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數學聽課記錄(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2W

聽課是一門科學,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環節。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聽課記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數學聽課記錄(精選10篇)

數學聽課記錄 篇1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 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 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説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 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説説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1. 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 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説”、“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年級數學聽課記錄: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

數學聽課記錄 篇2

這是科組的一節研討課。上課的老師是作風嚴謹、態度認真、敢於承擔的非數學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師。

其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一、 複習準備。

1、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筆算。56-13

並讓學生説説筆算的時候要主義什麼?(教師板書)

二、 創設迎亞運用鮮花裝扮校園的情境。

板書其中的數學信息:紅花56朵,黃花18朵。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整理並提煉問題: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戰問題並探究問題。

1、 能很快算出結果嗎?(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那麼56-18怎麼算?

2、 學生合作探究,藉助小棒動手操作。

四、 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1、 拆開一捆,與個位的6合起來,再減,得到差的個位。

2、 拆開一捆,減去減數個位8,再將剩下的2根與個位原來的6合併,得到差的個位。

五、 做和算結合。聯繫豎式,講解深化。

六、 比較異同,建構網絡,深化認識。

師:昨天學的減法和今天學的減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適時板書課題:兩位數將兩位數)

師:都要注意什麼?------還要注意什麼?

師:如果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可增加一道類似例題的題目,讓學生再互相説一説算理、算法。)

七、 練習與應用。

1、方格中填上什麼數最合適。(我怕麻煩,就用橫式表達吧,方格也用括號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號內是板演學生的結果。中間兩道題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被減數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數來減。“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強化,但是十位退一後,被減數十位的變化呢?學生的大腦皮層還沒有這種記憶。問題就在動手操作中對被減數十位變化的忽略或者對被減數十位變化強調得不夠。

出現了問題也沒有關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在評講中讓學生辯論、辨析,增強學生的印象,反而會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師把握得不夠到位。)

2、筆算。(也只能用橫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號後面是板演學生的結果。這個環節教師太“趕”了,應瞭解學生整體的情況。)

3、解決問題。書上有32個桃子,摘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

課堂上教師具有以下的意識:

一、重視培養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重視讓學生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學習。

三、重視行知統一,關注知識建構的過程。體現在捨得花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和交流。

四、重視細節的關注。體現在解決問題的完整性方面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總體來説,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覺得已經很不錯。

仍要注意的問題:

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數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現實活動中的經驗積澱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許多樸素認識,都構成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數學現實。

本節課,學生已有的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呢?僅僅是能夠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嗎?

在56-18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基於相同的知識基礎,都需要通過擺小棒這一動手操作的形象的動作思維來輔助思考嗎?沒有學生會通過直覺而猜測?不論這猜想正確與否,倒是可以通過小棒來驗證!

二、關注學生的反應。

1、關注練習中的錯誤資源。

作為計算課,練習的設計一般為基本的練習,即形如例題的練習。還有就是針對學生易錯點或者教師根據以往教學或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過的錯題資源,讓學生辨析,在觀察與比較中知錯、識錯、改錯。

2、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一是學困生的掌握情況;二是算法多樣化的體現。在聽課中發現有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隨想:

我上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教材的加減法都是從高位算起的。書上還有口訣,老師還配上曲譜讓我們吟唱。依稀記得加法是什麼“算前位,看後位,後位滿十進一加補(?)。”

因為那時我是從外地插班來的,兩所學校的教材並不同,短時間要對接,覺得有些不適應。後來,居然居上了!不論是幾位數的加減法,隨堂批改作業時,老師第一個批改的總是我的。

我認為很好,這樣反而不會漏加進位一或漏減退位的一,而且還能培養人的一種良好的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覺思維習慣。

數學聽課記錄 篇3

今天在師傅的帶領下,我有幸聽了人民路國小湯瑛老師的課,教學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自己剛好也教五年級,所以這節課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從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之後,還有兩個單元,一個是統計,還有一個是數學廣角。這兩個單元是比較難上的,網上的資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麼來上。

聽了湯老師的課(數字與編碼),對這個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數學廣角這個內容是比較難上的,問題在於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到底要讓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

這節課從學生要了解編碼的幾個方面入手,解決了編碼的作用、方法、解讀、原則和來歷的問題,同時讓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編碼。課後,很多老師對這節課説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湯老師對於教學方法的強調。其實學生學數學就是要有方法,湯老師在要學生編碼的時候一直強調要先分級再編碼。教學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對於解決類似的問題就沒有任何疑問了。

對於評課的彙總:

1.信息量比較充分;

2.調整練習(練習要與教學內容相對應);

3.教學目標明確性;

4.練習量還要加多,利於學生鞏固;

5.前呼後應;

6.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於評價,呈現更多的學習材料;

7.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先思考再動手);

8.鼓勵、激勵學生,調動課堂氛圍;

9.對於數學廣角整體內容的梳理;

10.參與與反饋(關注全體學生)

丁校用了五個詞來形容:簡單,明白,準確(材料等各方面),生動(生活化),深刻(數學味)。

數學聽課記錄 篇4

學生活動:

1、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總結。

2、學生自行畫直角三角形並與教師所做圖型進行對照。

3、學生對於定理的理解與記憶。

4、例題中困惑的知識點的提出,教師點評。

學習重點:

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條直角邊和斜邊相等。 能通過定理的簡單理解求證三角形全等。

聽課意見:

本節課設計連貫、容量較少,學生易於掌握

數學聽課記錄 篇5

在教研會開始之前各位數學數學老師對今天下午劉念老師所講的關於角平分線的性質的習題這一節示範課提出了一點意見和建議。各位老師都踴躍的進行了發言。

李圓圓老師:我覺得在給出一道習題之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自己思考,這樣的話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劉念老師:這道題設置有些難度,需要分析出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但是這道題需要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來做輔助線從而構造出三角形全等,這樣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還沒有達到,所以就需要先帶領學生來分析解題思路,從而來一步步培養學生的能力。

趙芳老師:我認為第二題所設置的難度要比第一題小,是不是應該把這兩道題的位置交換進行講解。

劉蝶華老師:如果將這兩道交換位置的話,一節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因為第二道題可以變換,就相當於一題要講四道題,一節課沒有辦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這節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因為學生剛從七年級升上來,分析推理能力較差,需要長時間的培養。

張桂梅老師:是否問題過難,作為新老師不知道如何來把握習題設置難度的大小,習題設置的過於簡單的話,就會耽誤程度好的學生,但是設置的題目過難,程度差的學生無從下手,甚至會聽不懂,習題難度究竟應該如何設置呢?

各位老師經過討論一致覺得,習題設置的難度應該根據教師所設置的習題課的節數而定,如果新課後習題持續時間短,就要設置相對簡單的習題,如果習題課持續的時間較長,就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設置相對較難的習題來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拔高提升。

楊豔玲老師:如果是我講這一道題,我會由結論入手,對這道題進行證明。

張西彥老師:由已知推出結論,這樣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叫做綜合法;由結論推出已知,這樣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叫做分析法,在八年級以及整個國中階段,我們所用到的一般都是綜合法,在高中階段才會用到分析法,來進行問題的證明。

張桂梅、李圓圓、楊豔玲、蘇亞娟、李新蕾、趙芳、張詩宇、鄭豔偉這些新老師都覺得學過用角平分線證明三角形全等後,學生還是不會應用,還是用以前所學習的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應該如何來引導學生呢?

宋新海老師: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在前面聯繫過用三角形全等證明線段相等的很多題之後,一時無法轉變思維,老師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引導學生用角平分線證明線段相等能簡化解題步驟,不斷對學生進行強化,使學生形成一個新的思維方式,但是這是需要時間保證的。

評課結束後,張力老師作為主講老師,其他老師積極參與,對十一章第三節角平分線的性質及角平分線的判定,十二章軸對稱第一節軸對稱進行了集體備課。

張力老師:十一章第三節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很多老師都已經講過,我就這一節如何講發表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1、 P19探究中角平分儀的原理,學生要明白為什麼得出的AE就是角平分線,明白原理是什麼。

2、 在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線時,要講明白為什麼要大於1/2MN,而不能小於或等於1/2,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出的考點。

3、 P20探究中我認為這個摺疊角平分線不要在課堂上摺疊,因為這個摺痕不明顯而且不直觀,直接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證明更為直觀。

4、 角平分線的判定重在應用,p21例題要讓學生明白這一個同理簡練,能簡化解題過程。P22練習題其實並不簡單,要認真的分析講解。P23這道題比較綜合,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

5、 P21第十題可拓展到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對應角的角平分線相等、對應邊上中線相等、對應邊上的高線相等。十二題是將十一題的結論作為已知條件證明十一題的已知條件,但是這道題同樣也考查如何根據一句話來找出已知,求證,證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道題認真講解。

6、 十二章所有老師都還沒有講到,我就説一下這一章第一節的重點,供大家參考。十二章第一節軸對稱分為幾個課時,首先是鏡子中的軸對稱圖形如何看,水中的倒影如何看,接着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在整個國中階段應用非常廣泛非常重要,要向學生重點講解。垂直平分線中輔助線如何做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初接觸他們不能理解輔助線應該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7、 P34練習題的1、2兩題其實並不簡單,學生還是會定式思維,用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教師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學生用垂直平分線來證明。

8、 在實際問題應用中垂直平分線是一個出題點,要引導學生怎樣來根據垂直平分線作輔助線,p37第9題、第11題都是有關這方面的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作出輔助線進行證明。

我的觀點大致就是這些,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指導。

呂吉新老師:張力老師所説的這些重點比較全面,在備課寫教案時不但要將軸對稱這一知識點向學生講解明白,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垂直平分線的含義,以及如何來應用垂直平分線來作輔助線輔助題目的證明。

陳保升老師:在備課時教案的例題,習題課中習題的設置都是要精心準備的,在講解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題目的分析進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劉念老師: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裏,希望大家精心備課。

數學聽課記錄 篇6

認識鐘錶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謎面是 “ 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齊,嘀嗒提醒你,時間要珍惜!誰能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得什麼?

生:鐘錶。

(針對一年級國小生好奇心強,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在上課伊始就採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説對了,你們真聰明,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鐘錶有什麼用處? 生:能告訴我們時間。

師:同學們説得多好啊!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題:師寫一個字,生讀一個字,再齊讀。)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表,先自己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課件 A :鐘錶表面,時間 9 : 00 )

師:誰能將你觀察到的説給同學們聽?

生:有 12 個數字。

生:有時針、分針。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你能告訴同學們,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嗎? (最細的是秒針,我們以後再研究。)

師: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手中的鐘表,你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的時針是按什麼順序走的?(師: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順序走的。

師:你們能按這個順序自己撥撥手中的鐘表嗎?(生撥)

現在老師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給全班同學撥,同學們要認真看他撥的.對不對。

(針對一年級學生還不太會主動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要求教師要對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幫助他們找到明確的注意方向,讓他們從 “ 同桌 ” 這種一對一的明確關係中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聽課記錄 篇7

這節課屬於任務型教學,整節課老師與學生關係融洽,互相配合,默契度非常之高。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老師熟悉新課標標準,面向全體同學,在達到要求的基礎上,讓不同學生有不同發展,同時也以學生為中心,整節課利用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課程。

這節課屬於任務型教學,這節課屬於任務型教學,整節課流程流暢,任務直接斜街非常好,學生清晰明白老師的教學流程,學習任務。可見老師的教學設計的科學性,也看出老師的教學專業素質高。

除了時間上的不完美,這次課給人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整節課有活動在支撐,自始至終的活動教學,梯度有序的學習過程,自始至終的形成性評價,有效的獎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積極嘗試,整合教材資源和自編資源,這也體現特級教師的教師魅力,讓人不禁佩服趙老師。

數學聽課記錄 篇8

一、指導思想:

集體備課必須立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要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具體實施步驟:

1、集體備課的基本程序是: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備課組要實行每週集體備課,每單元確定一箇中心發言人。 2、在個人初備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一定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同時教師還要深入瞭解學生,研究學生的智力因素(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習興趣、態度、習慣)以便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3、中心發言人在集體備課前要深入鑽研教材和大綱,反覆閲讀教學參考書及有關資料。集體備課時詳細介紹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後聯繫,單元教學目的,三維教學要求,教材重點難點,

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方法,每課課時分配,作業與練習配備,教學方法的設想等。

4、組內每位教師要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活動,各抒已見,充分討論,統一認識,實行教學上的“五統一”。活動結束後,備課組長要認真做好活動記錄,以備學校領導及教務處檢查。

5、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是:“三定”、“五統一”,同時注意搞好“五備”,鑽透“五點”、優化“兩法”、精選“兩題。

⑴三定:定單元集體備課課題,定中心發言人,定單元教學進度。

⑵五統一:統一單元教學目的,統一教學重點、難點,統一課時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佈置和三維訓練,統一單元評價測試。

⑶五備:備課標、備教材、備教學手段、備教法、備學法。 ⑷五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 ⑸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⑹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6、集體備課時,除中心發言人作主題發言外,其他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的教學設想並闡述理論依據,經過“爭鳴”,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和實施教案。備課組成員在這一教案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實施、總結和反思,最終形成對某一教學內容的最優秀的教學設計。

三、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課題、主備人及分工情況 時間: 2014年3月20日 地點: 國中部備課室 課題: 分式 主備人: 張海生

分工情況:組長: 組員: 四、集體備課流程 1、主備人發言 一、教學背景

1.教學內容分析

(1)地位與作用:《分式》本節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

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分式概念、意義和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分式是繼整式之後,又一代數學習的基本內容,是國小所學分數的延伸和擴展,學好本節課,是今後繼續學習分式的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

(2)重點:分式的概念

(3)難點:識別分式有無意義;用分式描述數量關係

分式概念是《分式》這一章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分式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又由於初中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存在着這樣的障礙:不善於概括數學材料、缺乏對字母及其他數學符號用於運算的能力,所以判定分母中整式的值何時不為零、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能用分式表示數量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及用分式描述數量關係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並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學生初步養成了自主探究意識。一方面,在七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整式,分式與整式一樣也是代數式,因此研究與學習的方法與整式相類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數”的“代數化”,學生可以通過類比進行分式的學習。所以我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為出發點,確定以上3個方面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數學聽課記錄 篇9

教學過程簡記: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認識了很多字了,黑板上的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請同學們把手舉起來,哪隻是你的左手?哪隻是你的右手?它們可以幫助你做什麼?

請説出左、右手有什麼作用。

2、在我們身上,像這樣分左右的朋友很多,請同學們摸一摸,説一説。

3、遊戲(機器人聽指揮)。

要求:聽指揮,做動作。

(1)伸出你的左手擺一擺。伸出你的右手擺一擺。

(2) 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

(3) 拍拍你的右腿

(4) 左手拍左腿

(5) 右手摸左耳朵

4、學生互問互答

如:我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我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要求自己再完整地説一遍。

5、找朋友的遊戲。

甲學生:每排從右數第4個是我的好朋友。乙學生説:你的朋友在這裏。

第一排、第三排向右轉,和對面的同學握握手,你們握的都是右手嗎?為什麼?

6、遊戲(同動作和反動作)

三、鞏固練習(圖片出示)

從左數我排第三,從右數我排第四,我們這排一共有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評析:這節課的內容看似簡單,可是要上好並不容易。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把“左、右”這節課的內容貫穿在一個又一個的遊戲活動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平等,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教師能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同時教師也能適時把學生的心收回來。從這節課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大朋友和一羣小朋友一起遊戲,一起學習的美好畫面,教學效果良好。不足的是,學生在做腳下動作時,大家沒法看出誰做對了,誰做錯了。不能很好地進行點評。

數學聽課記錄 篇10

本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加減法的驗算,加強減法互逆關係的認識和滲透加法交換律和加減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而以前的加減法的驗算是放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中分別學習的,在新課標中則採用了加減法的集中驗算方法集中出現,以利於學生通過加減法的互逆關係理解和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陸老師尊重教科書的編排要求,並非簡單地從一個純計算題入手,而是利用教材設計了兩幅買東西的情景圖,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購買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讓學生感到親切的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習機會,又讓學生體驗在實際情況中驗算的必要性,吸引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在小組討論中愉快的合作。

貼近生活的教學和快樂的學習是我對本節課最深的印象。就拿加法驗算教學來説吧,根據教材主題圖給出的生活情境:媽媽買一套運動服138元和一雙運動鞋48元,一共要多少錢?怎樣檢驗加法的計算結果?引入加法的驗算教學。整個過程為了體現學生主體,林老師先所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引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得出加法的驗算方法,經歷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驗算雖然初次接觸,但是許多學生因為有生活中檢驗的經驗做積累,有少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很快找到驗算的三種方法,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自己的探究中得到結果,從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充分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本節課中林老師充分實行了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要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把握好教材,組織好教學,組織學生認真觀察主題圖。向學生提出問題:“請你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的內容”如果要求“一套運動服和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樣列式(135+48=183元),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在183元,這一道題到底算得對不對?我們除了掌握計算法則外,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好習慣,以便能及時地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那麼,這一道題怎樣驗算呢?請各小組討論。在各小組討論時,林老師積極到各小組瞭解討論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瞭解個別差生的學習情況,參與他們的討論,多給他們學習機會,讓他們多想、多講、多練,發表意見的空間,最後由各小組彙報討論的結果。講授例2的時候,同樣用以上的方法進行教學,營造課堂氣氛,給學生兩次合作的機會,發表意見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