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麻將教女兒學奧數

來源:文萃谷 1.66W

“我還教我家女兒打麻將呢。”“可我家那位卻一玩起來就收不住手!”昨天,“麻辣老爸”何力行、“遊戲老師”楊顏等四位辯手齊聚講堂,分別結合親身經歷,就“玩物會不會喪志”的論題展開激辯。辯手們互不相讓的勁頭,讓裁判施嵐頭疼不已。

用麻將教女兒學奧數

用麻將教女兒學奧數

“麻辣老爸”:何力行

“遊戲老師”:楊顏

45歲的何力行屬於金領一族,他收入高,也很會享受生活。1992年,何力行與妻子結婚時就達成協議:婚後不要孩子,做丁克一族,盡情享受人生!但是,七年前,孩子“意外”出生後,他開始改變了初衷。後來,何力行實在受不了孩子爺爺奶奶的傳統教育方式,“這樣下去,孩子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於是,何力行毅然決定辭職,親自教育孩子。而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又很另類——天天陪孩子玩。怎麼玩呢?下大雨時,孩子在泥巴里打滾,何力行就跑去和她一起打滾;孩子玩拼圖玩到深夜不肯睡,何力行就陪女兒一起玩通宵;女兒迷上了攪雞蛋,何力行就全力配合,全家吃了一個月的炒雞蛋……甚至他還在孩子3歲時教她打麻將,並且打遍家裏無敵手。

“我女兒現在很自覺,而且她這個‘小班長’很受同學的愛戴。”何先生認為,他所實踐的“玩”,是在玩中培養孩子的眼界,有眼界才有胸懷。就比如教女兒打麻將,他還能從打麻將裏,教女兒怎麼學奧數呢。

何先生的觀點得到南京市第三幼兒園老師楊顏的贊同。楊顏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有着豐富的育兒經驗,善於把握孩子心理。“我在上課的時候,若是整篇都是大道理,缺少了‘遊戲’這個環節,那這堂課就是不成功的。”楊老師覺得,現在城市裏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會玩”。楊顏認為,很多的.歷史事實表明,貪玩的人往往思維活躍,做事不墨守成規,有創新精神,不拘一格,敢於打破常規。相反,那些做事一絲不苟,循規蹈矩的人,大多適宜去執行具體的任務。

女兒愛玩“玩”進公安局

“失敗老爹”:張先生

“嚴肅學者”:古力

不過,和何先生相類似,“的哥”張先生也一直都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並且也讓她去玩,什麼都玩,還立志以朋友的角度和女兒相處。可沒想到,張先生的寬容,卻換來了一通公安局的電話。“她為了一個女生,和旁校的學生打架!”那天,張先生將18歲的女兒從公安局領出來的時候,真覺得自己快崩潰了。“出事就出事吧,可她還拒絕和我交流。”張先生説,女兒不但學習成績不見多好,而且和父母的關係也不好,甚至將雙親當成了取款機。張先生覺得,都是“玩”惹的禍。

“我也覺得麻將是有弊無利。”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古力,多年從事學生教育研究,他覺得,像“麻將”這樣的“玩具”最好還是不要碰。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很多孩子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遊戲、漫畫,就沉迷其中,忘了生活,忽略學習。

評委“改行”當辯手

《骨鯁在喉》、《聽我韶韶》節目主持人施嵐本來是在中間當評委的,可聽完辯論雙方的脣槍舌劍之後,這位4歲孩子的媽媽改行當了“辯手”。

“我兒子就喜歡玩麻將。”施嵐“爆”起兒子的“料”來。不過,施嵐倒覺得,兒子不是僅僅把麻將當麻將玩,他還“另闢蹊徑”地將麻將當做積木,圍出自己見過的美麗建築。

但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孩子的確玩兒起來沒夠,難以控制,這該怎麼辦?施嵐認為,一方面,家長給孩子講清道理,要求孩子該玩兒就玩兒,該學就學,自己訂計劃。如果因為玩兒而影響了學習,孩子應該自己對自己有懲罰的措施,不能含糊。

另一方面,家長要認真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動。再有,在玩中觀察孩子,指導孩子玩出水平來,玩出智慧來。比如,指導或支持孩子玩兒電腦;指導或支持孩子搞科學小發明、小製作;還可以指導孩子搞調查、養殖等。這樣,把玩兒與學在更高的層次上結合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