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語文《科利亞的木匣》的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4.84K

教學分析

人教版國小語文《科利亞的木匣》的教案設計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並告訴我們,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無論什麼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根據事物的變化採取相應的做法。

教學目標

瞭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並從中獲得啟示,培養多動腦筋,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後講的話。

教學構想

通過自學挖木匣部分,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從而突出科利亞挖木匣的`思維過程,同時加強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突出人物感情變化。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瞭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體會科利亞話中的含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出課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給人以啟示。《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就是圍繞着一個小木匣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的而又給我們啟發的小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問:誰的木匣?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一起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哪些自然段講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4、指導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後,思考:科利亞為什麼要埋木匣?(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學生讀這段的最後兩句話。問:“媽媽是怎麼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裏)科利亞是怎麼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麼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着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説明了什麼?(説明他是個善於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生概括説説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點撥:他是怎麼埋的?木匣裏都有什麼呢?學生讀1~2自然段後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裏,然後蓋上土,最後撒上細沙。)什麼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説明什麼?(説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木匣裏都有什麼?(學生讀)“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3、學生有語氣地讀這段,思考:科利亞和媽媽在什麼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四、學習第二段。

1、導入: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裏。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後,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誰先挖到的?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後來為什麼挖到了呢?媽媽為什麼能很快地挖着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2、指名讀第二段,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後,她説了什麼?(投影出示媽媽説的話,體會其意思。)

3、科利亞開始為什麼沒找到,後來又為什麼挖着了呢?“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麼意思?(還是、照舊)

4、“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夥伴們朝他笑,他説什麼了”?(投影出示)科利亞説的話。“這裏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説明什麼?(説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科利亞只發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麼?(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5.科利亞是怎樣挖着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麼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麼?

6.投影出示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於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