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讓多媒體使國小語文課堂添翅翼

來源:文萃谷 2.15W

內容提要: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幻燈、投影、錄音、計算機等被相繼運用到教學中來,多媒體對語文教學作用——為學生提供朗讀的範例,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及初步鑑賞作品的能力;語文教學運運用多媒體對學生的助進——藉助電教媒體輔以教師的引導講解等外在教學信息帶動學生內在的教學信息加工,訓練培養學生對教學信息的加工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論文:讓多媒體使國小語文課堂添翅翼

關鍵詞:語文教學 電教媒體 需要 助進 示例

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問題,教育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很多原則。其中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羅伯特?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中提出了教學媒體選擇的三類要素:媒體的物理特性,學習任務的特徵,學生的特點。那麼相對於我們要談的“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就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多媒體對語文教學作用

多媒體以其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習氛圍輕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意境有關的音樂或圖像,可以將學生迅速帶入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讀書有味,讀書入情,讀書悟理。多媒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板書無需多寫,問題也無需重複,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利用實物投影儀可以直觀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方便師生交流,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語文教學對電教的需要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着巨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藝術的使用,也會產生不和諧的效果。多媒體使用的過程中要始終立足於語文學科的特點。《標準》中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必須把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價值觀念作為應有的教育目的,必須把工具性和人文行統一起來。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整合“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時不要流於形式,只玩花樣,不求實效;不要忽視人文性,忽視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視基礎,捨本逐末,忽視聽説讀寫基本能力的訓練,總讓學生丟掉課本拋棄語言看屏幕,違反語文學科的特點,違背以認識教材為基礎的規律。

三、語文教學運運用多媒體對學生的助進

把握學生認知心理特點,充分認識到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意識到科學引導學生髮現探究學會學習的重要性,貫徹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在多媒體技術運用過程中不要過於機械,限於程序化,沒有開放性,這樣教師成了“播映員”,課堂缺少靈活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違背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原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探究學識、研究性學習更無從談起。因此,針對上述的種種因素,我認為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增大課堂的容量。同時,在製作過程中,時刻注意課件的開放性,靈活性和科學性,遵從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出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貫徹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等先進理念和原則。

四、教學示例

我根據上述思考,在試製的多媒體課件《畫四季》中,力求體現這些原則。課件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秋景圖片,營造四季的氛圍,從直覺形象上給學生以感染。同時,引導學生髮掘秋的豐富內涵,回憶詩人墨客對四季的感悟和讚歎。既誘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情景,無論是從直覺上還是理性認識上啟迪深化學生對秋的認識和感悟。為學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作了鋪墊。課件的設計嚴格遵從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調動學生充分感知文本,通過教師的配樂誦讀,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閲讀和感悟上,又可以通過相似的音樂背景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誦讀之後,為進一步感知課文,充分閲讀文本,設計了整體感知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課件的處理注意了開放性,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提出兩個關鍵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合作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加以整合,從而整體上把握課文,深入的理解課文。在課件的設計中,考慮到多種媒體的運用,在學生討論列出自己的結構圖之後,切換到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成果,並讓學生自己解説,同時教師可以追問一些重要問題加以引導。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聽説讀寫等能力,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其中,使用課件時,教師對重要問題的追問也可體現出課件的開放性,而且在課件的設計中沒有給出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為學生的“仁智各現”提供前提,展示學生的鮮出明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整體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課件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聽説讀寫等多角度完成學習目標。文章的首要目標就是學習借鑑“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課件設計的第一個探討問題就是從引導學生對這種守法的“感知體悟”到消化吸收,在組織這一問題的研讀討論中,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感知能力、評價鑑賞能力,又可以鍛鍊寫作表達能力。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感知文章入手,認識散文“形散神聚”的藝術手法,通過學生的討論研究,可以深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第三個問題是深化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同時涉及到文章作者、寫作背景等內容,課件設計給出學生提示,但並沒有直接給出相關資料,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們共同提供,以培養合作自主意識,教師準備的相關材料可以給學生展示,也可以不展示,視學生探討情況而定,這也體現出課件製作的靈活性開放性。

深入探討,把握學習重點之後,課件設計了能力訓練,這是對學習重點的鞏固和提高,既把握了學習重點“情景交融”,又引導學生親自實踐,切實提高能力素質,使課文的學習着眼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真正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組織教學活動。

總之,課件的設計基本體現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獨特優勢,同時又和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學習規律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展示出語文學科多媒體使用的藝術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