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背的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4.13K

高中的歷史學習不像國中的那麼簡單,高中歷史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理解好每個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必背的知識點總結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

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

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

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説,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説。

4、評價:

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説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高中歷史知識重點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封建國家的分裂走向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多民族政權的對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應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榮。

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積極消極影響。

2.正確看待兩宋和遼、西夏、金之間的和與戰。透過現象看本質。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作用。正確評價。

4.宋、遼、夏,宋金對峙圖,契丹,党項,"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歷史地位(大統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對西藏和台灣的管轄。

7.三大發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理學,宋詞、元雜劇。

説明:此階段學習的重點一是中央集權的加強;一是民族關係;一是從宋太祖到王安石變法的內在聯繫;一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轉衰

1.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的原因、措施、實質。八股文,軍機處。

2.明清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原因表現,中西萌芽後面臨的不同經濟、政治、外交、思想環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對資芽的阻礙。

3.理解一條鞭法和地丁銀製度。

4.辨證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響。把其與新航路的開闢做比較。

5.明清歷史發展最突出的'本質趨勢在經濟、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對外交往的新情況和外交變化。

7.識記清朝前期鞏固多民族國家、捍衞主權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門問題,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統一台灣。

10.黃宗羲的政治、經濟主張的背景,評價。與商鞅、韓非、董仲舒的比較。

11.科技和文化領域的雙重性和兩面性。小説,民主思想,總結性的科技鉅著。教育。(文學繁榮科技落;總結居多創新弱;專制居主和民主思想並存;交流減少轉為弱勢文化。)

12.辨證看待康乾盛世與封建社會沒落的關係。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國曆史上對東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灣的管轄。

説明:此階段應注意:統一,資芽,沒落,鞏固。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

列舉從漢到明清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

1、漢武帝集權:西漢的中、外朝制度; 東漢“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皇帝總攬大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結構:

①三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封駁審議)

②六部——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相權一分為三,有利於加強皇權。

3、宋初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權、與削弱地方權力兩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則是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

②削實權:在中央把相權一分為三(實行二府三司制,設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的辦公機構,用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在地方上州郡直屬中央,州郡長官之下設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由轉運使把地方財賦運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據的財政基礎。

(2)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造成了“宂官”、“宂兵”、“宂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4、元朝:元朝廢三省,實行一省制,即中書省。

5、明朝: 廢除丞相,相權、皇權合而為一,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峯。

明朝設立內閣:明太祖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正式設內閣。僅備顧問,不參與決策。

6、清朝設立軍機處:

①時間:雍正年間

②原因: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③職權:處理軍務,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筆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