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1.18W

把幾個異分母分數(式)化成與原來分數(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式)的過程,叫做通分。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可以參考一下。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精選12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1

今天聽了葛老師《通分》一課,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具體應用,又是今後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因此在分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現我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在新課伊始,教師從三個內容導入,一是求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二是填空(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三是比較大小(同分子分數的比較、同分母分數的比較),這些舊知識與本節課的內容緊緊的聯繫在一起,起到鋪墊作用,為新課的學習伏下較好的一筆。但是教師在此時所用的時間比較多,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時間佈局,也影響到新知識的學習。同時教師在舊知複習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把握知識的前後聯繫,如在同分母分數比大小中設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數比大小中設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從而製造了多次的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課的教學。

2、老師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做得不錯,教師講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同時在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方面有突破,在教學通分的方法這部分內容時,老師應放慢教學腳步。如:讓學生先通分,再比較大小練習時,老師不要太放手只是讓學生講自己怎麼做,我覺得在每一步時也應加以説明,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這樣就不會導致後面讓學生討論總結通分的步驟時無法入手。

3、每個教學環節我們都應該講求教學實效,而不只是一個形式,在教學中我們既注重教學過程,更要關注教學結果,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為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服務。教師能不能在這個部分給學生講一下,這個同學利用前面學過的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解決,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互相聯繫的,又分散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而教師在這部分只是讓學生説,然後就一帶而過。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2

整堂課劉老師都以學生為本,由複習導入,層層深入,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充分感知知識體系的形成。

一、注重複習環節,為學生自主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劉老師以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比大小的練習導入,並提出問題為什麼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單位的意義。再從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引出通分,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劉老師注重學生參與學習深度的把握,對學生實際參與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學導結合,讓學生暢所欲言,多種思維方式的衝突,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新知。在教學中,學生有的利用分數的基性質變成分子相同進行比較,有的進行比較的分數有特殊性,用“1”去減後分子相同,再進行比大小,這些方法在比大小中都適用,在方法的多樣化中,劉老師讓學生感受到最優化的數學思想。通分的方法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公分母為什麼要用最小公倍數,讓學生通過探討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的過程,引導他們在體驗、比較、感悟、歸納的基礎上達成理解的目的。

三、形式多樣的練習,思維訓練進一步提升

劉老師注重練習的形式多樣化,並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異分母之間的關係,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通分。

劉老師的課堂清晰明瞭,讓學生收穫了學習方法,提高了思維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3

張老師執教的《分式通分》做了一個很好的嘗試。

1.動腦筋,自覺滲透《同心圓》教育理念。

思路決定出路,好的理念如果貫穿平時每一天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貫穿到每一節課堂教學中,教育教學的效果會有一種微妙的效果,短期內似乎看不出什麼效果,但影響學生的長遠成長。張老師這節課可以看出一種理念,那就是滲透“自信”的信念,讓學生相信自己,努力成功,正好與學校的“我能行”德育教育的理念相吻合。

走進教室,聽到教室裏傳出“相信自己”這首歌曲,學生和前來聽課的老師都享受這首催人上進的旋律,課前氣氛輕鬆,張老師巧妙地利用了課間的幾分鐘。鈴聲一響,簡單的幾句話,鼓勵學生要每天相信自己,到位、到點、得體。

在整個課堂推進的過程中,張老師不停留在表面的信心鼓勵,而是把合適的機會創造給合適的學生。看到體育特長生鄭浩能大大方方回答問題且有板有眼,看得出張老師的用心,把不同層次難度的問題交給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內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信心。

2.想辦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從觀察到思考,到例題的示範和習題的訓練,再到書寫的表達,張老師都深思熟慮,按一定的層次一定的梯度推進。

課題導入從國小的普通分數的通分遷移到分式的通分,找到新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於找分式的公分母,然後展開針對性的單項練習,突破難點,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老師規範的數學語言和過程板書給學生有效學習提供了較好的理論指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微熱逐漸升温,獲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3.重反思,師生共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從課堂的氛圍到知識點的落實與擴展可以看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較好的體現。聽後反思,做幾點隨想:

導入的材料難易程度跨度太大(國小五年級到中學八年級),力度不大。可以將導入題的三個分數(國小五年級難度的題目)修改為兩個或者三個簡單的分式通分再逐漸過渡到例題,從形式到方法都比較接近,並且,例題可以實現先讓學生獨立嘗試解決,預熱和升温的時間縮短速度加快。

教學流程的推進穩當,老師講的份量相對多了一點,扶得多了一點,還可以在開放性方面和自主性方面再大膽一些,給學生留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例題先讓學生大膽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學也在草稿本上嘗試練,老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發現一些新的東西生成一些新的東西,課的內涵會豐富一些。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4

隨感今天上午的三節課,我們的三位老師同上《通分》。各位教師貫穿“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他們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從容不迫,適時發揮,教學語言和藹可親,給人如沐春風之感;學生活潑好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躍然紙上。這些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三位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尤其是翁學兵老師的課,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數比較簡便,特別討論了學生練習中易錯的題,重點難點突出,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紮實掌握,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在教學中,教師只是起着主導作用,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了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比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進行設計課堂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卜老師的課的設計大膽、開放,在教學方法上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她的課建立在學生認真預習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原則。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是可以適當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但有的學生在老師佈置了預習作業後,打開課本隨便看看,走馬觀花,預習完畢。在平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也比較常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引導,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

在平時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先進行預習,要求學生讀課本,問問自己“我看懂了什麼”“我還有什麼沒有不懂”“我還想了解什麼”,讓學生學會感知、理解新知識,同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難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聽課時重點解決。培養學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預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更紮實地掌握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情況提出問題開展教學。對於重點、難點再進行更深入地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聽課學習,收穫不少,以上是我個人想法。作為新教師,我也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5

我覺得胡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於教材。如胡老師把生活中的“汽車標誌”、“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説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6

聽了幾節公開課,受益匪淺,得到了許多啟發,聯繫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情況,説説自己的心得體會。

聽了麗老師的《通分》這節課,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迸發,讓我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是穿針引線,將整節課堂串聯起來。

在上這節課之前,教師教師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和設計,對教材鑽研深刻,瞭如指掌。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不論是例題還是展示單元練習等,都是學生講授,教師只是進行精講點撥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在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各抒己見,方法多種多樣,自由暢談。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同桌間通過獨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實現學生自覺、積極、主動的構建新知,老師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並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力求讓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老師在教學分數與整數相乘時,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討論探究計算的方法,將計算的過程清楚地表示出來,讓學生上黑板板書出小組討論後的結果,並且適時地進行歸納和總結計算的方法。教師在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精講點撥或小結補充。這樣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嘗試探索的過程體現出了新課程標準“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要求,

同時,這樣的教學設計對老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它需要老師有非常高的課堂駕馭能力,要能從學生的許多不同方法中,找到典型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到不同方法的共同之處,再歸納出計算的一般方法。這一過程老師在教學中也是處理比較好的。

非常喜歡這位老師上課的風格:輕鬆、自然、簡潔。從她的課當中我也有不少的啟發: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敢於讓學生自主探索,有的時候,讓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內容更重要。相信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肯定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本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7

聽了劉老師的課,對我的啟發很大,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的:

1、本節課上的是《通分》一節,劉老師從上課開始到結束,一直強調數學思想,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與滲透引入,讓學生從整體、系統的角度領悟教材,使學生運用舊知識進一步理解新知識,依次推進,體現了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數學學科的連續性。

2、在學生自學以後,李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得出分式的概念,然後引導學生探究得出分式何時有意義。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同時掌握了本節課例題,但劉老師還進行了例題板書精講,規範了學生的解題步驟,體現出老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和數學學科的嚴密性。在後面學生調班的時候,六個學生的解題步驟沒出現任何錯誤。

3、劉老師個人基本功紮實,整堂課教師精神飽滿,時刻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調控學習學生、引導學生,課堂氣氛活躍。

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1、由於借班上課,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部分學生在正式上課時導學單應經全部完成,建議導學單上出現選做題,讓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突破,尋找學習的樂趣。

2、本節課作為本章節第一課,老師在紮實備課的基礎上多關注學困生,以免後面在新知識上掉隊。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8

聽了姜老師的《通分》一課,收穫不少,下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本節課是分數除法教學的起紿課。分數除法的意義及計算方法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理解的困難之處。作為分數除法的第一個知識點,利用“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並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和認識了倒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的新知學習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在教學中注重以下幾點:

1.強調知識的遷移和類推。

在教學中,姜老師先複習整數除法意義再進行分數除法意義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和類推很容易得出分數除法的意義。

2.以自主探索為主。

姜老師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

3.教學實踐中

基於學生的知識現狀,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組織不嚴密,方法不全面,老師要引導及補充説明的地方偏多等,這些以後要注意的。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9

在這堂課上,吳老師對於這一重點採用的是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複習鋪墊,引出新知。

一上課吳老師出示了五道口算題,讓學生複習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並在口答的過程中強調了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以此作為新知的的生長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知識不能靠傳遞,而要靠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建構。

1、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時”,吳老師課件出示信息窗後,讓學生尋找出信息並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列出算式,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兩種列法,一種是加法,一種是乘法,引導比較兩個算式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關係,巧妙運用“認知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自主發現分數乘法和整數乘法的相通之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對於“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學習,吳老師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交流中初步得出結論,然後老師通過課件的展示,把加法和乘法聯繫起來,讓學生學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三、關注學困生。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吳老師在課堂上對於一些簡單的.問題,總是讓學困生來回答,這種關注,就易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建議:學生不一定真正理解,還應進一步交流。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10

李老師執教的《通分》這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紮實的課。新理念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

1、課堂關注的是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各個環節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此外,本課還安排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數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此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他們自然是積極投入。數學課堂正因為重回於生活中而顯得有活力了。

2、課堂關注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對於現在六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對生活中百分數並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經常有“%”的存在。因此這節課知識生長點是建立在學生完整掌握分數意義以及比的概念、並對百分數已經有一個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礎上的教學,老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而師老師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編排,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感知百分數的產生過程,感知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嘗試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百分數的強烈慾望。

3、課堂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導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百分數的作用是從分析信息中歸納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也很新穎,讓學生説説百分數的成語,使得語文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綜合,又給人於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後讓學生説一説這節課的學習感受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教學的人文性。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11

聽了朱老師的《通分》這節課,受益頗多。他們都對教材研究透徹,通過整合教材,讓知識易懂,易學。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巧妙的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獲取知識。很注重有機地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會數學知識。

1、數學教學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引入、上課過程中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使數學教學生活化。很好的體現了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

2、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產生多種資源,教師學會觀察、傾聽,充分利用來自學生的興趣的資源。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朱老師非常巧妙而充分的利用了教學資源。例如,在鞏固階段,朱老師出示了很多有趣的題目,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3、注重知識的來源的探導。

在教學分式有意義這一環節,朱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探導,去發現,去總結,相信學生,尊重學生。

本堂課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們認為朱老師可以少講精練,給多一些機會讓學生去發現,去解答,而不是替學生解答。同時對學生評價的方式能不能再豐富一些,更能激勵學生一些,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年級數學下冊《通分》評課稿 篇12

聽了曾老師的《通分》這節課,受益頗多。

1、教學設計巧妙,“請君入甕”

曾老師從生活實例入手,讓學生初步感悟整式與分式的區別,再舉出一些實例讓學生理解整式與分式,並讓學生觀察找出整式與分式的不同之處,讓學生不知不學地就知道了分式的概念,以及與整式的區分關鍵點了。

2、教學環節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曾老師設計的每個環節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面面俱到。讓學生從練中發現知識,並應用知識。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喜悦和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教學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習興趣

曾老師在課堂上用觀察發現法,小組合作討論,生生互改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提問,合作去解決,充分信任學生,突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潛能,教師也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賦予了課堂的活動空間。曾老師有效地開展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例如:一開始,就以小組交流題目引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所學的新知識;在後來的教學過程中,又讓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開展了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感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注重學習方法小結,“畫龍點睛”

曾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每完成一個環節,都讓學生髮現要注意的問題,並進行小結,讓學生對知識點進一步明確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應學習的地方。

5、教學評價豐富,及時鼓勵學生。

曾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學生的語言豐富,如“我發現你們的計算能力不錯”“你的思維非常嚴謹”“你的解法很獨特”“你很聰明”等等,讓學生充分得到老師的及時肯定,更有信心往下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穫成功的體驗。

本堂課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們認為曾老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展示自我及小組合作的成果,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語速可以相對慢一點,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