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薦)

來源:文萃谷 2.72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的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薦)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動聽、優美的散文詩,它以秋天的雨為主題,以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為幼兒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形成了一個多彩、豐收、歡樂的秋天,讓幼兒從視覺、味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上了解秋季的變化。同時讓幼兒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又能激發幼兒動手描繪秋天景色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閲讀欣賞水平較中班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詞彙量增加,能夠理解較複雜的句子,並能夠結合情境説出主要的內容;喜歡並接受一些新的文學形式,對不同的文學作品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對優美的文學語言感興趣並能夠依照自己的理解,嘗試運用。所以,在主題《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中我們組織了語言活動《秋天的雨》。

活動一開始,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用幼兒喜歡的謎語導入,讓幼兒説説自己眼中的秋天,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而對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請了幾個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的幼兒來回答,讓他們有大膽表達的機會。

第二個環節,播放《秋天的雨》視頻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散文,初步瞭解散文,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在第一次完整地欣賞完散文後,孩子們就發出了感慨:秋雨的作用可真大呀!它能把各種各樣的顏色帶來,讓我們有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秋雨真棒!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散文中優美的.句子、詞。在這個環節,我注意給幼兒提供寬鬆的氛圍,讓他們能根據所聽到的散文內容自由表達。

第三個環節,通過分段欣賞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這是本節活動的中心環節。欣賞第一段,着重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感受。欣賞第二段,在動態畫面中感受色彩的美。欣賞第三段,進一步傾聽,感知語言的美。欣賞第四段,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的過冬方法。欣賞第五段,進一步感受想象秋天的豐收景象。在這個環節,我根據散文內容運用了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秋天的雨帶給秋天的變化。另外,我重點引導幼兒説出各種植物和花卉的色彩,從而豐富詞彙:五彩繽紛。幼兒結合課件,對該詞彙掌握得比較好。在引導幼兒探尋散文從視覺、味覺、聽覺多角度描寫的特點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第三至第五段。過程中,幼兒的發言很積極,也較容易發現這三角度景物描寫的不同。接着的師幼共同達到了很好的梳理效果。

最後一個環節,我請幼兒討論秋天美在哪裏。通過集體討論、交流,激發幼兒暢談秋雨帶來的美麗和快樂。在此環節幼兒能大膽地嘗試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表達秋天的美。

整個活動以主導問題為線索,運用多種提問形式幫助幼兒獲得理解,在聽、看、説、動作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感受散文的意境和語言美。課件的使用使幼兒進一步提高了對詞彙、句子的理解,較好的完成了本節活動的教育教學目標。

當然,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如在幼兒完整欣賞散文的時候,紀律意識不太強,傾聽習慣不好。如果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欣賞散文,相信效果會更好。

幼兒在理解秋天的顏色,秋天的氣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順利。這説明孩子們的知識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以後在活動之前,我都應該考慮到前期經驗的灌輸,使活動能很好地開展。

本次活動在詞和句的選擇學習上比較面面俱到,可以有選擇性的提取學習重點,讓幼兒學習語言的描述。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2

《秋天的雨》是一篇寫景的抒情小散文,語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寫集中在第二自然段。我把閲讀的重點指導放在這個自然段,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背誦積累好的的詞句。學生在流暢讀書的基礎上背誦喜歡的精彩的句子、段落,將為他們今後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為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1、在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藉助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悦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2、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去掉詞語“扇哪扇哪”比較讀,體會其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

3、 以演激趣,讀中品味。 文中“扇呀扇、飄呀飄、你擠我碰等有關動作的內容,激起學生強烈表演慾望。在此,我順學而導,以學定教,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表演中,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形體語言;表演後,帶着快樂的心情再次美讀,實現了情感的昇華。與此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超越了文本。

4、引導語言積累 。優美的語言為我所用,是這篇課文的另一大教學重點。我在教學活動中安排學生讀喜歡的.句子,創設和老師比賽的教學情景,學生背誦句子很有動力,各個讀得有滋有味。積累語言材料,積澱語感經驗。提倡活記樂背強化整體吸收,自主“生成”的環節,讓學生從容進行積詞蓄句,為以後運用提供語言材料。

5、借鑑遷移,仿寫句式。遷移運用是讀書內化的最高層次和最後的歸宿。語文課的學習,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功。在教學中,學生根據文中的句式進行仿寫,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寫出精彩的句子。我想:在此後的語文教學中,在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把句子寫好,寫美了,讓造句也很精彩。只有把句子寫好了,那麼寫作文就容易多了。

今後,在各類文本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精益求精地預設,和諧自然地生成,不求多,只求實,讓每個學生在短暫的四十分鐘裏快樂地學習,同時,也有所收穫。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3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也較好地把握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一、把握課文的`教學重點,突破了難點。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把第二段中你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同桌聽,看看誰讀得最美,並説説為什麼喜歡?學生在感受到課文語言美的同時,體會到了秋天的美好,也學到了比喻句和擬人句的表達方法,積累了語言。

二、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仿寫訓練: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把萬物描繪得如此美麗。請你展開想象,秋天的雨還會把什麼顏色送給誰?課件出示瓜果蔬菜的圖片,讓學生進行仿寫。“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它把__色給了____,____像____,____,____。”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內化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表達方法。

三、重視情感的激發。

本文文情兼美,適合情感的培養和激發。備課時,我精心設計過渡語言,課堂上,我激情渲染,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言:多麼神奇的秋雨,它像一位魔術師,把秋天染的生機勃勃,絢麗多彩,你們喜歡這神奇的秋雨,迷人的秋天嗎?把第二段中你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給同桌聽,看看誰讀得最美,並説説為什麼喜歡?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披情入文,學得有滋有味。在學文的過程中體會到秋天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秋天的感情。

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自己對教材挖掘和理解不夠深入,看到了顏色的靜態美,卻忽視了“扇哪扇哪,飄哇飄哇’這些詞語的動態美。二是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真正把問題交給孩子發現,去探索的機會不多;三朗讀指導還不夠到位。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通過朗讀和想象進行美的薰陶與感染,但是自我感覺意境不夠,韻味不足。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4

《秋天的雨》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學習本課重點放在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秋天的美。

、注重朗讀的指導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在這節課中,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特別是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通過簡短的小詩與課文內容的比較學習後,指導學生逐句朗讀,然後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背景,讓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想象畫面,潛移默化中體會了課文寫具體形象的好處。

、注重語言文字訓練

第二自然段有這樣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並讓學生在讀中觀察比較這兩個句子的共同點,然後再入情朗讀,體會句子的韻味美。為了讓學生掌握並運用這個句式,在學完第三句後,出現這樣一個句式訓練:“它把金黃色給了田野,像(),(搖)啊(搖)啊,(搖)來了。”讓學生活學活用。在學生充分朗讀、體會的基礎上,然後再給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圖片,讓學生看圖仿説。由扶到放,給學生一把枴杖,降低了説的難度,學生願説,樂説。

注重關鍵詞的學習

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時,我這樣説:“孩子們,看看,秋雨過後,銀杏的黃、果子的紅、田野的金黃、菊花的紫紅、淡黃、雪白……大自然有這麼多的顏色,老師數也數不完,難怪説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顏料,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在音樂中想象秋天的美。

不足:學生讀書的時候,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學生朗讀缺乏感情,沒有把喜愛之情讀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尋找方法,多請教他人,爭取上好每一堂課。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5

《秋天的雨》是我一直想嘗試的一篇散文,它也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但我卻好像沒有準備好一樣,今天把這一課講了,感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這節課一直從上週開始準備,但卻到週六時候還沒有思路,沒有想法,在和其他老師交流過以後,慢慢確定了自己要講的內容。直到昨天中午才把完整的課件做出來,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個一個的做着,其實我心裏感覺課件做的挺完美的,思路也在自己的腦子裏形成了,本身三年級的課文比較簡單,也比較好把握住重點,所以,晚上就在看着快樂大本營,並且自我安慰,想着我是在放鬆心情呢!

到了今天早上,我被安排為第一節課,確切的説第一節課學生表現應該是最好的時候,精力也應該最充沛!所以,我沒有一點擔心,又看了一遍課件,早自習下課就帶着學生到了多媒體教室。一進門看到有攝像機,我就開始緊張了,記得昨天還沒有,今天怎麼就有了呢?不管它了!我簡單的説課之後就開始了今天的授課內容。

我的授課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出示一張雨的圖片,導入課題秋天的雨,接着讓學生複習生字詞,接下來就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沒有上課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提的問題都比較簡單,以為學生肯定能夠回答出來的,肯定不會讓冷場!可是我錯了,我問學生:五彩繽紛是用來形容什麼的`呢?顏料又是什麼?這些我在早自習還強調了一遍,顏料就是我們平時畫畫用的顏色,誰知道正式上課了,學生仍然是忘了。我就告訴大家五彩繽紛是用來形容顏色的,那現在大家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課文寫了哪些顏色?這個問題不算難吧?我真的很暈,很鬱悶。有幾個別的學生連顏色都劃不出來……這些都不重要,劃完顏色讓學生分別找出來這些顏色給了誰?講完後開始講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的氣味。最後有簡單的提了提第五自然段,留作課下思考。這就是我這節課的內容,我感覺完成的還可以,只是沒有想象中是完美。

下課後,校長就要求再看一次我的課件,我以為要做什麼呢,沒想到的是課件上出現了一個錯別字,被領導看到了,真的,這樣的錯誤還是第一次犯,我感覺好低級,因為自己的失誤,自己的不認真…後來有其他同事也説了這件事,我真的是沒有臉見人了!嗚嗚……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6

《秋天的雨》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通過欣賞散文,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秋雨帶來的美景和快樂。

《秋天的雨》是一首快樂、甜美的散文。在散文里根據作者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秋天的景,但幼兒比較容易理解一些直觀的感受,要想連接這樣的散文可能會有點困難。

為了使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我們班給幼兒畫了一幅美麗的'秋天的圖片,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豐富知識經驗。第一個環節中,我對幼兒進行提問:你喜歡秋天嗎?為什麼?幼兒爭相回答"我喜歡秋天因為……""我喜歡秋天因為……"。第二個環節中,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散文,在優美的散文中幼兒都陶醉了,有的小朋友不自覺地做起了動作。在第三環節中我讓幼兒分別欣賞散文中的五個部分,讓幼兒找一找這幾段散文內容有什麼特點。幼兒互相討論作答。

反思這節課,我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動靜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秋天的雨原文欣賞: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裏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7

一直以來這樣的出場,總是滴水不漏的設計,總想以最完美的過程和結局給他人也給自己。心甘情願的付出,樂此不疲的準備,即使是一百個不願意,總要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給別人,把百分之百的滿意留給自己。因為這不僅僅是任務,在我,更是一種藝術。而經過這一場風雨,覺得自己曾經堅持的未必就是完全正確,也許真的要捨棄,捨棄這種自以為傲的付出,追求一種自然輕鬆的格局。也許是一種提升吧,追求更高的'層次,更令人嚮往的一種境界。態度決定一切。學會改變,學會付出,學會主動,也許會是另一種局面吧。

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這次的出場遺憾太多,更是辜負了那雙期待信任已久的眼神,而這才更讓我心痛!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完美,但我們要追求完美。而太多的遺憾讓我發現,給我虛心,給我不斷追求,不斷改變的力量。有得就有失,得失之間,失去的也許還會找回,得到的也許將來會是意想不到的驚喜。過去的已經過去,就像有些花已經錯過了花期。但只要根還在,明年的春天還會有花開。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8

1、《秋天的雨》是一篇語言特別有韻味的寫景美文。我在教學之前便給它定位為重點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的韻味,感受秋天絢麗多彩的色彩美、美妙的聲音,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來感受和想象。

2、教學中我首先以秋天的季節特點導入,然後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聽朗讀,説説自己的感受。通過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通過詞語分組讓學生感受新詞的層次,在這裏我沒有在田字格里給學生範寫,這是一個關鍵的失誤,三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獨自認讀、寫字的能力,這一點以後我會多加註意。

3、重點講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 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説説自己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xx像xx”的句式。在讓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能説能寫。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受秋天的色彩美。説説秋天有那些顏色?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在重點字詞上,抓住“郵”這個字,用換詞的方法,例如換成“帶”可不可以,讓學生體會“郵”字的好處,並進行交流。

4、上完這節課,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有收穫也有遺憾,教學中,首先是師生都走進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並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也有遺憾,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當學生不能按照我的預設回答問題時,我有一些手忙腳亂,安排欠妥,在某些環節放開了沒能即時收回來,造成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回讀”感受也説明我的教學不嫻熟,沒有做到“教育機智”。而且這篇課文應以讀為主,但在指導學生朗讀上功夫不夠,沒有讓人感覺到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層次的進步的朗讀,應該讓學生也嘗試配樂朗讀。

5、在安排課時上第一課時應該重點強調字詞基礎,把生字和生詞砸實,比如組詞,多音字,偏旁等,讓學生在預習的同時自己來交流反饋。並且把練習冊的練習當堂訂正反饋。而我在教學中省略了這些步驟,有失妥當。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多多注重細節,靈活應變,爭取進步。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9

教學中,首先是自我感覺到老師學生都走進了文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並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在整個課堂結構的安排上,能做到有快有慢,有高潮低落,讓課堂有節奏感,有樂感。能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通過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能夠達到“美讀”的目的。一上課,我以一首小詩導入學習新課,因為本課的.語言優美華麗,在導入設計上也應與課文基調符合。而且這首詩也採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給孩子入情入境做好了鋪墊。可以使孩子瞭解不同的季節雨的特點。也是此導入最重要的作用,詩中間缺失的秋天的雨可以使孩子們對秋雨充滿了好奇,也對學習本課充滿了期待。

可以説,這節課,學生將生活帶入課堂,在課堂上他們讀着課文,談着生活,豐富的生活經歷幫助他們理解了這麼優美的散文,使“晦澀”變成了“通俗”。但課堂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安排計劃只能是預設的,而課堂是多變的。本節課下來沒能完成教學計劃,讓我遺憾。主要是在第一段一些環節上花的時間的太多。第二段安排欠妥,在某些環節放開了沒能即時收回來。造成時間不夠。這也説明自己教學不嫻熟,課堂把握不夠。

課堂是多變的。課堂是遺憾的。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着新的收穫,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0

教學流程(簡版)

具體的教學流程簡單敍述如下:

1、朗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認讀課後生字詞語,全班齊讀。

2、整體感知,摸清脈絡

(1)完成課後第二題,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找到相關的語句,把它們用“——”畫出來。

(2)通過第2、3、4自然段的首句,比較首句與該段落中其他句子的關係,認識“中心句(總起句)”。

3、圈畫顏色,理解詞語

學習第2自然段,圈畫關於顏色的詞語,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

4、朗讀文段,體會美好

(1)交流感興趣的句子。師示範,生分享。

(2)秋天還會把顏色分給誰呢?學生自由交流。

(3)仿照課文句式説話。

5、想象説話,豐富認識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是要對誰説些什麼呢?想象説話。

6、整體回顧,詩樂朗讀

找一找包含“秋天的雨”的句子,把課文變成一首詩,配樂朗讀。

教學難點

整個教學流程來看,我認為有難度、遇到瓶頸的地方是:

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

我認為這是一目瞭然的,很容易找到相關的句子。但同學們遇到了瓶頸,包括程度較好的同學都找錯了,甚至有人在胡亂塗畫,畫了整整一段。

事實證明,三年級的孩子對於段落結構還是太陌生了。要從整體來讀懂文章説的是什麼意思,包含哪幾個方面,對他們來説是有難度的。

這篇文章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第一段和第五段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干擾。

教學成功之處

1、分享喜歡的句子,重在朗讀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做了示範。

“張老師特別喜歡銀杏樹這一句。誰跟我一樣也喜歡這個句子?”

學生起立,一定是先讀好這個句子,再談喜歡的原因。

有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説出個一二三。讀好、讀出自己的感覺來就夠了。學生的程度不一樣,性格不一樣,不一定非要統一一個標準。

老師不好把握的一點是:學生喜歡的句子往往都是很隨心的,沒有辦法跟我的PPT頁面順序保持一致。

所以,我就沒有播放PPT,就是師生一起讀,一起想象,一起分享。

2、仿寫句式,要搭建學習支架

課後第三題,模仿課文第二段的句子,來寫一寫。

其實,乍一看這個句子,寫的真美,但模仿真難。我自己嘗試寫,都寫不出課文那種感覺來。

於是,在教學的時候,我不要求學生必須跟課文句式一模一樣,只想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願意開口説話。

第一個支架是:秋天的雨還把什麼顏色給了誰?

就這一個問句來答,學生能夠説出。

它把黃色給了香蕉;它把紅色給了蘋果;它把綠色給了李子、橘子;它把紫色給了葡萄;它把綠色給了甘蔗、松樹……

説了很多,算是打開了思路。

第二個支架是: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像什麼?

同樣,老師先示範,但示範的例子是前一篇課文中的景象。

學生很快就能説出來:

它把金黃色給了梧桐樹葉,一片片葉子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飄哇飄哇,給大地鋪上了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李鴻宇)

這個句子,很多同學都會説。把學過的知識再利用、再創造。

接着,請同學們看一看葡萄、橘子、柿子的圖片,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再來分享展示。

孩子們説得特別好,很多平時不願意説的同學都舉手了。

它把紫色給了葡萄,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葡萄,就像一顆顆瑪瑙串起來的項鍊一樣。(肖夢瑤)

它把綠色給葫蘆,一個個葫蘆像胖胖的娃娃。(塗致遠)

它把黃色給了香蕉,黃黃的香蕉像一輪彎月。(朱易濠)

它把紅色給了石榴,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你擠我碰,爭着要小朋友去品嚐呢!(孫文澤)

它把紅色給了柿子,一個個柿子像紅紅的燈籠,掛在樹上,好看極了。(肖雅楠)

這裏,我沒有限制格式,只要能説出秋天的景物,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即可。如果嚴格按照課文句式來説,同學們會望而卻步。

不過,我發現一個現象,他們有時候在課堂上説不出來、想不到,但練習冊上也有一模一樣的習題,他們就能寫得特別好。

我覺得也不一定全是家長的輔導,而是他們有一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自由思考。

3。想象説話,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

節後第一天上課,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狀態有些懶散、疲憊。為了營造氛圍,鼓舞士氣,我讓全班起立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讀完也沒有坐下,直接就來問: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是要對誰説些什麼呢?

直接點名,讓同學回答,沒想到,説得特別好。

秋天的雨對小松鼠説,冬天快要來了,你快再找些松果吧。(楊樂之)

秋天的雨告訴小青蛙,你是不是很困了呀?冬天快來了,你睡覺的季節來了。趕緊去挖洞睡大覺吧。(羅嘉欣)

松柏松柏,你可要多穿點衣服,到了冬天,可別着涼了。(陳熙)

葉子啊葉子,冬天快要來了,快躲到樹媽媽腳下吧。(李天擇)

事後反省,學生對於小動物過冬的事情是比較熟悉的。他們能夠想象到,自然能説得出來。

而且,兒童天性中有親近動物、親近自然的一面,他們説話的語氣天真、浪漫,充滿童趣。

教學反思

1、教有重點

課文教學應當有所側重。像這篇課文,我們重點來教第二段,品讀、品味、仿寫。而其他的相似段落,第三段、第四段,可以簡略帶過,或者放手讓學生自學。

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一篇課文從頭講到尾,生怕錯過一處細節。每一段每一句都帶着學生過一遍。

全文都講,不如不講。講得太多,學生反而什麼都記不住。只講一處,講細、講透,給學生提供一種範例,讓他們學會一種方法。

2、做好標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次上課,我把主要的教學環節、關鍵問題都寫在課本上了。重點語句聚焦的字詞、修辭等都做了標註。上課的時候,時不時看一眼,不會錯也不會亂。

以前,我全憑腦子記,即便寫了教案,還是會忘記一些小細節、小問題。雖然不會影響全局,但總是擔驚受怕,不夠從容,引導學生也沒有那麼遊刃有餘。

這次課上,我帶着同學們一點點深入,走進他們喜歡的語句,聚焦關鍵詞語,讀懂悟透,真的覺得,課堂的氣場全在那些句子裏了。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1

《秋天的雨》這是一篇洋溢着詩情畫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課文將秋天眾多的景物通過秋雨巧妙地串起來,勾勒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還是要放手讓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心中。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此段主要是從秋天的雨帶來的色彩中去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豐收、歡樂。第一句是總起句,後面六句分五個方面寫秋天的雨把各種顏色分別送給了銀杏樹、楓葉、田野、果樹、菊花。在教學這段時,我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同時用課件出示各種顏色的`菊花圖片,讓學生看到更多的菊花色彩。品讀各種色彩的美后,引導學生理解了關鍵詞“五彩繽紛”的含義,並讓學生用動作表示“頻頻點頭”的意思,領略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其中送給銀杏樹和楓葉都是以“它把()送給()”同樣的句式進行描寫。這樣就使閲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通道接軌了,也讓學生把吸收到的都釋放出來了。

接着,我讓學生試着仿照書上的句式,也來説一説:大方的秋雨姑娘還把什麼顏色送給了誰?這環節出乎我的意料,個別學生説得句子非常精彩。如:它把黃色給了梧桐樹,金黃色的梧桐樹葉像一個個小巴掌,飄啊飄啊,飄來了秋天的美景;它把黃色給了向日葵,黃黃的向日葵像一張張笑臉,笑啊笑啊,笑出了秋天的快樂。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多多注重細節,靈活應變,爭取進步。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2

在學校“荷花杯”精品課堂展示中我做了《秋天》一課,而且是第一個出場。一百多教師聽課,這麼隆重的登場,我必須講好。因為這裏有責任更有信任。可是時間過於倉促了,26號通知我們,29號就講。於是在極不情願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開始着手準備,艱難的選課,最後還是定為《秋天》,不分晝夜的備課,精雕細刻每一個教學環節,本着上好每一節公開課的想法走上了講台,還是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差錯。而現在,我只想反思一下自我,做好以後的教學。

1、還是不夠細心

早上音響好像是好使的,為什麼轉瞬之間就沒了聲音?手忙腳亂地弄了一陣,還是沒有按時響起來。説是學校的責任,我看更是我的.責任!為什麼不細心點,在上課之間再檢查一遍?為什麼以前的公開課全是自己準備,卻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卻在那麼多人為你準備的最重要的課上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音樂沒了,氛圍就沒了,效果就沒了!還有打了一個錯別字,對學生的朗讀,理論指導有,但具體的操作,朗讀實踐指導不夠。而這在梅河的那節課上都注意到了。細心永遠都不要丟棄!真的是細節決定成敗!

2、時間觀念不強

聰明人不在同一個問題上跌倒兩次。而我,怎麼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前些日子到梅河上的那節課,除了拖堂之外我覺得都挺完美的,為什麼這次課還沒長記性呢?愚蠢之至!看着時間來不及了,就要靈活一點,刪減環節,收尾結束課。不知自己是怎麼了,明明知道要下課了,還不緊不慢的原計劃進行。要不是劉校小聲説結束吧,我也許還要原計劃講下去。一直以來追求完美的我,怎麼會這麼沒有時間觀念了呢?以後的時間,不再是簡單的時間觀念,一定要嚴格遵守,鈴聲就是命令!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3

上這課之前,我自我的定位是:紮實——讓學生學有所獲,儘量提高一次教學的實效。根據以往第一教時的教學安排,我擔心教學時間不夠。但在教學流程安排時,為了教學的完整性與夢想化,我還是安排了拓展資料。

感覺效果不錯之處:

一、重視學生語言感悟與訓練

1、揭題後,要求學生説説秋天的雨給你留下的印象。從秋天的雨的涼爽(秋

天的雨很涼爽,落在身上涼絲絲的。)、秋天的聲音(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好像是秋姑娘在彈奏美妙的樂曲。)、秋天的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秋天的雨像是位魔術師,把萬物變得絢麗多彩)等方面進行引導,並幫忙學生把語言説得美一些。

2、在讀中感悟文章資料。

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經過師生的讀來層層展示。教師的配樂朗讀力求把學生帶

入那秋雨來臨的情境,也給學生有滋有味地讀供給借鑑。在讀誰不斷交流朗讀感悟——秋天的雨來到人間是悄無聲息的;秋天的雨來到人間是不知不覺的;秋天的雨趁人沒留意來到人間;秋雨這把鑰匙真神奇。在這過程中根據生活經驗體會九月的炎熱與十月的涼爽,體會“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的韻味。

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感受秋的“五彩繽紛”,課文從五個方面來寫。本打算以“秋雨姐姐把漂亮的'()色給了()”的方式逐句學習。之後研究到這樣的學習方式會顯得呆板、枯燥,所以變了種形式——大方的秋雨姐姐想把這麼多五彩繽紛的顏色送給植物妹妹們。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呢?自我讀讀有關的句子,説説喜歡的理由。

經過自主學習與交流引導的方式感悟語言的魅力,學習方式更為靈活。在交流中,學生讀出了“扇哪扇哪”中國銀杏葉不停地扇的功勞,感受到小銀杏葉的可愛;讀出了“飄哇飄哇”中紅楓葉的體貼與辛勞。應對金色的海洋,想象着農民眉開眼笑地説:“今年又是個豐收年”的喜悦。陳李依同學更是説出了我想説的話——“應對果樹上的橘子與柿子你擠我碰,果子似乎在説‘快把我摘下來吧,要不我就要掉下來了!’”由此激起學生想象的空間——“我已經成熟了,快來嚐嚐我香甜的果肉吧!”“把我摘下來,挑到集市上去賣吧,能夠換很多錢喲!”……

二、字詞教學注重細節與趣味

本堂課的字詞教學我是分兩組出示的,一組是要求會認的字。我很反對讀幾

遍就過場的形式主義,那完全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由此,我着眼於音、形、義,重點指導了4個詞語——

鑰匙:(出示鑰匙)金屬做的,所以“鑰”是“金”字旁。形狀像匕首,所以注意“匙”裏邊是“匕”,不是“七”。

喇叭:這個詞語中什麼異常多?(嘴巴,紅筆寫出三個口)用了喇叭,相當於增強了嘴巴的功能。

衣裳:(説發現)衣裳衣裳,有衣也有尚。郎舒涵説得更有意思:“尚先生穿新衣,還把頭髮剪短了呢?”

銜樹枝:説説“銜”意思用嘴含,用嘴叼。關於這個字的來歷也很有意思。“銜”行馬者也。我們發現行走的馬兒,都有一根金屬做的東西勒在馬的口中,便於人們駕馭。所以“銜”能夠這樣記:行走的馬兒,金屬條兒嘴裏含。陳可欣的媽媽認為這樣的教學,孩子永遠不會忘記字了。

另一組是難讀的詞語,重點是“扇”的讀音,我經過比較教給學生據詞定音的方法。

不足之處:

一、教學設計中安排的資料還是多了些,不得不把拓展資料——秋雨姐姐還會把哪些顏色送給誰?放到第二課時。生字雖然強調了字形,但後面的寫字指導卻沒了時間。

二、因為是家長開放日,把學生髮言面廣作為首要需求,平時會發言、發言精彩的學生的表達受到限制,所以學生課堂精彩的語言未能得到呈現。

三、多媒體效果不夠夢想,雖已經把底色調至夢想狀態,但圖片的效果尤其是菊花仙子的丰姿與豔麗沒能得到應有的展現。不能不説是個小小的遺憾!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顏色、氣味、聲音等,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的特色描寫了出來,實際是想通過課文描寫,讓人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體會到感受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在這篇課文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比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等等,作者把秋雨人格化,或是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或植物,或者是含蓄地抒發感情,藝術化、人格化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所以這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描寫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語言文字生動優美、朗朗上口。結合課文特點,我在教學時具體做法如下:

1、重視字詞的教學。學生在認識詞語後,我讓學生把劃紅色的詞語用課文中的話説一句話,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把每段的總起句課件出示,讓學生讀後體會,感覺很美真像一首詩。讀後再讓學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能發現到這些句子都是總起句。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讀一讀,你又發現了什麼?其實是兩種顏色進行了歸類。於是我讓學生知道一種顏色加上不同的詞可以變成另外的顏色。像這樣這麼多顏色聚在一起,課文中説是——五彩繽紛,讀了這個詞你還聯想到哪些詞。學生們又紛紛舉手。通過這一環節,學生不但會讀課文中的字詞,還知道了很多表示顏色的詞,還會變顏色的詞。

2、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藉助想象,藉助動作,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以動帶讀,把句子讀活。第二自然段下面的幾句都是並列式的,如就讓學生説説,讀讀,這樣很單調,所以在設計時,藉助想象,藉助動作,讓學生感受到我自己就是蘋果、橙子或是楓葉等。如在學習“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 ”這個句子時,我讓學生想象一下果子們在你擠我碰時情景,學生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結合這個情景我又馬上引導想象:説説果子們會説些什麼,你站在過樹下又會説些什麼?這樣一來,句子教學就不那麼單薄了,因為學生有了自己的感受,也為後面第二課時( )教學水果的香味中理解那句“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做了鋪墊。

3、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展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生動的形象中,以情助讀。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自然而然地感受畫面的色彩美從而進一步感悟秋天裏洋溢着的歡樂和豐收。如在學習“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 紫紅的、 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這個句子時,我首先是讓學生自己解讀文本,挖掘文本內涵。讓學生自己説説你覺得美在哪?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應該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進行了一番想象,緊接着利用多媒體出示各種菊花的圖片,讓學生來做菊花再進行指導朗讀,在這時學生的讀就又帶有了自己新的感受,理解的全面了,朗讀的層次也就提高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我在本課教學時力求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他們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語言文字非常優美的文章。題目雖是《秋天的雨》,而實寫的是秋天。作者只不過是以“秋天的雨”為線索巧妙地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聯起來。文章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幅美麗與豐收的畫面。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感受“美”,教師做了精心的設計。一開始就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圖片,讓學生對秋天有一個初步、感性的認識,創設一種情景,帶領學生走進色彩斑斕的秋天,從而也渲染、營造了課堂氛圍。接着,教師的配樂朗讀,更是把濃濃的.秋意渲染得天衣無縫。那清新、淡雅的語言配上舒緩的曲調,更能讓學生對秋天產生無限的遐想。猶如文中所説的:“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大門”。教師的匠心獨運也恰似一把“鑰匙”,帶領學生走了課堂,走進了文本!

語言文字的美是這篇課文的又一大特色。為了能讓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美,教師有選擇性地剪取了“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兩句。這兩句不但畫面美,語文文字更美。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的感受,教師先以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多副畫面,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這兩句話進行了反覆地誦讀、體會,並讓學生感受它們相同句式和比喻手法的運用,最後讓學生對這兩句話進行了仿寫!

聽了這堂課,這是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