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安仁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7.38K

舟過安仁原文、賞析1

舟過安仁

舟過安仁原文、賞析

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註釋:

收篙停棹:篙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怪生:怪不得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還包含着詩人瞭解原因後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兩個童子撐傘行為而由此產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詞看似平常,作者體味到的趣和童子行為的趣就在其中了。)

使:使用,利用

譯文:

兩個兒童坐在一隻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們在船上卻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簡析: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賞析: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裏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閒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裏,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悦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痠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②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閲。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裏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2.詞句解析。

(1)“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可能是詩人閒來一瞥發現的情景,當然,兩個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竹篙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裏,這不是很奇怪嗎?由此可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悦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資料: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痠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②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閲。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

舟過安仁原文、賞析2

作品原文

舟過安仁①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作品註釋

①安仁:縣名,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餘江縣。

②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槳。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風:詩中指兩個小孩用傘當帆,讓風來幫忙,促使漁船向前行駛。

作品譯文

一隻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創作背景

詩人在1192年乘舟路過安仁縣(現在的江西省餘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詩人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是詩人看到的情景。兩個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詩人的注意,是因為他們雖坐在船上,卻沒有划船,撐船用的竹竿收起來了,船槳也停在那裏,這是奇怪的事。由此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閒適的,也是比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兩個孩童的所作所為。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詩人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悦寫了出來。疑竇的解開,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是恍然大悟:兩個小孩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詩人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孩童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

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在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竹篙,停下船槳,張開了傘。而詩人悟到了兩個小孩之所以沒下雨也張開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

詩人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詩人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詩人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詩人對孩童的喜愛和讚賞。這首詩淺顯易懂,充滿情趣,詩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間,展示了兩個孩童的可愛和機智。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傑出詩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祕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其詩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相傳其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餘首,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錄於《誠齋集》。

舟過安仁原文、賞析3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艘小小的漁船上有兩個小孩,他們把撐船的長竹篙收起來,坐在船裏。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註釋

安仁:縣名,1914年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而改名餘江縣。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使風:詩中指兩個小孩用傘當帆,讓風來幫忙,促使漁船向前行駛。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公元1192年,作者乘舟路過安仁縣(現在的江西省餘江縣)時,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詩人被孩童的稚氣和可愛行為感染,從而創作了此詩。

賞析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裏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悦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②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閲。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作者對天真、可愛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楊萬里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舟過安仁原文、賞析4

原文: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葉(條)漁船上,有兩個頑童,他們收了撐竿,停下船槳,坐在船中。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使風讓船前進啊!

註釋

①安仁:縣名。詩中指江西省餘江縣,在湖南省東南部;宋時又稱設縣;民國時因與湖南安仁縣同名故改名。詩中指楊萬里去應試時,坐船路過地。②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古代船伕都用來划船。 ③棹:划船用的船槳。④怪生:怪不得。⑤使風:詩中指兩個小孩用傘當帆,讓風來幫忙,促使船向前行駛。

賞析: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這首詩語言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這裏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風讓船前進啊!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裏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悦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②鬆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閲。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讚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作者對天真、可愛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