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3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上學路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學路上讀後感

上學路上讀後感1

9月18日上午9點鐘,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裏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麼羨慕,娜美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送給伊娃,娜美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美掉進河裏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

我覺得,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有着遠大的理想,等待着被實現;他們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他們非常的聰明,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他們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裏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他們非常的……他們有着説不完的優點,雖然非常的貧窮,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説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此我呼籲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吧!要像老師一樣去親身體驗一下他們生活的艱難。

上學路上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走路上學》,真的讓我很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瓦娃,一個7歲的傈傈族的孩子,看到姐姐娜香每天能出和小夥伴們一起溜索過江讀書非常羨慕。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着才可以溜索。但爸爸總是沒時間回來,所以瓦娃只好揹着媽媽偷偷溜鎖去學校看小夥伴們讀書,後來被媽媽發現了,媽媽很生氣,因為那樣很危險,所以媽媽就把繩索藏了起來。後來從城裏來的聶老師給姐姐買了雙雨鞋,瓦娃也想要,姐姐答應他只要弟弟願意呆在家裏就把鞋子送給他。第二天早上,瓦娃看見別人去上學都穿着新鞋,只有姐姐沒有穿,他就把鞋子還給了姐姐。姐姐在放學時,看見了一雙鞋很適合弟弟,她想買給弟弟,可是她買不起,老師就幫他買下了這雙鞋。姐姐可高興啦!於是她就迫不及待地要送回去給弟弟,結果在溜索回家時不幸墜落江中。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他們的生活跟我們的生活相差得太遠了。我們每天上學都是車子接送,而他們連路都沒有,只能溜非常危險的索道去上學;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裏面還有電視,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而他們的教室陰涼無光,連像樣的桌子都沒有;冬天我們穿着暖和的棉衣,棉褲,棉鞋還嫌冷,而他們連鞋子,襪子也沒有,只能靠兩隻腳搓來搓去來取暖;我們有着負責,關愛我們的老師,而他們連老師都沒有,只有從遠處來的志願者老師。我們的生活如此幸福,難到我們不應該珍惜嗎?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上學路上讀後感3

你嘗試過用什麼方式去上學?坐車,還是走路?有這樣一羣孩子,每天都是“飛”着去上學,所謂“飛”就是溜索,這些孩子,就是出自於《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是彭臣、崔雨竹所寫的一部短篇小説。故事主要講述了生活在怒江邊的一户人家,七歲的瓦娃看到姐姐娜香每天溜索過江上學,也偷偷溜索到嚮往的學校,引起了媽媽的大怒。娜香把唯一的紅雨鞋送給弟弟,想把弟弟留在家裏,但不忍心的瓦娃又把紅雨鞋還給了姐姐。聶老師為瓦娃買了一雙新鞋,娜香趕回家給弟弟送鞋時卻因鞋子掉入湍急的江中,失手墜江。看到這裏,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姐姐為了抓住弟弟的新鞋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我從中感受到濃濃的姐弟之情。從那以後,瓦娃就沒説過一句話。後來,聶老師用心引導瓦娃,瓦娃又變回了原來勇敢樂觀的孩子。當家鄉第一座橋建成,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實現了走路上學的夢。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好幸福啊!因為怒江邊的孩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險溜索過江上學,而我們都是坐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上學。我想:如果有一條溜索在我們面前,我們肯定有很多同學不敢溜過去,他們卻為了能上學,再苦再難也要滑過去;我們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他們卻一年四季都只能拖鞋穿着,吃不飽穿不暖;我們中多數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他們從小就開始幹農活、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去做。我們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學習怒江邊的孩子們那種堅強、獨立、勇敢、樂觀向上的精神。

看完這本書,我不但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而且覺得我們要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因為這是無數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上學路上讀後感4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3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時間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要賣雞蛋,結果雞蛋被別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雞蛋的人把錢要回來;賣圓珠筆,筆丟了,千辛萬苦才把筆找回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終於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錢拿到老師的面前,説:“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看了《上學路上》這片電影讓我很感動,貧困的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憐憫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閃光點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學習。她敢於面對困難和失敗,還有她的勤勞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感到西北雖然窮,但人活得快樂充滿希望。讓我們向王燕學習,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鬥的失敗和成功;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現在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裏,有嶄新的書桌,有嶄新的課本,有嶄新的文具……可她有什麼呢?即使她什麼都沒有,可她上學的決心沒有絲毫的動搖。

所以,同學們!抓緊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珍惜我們良好的環境條件,努力學習吧。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老師,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

上學路上讀後感5

《上學路上》這並不是出自作家之手,也不是名著,只是一個國小四年級同學的作文。但讀了這篇作文後,真的覺得世界很美麗,讓人覺得很欣慰。

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早上,作者去上學,突然看見賣早點的攤前,站着一位老奶奶,眼巴巴的望着熱氣騰騰的'鍋貼和稀飯。老闆娘卻不知哪兒去了。於是,作者就靠近早點攤,假裝等自己的同伴,注意着老奶奶。只見老奶奶掏出幾枚硬幣,又放回口袋。朝四周看了看,顫巍巍向食物伸出了手。作者心裏想到:快拿呀!拿了就跑!別讓別人抓着。可是,老奶奶又迅速把手抽了回來。這時,小作者把自己僅有的兩元早點錢拿了出來。老闆娘也回來了。作者把錢給了老闆娘:“全給奶奶買鍋貼和稀飯。”老闆娘笑着説:“他是你奶奶?”“我不認識她。”作者小聲説。老闆娘把錢還給我:“拿去買你的早點吧!鍋貼和稀飯我會給她的。”説着她拿了六個鍋貼和一碗稀飯,端給老人:“趁熱吃吧!”……

一個多麼簡樸的故事,一個多麼平凡的舉動,一個多麼觸動人心的一刻。這個世界因人而美麗。在這篇作文中,有三個值得人敬佩的人。老奶奶人窮而志不窮,能夠抵制誘惑。小作者和老闆娘就更值得人尊敬,為了一個毫不認識的人,能過幫助她,無論事情有多小,那都是可貴的,是品德的昇華!是偉大的!真的讓人覺得很感動,很欣慰。

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善心,那麼地球會由於我們而放光!

上學路上讀後感6

《上學路上》這部電影講述了王燕為掙二十四塊八的學雜費完成上學的心願,整個假期奔波掙錢的故事。整部電影用進取、完美的情感感染着每位觀賞者。在本是貧窮和苦難的大西北,人性之美閃爍的耀眼光芒就像影片裏自始至終流淌的西北明亮的陽光樣直射人的心間,帶來心靈的震撼與感動。

質樸的村民之間互相幫忙,互相關愛;農村母親對自我女兒那份別樣深沉的母愛;孩子們雖然生活貧窮卻依舊堅持着歡樂和童真;王燕為了上學的那份堅持和不放棄,這些無不給我帶來份暖暖的感動。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場景,個是王燕追在媽媽身邊不停的説:“媽,讓我上學”,王燕的媽媽最終説:“行,想上學,自我掙學費”;另個就是在影片的最終,王燕歷經千辛萬苦,氣喘吁吁地跑到學校,把幾張被汗水浸濕的鈔票攤到教師和媽媽面前,説:“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這兩個場景給我的觸動很深,也讓我想到很多。想要的東西,別人給不了你,只能靠自我爭取。

生活的艱辛逼迫王燕早早揹負起生活的重擔,可我也不得不説這是苦難帶給這個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我想她以後的人生也會直這麼堅強、進取、不放棄地走下去。

人生固然艱辛,可是應當像王燕那樣進取樂觀的應對,掙學雜費的路上困難重重,波三折,可她從不氣餒,我們能看到的僅有她不停向前奔跑追逐的腳步。每個人的人生都應如此,想要的就要靠自我的努力去爭取,勇敢應對遇到的種種困難,想辦法去戰勝它,堅持不放棄,不斷地奮鬥,最終的結果就像電影裏的最終幕,看着王燕緊攥的小手鬆開後那幾張浸滿汗水的鈔票,固然辛酸和不易,可其中的滿足和喜悦卻難以言喻,這便是收穫和成長。

上學路上讀後感7

《走路上學》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為了到對岸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滑索過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觸動了靈魂最深處的情感。

走路上學,這在常人看來只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然而對於這對小姐弟卻是個難以企及的夢想。姐姐娜香靠危險的滑索溜過江上學,在弟弟的眼裏,這卻是讓人無比的羨慕,但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着才可以溜索。可是,事與願違,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終於一天,弟弟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偷偷溜索過江,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不曾想,瓦娃溜索過江的祕密被家訪的聶老師戳破,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裏。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淌着。誰也沒想到,因為趕着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

影片最後段娜香的墜江相對觀眾的視覺衝擊尤為強烈,故事也因此達到了高潮。這部“將美撕毀給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終是那麼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劇中人物無論是主角姐姐娜香,還是弟弟瓦娃,以及聶老師,甚至配角村長等等,都無限深情地投入,決不懈怠其中任何一個細微處,那麼感人至深、沒有悲情、濫情的噱頭,《走路上學》通過孩童瓦娃的純淨視角,以樸素而真實的故事藍本、剋制收斂的敍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調、真摯動人的情感和精美簡約的風景,緊緊拽住了我們的心靈。

客觀上講,也許人生來就不是那麼的平等,而處於優越環境的我更加應該珍惜目前美好的機會和安逸的生活,做到和聶老師那樣愛護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的希望沒有那麼遙遠!

上學路上讀後感8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名為《上學路上》的電影,觀電影《上學路上》有感。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燕,由於她家境特別貧寒,母親又重男輕女,家裏決定不讓她繼續上學。可是王燕是個十分好學的孩子,她非常渴望上學。為了掙夠下學期的學雜費——二十四元八角錢,能夠繼續上學,她利用整個暑假的時間,每天冒着酷暑炎熱賣雞蛋,拉着板車割羊草,揹着包袱去打工……整整一個暑假,她不知受了多少苦難和委屈,終於掙夠了所需的錢。開學那天,她把攥在手心裏已經被汗水浸濕的依靠自己辛苦所掙的二十四元八角錢交給了老師,圓了自己能夠繼續上學的夢,國小三年級作文《觀電影《上學路上》有感》。看到這裏,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為了能夠上學,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我的家庭條件比她要好很多,我從來就不用為學費而發愁,自己過一次生日的花費就夠她報一次名的費用。書包、文具等也是喜歡什麼樣的,爸媽就給買什麼樣的。與她相比,我的學習條件要好很多,但我刻苦好學的精神卻遠遠趕不上她。有時不認真完成作業,有時遇到不會做的題也不主動去請教別人。想到這些,我很慚愧。

我今後要向王燕同學學習,珍惜自己優越的學習條件,抓住美好的學習機會,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成材,多為社會做貢獻,也為象王燕那樣因家庭困難面臨失學危險的孩子主點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