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33W

《魔笛》觀後感(一):伯格曼的《魔笛》

《魔笛》觀後感

這是一出偉大的歌劇。這是一個共濟會主義的寓言。它由瑞典電視台製作的,據説耗資近650,000美元,幾乎是拍一部好萊塢的越野電影(motorcycle movie)的費用。這部電影是一部作品為基礎的,這部作品有着壯觀的音樂,但其劇本給人的感覺是,它的第二幕似乎已經將第一幕是如何開始的,拋到九霄雲外了。

不過,莫扎特的《魔笛》的這一英格瑪?伯格曼的銀幕版本是一部令人目不暇接的電影節目,它是這樣地充滿了驚豔智慧,機智和風趣,不僅是人類的可能性而且也是人類的高尚精神的證明書。

所有伯格曼的最優秀的電影都牽涉到愛的某些方面(通常是它的缺失),但是《魔笛》才是一出真正的愛的表演。它於昨日在coronet公演。

最重要的是,伯格曼充分並開心地意識到S的劇本存在着前後不一致,這算是向莫扎特的天才呈上了一份豐盛的獻禮。伯格曼並不打算去深釋《魔笛》,而是將其如其所是地呈現出來,精美的舞台製作為其注入了生命,這看起來就像是十八世紀的宮庭劇院,包括其物理上的侷限。

這種方法讓人想起勞倫斯?奧立弗的《享利五世》,雖然兩者相去甚遠。伯格曼的《魔笛》是這樣開始的,好像它完全是一場在盛夏的皇家公園的劇院舉行的一場歌劇表演的單純記錄。在序曲部分,攝像機掃向當時在場的觀眾的臉,除了幾個明顯的例外之外,他們幾乎全部是瑞典人。影片本身反覆出現的是一位觀看歌劇的小女孩(聽説,她是導演的女兒)的痴迷表情。

序曲告終,帷幕升起,攝像機滑過腳燈,進入一個有着彩色幕布和其他十八世紀舞台程式的魔幻世界。與奧立弗的《享利五世》不一樣的是,伯格曼的《魔笛》從來沒有越過繪色幕布而進入一個之外的現實世界。雖然這部影片在確立了它的舞台程式後,有過延展,且有過一兩次為適應導演目標的取締,不過,伯格曼的作品無疑還是對戲劇風格及其藝術效力的讚歌。

在歌劇的中場休息的當兒,攝像機抓拍了劇中的年輕情侶Tamino和pamina在更衣室下的情形,而邪惡的夜之女王正在後台“禁止抽煙”的標籤之下沒精打采地吸煙來着。呵,原來,熱愛莫扎特與戲院的伯格曼也尤其喜愛那些鞠躬盡瘁以博觀眾一笑的表演者呢。

《魔笛》的第一次上演是在1791年9月30日的維也納附近的一家劇院,僅僅幾周之後,莫扎特去逝。雖然説don giovanni是莫扎特歌劇的偉大亮點,但是,一位瀕臨死亡的人卻可以寫出如此優美、如此機智的音樂,令許多人(包括本人)相信,歌劇始於莫扎特,亦終於莫扎特。

伯格曼坦然面對S的古怪劇本,不加褒貶。T,年輕的王后,在第一幕中,為了從邪惡的魔法師那裏贖回她的女兒,受控於夜之女王,S因成為S的神祕教士組織的一員而振奮,他們是真善美的保衞者。在接近第一幕的地方,夜之女王儼然是一個女流氓,如此,《魔笛》在它自己的時代也就成為了對共濟會的一個露骨的宣傳。

對《魔笛》的故事,我不敢説三道四,因為它對劇中華美的外表與愉快的心緒沒有給出任何的暗示。一言以蔽之,它講的是Tamino和pamina—復仇心切的夜之女王的女兒,在一些些的魔法和更多的堅定意念的護佑之下,成全了他們完美的愛情。

這個作品的音響是一流的。伯格曼在他開拍之前就錄製了音樂,這就要求演員根據歌詞來對口形(是瑞典語,而是德語),而不是在攝像機前扯開嗓門唱起來。這種方式完成得非常漂亮,這要歸功於我那些一竅不通的技術魔法,還因為演員對着的是他們自己的聲音的口形。

他還找到了面貌與聲音皆適宜的歌者,包括他的T(JK),在其置身於Maxfield Parrish的壁畫之時,儼然是一位王后,以及美麗的P(IU),她看起來就像年輕的Liv Ullman。他還尤其幸運地選擇了一位P(HH),他成功地表現出粗野和可笑的共存,而絕無一絲歌劇中常有的愚鈍。

這部影片有很多令人難忘的地方,其中一些是感人的,如第一幕中P-P的二重奏,另有一些是莊重、有趣的,如三個小男孩坐在節日般地裝飾過的十八世紀的氣球中提醒T要堅定,要沉默,要明智,這恐怕是三個小男孩發現你我最難做到的三樣事。而且攝像機的特寫也從未錯過任何一次姿勢。

勿庸置疑,這部《魔笛》不是藝術形式的簡單雜交。它的成功在於它就是如其所是的一部電影。

《魔笛》觀後感(二):伯格曼的魔笛

看到豆瓣上關於此部電影的`資料很少,特意搜索一下貼在這裏,供大家參考。

《魔笛》這部電影是伯格曼非常想拍的一個主題,他畢生的一個夙願。十二歲時 他在瑞典皇家大歌劇院第一次看到《魔笛》,就被深深地震動。之後他反覆到歌劇院裏看《魔笛》,接受莫扎特音樂的影響。在他少年時代,他和兄弟姐妹曾有過一個木偶劇團,木偶劇團常排演當時的一些兒童劇。到最後,他上演了一個最複雜的劇,那就是莫扎特的《魔笛》。

伯格曼曾擔任過瑞典皇家歌劇院的院長,在他當院長期間就醖釀親自導演莫扎特這出最偉大的歌劇。後來他得到一個機會,瑞典的國家電視台願意出資讓伯格曼現場排演一部歌劇,然後拍成電視電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來源。可以説伯格曼在二三十年中,一直想完成的心願終於在1974年實現了。

《魔笛》這部電影在伯格曼所有電影中是非常特別的,因為它在形式上是改編了整出的歌劇,和他以前敍述性的電影不同。首先在電影的風格和表現形式方面,它又像電影,又像歌劇。如果你説它是一部十足的歌劇電影的話,那它和其他歌劇電影有很大區別,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唐·喬萬尼》和《茶花女》歌劇電影,那些都是實地到意大利到威尼斯去找一些實景,然後由一些非常著名的演員,像多明戈這樣等級的明星,穿上古裝在實際場景裏上演這出歌劇。你看到的像一個電影,只不過電影中的角色是在用歌劇的形式演唱。而伯格曼的這部影片就不一樣,它發生的場景就是在一個劇場裏面。

伯格曼曾説,他在醖釀拍這部電影期間,在斯德哥爾摩找到一家非常典型的巴洛克式劇院。

剛推門到這個劇院裏,他就覺得這部電影一定要在這裏完成,因為這裏面所有的建築風格以及裏面的陳設,每個陳設都喻示着歌劇裏的文化符號。

最後他要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擯棄了許多歌劇導演的慣常手法。他不是想要拍一部歌劇電影,他只是想在電影裏面,在攝像機前展示這出完整的歌劇。

他在影片裏常用些間離效果來提醒觀眾,舉幾個例子:比如説歌劇裏面的養鳥人,他在出場時鏡頭從他起牀一直跟到他上台,開始演唱。這些手法時刻在提醒觀眾,讓觀眾對自己身份的認同,他們不是坐在家裏或是透過電影屏幕在看一出電影,而是在劇院裏實地看一出歌劇的演出。比如他在電影一開始,開場的《魔笛》的序曲這段時間裏面,他不斷用鏡頭切一些現場觀眾的面部特寫。其中有一個小女孩,鏡頭裏反覆地出現這個小女孩的笑臉,在歌劇進行中間也不時閃現。值得一提的是出現笑臉的小女孩,其實是伯格曼的女兒。因為他很多電影是籍由一個兒童的目光去看待世界,他也希望籍由他女兒的這張笑臉給這個電影的風格定下一個明亮童真的情境。

但如果你説它就是一個歌劇,只是用攝影機把它拍下來,那又不完全是這樣。因為在影片的一些用鏡上還是很電影化的。比如紀錄一個現場的歌劇表演,一般都是攝影機固定機位,然後由一些中景來表現。但在電影《魔笛》裏面 用了大量的特寫以及移動鏡頭,那些演員並不是最出名的歌劇演員,都是伯格曼親自挑選的一些青年演員,符合電影表演的要求,演員都很漂亮,外形都非常符合角色。比如養鳥人,俊朗的王子,還有三個非常活潑的侍女,都非常符合電影表演的要求。他們在形體和表情方面的表演都完全是電影表演的特色。

所以《魔笛》在伯格曼所有電影裏面,形式很特別,它是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歌劇,它兼具兩種表現方式。

從這部電影的精神氣質上來説,它區別於伯格曼所有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明亮輝煌向上。如果你熟悉伯格曼的電影,比如你看過《第七封印》,或者是《冬日之光》,《狼之時光》,你會覺得他的影片經常籠罩在陰鬱陰沉的氣氛裏面。因為伯格曼從小在一個宗教家庭里長大,受的教育都是宗教方面的。但他的人生理念卻常常會懷疑宗教教義,以及對宗教和上帝的關係,他會產生懷疑。他的電影裏經常會涉及到這樣沉重的哲學命題:人和上帝的關係,人和永恆存在的關係,人是如何去面對死亡的。這些主題表達在他的電影裏面,他電影的哲理思考就顯得非常凝重。

但在這部《魔笛》裏面,我們看到整個電影無論是道具陳設,舞台佈景,演員表演,都顯示出非常光亮歡快,輕鬆愉悦的氣氛。伯格曼在自傳裏也提到這部電影,他説莫扎特在臨終時還能夠反映出天性中純潔光明面,而他和莫扎特對《魔笛》的看法是相同的。這部電影之所以區別於伯格曼其他電影,是因為他在裏面確定地找到了一個永恆的存在,那就是愛,男人之間的友誼,對於邪惡的否定。而在他其他電影裏面,這種確定性是不存在的,他一直是在追索。

伯格曼常常説他最喜歡俄國電影大師塔科夫斯基的電影,因為塔科夫斯基的電影裏面有種確定的永恆存在,並一直在他的電影裏面去證明它,追索它。但伯格曼的電影就不是這樣,他覺得他腦子裏的信仰時刻是虛無着的,他的一生都是非常痛苦地和上帝鬥爭掙扎的過程。但在《魔笛》裏面,他確定地找到了某種他信仰的東西。

同樣是處理人面對魔性,面對考驗和黑暗的煉獄,這種主題反覆出現在伯格曼電影裏面。在《魔笛》裏面,它的表現方式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王子在接受三個考驗,哪怕在陰暗的地獄裏面,它表現的主題也是非常明亮樂觀向上,是看得到希望的。但同樣是他的著名影片《第七封印》,魔鬼和死神時常出現,人性和魔性的鬥爭始終緊張對峙,也是充滿恐懼的。最後的結果是如何?你是不能預知的。而且往往是魔性戰勝了人性,死亡最終佔有主導地位。

我們常説一個導演一生拍的電影其實都是在重複一個主題,或者説他一生只是在拍一部電影。所以伯格曼作為這樣一個大師級導演,他的作品裏一直有個一語貫之的邏輯主線,或者有一個永恆的哲學命題,《魔笛》也不能例外。雖然我們剛才説到《魔笛》在風格和精神氣質方面,與伯格曼所有電影有重大的區別。但這部電影裏始終有伯格曼的影子,或者説你也能在他其他的電影裏面找到《魔笛》的影子。(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