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1.93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1

  一、説教學內容: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從而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理有具體到抽象的認識,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感受分數形成,體會數的發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理解單位“1”。

教具準備:作業紙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2、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通過然後觀察、討論,比較,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討論、觀察、比較後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並通過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一個餅分給4個學生,怎麼分大家才公平?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明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為了突破這難點便於理解和認識,我先引導學生聯繫每個分數觀察各是“把什麼平均分”,關注平均分的對象,感受平均分的對象包括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其中特別注意對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理解:接着以及這些平均分的對象,説明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通常看做單位1,依據各類具體事務抽象出單位1,使學生體驗與認識:忍受追問上面表示的分數中,是把什麼看做單位1,用具體對象支撐對抽象的單位1的理解。有具體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賦予具體對象,幫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用單位1平均分來分別解釋、説明每個分數的含義,從抽象的層面分析、體驗每個分數的含義,接着讓學生綜合這些分數“都是怎麼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數表示的含義的共同點,抽象分數本質的特徵,然後依據交流出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説出怎樣的數是分數”,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本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3、認識分數單位

4、動手操作,領悟分數的意義

讓學生在作業紙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單位1相同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深化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巧設練習,深化新知

練習的設計有淺入深,分為基礎性練習和實踐性練習,不僅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把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最後設計遊戲,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於分數的意義,學生在四年級時,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個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它是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2、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3、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4、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5、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國小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為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採用啟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啟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由舊引新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後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為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對象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為什麼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説説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個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結合學生髮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為了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説説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總之本課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建立明確分數意義概念。教學重點放在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上,讓學生通過大量實例感知分數意義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有較深刻認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3

  一、説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瞭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説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做“説一不二”遊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於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麼等於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裏,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麼等於“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説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遊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後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説“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後藉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裏有一個分數,你能試着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藉助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麼同是分數1/4,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藉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悦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地位與作用:《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將為以後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假分數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奠定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

(2)、學情分析:由於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對學生學習有着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單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將抽象的知識與直觀形象的場景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知識基礎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標:

我設計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並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並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對數學出示好奇心,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藉助圖形感知、類比推理,讓學生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讓他們主動參與,把抽象的教學變為直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理解整體和單位“1”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必須明白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出來的分數也不一樣;在一定情況下,分數雖然一樣,如果選取的份數不一樣,看作的整體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抽象,所以要多舉實例,多加比較,多方引導,才能突破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畫一畫、折一折、説一説、講一講、做一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説教學流程:

為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節課我設計了1、創設情境,認識“1”2、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3、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4、藉助分數,歸納分數單位5、應用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6、學生談收穫六大環節進行,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來達到預設的目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認識“1”

説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來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個物體,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體,也就是説任何物體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們把它看作一個整體,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無所不包,我們就在1上加個引號,由此引出“1”

第二個環節:類比推理,揭示單位“1”。

通過3個蘋果作為“1”,類比推出6個蘋果,12個蘋果,18個蘋果中含有多少個“1”,有幾個1就是幾,3個蘋果所看作的“1”,其實就成了一個計量的單位,從而引入單位“1”。

第三個環節:溝通單位“1”,歸納分數的意義

通過1個月餅這個單位“1”那麼,下面5個月餅、1個月餅、不完整月餅,又該用哪個數來表示?再通過1個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感知分數和整數與單位“1”的聯繫,再通過不完整的月餅、長方形、1米這樣的長度單位、8個圓片觀察、對比,歸納出分數的意義。

第四個環節:藉助分數意義,歸納分數單位

通過分數(、、)的再認識,你能利用手中的圖案,塗一塗,你最想表示的一個分數。引導中還有多少個,中還有多少個,從而歸納出分數單位。

第五個環節:應用昇華,深化分數的意義

練習是鞏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設計了:

1、現實生活中,分數的確很多。同學們之所以看到的不多,還是因為我們關注的視野還不夠開闊。我們可以藉助網絡、報刊了解更豐富的世界時,你會發現,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真的離不開分數網絡中分數。

2、自我檢測。(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紅色部分)

3、給出分數1/4,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體有多少朵。

以上練習的安排,檢測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認知情況;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更加了解分數的意義的慾望。。

第六個環節:總結昇華應用分數

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穫,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小結: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什麼數?你能説説嗎?

2、能不能談一談分數在你身邊的應用呢?

四、説板書設計

結合教學內容,我分了兩版進行板書,既突出了重點,也強化了難點,讓學生一目瞭然。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優秀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於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將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後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乾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説明1/4的含義,然後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説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説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將對學生學法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後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説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説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將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複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後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着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説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後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將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將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將它平均分後,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並説明含義。接下來教學將“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將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説明什麼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着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後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採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藉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將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後的小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並能自覺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