、教學和行政工作,對上級黨政領導部門負責,對外代表學校,是法人代表,黨支部是學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對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起監督保證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校務委員會對學校實行民主管理與監督

55、學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經濟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現代技術的方法。

56、教師的職責:是教師職權範圍內應負的責任。教師的基本職責有如下幾個方面:(1)教好功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4)組織好學生的課外活動協調學校與社會、家庭的關係(6)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參與學校的管理。

57、當前教育思想轉變中,要樹立哪些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觀;現代人才觀;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科學的學生觀;現代課程觀;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質觀;終身教育觀;大教育觀;全民教育觀;現代教育方法觀;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礎教育改革的任務有:(1)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2)探索全面實現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運行機制;(3)改革學制,滲透或引進職業技術教育,全面實現“雙重任務”(4)改革課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5)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59、學校管理改革的趨勢有:(1)學校管理自主化(2)學校管理開放化(3)學校管理民主化(4)學校管理技術手段現代化(5)學校管理的精緻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點?除了具有創造性和艱鉅性等科學研究的共同特點之外,還有以下主要特點:(1)研究目的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服務性(2)研究參與者的廣泛性、羣眾性(3)研究成果的遲效性和長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務是什麼?: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務是探索、認識、發現教育規律,並運用這率真客觀規律來指導教育實踐。具體任務包括:(1)研究當代教育發展,指導當前教育實踐(2)總結教育經驗,推動教育學科建設(3)進行中外教育比較研究(4)預測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62、堅持科學態度,遵守科學道德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熱愛真理、客觀誠實;勇於創新、嚴肅認真;不畏艱辛、合作競爭

63、教育科研過程中應做好哪些工作?(1)選擇科研課題(2)提出理論假設(3)確定科研對象(4)制定科研計劃(5)選用科研方法(6)蒐集科研資料(7)進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測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進教學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評價的功能是什麼?測定功能、診斷激勵功能、指導功能、導向功能

66、教育評價的原則: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67、教育評價一般從哪些方面來進行:學校辦學的水平評價、德育工作的評價、教學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評價

68、教育現代化模式的選擇必須遵循哪些原則?(1)目標導向性原則(2)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原則(3)堅持相對平衡、協調發展的原則(4)堅持揚長補短、發揮優勢,創建特色的優化原則(5)堅持可行性原則。

69、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是:(1)教育優先發展(2)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3)服務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4)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5)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6)依*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7)堅持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8)多形式辦學,多規格培養人才。

70、 如何開展課堂研究?

(1)確定班組抽樣的具體方法(2)提出相應的課堂研究假設;(3)弄請該課堂研究中的三類變量;(4)搞好課堂研究設計

教育學選擇填空題

1、《緒論》 最早闡述教育目的、制度、內容、方法、師生關係的教育專著是《學記》。童年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學校產生的必備條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一定的政治基礎、一定的文化基礎。貫穿於《大教學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自然適應性原則,人生階段一般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規律》 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條,一條反映的是社會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係,另一條反映的是人的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係。學校教育的出現是教育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分化出來的一大標誌。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現為由主要為繼承已有文化遺產服務逐步向主要為未來社會服務,即由繼承型轉向發展型模式。科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化的人。在現代社會裏,經濟、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響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一定社會裏,通過組織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強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徑實現着其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這一功能表現在延續、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上,教育以人為對象,以育人為己任。學會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語是嬰幼兒期極具重要意義的兩件事情。幼兒的主導活動是遊戲,養育是嬰兒教育的首要任務,好奇心是人的智慧發展的原動力。童年期最為艱鉅的任務是掌握和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核心任務是幫助兒童學會學習,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青年應學會選擇。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分為內外兩大類,內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和教育。宏觀社會環境和微觀社會環境構成人的生活環境。生物本能起源説的觀點是法國利托爾諾。教育的心理模仿説是美國教育學家孟祿。奴隸社會是教育作為獨立活動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會實現對教育進行控制的中心環節。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內容的同一性、整體的原始性、形態的融合性。文化通過文化背景對教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和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廣泛聯繫。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經政制度之間存在着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養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滿足嬰兒的合理需求;有意適度訓練其器官;在生活環境中有意設置豐富的刺激物;儘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別注意的是:關注非智力因素,為正規學習打好基礎,發展幼兒口語,教幼兒學會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斷獲得成功。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有:社會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況;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馬恩關於“個人全面發展”的學説。素質的基本屬性有:相對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應試教育的主要危害有:嚴重地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摧殘身心健康;壓抑個性發展。在西歐,教會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僧侶,封建主培養騎士。三類基本教育目的即個體本位觀、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觀和文化本位觀。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制定教育目的時所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一般來説,教育目的包括兩大構成要素,一是規定所培養的人具有的社會功能,二是規定通過教育在教育對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種內在素質及其結構。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共同構成。德育是以培養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實質就是把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品德的過程。智育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育。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審美知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4、《教師與學生》 在教育過程中,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的教,“教有法而無定法”説明了教師工作具有創造性,教師的勞動也有複雜性,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學生主體性表現在:創造性、自覺性、獨立性。學生客體性表現在:向師性、依賴性、可塑性,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包括: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教師的作用表現在:對社會的作用、對學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則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的智能結構是指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師生關係通常表現為教育關係和心理關係,而後者又包括情感關係和認識關係。根據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分為命令-服從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參與型。

5、《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近代最早的學制是癸卯學制,解放以來我國學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學制,我國當代學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學制按橫向劃分有:幼兒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學制建立的依據有: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狀況、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本國原有學制和本國曆史文化傳統。我國學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改革學制結構,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1951年學制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1958年學制進行了十年一貫制的試驗。

6、《德育工作》 構成德育過程的主要形態是:説服教育、實際鍛鍊、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從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作為開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包括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評價法有四種主要方式: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評比競賽、操行評定。德育方法除説理教育法外,還有實際鍛鍊、示範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評價法五種方法。

7、《教學工作》 制定教學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制定有關課程總體規劃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對班級授課進行了系統研究和説明的著名教育家是誇美紐斯,杜威主張“兒童為中心”“從做中學”,傳遞-接受式源於赫爾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理論並參照我國教學實際工作的成功經驗概括而成。引導-發現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是布魯納和杜威抽倡導的發現教學法。學校的正規課程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中國小課程的表現形式有:教學計劃、教學參考書、教學大綱、教科書。中國小老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的手段為標準分為: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觀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中國小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的根據是:教學目的、教師的知識水平、學生的年齡特徵、教材的特點。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有:備課和上課、佈置作業、課外輔導、考試。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指向性、簡略性、操作性、整體性。隱性課程的特點是:隱蔽性、全程性、非預期性。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方式,學校的課程劃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中國小常見的顯性課程有: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綜合課程。課程計劃由學科設置、學科開設的順序、課時分配和學年編制、學周安排組成,其中心內容是學科設置。教學過程的特殊性表現為:認識主體的不成熟性和發展性、認識對象間接性和概括性、認識方式的簡捷性和高效性。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一。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提問、討論、讀書指導法。講授的方式有;講述、講解、講讀、講演。以直觀感受為主的教學方法有演示法、參觀法。參觀的種類有,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和總結性參觀。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實驗法、練習法、實習作業法。實驗有感知性實驗、驗證性實驗、複習鞏固性實驗。中國小學法指導的根本目標是: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中國小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輔助形式有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複習教學和遠程教學。備課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其中鑽研教科書是備課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個程度。常見的教案有:講義式教案、提綱式教案、綜合式教案。課外輔導的形式有個別和小組輔導兩種。教學效果的反饋環節是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考試、考查是檢查學生成績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則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辭關重要的原則,培養班集體的先決條件是確立奮鬥目標,調查瞭解學生是建設班集體方法的第一步,常規性班級管理包括: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級規章制度的執行。有學生對班主任説放在筆盒裏的10元錢不見發了,班主任怎麼做最好: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希望拿錢的同學主動承認,教育同學加強防範意識,希望拿錢的同學悄悄把錢放回原處。班主任是學校領導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是班主任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決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協調班主任工作過程中的各種關係的基本準則,是班主任工作過程中規律和特點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有民主意識。班幹部的選拔和評優應該民主評議。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適應教育、常規教育、傳統教育、學習方法教育。班集體的管理包括常規性的班集體管理、階段性班集體管理、畢業班集體管理。制定班主任計劃包括學期工作計劃、具體執行計劃。總結有全面總結、專題總結。班集體的形成過程有:初建鬆散階段、基本形成階段、鞏固發展階段。

9、《課外校外教育》 課外校外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專題集會屬於羣眾性活動,課外校外教育的區別是組織者不同,它們的聯繫表現在有共同的特點、作用、內容和形式上,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特點有:形式上的多樣性、活動上的自主性、內容上的廣泛性、組織上的自願性。羣眾性活動有:報告會、座談會、專題集會。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包括:自主性原則、自願性原則、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三大類即羣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養育結合。

10、《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學校領導在執行階段的重要職責是協調。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校長在處理學校管理中的各種問題時,要特別注意決策的層次性,體現管理方向反映學校管理全局的是計劃,學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經常運用的最具有傳統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務在於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檢查和指導是教學管理的重要職能。現代學校管理必須實行教師崗位責任制的客觀要求。教師崗位責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編、定員和定工作量。教師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師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單項考核兩種,對教師的考核一般採用平時和定期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學校管理過程的四個基本環節包括:制訂計劃、組織執行、督促檢查和總結提高。教師培養和提高的途徑有脱產進修和在職進修。在執行階段,學校領導主要應該抓好組織、指導、協調和激勵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應堅持為人類做貢獻的教育價值觀,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應是教育總目標,“一條龍”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體改革。新時期基礎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點是德育的主體性、德育的開放性、德育的複雜性。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包括單項改革和綜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體表現在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學民主化三個方面,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學率,基礎教育實施的單項改革主要有德育、課堂教學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劃分是最基本的分類方式,資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關鍵性的,研究當代教育發展,指導當前教育實踐是教育科研的重點任務,科學研究主要具有的兩大特點是艱鉅性和創造性。理論假設的三個階段:發現新事實與已有理論之間的矛盾,構建假設的核心,抽出某種推測性設想,構建假設的推論部分。為了正確地進行分類,需注意的幾點是:標準同一、結果相稱、子項相斥、逐級劃分。科學抽象應符合的要求有:以實踐為基礎,且必須回到實踐中體驗其正確性、科學抽象出的東西必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層抽象必須能演繹出低層抽象。創新是科學的靈魂。從範圍分,教育科研有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從性質分教育科研有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一般來説,教師應選擇個人力量就能承擔的、微觀的、以應用為主的教育研究課題。科學的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選擇課題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環節。教育科研過程就是對教育科研資料的蒐集、使用和再創造的過程。分類方式按照複雜程度分為劃分、整理次序、系統分類三種。強調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蒐集數量資料和非數量資料相配合,是當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點。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有教育科研報告和教育科研論文。教育科研報告包括實證性,文獻性研究報告。按寫作要求,教育科研論文分為投稿論文和學位論文。若按研究層次,教育科研論文分為經驗性論文、評述性論文、研討型論文和學術型論文。前言、正文、結論是實證性研究報告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在實驗報告中正文由實驗進程、方法和結果構成。撰寫教育科研報告的過程有三個環節,寫作提綱、撰寫初稿(中心環節)修改定稿。謀篇構思的關鍵是安排好層次結構。

13、《教育測評》 教育測量的要素有單位、參照點、量表。根據測量的內容教育測量可分為學業成績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特殊能力測驗。根據實施測量的時機教育測量可分為準備性測驗、形成性測驗、總結性測驗。根據測驗結果的評價標準,教育測量可分為常模參照測驗、目標參照測驗。良好的測量應具備的條件是正確性、可*性、鑑別性和實用性。測驗編制的中心環節是編制題目。根據學生自由反應的程度,可以將主觀性試題分為限制反應試題和擴展反應試題。根據評分是否客觀把試題分為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兩類。教育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分為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按評價的方式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教育評價的功能是測量功能、診斷激勵功能、指導功能、導向功能。教育評價可分為準備、實施、和結果處理三個階段。客觀性試題主要包括填空題、選擇題、是非題和簡答題。

14、《教育現代化》 教勞結合是一個雙向作用的過程,它一方面強調教育必須結合生產勞動,另一方面則強調生產勞動必須依*科學和教育。就全國而言,農村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在規劃成人教育時要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多形式和多渠道籌措教育辦學經費,是中國特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唯一途徑是教勞結合。教育的經濟效益是通過育人來實現的。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質現代化。教育現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標具有導向功能,其經濟目標具有間接性,社會互動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羅克。教育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基礎地位、優先地位。

教育學論述題

1、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一個服務”變為“四個服務”(即升學變為適齡學生、學生素質、合格新生和合格勞動者)

2、探索全面實現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運行機制。突破“一切圍繞升學考試”。明確學校培養目標

3、改革學制,滲透或引進職業技術教育,全面實現“雙重任務”。“3+1”(前三年文化課,第四年職業技術課)

4、改革課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中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課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內容)。 趨勢:必修課(為主)、選修課、活動課和社會實踐課“四結合”。

5、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2、管理教學工作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工作計劃

1、建立學校教學工作的計劃體系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學校、教研組和教師教學工作計劃)

(二)教學工作的組織(教務處:編班、排課、校歷、作息時間、學籍)

(三)教研組工作的管理

1、教研組的主要任務,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工作,總結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和教學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師集體,培養良好的教風,改進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

2、教研組的設置3、教研組長的選用4、加強教研工作的指導,搞好教研組的建設

(四)教學工作的'檢查與指導(五)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1、明確的指導思想2、完整的工作體系3、對形成教學總理的諸要素實行管理4、對教學工作全過程實行管理5、教學工作質量檢查與質量分析評價

3、聯繫實際談談學習教育學的意義?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提高貫徹教育方針的自覺性;有助於樹立熱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全面提高教師素養;有助於科學育人,提高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於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學研究。

4、聯繫實際談談針對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應該採取哪些相應的教育舉措?(1)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順序性,教育工作應該循序漸進、逐步推開(2)個體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和穩定性,教育工作者應加強教育舉措的針對性(3)個體身心發展既有統一性,又有個別差異性,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應注意因材施教(4)個體身心發展還有可變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時跟上對象的發展變化,抓住成熟期、關鍵期,適時而教。

5、結合人生階段與教育,談談你對終身教育的理解:終身教育制度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制度,它採用開放的、靈活的、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學習技能,在終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學生的需要會得到更多地滿足,個性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考試失敗與成功的概念將失去意義。教育對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意義,終身教育正好能夠滿足人生各個階段的教育要求,從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個人的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其優勢與劣勢。為了使每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生活得有意義,當然就需要在每一個階段都接受相應的教育。再説,當前人類正面臨着許許多多的挑戰,終身教育、終身制學習無疑有助於我們接受這些挑戰。

6、你是怎樣認識素質教育的?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你認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為?

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從結果來看,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提高教育對象整體素質結構水平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素質教育要有以下幾點正確的認識:(1)素質教育不是對現行教育的全盤否定(2)素質教育不是對考試的否定(3)素質教育不是對加強“雙基”教學的否定(4)素質教育不是要淡漠對尖子人才的培養(5)素質教育不是要讓學生無所事事,沒有課業負擔(6)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加強薄弱課程和薄弱學校(7)素質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日常概念的層面。

7、結合實際試述作為一各21世紀的老師應該具備什麼素養?(1)思想政治素質:政治思想素養了職業道德素養,其中後者包括: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團結協作。(2)教師的智能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能力結構: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創造能力、自我鑑定、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

8、結合實際試述老師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發揚民主,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緒,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9、根據我國實際,參照現代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勢,你認為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樣進一步改革?

(1)重視幼兒教育,並將其納入學制系統,(2)入學年齡提前,義務教育年限延長(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着綜合和統一的方向發展(4)調整高等教育結構,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終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視。

10、德育在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中有什麼意義?請結合當前實際説明為什麼要加強中國小生的德育?

德育對青少年學生的發展,對學校教育的實施,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1)培養學生的品德,制約他們的發展方向;(2)規定學校教育的性質(3)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德育現實:一是德育目標相對滯後,二是教育內容缺乏必要的穩定性和科學性,三是教育內容脱離學生生活實際,四是教育方法單一,五是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沒有形成合力,社會現實往往與學校德育目標相異。1、德育在青少年學生全面發展中有什麼重要意義?請結合當前實際説明為什麼要加強中國小生的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我個人認為道德能力在能力體系中佔據很重要的位置,因為道德不僅事關個人的健康發展,而且事關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德育排在“德、智、體、美、勞”之首,可見其重要性。一個人如果道德能力強而其他能力弱一點,他至少會有所作為;但如果其他能力強而道德能力弱甚至是差,那他就會危害社會,能力越強,危害越大。同時,國家治理社會的手段主要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職能和調整範圍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法律無法約束或約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過道德來約束,所以黨和政府才提出以德治國。從這個角度説,道德能力是基礎和前提。同時,道德能力是當代中學生健康發展的必備要素。道德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同時也有助於自我心理狀態的調節,當然,毫無疑問,一個人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是其養成對國家和社會責任感的前提。

首先,中國小生大部分是六七歲至十幾歲的未成年人,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變化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斷是非的能力也較弱。使青少年從小養成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為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有重要的意義。其次是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要求;三是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四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需要。

11、結合實際,談談普通中國小當前德育工作的狀況,以及你對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設想。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中國小德育要以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為目標。要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從國小生的生活圈、中學生的社會公共生活面出發,讓學生學會生活,以不斷提升生活質量。要強調道德、心理、法律、國情、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統一在人格教育上,讓“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成為做人的基本道德規範。中國小德育應注重人文性,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獨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認知、判斷、反思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內容編排上,以學生的道德發展需要為中心,選取學生能理解、接受的內容,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興趣,使學生覺得這門課有助於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能得到啟發。應採取多樣化的途徑和方法。在課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道德討論、角色扮演、價值澄清等,平時輔以課外活動,如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和親子溝通。道德教育既要體現國際性、開放性,同時也可以利用地方史、歷史遺物、紀念碑等地域性資源。如在編寫面向西部地區的教材時,就可以結合延安地區的革命歷史和變遷,帶學生參觀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遺蹟,激發他們的愛國意識。在教學的靈活性、生動性、形象性以及教材的圖文並茂、語言活潑、深入淺出等方面,也要加強和改進。

2、結合實際,談談普通中國小當前德育工作的狀況,以及你對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設想。

近年來,中國小德育工作面臨的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從國際上看,隨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日趨發展,國際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青年一代的鬥爭更加尖鋭複雜,學生面臨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巨大沖擊;從國內來看,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學生面臨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等的極大考驗;從教育自身來看,隨着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學校德育工作在目標、任務、途徑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於“精英教育”的深刻變革。

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一是深入學習,領會實質,統一思想認識。

二是紮實調研,制定措施,做好政策準備。

三是全面部署,加強監督,確保落到實處。

聯繫當前實際,我感到要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做到三個堅持:一要堅持“育人為本”。二要堅持“德育首位”。三要堅持“全員育人”。

【提出了“一個堅持”(堅持以人為本)、“三個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四個提高”(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學校黨委及各級黨組織、學生黨支部、共青團組織、學生會、學生班級、學生公寓乃至網絡虛擬羣體都應該提出各自的具體要求;從責任人來説,對校長、學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直到學校的廣大教職工,都要明確各自的責任,給予提出具體的要求,並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

總之,我認為應該始終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作為學校建設的首要問題,始終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新人才,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接班人。

12、聯繫實際試述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1)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學生學習以間接經驗為主;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結合的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把系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瞭解掌握知識、弄清知識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能夠自如地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3)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辯證統一有教學過程中的,掌握知識是提高思想的基礎,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於知識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識並不等於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實踐中必須以知識教學為主,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渾然一體。(4)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規律:現代教學論強調教與學二者的辯證關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去學,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丐主導作用。:承認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性。

13、請結合有關教育理論談談對人人可當班幹部的幹部輪換制的看法:【培養學生的管理主體意識,換位思考,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學生責任感的培養猶如幼苗長成大樹,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挫折教育,協作教育。自制教育,自律能力,主人翁責任感,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的培養,."參與和認同"的權利,幫助學生提高自我價值的認識,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抑制自卑情緒的發生。為孩子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使學生養成樂觀的態度】

14、如何貫徹課外活動的指導原則?自願原則:a充分考慮學生意願,讓學生自願選擇、自願參加。b教師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自主原則:a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獨立自主參加活動,b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a符合學生年齡特徵,b考慮學生個性差異

15、談談家庭教育“三結合,一協調”的看法?(1)教養結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關心孩子的物質生活,又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品德,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2)愛嚴結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既要關心愛護子女,又要嚴格要求子女(3)言傳身教結合是指做父母之邦的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嚴格控制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家長教育子女的協調一致,一是指父親、母親、祖父、祖母等給孩子的生活待遇和教育要求要完全統一,不可各搞一套,二是指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前後一致,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自食其言,憑自己的喜怒好惡隨時改變對孩子的要求。

16、怎樣撰寫教育科研論文?(1)弄清所寫教育科研論文的種類(2)抓住教育科研論文的結構特徵(3)按照撰寫教育科研論文的一般步驟和要求。其一般步驟有:一前期準備階段:明確目標,選擇課題;確定主題,擬好標題;謀篇構思,編寫提綱。二撰寫初稿:搞清寫的是哪類論文,選擇的是什麼課題;立意要新,標題要直接、簡潔;謀篇構思的關鍵是安排好論文的層次結構,提綱是對論文層次結構的具體化。三是修改定稿;修改論文主要考慮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兩個方面。

17、 如何開展課堂研究?

(1)確定班組抽樣的具體方法(2)提出相應的課堂研究假設;(3)弄請該課堂研究中的三類變量;(4)搞好課堂研究設計

18、試述教育觀念的轉變對基礎教育有何影響?

在當代,實施基礎教育的主要機構是國小、國中和普通高中。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其目的就是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以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強化改革意識,大膽探索和實踐,將課改精神與歷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起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體系。

要對教育進行反思,改革陳舊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評價、考試製度和教育手段,朝着素質教育的方向前進 。

轉變教學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形成了一些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重教師主導地位,輕學生主體地位;重知識傳授,輕思想教育,人格不能健全地發展;重教學結果,輕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等等。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確立與課程改革精神和素質教育思想相統一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起導向性的作用,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學習。 其次,確立與課改精神和素質教育相統一的學生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着眼點必須落在學生上,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1.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2.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參與教學。3.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便形成探究性的學習習慣。第三,確立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的評價 。

19、管理教學工作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一)教學工作計劃:管理學校教學工作,學校的領導者首先要制訂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並組織制訂教務處、各教研組、各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從而組成學校教學工作計劃體系,對教學工作實行計劃管理。(二)教學工作的組織。(三)教研組工作的管理:明確教研任務,組建教研組,選好教研組長,加強指導。(四)教學工作的檢查與指導:(五)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提高教學工作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教學工作質量檢查與質量分析評價。

20、試述編制試題的要求:(1)正確性(效度)指一個測驗能夠正確地測量出它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2)可*性,是指測驗穩定反映實際水平的程度。又稱信度。(3)鑑別度(區分度)指測驗對考生實際水平的鑑別程度,(4)實用性:指一個測驗適合於實際的程度。

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名詞解釋

1、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

2、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識記、想象和思維)、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

3、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先決條件,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系統地運用感官對客觀事物進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4、自然實驗法 在自然的正常的情況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有意識地引起或創造所要研究的現象

5、反射 是有機體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6、反射弧 是實現反射的生理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反饋和效應器。

7、無條件反射 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不需要學習就會的反射.

8、條件反射 是後天的,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經過學習而形成的反射.

9、興奮過程 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相對休息狀態轉向活動狀態.

10、抑制過程 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活動狀態轉向相對休息狀態

1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與集中 當大腦皮層的某部位產生興奮或抑制時,並不是停留在原發點不動,而是向周圍的神經細胞傳佈開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擴散.擴散到一定限度後,又向原發點聚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集中.

1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 是指一種神經過程能引起與它相反的神經過程的增強.

13、第一信號系統 是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4、第二信號系統 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5、注意 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 是指具有預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無意注意 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後注意 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或活動上的特徵。

20、注意的轉移 是根據新的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特性。

21、感覺 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2、知覺 是人腦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23、感受性 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覺閾限 是指能引起感覺持續一段時間的刺激量。

25、分析器 是一種複雜的神經裝置,由感覺器官、傳導神經(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和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三部分組成.

26、適應 由於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變化叫做適應。

27、記憶 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28、記憶表象 被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它的形象仍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個現象叫記憶表象。

29、識記 就是通過反覆感知從而識別、記住某種事物,並在頭腦中留下映象的過程。

30、保持 是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人腦的保持量是相當大的。

31、前攝抑制 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前攝抑制.

32、倒攝抑制 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倒攝抑制.

33、再認 是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能夠把它認出來的過程。

34、重現 是指經驗過的事不在眼前時能夠把它回想起來的過程。

35、遺忘 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或者錯誤的再認和再現,這種現象叫遺忘。

36、思維 是人腦多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7、想象 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8、無意想象 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 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意識的控制下,自覺進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 是根據詞語描述和圖樣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41、創造想象 是人運用已有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地心理過程。

42、幻想與個人的願望相聯繫並指向於未來想象。

43、動作思維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叫動作思維.

44、形象思維以直觀形象為支柱的思維叫形象思維.

45、抽象思維 以概念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質的思維,叫抽象思維.

46、發散思維 朝着多個方向,形成多種正確答案的思維,叫發散思維.

47、集中思維 朝着一個方向,導出單一正確答案的思維,叫集中思維.

48、分析與綜合 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是思維過程的基礎,並貫穿於整個思維過程。

49、情感 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

50、心境 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

51、應激 是由出乎意料情況所引起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

52、道德感 道德情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準則去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行為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53、美感 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客觀事物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54、理智感 是人在智力活動過程中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

55、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過程。

56、意志行動 在意志支配下進行地行動叫。

57、動機 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容動力。是需要動力作用的直接體現。

58、意志的自覺性 是指一個人在行動中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對自己行動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認識,並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動地意志品質。

59、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種善於明辯是非,迅速而合理地採取決定,並積極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

60、意志的堅持性 是指不屈不撓地把決定貫徹始終的意志品質。

61、意志的自制性 是指一個人善於控制和協調自己行動的意志品質。

62、個性 現代心理學通常把個性理解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一個人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

63、需要 是人們在個體或社會生活中欠缺某種東西,併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心理傾向。需要反映某種客觀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併成為個人活動的積極性的源泉。

64、興趣 是指一個人經常傾向於某種事物,力求認識、參與某種活動,並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具有穩定性特徵,能夠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種事物或活動上。

65、個性心理特徵 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地心理特點。

66、間接興趣 是指由事物或活動的結果所引起的興趣.

67、能力 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保證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總是和活動聯繫在一起,成為影響活動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對客觀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

69、氣質—在心理學中,把一個人在心理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比較穩定的動力特徵,稱為氣質。所謂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是指心理活動的強度、變化的速度、靈活性與穩定性以及指向性特點。

70、一般能力 是人在各種活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創造能力 是指在活動中,有目的的創造出有社會價值的、新穎的、獨特的思想與產品的能力。

72、學習 廣義的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較持久的行為變化。是指人和動物的學習。

73、意義學習 通過符號使學習者在頭腦中獲得相應的認知內容的學習,叫意義學習

74、機械學習 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實質性和人為性的聯繫.

75、接受學習 是教師引導學生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是課堂學習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

76、發現學習 是教師啟發學生獨立發現事物意義的學習.

77、學習動機 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某種學習需要的外顯。

78、學習興趣 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

79、概念 是指由符號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關鍵特徵的一類事物。

80、概念同化 是指學習者將概念的定義直接納入自己認知結構的適當部位,通過辨別新概念與原有有關概念的異同而掌握新概念.

81、創造性 是產生獨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類價值產品的能力。也稱創造力,或創造心理。

82、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83、品德 即道德品質,又稱品性、德性。是指個人依據一定德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德穩定心理特徵和傾向,是個性中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核心部分。

84、觀察學習 是個體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獲得示範行為的象徵性現象,並引導學習者做出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的過程.

85、順從 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和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一致,而在認識和情感上與他人並不一致.

86、認同 是在思想、情感和態度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比順從深入一層.

87、內化 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88、學校心理健康指導 是指在學校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即心理學專家及教育工作者,對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為有認知缺陷、情緒障礙、行為問題、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心理諮詢與幫助,促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89、健康 不僅是沒有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90、心理障礙 是指影響個體正常行為和活動效能的異常心理。是心理活動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輕度創傷。

91、學習障礙 是學生某種學習能力的缺乏,而導致學習活動的明顯困難。

92、心理諮詢 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專門技術,通過諮詢者與來訪者的良好人際交流,幫助來訪者自強、自主、獨立,客觀分析所面臨的困擾並加以克服,增進心理健康,提高適應能力的過程。

二、簡述題: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心理現象。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個方面。(1)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與情感過程、意志過程三個相互聯繫的方面。其中認識過程的主要內容有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2)個性心理具體表現在人的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徵和自我意識三個方面。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個性心理特徵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氣質、性格。

2、學習心理學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有什麼意義?(1)在理論上:心理學的研究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科學的論據。心理學理論有助於克服和批判各種唯心主義思想。心理學研究有助於鄰近學科的發展和學習。(2)實踐意義:心理學對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提高生產勞動效率有重要意義。心理學有助於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醫療效果。心理學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研究心理學必須遵循什麼原則?(1)客觀性原則(2)系統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4)教育性原則。

4、唯心主義心理觀與唯物主義心理觀的區別是什麼?(1)唯心主義認為心理是不依賴於物質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義認為心理的產生有賴於物質的存在,物質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質的產物。

5、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的關係怎樣?(1)第一信號系統是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第二信號系統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2)兩種信號系統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第一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是人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是在第一信號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第二信號系統調節和控制着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兩種信號系統協同活動,產生人的心理。

6、簡述條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機制及其建立的條件:條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機制是無條件刺激物和條件刺激物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暫時神經聯繫。條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條件的,即:條件刺激物與無條件刺激物有時間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條件反射需無條件刺激物給予強化才能鞏固。

7、注意的品質有哪些?注意的範圍、集中性、穩定性、分配、轉移。

8、中學生注意的特點有哪些?(1)有意注意進一步發展,開始發展對抽象材料的穩定注意(2)有意後注意得到較快的發展(3)注意的品質得到了較好的發展(4)注意的個別差異明顯

9、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觀原因:刺激物的強度、新異性、活動變化和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係。(2)主觀原因:人的需要、興趣和態度;人的知識經驗;人對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

10、引起和維持無意注意的條件是什麼?對活動的目的和任務的理解;培養間接興趣;排除干擾。合理地組織活動。

11、簡述知覺的基本特徵:知覺的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

12、影響知覺選擇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觀因素:對象和背景的差別;對象的活動狀況;對象和背景的組合關係。(2)主觀因素:人的需要、興趣、經驗和情緒狀態

13、簡述感受性變化的規律:感覺的適應現象;感覺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動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覺的相互作用;實踐與感受性的變化。

14、影響知覺整體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觀因素:對象各部分的強度關係;對象各部分的依存關係(2)主觀因素:人的經驗、知識水平。

15、遺忘的原因是什麼?衰退説;是記憶痕跡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的結果。干擾説;遺忘是因為有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目前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干擾是主要原因。

16、簡述遺忘的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

17、簡述記憶的過程:識記、保持、再認或重現。

18、影響再認的因素是什麼?(1)對原有材料識記的鞏固程度(2)當前呈現的材料同原來曾識記過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當前事物所處環境和該事物過去被識記時所處環境的類似程度。

19簡述思維的過程:(1)分析與綜合過程(2)比較與分類過程(3)抽象與概括過程(4)系統化與具體化過程

20簡述思維的品質:思維的品質是指個體在思維活動中智力特徵的表現,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活動上表現的差異(1)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2)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3)思維的邏輯性(4)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21、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有何區別?(1)含義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描述或圖樣示意,在人腦中形成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是不根據責成的描述,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新形象的過程。(2)二者內容的創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創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創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號功能、調節功能、感染功能

23、國中學生情感的特點有哪些?(1)情緒情感的半外露、半隱蔽性特點(2)情緒和情感不夠穩定,存在明顯的兩極性(3)高級情感得到迅速發展

24、情感調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調控、轉移調控、激勵調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質?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

26、國中生意志的特點有哪些?近景動機占主導地位,意志行動的動機容易動搖;説和做相脱離;克服困難的毅力逐步增強;(4)在意志品質上的特點:自覺性和幼稚性、獨立性與依賴性並存的矛盾狀態:果斷品質有發展,反應快、行動快,有輕率行為表現:自制力有所增強,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堅持性還很不成熟,其行為容易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27、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可以分為哪些階段?(1)採取決定階段:可分為三個環節,即動機鬥爭、確定目標、選擇行動方法和制定行動計劃。(2)執行決定階段。

28、意志行動的特徵有哪些?自覺目的性、以隨意動作為基礎、與克服困難相聯繫。

29、個性有哪些基本特徵?個性的整體性、個性的獨特性、個性的穩定性、個性的社會制約性

30、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內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1、簡述個性的心理結構:個性的心理結構就是個性的構成。個性是多側面、多層次的複雜的統一體,它一般由如下三個部分組成:(1)個性傾向性(2)個性心理特徵(3)自我意識

32、影響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會環境兩大因素。社會環境又可分為社會生活條件、教育、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個人主觀能動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前提(2)社會生活條件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決定因素(3)教育在個性形成中起主導作用(4)個體社會實踐活動和個體主觀能動性。

33、能力與知識、技能的關係是怎樣的?能力和知識、技能是密切聯繫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識、技能的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離開了學習和訓練,能力是得不到發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識、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依賴於能力的發展。能力與知識、技能雖然聯繫緊密,但是它們的發展並不完全一致。

34、氣質與性格的關係怎樣?氣質與性格關係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性格是在後天實踐中形成的。(1)氣質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速度(2)氣質可以影響性格的表現方式(3)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徵,同一氣質類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性格也可以影響氣質,氣質雖然是穩定的心理特徵,但它仍受到後天生活實踐的影響,發生一定的變化,其中性格特徵可以剋制氣質類型中的某些特徵。

35、結合實際分析影響性格形成的影響:要點:(1)家庭影響:家庭的社會地位、生活條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風、對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學校文化;教育內容:教師的性格和思想;學生集體。(3)社會影響(4)自我教育。

36、簡述性格的結構內容: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性格的情緒特徵;性格的意志特徵;性格的認知特徵

37、意義學習的條件有哪些?(1)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學習材料自身具有的邏輯意義。這裏説的邏輯意義,是指材料本身能與學習者的有關觀念建立實質性的和非人為性垢聯繫而言的。(2)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指學習者的內因。第一、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如果學習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又具備適當的知識基礎,那麼這種學習材料對於學習者就構成了潛在意義。第二,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意義學習的心向,是指積極主動地把符號抽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繫的傾向性。

38、制約學習興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穎的刺激(2)學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緒體驗。興趣伴隨着積極的情感體驗,能使學生學習需要得到滿足。產生愉快、驚喜等積極情感體驗的活動易引起興趣(3)適合學生個性的活動。興趣受制於人的需要、能力、氣質和性格。個性特徵是學生興趣發展的重要基礎。責任感和義務感。

39、制定學習目的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1)舍遠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項學習任務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遙遠的未來的目標。(2)具體明確。具體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建立在可觀察到的行為結果上。(3)非難非易。具有適中的挑戰性。

40、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客觀因素:刺激呈現的模式;問題的具體性;多餘刺激的干擾;練習的多樣性。主觀因素:認知結構;定勢的作用;智慧發展的水平;動機強度。

41、學習為什麼會遷移?學習遷移之所以會發生,一般取決於兩個條件:(1)客觀條件,兩種學習之間存在共同成分(2)主觀條件,學習者必須具有概括出兩種學習之間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響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觀因素有家庭、社會和學校因素:主觀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認知水平。

43、學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觀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學校教育工作上的缺點和錯誤;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主觀原因: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被強烈的個人慾望所驅使;意志薄弱,道德觀念不能戰勝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為習慣的作用。

44、中學生面臨的基本心理衝突有哪些?性發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對幼稚、性知識缺乏的矛盾;情感激盪要求釋放與外部表露趨向內隱的矛盾;自我意識迅速提高和社會成熟相對遲緩的矛盾。

45、簡述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1)瞭解自己並肯定自己(2)正視度接受現實(3)有良好的人際關係(4)善於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5)熱愛生活、樂於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為特徵與年齡特點相符合

46、學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義(影響)?(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2)心理健康是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優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47、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徑有哪些?(1)指導學生自覺遵循心理規律,瞭解心理保健方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接納“現實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主動與人交往。積極參加文體活動。(2)對少年期學生進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4)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5)教學中講究的心理衞生

48、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內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問題的預防(2)開展心理諮詢工作(3)診斷生評價(4)行為矯正5)學習指導(6)職業指導。

三、填空、選擇題

1、《緒論》 人的心理現象極為複雜,它可以概括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部分,心理現象(又被稱為心理活動)不僅人有,動物也有,我們所學的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心理學是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馮特《生理心理學原理》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着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心理研究應遵循的原則有客觀性原則(最基本的原則)、系統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教育性原則。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觀察法和實驗法。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個性心理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並表現出來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馬斯洛。

2、《心理實質》 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腦的機能。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神經系統可分為周圍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層上有三條顯著的溝裂,將大腦皮層分為四個區,稱為葉,即:額葉、頂葉、枕葉、顳葉。人的心理活動就其產生的方式來説都是反射。第一信號系統是由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第二信號系統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包括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與抑制。條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來的,心理現象就其產生方式是反射活動。

3、《注意》 注意可以分為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三種,其基本特徵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種基本功能是選擇功能、保持功能、調節和監督功能。與注意的穩定生相反的品質是分心。正在上課時突然的事件引起學生產生的是無意注意。老師講課時,, 抑揚頓挫,富於變化,引起學生無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廣度的的表現,“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現。專心做功課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過程的共同特性。聽課又做小動作,這是注意的分散,聽課做筆記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學活動應充分利用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相互轉化。刺激物的強度一般是指相對強度和絕對強度。

4、《感覺》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覺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覺閾限是反比的關係,根據感覺反映事物的屬性的特點,可以把感覺分成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兩大類,外部感覺有視覺、聽、嗅和味覺。內部感覺有膚覺、內臟覺、平衡覺和運動覺。感覺是知覺的基礎。根據知覺對象的特點,可以把知覺分為物體知覺和社會知覺。根據知覺是否與客觀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覺分為正確知覺和錯誤知覺。“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知覺的整體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是感覺的適應現象,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稱為錯覺,人們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連續的事物知覺視為一個整體,這是由於知覺的選擇性。由於一系列弱光的持續作用,致使視覺感受性不斷提高的過程叫做暗適應。反映頭部運動頻率和方向的感覺叫做平衡覺,對自己的身體的運動和位置狀態的感覺叫做動覺。

5、《記憶》 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重現三個基本環節。記憶表象具有直觀性和概括性的特徵。根據記憶的內容不同,可以把記憶分成四種: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運動記憶。記憶可分為三大系統:感覺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和長時記憶系統。根據有無預定的目的、任務,可以把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兩種。意義識記的條件是理解;機械識記的條件是多次重複。艾賓浩斯是第一個對人類記憶進行科學實驗的人,揭示了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感覺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最多不超過2秒,表象和詞語是記憶的主要形式。

6、《思維和想象》 思維的反映對象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思維的兩個重要特徵是概括性和間接性。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它貫穿在整個思維過程之中,根據探索問題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維分為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叫做動作思維。根據想象時有無預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創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內容的新穎程度不同,可分為再創想象和創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預見功能、補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維的品質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一題多解”是發散思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有分析無綜合。想象的特點是新形象,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學家計算出地月之間的距離是四十萬公里,這一活動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語表情三種。情感的功能有信號功能、調節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緒狀態分類。情感可分為心境、激情、應激、熱情四種,情感的產生常以需要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徵。按情感的社會內容分類,情感可分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種。

8、《意志》 意志行動對人的調節作用表現在發動和制止兩個方面,意志行動可分為採取決定和執行決定兩個大的階段。意志品質有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四個方面。按趨避方向,動機衝突可分為雙趨衝突、雙避衝突、趨避衝突三種。採取決定階段可分為動機鬥爭、確定目的、選擇行動方法制定行動計劃三個環節。意志行動的幾個特徵中,最能體現人的意識能動性的特徵是克服困難。採取決定是意志行動的開始階段,執行決定是意志行動的完成階段。“優柔寡斷”與意志的果斷性品質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覺性的體現。以隨意動作為基礎的行動是意志行動的特徵之一,動搖、頑固是與堅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質。

9、《個性》 個性的基本特徵有整體性、獨特性、穩定性和社會制約性。動機意向、意圖信念都是人的個性傾向性的表現式。人的個性的本質是社會性的。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其中信念、世界觀居於最高層次,制約着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直接推動人產生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因叫動機。個性具有穩定性特徵,説明人的個性特徵是相對的,在評述個性的本質時,主要標誌是社會。自我意識在個性中的作用是調控。由事物或活動的結果所引起的興趣叫間接興趣。

10、《個性心理》 氣質類型首先是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後被古羅馬醫生蓋倫繼承,提出人的四種氣質類型,即多血型、膽汁型、粘液質、抑鬱質。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種基本能力。1905年,法國的心理學家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能力測驗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測驗也稱一般能力測驗,比較著名的廣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納量表、韋氏量表。氣質是一個人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穩定的動力特徵,即心理過程的強度、變化的速度、靈活性的特徵。“大器晚成”與“早慧”是能力發展時間差異的表現。直率、易衝動心理活動突發外傾氣質屬於膽汁質。安靜、穩定、反映遲緩內傾的氣質屬於粘液質,強-不平衡-不靈活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興奮型。學生馬虎粗心或細緻認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對待現實特徵。智力的核心是思維力。勇敢、勤勞、樸素的特徵主要屬於性格。獨特性、變通性、流暢性是創造能力的特徵。

11、《學習心理》 人類的學習是自覺能動地以語言為中介,在社會實踐中掌握社會歷史經驗和積累個人經驗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特點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以系統掌握間接經驗為主,發展認識能力和培養品德的過程。學習理論主要有三大派別,聯結學説、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學習定律是:準備律師、練習律、效果律。奧蘇貝爾依據學習的內容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間的關係把學習分為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兩類;根據學習者進行學習的方式,把學習劃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意義學習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代表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學習動機變量對學習的作用猶如“催化劑”。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是學習需要。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較特久的行為變化。

12、《學習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體事物來表示概念作標準,概念可分為具體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據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為初級概念和二級概念。華萊士提出問題解決四階段模式為:準備階段、孕育階段、豁朗階段和驗證階段。概念形成是學齡兒童獲得概念的典型方式,從學習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屬於發現學習。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為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智力是創造性的必要條件。定勢屬於順向遷移。官能心理學是形式訓練説的思想基礎。共同要素説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學生的創造性有三次下降,6歲入學的時候,9歲左右,14歲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品德的改變經歷三個階段:順從、認同和內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唯智派認為,人的確品德的形成主要取決於道德知識的掌握,主張進行倫理談話和系統講授道德知識。行為派認為,人的品德是我們所有的道德行為方式的總和。他們重視行為方式的訓練,行為習慣的培養。

14、《心理健康》 學習障礙是學生某種學習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聽、説、讀、寫等能力的缺乏。而導致學習活動的明顯困難。學習的情緒障礙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來的異常情緒狀態,主要有厭學、考試焦慮症、學校恐怖症等。心理諮詢以其方式劃分,有門診諮詢、電話諮詢、書信諮詢。諮詢的基本原則有尊重信任的原則、預防性原則、長善救失和保密原則。心理諮詢是幫助情緒自我提高、健康成長的過程,而不是替來訪者作決定。

三.論述題:

1試述辯證唯物主義關於心理實質的基本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1、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經驗的證明,人們認識到腦在心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2)臨牀經驗和解剖生理學的發展促進了對腦機能的認識(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條件反射學説的建立,進一步揭露和證實了人腦與人的心理活動之間的密切關係。2、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1)心理對客觀現實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觀性、能動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會制約性。

2如何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1)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改進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防止干擾;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利用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規律合理地組織好教學進程;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加強組織性和紀律性教育;正確組織課堂教學(3)要運用幾種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提高教學效果。

3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學習善於組織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養學生廣泛而穩定的興趣(3)教育學生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4)要加強意志鍛鍊,提高自己排除干擾的能力(5)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6)針對學生注意的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培養措施。

4什麼是觀察?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措施有:(1)觀察前必須向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2)在觀察過程中,要認真培養學生觀察的技能和方法(3)觀察後要求學生做記錄或報告(4)啟發學生觀察的主動性(5)在觀察過程中,要儘可能讓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參加(6)在觀察過程中,要有言語活動參加。

5聯繫實際談談如何避免遺忘:(1)組織有效的複習:及時與經常複習相結合:正確分配複習時間:複習時注意排除前後材料的干擾:複習方式多樣化(2)適當的超額學習(3)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衞生。

6根據中國小生記憶特點,如何提高記憶效果:(1)啟發學生學習的自學性(2)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3)引導學生把看、聽、説、練結合起來(4)把概念講深講透(5)重視課堂練習的作用。

7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1)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教育學生合理地滿足和調節需要(3)豐富多樣的情境教育(4)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2)注重培養健康的情感(3)培養和增強責任心,強化堅持性和自制性(4)組織實踐活動,使學生取得意志鍛鍊的直接經驗(5)充分發揮集體和榜樣的教育作用(6)通過適當的挫折教育,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7)啟發學生加強意志的自我鍛鍊(8)針對意志的個別差異,採取不同的培養措施

9聯繫實際分析學生興趣的個別差異表現:(1)興趣的傾向性(2)廣闊性(3)穩定性(4)效能性

10舉例分析能力個別差異的表現:能力的發展水平的差異;能力發展早晚差異;能力類型方面的差異;能力在性別方面的差異

11聯繫實際談談能力的培養: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發展的決定條件;加強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培養能力的基礎;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基本途徑;興趣愛好和勤奮是內部動力;教師應堅持正確的觀點

12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通過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3)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形象性和具體性(4)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強化學習動機(5)合理地組織競賽(6)正確評價,恰當地運用表揚和批評(7)加強歸因指導。

13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概念的掌握?(1)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提供範例豐富表象(2)比較概括,抓住關鍵特徵(3)變式練習,提供反饋信息(4)正確表徵概念,給予系統歸類(5)模糊概念教學

14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1)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2)形成問題解決一般過程的意識(3)注重發現和識別問題(4)儘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徵問題(5)克服影響問題解決的消極因素的影響

15如何培養創造性?保護兒童的好奇心;解除兒童對錯誤的恐懼心;鼓勵幻想;鼓勵和創造性的人接觸;鼓勵個人的首創;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創造潛力的人。

16如何促進學習的遷移?(1)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2)理解基本原理,促進原理和法則的遷移(3)總結學習經驗,運用學習方法(4)培養可逆聯想的習慣(5)牢固掌握基本知識,促進新舊知識相結合。

17結合實際分析學生不良品德的轉變過程:(1)消除疑懼心理,融洽師生關係(2)提高道德認識,講究教育方法(3)保護自尊心,培養集體榮譽感(4)鍛鍊與誘因作鬥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5)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

18聯繫實際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1)學習負擔過重(2)家庭關係緊張(3)自我評價不客觀(4)性生理與性心理髮展不平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