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來源:文萃谷 1.84W

評課稿是教師對於課堂的教學的一個總結與反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一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評課稿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本校一週前“慈善一日捐”活動的照片,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導入新課,通過生活體驗,引發學習興趣。

二、人民幣的初步認識

(一)、小明也是個非常有愛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儲蓄罐,想數一數自己攢了多少錢。

(放錄像:小明倒出儲蓄罐裏的錢,拿出一元硬幣,説:咦!這是多少錢?)

(二)、認識1元

這是多少錢?你是怎麼看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通過看字樣、顏色、圖案等辨別人民幣。

(三、初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四)、進一步認識人民幣

1、師:這些人民幣就這樣放在桌上有點亂,怎麼辦?我們把這些人民幣分類整理,好嗎?

2、小組活動

3、彙報分類情況

教師相機介紹: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提問: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幾種?

三、人民幣的兑換、進率

(一)情境設置:

(放錄像)小明:謝謝大家幫我認識了人民幣,我想把這些人民幣都捐出去。可是,把這麼多零錢帶到學校很不方便,怎麼辦呢?

(二)生分角色活動

(三)師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設置,既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兑換的意義,又能使學生在分角色活動中對元、角、分的進率有了初步認識。師生表演更是把這一活動推進了高潮,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進率。

四、實踐活動

評課記錄

4月20日學校對一年級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調研,我聽了林老師上的數學課《認識人民幣》,該課教學中“認幣----換幣----付錢”的線索清晰,較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編排的意圖,由以往的“只重視認識”轉向“有認識,重使用”;同時注意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採用兩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果好。

這一節課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設置情境,通過分類活動、換錢活動、購物遊戲三個實踐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人民幣,瞭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係,體會到人民幣的功能,同時滲透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本節課以下幾方面體現較好:

1、情境教學使整節課環環相扣

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也一再強調數學的素材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然後重新回到生活,應用於生活。本節課的情境來自學生一週前剛親身經歷過的“慈善一日捐”活動,以“小明”在這一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主線,把整節課編成了一個故事,把知識穿成了串,溶於故事中。學生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地調動思維的活動。

2、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變“教”為“導”,整個活動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組織者。教學過程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課堂上大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實踐、交流、討論等多樣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將新知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網絡,不僅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兩點:

1、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小組活動時,學生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地你問我答,學習氛圍非常濃厚。教師穿梭在孩子中間,非常滿意,覺得將“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新理念運用得比較成功。但隨着課時的延續,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孩子對被遮住數字的人民幣辨認有困難。原因可能是在小組活動中,大部分學生只是根據人民幣上的文字、數字讀出它的面值,沒有認真觀察人民幣的顏色、圖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點撥。可見,合作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有時要做必要的點撥,以保障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2、關於教學內容

有關人民幣的知識,學生並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經驗。這節課中,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如果教師在課前能對各個層面的學生知識起點進行充分的調查,不拘泥於教材和教參,也許還可以把這節課的內容拓寬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數學味一些。

  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評課稿

《認識人民幣》一課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的一個難點內容。聽王忠強老師上這一課主要是為診斷其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體來説,課堂教學設計比較合理,內容比較全面,課件和學具比較有趣味性,學生興趣較高。下面就存在問題提幾點建議:

  一、課前習慣

一年級正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在平時堅持貫徹學生習慣培養工作,這方面恰是做為新教師的王老師所欠缺的。可以在課前準備書本、放東西、拿學具、發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地養成習慣。由於低段孩子的好動和喜歡趣味性的東西的特點,可採用歌訣、動作方式來記憶和養成習慣。

  二、目標落實

王老師對本課的目標設計基本合理,教學環節也能與教學目標相對應。不足之處在於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些走過場,有些環節沒有落實到位,僅點到為止。建議王老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如何把目標落實到位,採用哪些環節、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讓孩子得到怎樣的提升自己心裏最好有數。重點難點的知識,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探討,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並學會,不能草草而過。

  三、課堂組織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採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學,同時要經常組織課堂紀律,表揚、肯定和提醒結合,把課堂組織做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環節學習時提要求要包括紀律、興趣、注意力等的引導。特別是本單元的學習多次用到人民幣學具,孩子可能只顧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師的教學和教室裏的學習情況,因此更要時時對孩子加以提醒和行為上的指導。

  四、引導思考

教學中王老師常常問題一提就讓孩子回答,有些孩子問題都沒聽清楚,有些孩子還來不及想。這樣的話,學生缺少思考的機會,可能會變得依賴老師和同學的答案,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五、教學調整

王老師在教學中一直站在講台前,沒有下來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沒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如果課前不能做好預設的話,就只能在課堂上加以補救,要隨時注意學生當堂出現的錯誤,想辦法調整教學程序。

做為新教師,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時在教學中長期鍛煉出來的,沒有什麼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學多問,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師嚴加要求自己,在教學方面努力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數學教師。

  一年級數學《填數遊戲》評課稿

數學家們説數學十分有趣,可對於尚未對數學入門的小朋友們而言,實在很難體會數學中藴藏的趣味。本節課從與數學相關的遊戲中領略其中的奧妙,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樂趣。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經歷填數遊戲活動,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闖關遊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伊始,教師出示了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羊村的羊羊們,創設了和羊羊們一起闖關的遊戲情境,把新授內容由淺入深有序地結合在了一起,激發了學生了學習興趣。整節課,孩子們始終處於亢奮狀態,課堂效果很好。

  二、引導細膩,注重學法的指導。

在遊戲第一關,馮老師耐心的引導學生讀規則,解讀規則,在孩子們明確了遊戲規則後,引發孩子思考,讓孩子們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有的放矢,降低了填數的難度。在展示環節,教師留足了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充分地交流,明確:“在填數前要先觀察每行每豎,找只留一空的那行或那豎來填。”有了這樣細膩的引導,孩子後續的填數遊戲已是水到渠成。

  三、有始有終,注重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養成。

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

1、激勵性語言的使用不到位

激勵性語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遊戲一過渡到遊戲二時,假若過渡語換成:這麼簡單的問題,大家都能解決,如果來點有難度的,大家有沒有信心挑戰?一種“挑釁”的激勵性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

2、評價語使用欠缺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中,應適時給予適當的學習評價,如:你的思考真全面;你的思路真清晰;你的想法真獨特……

3、表達語言的使用不夠完整

先觀察哪一豎行、哪一橫行,學生不能結合語言進行較好的表達,是語言應用的缺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