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備的歷史知識重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1.16W

很多高中生經常抱怨歷史學科難學,認為歷史知識點太多記不住。其實學習歷史要注意知識與理論聯繫,不能純粹的背誦單個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必備的歷史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

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

1、爆發原因

(1)根本原因

國際: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英國準備侵略中國。

國內:清政府經濟落後,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鴉片: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禁煙運動: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英國藉此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2、經過

(1)爆發: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2)擴大:1841年強佔香港島,威逼廣州;清朝愛國將領海齡等抗英殉國

(3)結束:1842年8月英軍入侵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戰爭結束

(4)結果: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税,由雙方商定。

3、鴉片戰爭的影響

(1) 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主權來説。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實際上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是一種倒退。

半封建,是從社會形態來説。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產生並不斷髮展壯大。客觀上是一種進步。)

(2)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鴉片戰爭前: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鴉片戰爭後:半殖半封社會,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包括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3) 中國革命任務和革命性質發生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雙重任務;中國革命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比較:

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 領導階級 指導思想 革命目標

舊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

(4) 中國思想領域發生變化

“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新思潮實質是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5)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1、爆發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強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擴大在華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拒絕

2、經過

1856年,英俊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58年,英法聯軍進逼天津,與請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並簽訂《北京條約》

《天津條約》主要內容:①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②賠償英法鉅額白銀;③增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灣(後定為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沿江十處為通商口岸;④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遊歷、經商和傳教;⑤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條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③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④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⑤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1)使中國喪失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害

(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高中歷史知識重點

一、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精耕細作(生產工具的進步、水利建設、男耕女織的模式、農書)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③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從生產組織形式看,一家一户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形態的基礎;從土地制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基本的土地制度;從農業生產結構看 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從農耕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模式)看,借用牛力耕田,不斷改良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

2、農耕時代的手工業:①主要成就(金屬冶煉、防治、制瓷) ②發展特徵:手工業發展與農業緊密結合,並且受到農業的制約;各種手工業經營形式相結合;官營手工業長期處於支配地位;統治者在政策上的一貫影響,導致手工業發展具有落後性,規模有限。

3、農耕時代的商業:①商業發展概貌(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表現、城市的繁榮與發展、重農抑商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②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商業起源早,並且在不斷的發展;古代中國的市場交換比中世紀的西歐發達;市場交換不能動搖封建經濟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壓抑和控制之下。

二、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世界的衝擊

1、新航路的開闢:①迪亞士、哥倫布開闢海上通道 ②整體世界開始形成

2、歐洲殖民者的擴張與掠奪:①早期殖民的特點②荷蘭與英國的殖民擴張③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影響

3、工業革命:①工業革命的進程(蒸汽時代、電氣時代) ②工業革命的影響(經濟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

4、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①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 ②對世界發展趨勢的影響③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影響

三、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經濟的衝擊(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

1、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①瓦解原因(列強攫取經濟特權、商品傾銷)②表現(小農經濟破產、新的經濟因素出現)

2、民族工業的產生與曲折發展:①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背景與表現)②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重要發展階段、發展原因與阻礙因素) ③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3、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地位與作用:

①地位:在夾縫中生存,步履維艱,發展緩慢。代表先進生產力,畢竟得到發展。

②積極作用:作為新的`生產方式,是社會進步的集中表現,又引起其他的社會變動;

③侷限性: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難以獨立發展起來,因而並沒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中國近代化舉步維艱。

4、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①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習俗(服飾變化、習俗改變、飲食起居、大眾媒介等方面的表現、與政治經濟的關係)②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鐵路建設、水運和空運、郵政發展、電報和電話,注意與工業革命成果的關係)

③影響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主要因素:

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導、外來文化的影響、中西文化的交融。

四、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

1、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1)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②新經濟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

(2)蘇聯的經濟改革:①三大改革 ②改革內容與成效(注意與蘇聯解體的關係)

2、羅斯福新政:①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②羅斯福新政(背景、改革內容、特點、歷史作用)

3、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①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與發展 ②國家政策的調整(國家干預經濟、福利政策)③企業經營策略的調整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

梭倫改革

背景

(1)政治:貴族在政治上的專橫和經濟上的壓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貴族與平民矛盾激化。(直原)

(2)經濟:雅典工商業發展,工商業奴隸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權利。(階級基礎)

(3)公元前594年梭倫當選為首席執政官,領導改革。(前提)

措施

(1)頒佈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

(2)確立財產等級制,按財產多少劃分等級,等級不同的權利和義務不同

(3)改革國家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創立四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 (即民眾法庭,由公民抽籤組成)

(4)鼓勵發展農業、工商業

作用

(1)保護平民的財產和人身權利

(2)打破了貴族世襲原則,使工商業奴隸主分享了政治權力,也使下層平民獲得了一定的公民權利

(3)提高了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賦予平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為政治民主化開闢了道路。

(4)推動了雅典奴隸制經濟的發展,為民主政治奠定了經濟基礎

性質

奴隸主階級為緩解社會矛盾,穩定奴隸主貴族統治秩序的改革

影響

積極:

(1)改革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有利於工商業奴隸主階層的崛起,為雅典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2)動搖了氏族貴族的世襲特權,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最重要),為後來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鑑。

侷限:“中庸”(折中)原則決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徹底性,貴族有更多的政治權利,氏族制度殘餘仍得以續存。它的民主政治實質上只是奴隸主階級內部的民主。

補充: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和完善

(1) 克里斯提尼改革

措施:第一,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第二,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第三,成立十將軍委員會;第四,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利;第五,實行陶片放逐法。

作用:基本剷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最終在雅典確立了民主體制。

(2) 伯里克利改革

措施:第一: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第二:五百人議事會是公民大會的最高權力的代表,負責監督行政官員落實大會決議。 第三:民眾法庭是日常司法機關。第四:公職人員發放津貼。

作用: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完善,雅典民主政治空前繁榮。

(3) 雅典民主制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是民主政體特徵的充分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