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9.86K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1

朋友圈看到此書,壞了,又開始“朝三暮四”了,光是書名就強烈的吸引了我!《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我一直是性本善的信仰者,善良就善良吧,為什麼還要帶點鋒芒呢,走~瞧瞧去。

一經翻開,便無法止步;等到合上,便已是結尾,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筆,帶入感這麼強,直接帶我進入到善良的更高境界!

如推薦語所言,我真的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屈自己,習慣了不拒絕所有人。我覺得這就是善良,這就是樂於助人,我相信好人有好報,我的善良、我的體貼,一定會贏的好報。誰知第一章沒讀完,就發現我錯了,原來根植於我生命中二十多年的善良是錯誤的,天呀,再結合生活中發生的那些好心辦壞事,遭人白眼、冷漠、埋怨、不理解…一幕一幕在腦海中放映,心中五味雜陳!

好吧,誰説遇見你有點晚,但從此時開始改變也不遲!

我會選擇一如既往的善良,然後帶點鋒芒!

我會選擇該善良時不吝惜給予,超出能力範圍時果斷拒絕!

我會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好,相信世界就會更好!

我依舊選擇善有善報,有人有好報!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2

前一陣子雞湯文看多了,對這種書名很是反感,但昨天偶然被推薦了這本書,説是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構成的人生哲學,我是挺喜歡看故事的,於是拿來看看。

我評價四星,那一星扣在我自己身上。畢竟沒有耐心看這些大道理。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這一句深戳我內心。

由於有一點小小的長處,從小到大,總會有那麼幾個人對我講“你畫畫很好吧,那幫我出個黑板報吧”“幫我出個海報吧”“幫我們班級設計一些東西吧”。

倒不是不自信,只是這些事情我確實無法勝任,我沒有系統的學過畫畫,一切都是興趣使然,所以水平有限。

這只是我拒絕的理由之一,最重要的是,我憑什麼無償幫你做事情?

這本來就是你該做的,我並沒有義務用自己的時間來幫你完成。

從小性格我行我素,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就拒絕,但這或許就是我善良中的鋒芒。

我可以幫忙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也可以憑着同學情誼幫你做一些大事。總的來説,我是個善良的人,但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但是偶爾,我也會因為可憐他人,而不忍心拒絕,導致最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自己都討厭自己。

這本書最後幾節,講的是如何綿中帶刺的拒絕他人,對我來説還是很受用的。

現在僅僅是大學生,就體會到這個小社會的不公平,以我偏激的性格,今後工作,又不知會如何。

只希望以後的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拒絕想拒絕的事,能學會語言藝術,不招仇恨,不攬抱怨,平靜生活。

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才會給你屬於你的一切。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3

很開心讀完了本書,覺得本書適合通讀。

作讀後感:很贊同本書的這幾個論點並整理如下:

①糾正對善良的誤解。善良不是一味的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也不是“好意”做錯事者的擋箭牌。善良但要有鋒芒,懂得拒絕,好心可以讚許但做錯事必須承擔責任。

②正確的認識善良,善良本身是不求回報的,回報只是另一個善良者還你的贈禮,打着愛的名義去把控制別人僅僅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愛的前提是瞭解和尊重其次才是給予,否則你的給予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罷了。不以瞭解和尊重為前提的善良只能稱為偽善。

③學會以真正的善良待人,善良的人必須是對自己負責的,只有敢於拒絕和懲罰,懂得自愛和獨立,自律而成熟的人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善良要有綿羊温柔和尖刀的鋒利,綿羊給人予毛,尖刀予己於自保,為自己的善良續航也為別人的善良護航。

而少兩顆星應該是因為本書整體説教色彩較濃;文段過於宂長,重複字段過多,例子可再取捨精整,且很多例子無從考證,可信度低。

總結,主旨積極向上,細節稍有不足,值得通讀。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4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這本書,原因很簡單,我總是在委曲求全中變得懦弱,而獲得周圍親人、朋友、同事所謂的“性格好、善良”標籤,自己卻憋成內傷。看過之後,頗受啟發。

我們的文化提倡謙卑、忍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於是,中庸的文化道德里不贊成衝突,不贊成在理性溝通的過程中堅持自己的原則,為自己的利益鬥爭,所有衝突的火星被消滅在善良光鮮的道德外衣之下。因此,學校教化出的是沒有個性的、謙卑的、忍辱負重的知識分子。而道德教化之外的“卑劣”思想反而在謙卑的良善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壯大,甚至叫囂。於是,自古就有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説不清”,網絡語言“我是流氓,我怕誰”風靡一時,甚至引起了某些謙卑知識分子的倒戈背叛。當然,並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出現了問題,而是有些人利用了文化傳統的弱點來攻擊,甚至從中獲取利益。對此,我們應該不能一味退讓,一味善良。對惡的不作為就是對善的最大褻瀆。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建立對自己的一種正確的認知,或者説是沒有養成一種正確認知策略。我們往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希望從他人的正面評價中建立對自己的一種認知。我們希望以謙卑的,甚至犧牲部分利益的方式去獲得一個“善良”的標籤,讓自己獲得主流文化的一種認可,從而找到一種安全感和歸屬。而一旦陷入這種認知循環,即使你真的善良,你也可能憋出內傷。

善良,不是錯,我們仍然應該堅守,這是中華文化傳承的根,但是我們應該建立自己正確的認知方式,不需要憑藉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寥寥數語,僅是此刻的感想,我想,隨着生活的波瀾,我會感悟更多。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5

“就着善良這盤小菜,飲一壺人生苦酒”

這本書作者觀點很明確,處處宣貫了莫以善良的名義一直窩囊下去。

讀這本書很有感觸,善良是一個字面上的是非題,要麼善良要麼不善良:以改革開放為時間點,以前的人總體來説是善良或者用純樸更貼切,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這樣,所以當善良引發爭議時會在心裏引發歇斯底里的吶喊;後時代的人,隨着社會價值觀的變化,逐漸形成了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心態,善良反倒成了貶義詞,路遇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話題一度在各大平台引發大討論。

現在,善良很容易被道德裹挾,公交不讓座就是不懂事,要遭受道德的譴責;路遇乞討的小朋友不施捨就會被人指着後背説沒人性,但真實情況是我們善良想得到的結果嗎?段時間看不是這麼回事。日常我們也會經常遇到文中描寫的借錢困惑:借,怎麼要?不借,怎麼開口?借,自己怎麼生活?不借,以後自己遇到困難怎麼辦?其實關於這個命題,我非常同意作者的意見,量力而行,別委屈自己。

關於工作、生活,親情、友情中的善良,作者的觀點還是很犀利的,但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辦了違心的善良,就要有承擔他人不可控的行為和輿論。

別再以為吃虧是福,因為人心隔肚皮;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還要因勢利導。所以看這種觀點明確的書,要有一定的鑑別能力,盡信書不如無書。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6

很喜歡這段:做你自己,最好!因為傷害你的人從沒想過是為了讓你成長而傷你,真正讓你成長的是你的痛苦與反思。

而經歷本身也並沒有任何正面意義,讓它變得有意義的是你的堅強。

做人要懂得留一點兒愛給自己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長。

最後能達到的最好狀態大概是,你懂得了如何愛自己。

支撐偉大的,往往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困難、艱苦、掙扎等瑣碎的細節。

正如,遠征之路看上去宏偉、美好、蜿蜒迤邐,那一路塵沙氤氲,揚起的似乎是如詩般瑰麗浪漫、如畫般色彩斑斕的前程,腳下所踩的是大地母親支撐我們追求理想的黃土,遠處還有豔陽,還有彩虹。

但當我們走上這段路之後才發現,每一步路,都要我們身體力行地用腳去丈量,於是蜿蜒迤邐變成了崎嶇坎坷,塵沙氤氲變成了風塵僕僕,黃土變成了滿路泥濘,豔陽雖好卻讓人酷熱難耐,彩虹不知道會出現在遠方何處,結果只留下風吹雨打的真實,不斷抽着我們耳光。

直到這時,我們才算明白了一條真理,那些看上去波瀾壯闊的美好,實際上卻意味着背後可能有你看不見的大起大落。

我們根本沒有想象中那般強大,我們也改變不了世界。“一開始,我們都相信,厲害的是自己;最後,我們無力地看清,強悍的是命運。”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7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非常新穎而有意思的一個觀點。善良,同時帶有鋒芒,看似相互對立,細細想來卻又有點合理之處。

善良,是有一定原則的。每個人都本性善良,但在生活中,每每卻讓人感覺並非如此。生活中,卻有不少這樣的人:他們本性善良,與人相處卻往往讓人感覺不舒服,甚至讓人討厭、反感。他們或許有這樣的共性,他們原本是好心,卻總會辦“壞事”,總是出力不討好,還招來別人的責難。這是為什麼呢!不是都説,“好心都會有好報的麼?善良的人都會有好結果的麼?”可為什麼總會讓人失望呢?孟子曾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否能夠反思一下自己,往往是出於自己好心,卻把自己的意願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而不事先顧及他人的感受?是否是為了滿足自己認為是為了別人好而強加意志的慾望?往往是自身處於好心好意,在別人看來就是不顧及別人感受的噁心惡意。古人都講,多行善積德。但如果是為了行善而行善,為了積德而積德,那就不是行善積德了!因為你是帶着功利色彩去行善去積德!善良並不是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還是有原則的,不能以善良的名義去強加感受給別人,不要去佔據道德的制高點!

雖然本書有些觀點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有點偏激。但或許還是能夠戳中不少人的內心,因為生活是充滿酸甜苦辣、五味雜成的`,常常不如意。善良,雖有鋒芒,但善良不能丟!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8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很多人説我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我不願如此標榜,因為善良的人就要多做一些事情,一些本不屬於自己的事,而在於別人看來理所應當!次次做好、次次善良才會稱之善,一次不做、一次不“善”,前功盡棄、付諸東流。

雷鋒遠去,《芳華》已逝!今人喜歡的不是“雷鋒式”的人,而是他們可以被我們以“好人”的理由呼來喝去。

與人,真誠相交,給予真正的幫助。給兔子肉吃的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待好的建議,可以讓我們成長的話語,我們取之謝之;然別人主觀臆斷之看法、妄肆評論之言語,我們只當一個P,雖臭卻終究不長久!

於己,人生而獨一無二,茫茫宇宙無一人與己一模一樣,只此一人,皆為珍稀物種,為何不愛護?先愛己,杯滿則溢,方會愛人!欲先愛己者,須先接受自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環境是好是壞,是成功是失敗。我都要支持自己、愛護自己、與自己同甘共苦,攜手共創未來,一直到我離世的那天。”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你的善良只能帶給你孤獨和憂傷!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9

愛默生説:“你的善良必須有些鋒芒”被廣泛認同。

慕言歌著作《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用大量的事例和分析總結出為善的原則,從善的底線。如何智慧的行善,無須一味的忍讓或取悦以及應該具備的正確心態與方法。

“鋒芒”一詞的理解:具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礎;要有“審時度勢分辨事理”的智慧;具有“針尖對麥芒”的鮮明個性;懂得拒絕,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原則,守好自己的底線,不妥協,不退讓的能力;堅強且接受一切殘酷的現實。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能使然。善良是一種美德,一種文化,一種佈施的快樂,一種精神的力量。善良的人擁有一雙清亮的眼睛,一張微笑的臉,一顆慈悲的心,一個純潔的靈魂……

然而,在每個人成長的歷程中,善良總被無情傷。所以,慕言歌此書的出版,對於那些曾經善良的無比委屈的你具有指導意義。

此書從職場、夫妻、孩子、父母、朋友各種人際關係中,分析總結出種種不假思索,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善良,導致的各種不盡人意的結果,分析你所謂的善良背後的動機,成為被利用、被輕視、被尊嚴踐踏、被拋棄、被傷害的事實真相。給出指導性的建議,警示善良的你:真正的善良既要容忍,又要殘忍!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讀後感10

這本書我是草草看完的,所以沒有思考太多,總結下人們被誤認為的“善”。

第一種是不會拒絕的被動性的“善”。一味的委曲求全,幫助他人請求,而從未考慮自身感受,從不會去拒絕他人的善良,最終讓自己很苦惱。這裏的情況我們應到先考慮自身是否願意做,考慮對方的請求是否對目前的生活或工作造成困擾,想清楚優先級後再做出判斷,以自己的感受為先。

第二種是沒有邊界的犧牲性的“善”。從不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邊界,首先為了你好的觀念,委屈自己做些不情願的事,同時還期望他人能夠感受到她的“善” ,能夠感恩,報答自己。這種典型的操心各種事情,以犧牲自己職業,生活,時間為代價來換區他人對自己的感激,這種“善”一方面是有目的,另一方面這種討好行為未必是他人需要的,若是不適,反而會厭惡。

第三種是為你好的控制性的“善”。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為你好的觀點,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控制他人的生活和行為。冒犯他人的生活則是一種惡,比如“你那個男朋友長的真不怎麼樣,分了吧。”“你怎麼會這麼想,明顯不對的呀,你應該……”“你身上的衣服不適合你,不好看,我給你推薦幾個”。儘管出於好意,但的確屬於冒犯,尤其這種控制性的“善”遇到了第一種的被動性的“善”,我覺得得反思下原則性問題了,畢竟管好自己的生活,該拒絕就拒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