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羣島地形地理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7.37K

【—七年級地理總結之日本羣島地形】,日本羣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日本羣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日本羣島地形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形

日本羣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羣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羣島的地形中最佔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佔全國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日本羣島的平原和低山僅佔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

  地震帶

日本羣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羣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繫。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和東京附近一帶地區。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氣候

日本羣島屬温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温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温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户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羣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峯,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總結: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温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6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