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1.96W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傑羅姆·大衞·塞林格出版於1951年的一部長篇小説。在這部小説裏,塞林格以青少年的口吻生動地描繪了戰後美國社會中一名中產階級子弟彷徨、苦悶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通用11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1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部小説。小説主人公霍爾頓因5門功課中的4門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流浪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不掉下懸崖去,但最終,他在大病了一場之後不得不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的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的叛逆是錯誤的。

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煙、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以及學校裏的老師、同學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着他,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小説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於他來説,依然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説的最後,也許正因為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

現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有着一樣的叛逆,總想着脱離社會規則而按照自己一個人的意願去生活,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存有差距,人本來就是羣體動物,成年人也不可能脱離社會而完全獨立的一個人存在,更何況是還沒有自立能力的我們呢?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為有正確的理想鼓勵我們,引導我們,我們才能夠不斷髮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實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基礎,而美好的理想又是鞭策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只有正確的把握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以現實為基礎,以理想為目標,腳踏實地,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2

最近翻讀了一下《麥田的守望者》這本書,發現它帶給我的震撼以及精神上的鼓勵還是一如最初。相比之前看的時候,這次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説,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3

“你不管做什麼事,如果做得太好了,一不警惕,就會在無意中賣弄起來。那樣的話,你就不再那麼好了”,這是文章中一句普通的話,卻意味深長。

霍爾頓,文中的主人公,在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裏,向無數青少年充分展現了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內心世界。富裕的霍爾頓,學習成績卻未如理想,整天遊遊蕩蕩,無所事事,最終被學校開除了。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在身邊,他們依仗着自己的地位與財富,在學校裏為所欲為,自己高高在上,卻落得個唾棄罵名,被人仇視。他們不懂得為自己着想,不顧一切,最終只會迷失自己,害了自己。

但是,這能全怪了他們自己嗎?就像文章所寫一樣,霍爾頓回家了還要逃避父母,當然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了,而是兩代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父母親不能理解他的心靈,導致了他心靈的孤獨,頹廢與沒落。而這正正是當下的真實寫照,父母孩子缺乏交流,未能逾越那時代年齡的代溝,架起心中屬於他們溝通的橋樑。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別人的理解與關懷,吐出心聲,表達自己,或許孩子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想與父母交換意見,卻換不來一聲見解,縱使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霍爾頓雖成績不好,但在燈紅酒綠的`社會中深受啟發,並有理想:成為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他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樸素而簡單的理想從一個16歲孩子嘴裏説出,反映出他那真實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有理想,卻敢説不敢做,甚至不敢説,我們不能這樣逃避,失去自己獨有的色彩。歲月像一把無情割刀,雖則改變我們模樣,卻改變不了那青春,那夢想。

作者敍述了小説主人公霍爾頓從憎惡虛偽、追求純真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理歷程,給了無數彷徨的青少年以心靈的慰藉,也從中有所感悟。人一生,我們正處朝陽,我們應當珍惜青春,有所抱負,哪怕只是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麻煩就在這裏。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舒服、寧靜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並不存在。”珍惜我們的青春,讓這歲月如歌,用跳動的音符,傳到世界每個角落。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4

那天去辦公室拿書,由於去的比較遲了,書都被別人選完了,我就隨手拿了一本最薄的《麥田守望者》,沒想到它給我的影響那麼大,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有一顆脆弱、敏感的心靈,這讓他對社會和生活有着更深的體驗。表面上他是個玩世不恭的孩子,但實際上他卻有顆純淨、善良的心。他愛自己的妹妹,他接濟修女,並且想當麥田的守望者。當麥田的守望者,這是他的一個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現在的年輕人,習慣了困惑和煩惱,沒有鬥志,沒有目標,嚮往平庸,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前方,我們的人生路,需要自己去開創。

霍爾頓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如果霍爾頓沒有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去。理想是人的指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現在的我們更需要指明燈,走向未來。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時代的變革當中,也開始困惑、迷茫、消沉,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激情,開始嚮往平庸。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確定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前進的航向,不斷前進,不斷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5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描寫了16歲的霍爾頓在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遊蕩的三天所遇見的事情。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着憤怒和無奈。

霍爾頓是本篇文章的男主人公,他是一個討厭世俗社會,嚮往田園生活的人。霍爾頓有個妹妹,十分天真可愛,十分依賴霍爾頓。在霍爾頓厭煩這種社會,準備去田園流浪的時候,他的妹妹勸阻了霍爾頓。在他遊蕩的三天裏,雖然討厭着世俗的社會,但卻同時又在享受中,沉淪在這種虛偽枯燥世界裏面。他被迫生活在這虛偽且浮躁的世界。他能做什麼呢?他只是個16歲的少年,他只能接受和忍耐。

霍爾頓是大多數少年的縮影,一部分少年最後和那些虛偽的人一樣,成為了自己所討厭的虛偽的人。而霍爾頓的結局也是悲觀的,他逃避社會,即使他一心想改變這種現狀,遠離這種社會,然而他最後又被送去了其他的學校,繼續生活。

霍爾頓説他想成為麥田裏的守望者,想離家出走,過着田園般淳樸的生活。但我更認為這麥田是他心中的淨土,他想做麥田裏的守望者,守望着自己內心最後的倔強,和那已經支離破碎的夢想。

“智慧是命運的.一部分,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

我羨慕那些在逆境中仍然能閃耀出自己光芒的人,更羨慕在逆境中不僅閃耀光芒,還能改變他人的人。就像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就像夏榆的《白天遇見黑暗》,就像魯迅的《狂人日記》。他們身處逆境卻能在歷史的暗流中成為一道耀眼的光。

我們也是少年,我們心中也曾有不平。當遇到擾亂你心思打亂你夢想紛擾你思維的一切的一切,你是否會因承受不住這些言語這些壓力,而選擇沉淪?

我從《奇葩説》中看到過這樣一個論題:生活帶給你的痛苦讓你成長,你是否會感謝生活?

我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有一個人,他説:我一定不會感謝生活。他説:有些人在痛苦中成長,磨練自己。但有些痛苦磨平了多少人心中的理想,更別説理想,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目標都會從你的心中抹去。就像霍爾頓一樣,他內心憤慨他內心不平,但他最後卻又服從了這種生活。

我想説:如果你有夢想就去做吧。如果你一直是我想這樣做,我想那樣做。那你最後也只是想成為你想做的人。

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守護住自己內心裏的麥田,無論是別人的言語,還是周圍生活帶給你的壓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那一道閃耀的光,成為自己心中麥田裏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6

有一天,我去書店,從一大堆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很薄的書,書名是《麥田裏的守望者》,作者是美國的傑羅姆.大衞.塞林格,我把它買下了,但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居然會對我產生很大的震動,感觸也特別多。

在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剛剛散去,“冷戰”的硝煙又再次飛起。一方面是科技發展,而另一方面就是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社會的大背景下,許多人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因此,“被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經常一抽一煙酗酒,不求上進,不過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的地步,因為在他的心靈深處,一直存藏着一個美麗的,一直在發光但似乎很遙遠的願望,那就是做一位麥田的守望者。

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裏,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從某個角度來看,這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確實很相似,社會地不斷進步,令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人也開始迷茫、消沉,逐漸地忘記了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跌落人生的低谷。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同樣存在種種煩惱和困惑,但我們不應該被眼前的困惑所纏繞,更應該集中精神看準前方,,積極地成為一個有抱負的人。如果霍爾頓心中沒有閃光的、美好的理想,他也不可能在人生低谷中尋找到光明,更不要説何去何從了。我作為一個國小生,人生才剛剛開始,在前進的人生道路上出現絆腳石也在所難免,不過我會想這只不過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做人要抱着樂觀的態度看問題,俗話説: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心中存有理想,我相信就能從失敗中站起來,從迷茫中走出來,跑起來。

的確,你心中只要有理想,而且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切皆有可能,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守望者”像霍爾頓一樣,這也是我從這本書當中得到的最大啟示。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7

主人公霍爾頓是一位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的15歲少年。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心裏也有着美好的心靈,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書中的內容就是講述他被學校開除後在紐約城遊蕩一天兩夜的經歷和心靈感受。

霍爾頓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但他有着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於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虛偽勢利的校長非常厭惡。在街上瞎逛的他,若看到牆上的下流字眼,便會憤憤擦去;若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便會慷慨解囊。

同時,他愛自己的妹妹,就在見她的那晚,霍爾頓説出了這段話:“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説,他想象着在一大片麥田裏,許多小孩子在遊戲,周圍除了他沒有一個大人。他就站在麥田邊上的懸崖旁守望着,看哪個孩子朝懸崖奔過來就捉住他,不讓他掉下懸崖。這是他的一個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

霍爾頓流浪的結束也預示着青春期中的他鋭變的結束。“人只是在不斷地出逃和回家中艱難地長大,真實的生活就是在這過程中出現了意義。”成長中的我們是否也體會到了呢?

其實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我們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因此,我們要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擁有理想,那種生活才有意義。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8

《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買回在家裏放了很久,一直很想讀。朋友説這書文筆像是少年的對話般口無遮攔,可讀後我竟覺得這青春的小説有些許傷感。

故事的內容很簡單,主人公霍爾頓又一次被學校開除.他不想讓被開除的消息被家人發現,於是他決定去流浪.在他流浪的三天中,他經歷了許多,也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霍爾頓是一個放浪不羈,思想偏激的中學生,在他眼中幾乎所有的事都是虛假虛偽的,讓家長頭疼,讓老師擔心,是個典型的不良少年。

剛翻幾頁,文中毫不避諱的髒話便讓我沒有心情繼續讀下去。可當我讀完後,我覺得這其實是一部青少年心靈的成長史,充滿叛逆,不羈,放浪,渴望長大的心理,我對主人公霍爾頓的看法也有所改變。

霍爾頓其實是青少年心理的一個代表,都充滿着些許叛逆心理,不高興時以一種頹廢無聊的態度來面對各種事情。在這年齡階段對這青春的小説本應有所共鳴,可我竟有點傷感,有點心疼這個叛逆的少年。本應單純,有活潑陽光心態的少年,竟對世間的一切那麼漠然和極度厭惡,沒有理想和未來,霍爾頓也許把這個世界看得太過虛偽和黑暗,所以他不幸福。

同時霍爾頓又是十分可愛善良的。他渴望長大,他在要酒時總是故意偽裝成大人,不想讓侍者看出他的真實年齡;在他流浪過程中,他給兩個修女捐錢,後來又為捐的錢少而慚愧;他對妹妹菲苾是那麼喜愛,那麼呵護,在他認為晦暗虛偽的世界中,妹妹是他唯一知心的人。

“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説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這是書中唯一出現“麥田裏的守望者”字眼的一段話,這也是霍爾頓真正內心的理想。我認為這裏麥田其實就是指每一個人的`青春少年,人們在青春中會迷茫,會丟失方向,會不知所措,有人會在青春這無際的麥田中迷失了自己。霍爾頓想做一個麥田的守望者,其實是他想要在他那迷茫的青春中找回丟失的自己,當他要迷失在青春裏時,他想拉自己一把。我想這才是麥田的守望者真正的含義吧。

你要是在麥田裏遇到了我,請別驚訝,年少的我也正在麥田中尋找理想。當快要迷失初心時,我想那位麥田的守望者也會拉我一把吧。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9

暑假,我讀了《麥田裏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個17歲的男孩,厭惡世俗的紛紛擾擾,夢想有一個孩童的世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成人的虛偽。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本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是他在純真的妹妹身前發自內心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心裏所想、心裏所念。

在如今社會中,現實與殘酷將人們狠狠包圍。許多滿懷夢想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逐漸的迷失自己、失去方向,曾經的夢想煙消雲散,人性也被逐漸磨滅。

我的姥姥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是我媽媽,還有兩個分別是我的二姨,三姨。

我的表弟是我三姨的兒子,三姨在他五歲左右時便外出闖蕩,過幾年又把表弟接到了她有所成就的那座城市。但是,撫養我表弟的人,並不是三姨,而是二姨。二姨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只要不是觸犯了她的底線,不管你怎樣做,她都不會生氣。正是這樣,三姨才會藉着她的性格將她利用讓二姨給她帶孩子。

在表弟去大城市不久,我和媽媽也相繼的跟了過去。於是我們一大家團聚,其樂融融。二姨待我很好,只是面子上做做而已,三姨卻連面子上也不做。她先前去我老家,瞧見了那副土裏土氣的模樣,假模假樣的裝出疼惜我的神情。在她憐惜的眼神裏,我還看出了不屑。她帶我去了縣城,給我買了一套衣服讓我穿上,我高興的不得了,她就像成全了乞丐一頓飯似的笑笑。她帶着我們去飯店吃飯,菜上來了,沒嘗幾口,她就拿出文化人的嬌氣,説:虧這個飯店還是這個城裏最好的,做的`菜竟然這麼難吃。

後來三姨提出讓我去她們那座大城市見見世面,媽媽也跟着去了。本來哥哥嫂嫂為了勤儉節約,與三姨二姨表弟共擠在兩房一廳的房內,為了歡迎我和媽媽的到來,哥哥嫂嫂特意租了兩房一廳的屋子,我們四人便搬了進去。在我們到了的那一天,哥哥嫂嫂給我和媽媽去超市買了上幾百元的東西,嫂嫂更是禮貌的待着我和我媽媽。

記得我們剛到大城市的時候,還沒天亮,哥哥嫂嫂便等候在車站將我們接了回來。我們去拜訪三姨的家,表弟還睡着沒醒,三姨和二姨都才剛在我們的敲門聲下醒來。表弟被三姨叫醒時,極其不耐煩。三姨把我和表弟拉在一起,一白一黃成了鮮明的對比,白的是他,黃的是我,三姨為此還樂了一下,説她照顧兒子得當。飯做好後,我好心的夾菜給表弟,他還嫌惡的將我罵了一句,把菜推了去。三姨並沒有站出來為我圓場,而是笑着説她兒子不喜歡別人給他夾菜。好像城裏人特有的優點似的。這件事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

到大城市才不久,哥哥嫂嫂天天精心的照顧着我,為我買這買那,吃的水果數不勝數,使我原本焦黃的皮膚變得又白又水潤。三姨看我時妒忌的眼神我記在心裏。我原本發黃的頭髮,變得黝黑有光澤。我瘦如柴股的身子,也長了一些肉。三姨看在眼裏,心裏冒火他兒子只白沒肉,瘦骨嶙峋。由此,她處處針對我,也叫她身邊的人針對我。

我和表弟打架,我打贏了他,他跑去告狀,把責任全推在我身上。三姨和二姨合着説我,説我比表弟大,要我讓着表弟。我打不贏表弟,我跑去告狀,三姨和二姨眼裏閃着兒子建功立業回來後的得意,也要我要有一個當姐姐的樣子,不要和他斤斤計較。媽媽、哥哥、嫂子,只能在背地裏安慰我。其實,我只大我表弟兩歲。難道大的孩子生下來就註定要讓着小的孩子?這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哥哥,給我買文具,我心疼他的錢讓他少買點;表弟幾天一次得纏着我哥哥,給他買這樣那樣的文具和玩具,就怕我哥哥少花一分錢。我看不過去就説一兩句,表弟還毫不在意的説:他是應該的。

有人欺負我表弟,表弟跑來告狀,我二話不説,立馬去幫忙打架。可是到了別人欺負我時,他反而還落井下石,站在對立的一邊説我壞話。事情到了現在,我都沒弄明白那些人為什麼平白無故的要找表弟打架,而且是一羣人。而我給表弟主持了公道之後,為什麼那羣人立刻轉移了目標,將鋒頭指向我。

過年時,哥哥和嫂子趕着回家結婚,媽媽也跟着回去主持婚禮,留下我一人在大城市。表弟得到了機會,狠狠地報復我。

一天表弟引誘我打架,我和他打了起來。因為每次都是他先惹了我,我不去理他,他就越來越得意忘形的觸犯我底線。直到我忍無可忍,他才達到目的的和我打架。

我和表弟正在打架時,二姨恰巧朝這邊走來,表弟趕緊躲在二姨後面説我欺負他,並把責任全推卸給我。只要是一個長眼的人,都知道是表弟欺負我。但是二姨像當媽媽一樣的養了表弟這麼多年,和自己的女兒待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都沒和表弟待在一起的時間長。可想而知,就算我再怎麼和二姨關係近,都比不過她和表弟的親情。

二姨護着表弟,不讓我打他,我當時火冒三丈,一下子管不住自己的嘴,説二姨偏心表弟。就因為這麼一句話,她對我大動肝火,咆哮着:你在説一遍!急不可耐的急急向前衝一步,並舉起巴掌來瞪眼看着我。

我大哭起來,再也不敢説話了。她一個大人,我怎麼打得過她?就算我躲了過去,我自己一個人在家,沒菜沒飯,晚上又不敢一個人睡,所以,我無助的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

我向二姨身後望,表弟便探出了頭,頗有得意的笑。每次在我委屈的時候,他總是在大人身前一副委屈像,到了大人身後,便笑嘻嘻的看着我。他的成就,靠心計得來的。我沒能比得過他,我又怎麼可能比得過他?兩個阿姨一起過來針對我,我家裏人又得靠着他們吃飯。所以,我忍了。

事隔多年,我又回到了老家,搬到了小縣城。每每想起到那裏的一段時光,心就止不住的發寒。三姨見我搬回來,也就跟着表弟搬了回來,房與房相隔不到三十米。並和我讀同一個學校。我還在給表弟主持着公道,他還是理所當然的享受着我的庇護,有時難免回過頭來咬我一口。只是我沒有再和他打了,因為他們搬來之後,我和媽媽搬到了離他們家隔着三條街的地方。他再也別想得到我理所應當的疼愛,再也別想傷我的心。

現實就是這樣,我也同《麥田裏的守望者》的主人公一樣,希望到一個只有孩子的世界中去,哦不孩子的世界裏只能有天真無邪的,不能有像我表弟一樣的小孩。那樣的小孩,心智和大人的沒什麼兩樣,只是他人小鬼大而以。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10

當初買《麥田裏的守望者》,並不瞭解它的影響價值與文壇地位,只是單純的被封面上的那一段話所吸引:“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説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説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

我想這肯定是一本吸引我的書。

翻開後,我確信這是寫給所有叛逆青少年的,書裏面開口閉口的“混賬”、“該死”既會讓嚴肅古板的大人皺起眉頭,也會把乖巧無知的小孩子帶壞,而讓我們來讀卻是最為適合不過,看到男主人公真性情的爽快罵聲,似乎讓我自己也感同身受。

霍爾頓在我們身邊是隨時可見的,16歲的他抽煙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這看上去是一個自甘墮落的少年。然而他的身體一步步往下陷,而他的靈魂卻在掙扎着。他渴望光明,這個世界卻根本沒有光明可尋。他期盼理解,這個世界卻無人理解他的靈魂。頹廢,灰冷的態度源於失望,開除他的.那算什麼混帳學校?

一個光鮮外表內裏已經腐爛的蘋果,在那裏找不到一個支點,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不過是為了“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凱迪拉克”。學校裏的老師都是勢利的偽君子,而同學聚在一起談的就是女人,酒和性。在腐爛的蘋果裏當蛀蟲的日子,無所謂有,無所謂無,他寧願拋棄所有過寧靜的日子,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望着那些純潔的沒有參與成人世界的孩子們。

書中那個老師的話讓我刻骨銘心“: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現實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變成成人的代價,是褪去浮華的幻想,帶上沉重的枷鎖,逼迫着自己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去交往不願意交往的人。這是我們都躲避不了的,改變不了的,這也是當今社會的殘酷所在。

最後霍爾頓打算到鄉下去喬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人體健全的功能反會撕毀自由,會撕毀他理想中的夢。可是唯一肯聽他講訴他那些常人無法理解的妹妹,也追隨着遊樂場而去。

合上書,我久久沉思。他的歸宿在哪裏,他的回憶去何處,而我們那些叛逆的夢想又將隨着歲月流逝被埋葬在何處呢。

麥田裏的守望者啟示 11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當年輕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光榮的死;當年老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卑賤的活。”看完後很感動,在心靈深處尋到了一絲共鳴,於是那些日子裏,總是會一個人,想起很多,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有一次,看《愛在哈佛》整整看了一天一夜,默默地流淚,又有一天,看完一本小説時,熱淚盈眶。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被深深地喚醒了,可能再也無法回到那無風無雨的初衷。

我想説的是《麥田裏的守望者》,他的作者叫塞林格。在這本書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少年,他幻想有一片緊鄰深淵的麥田,一羣天真的兒童在其間玩耍,而少年的願望就是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隨時準備救起將要滑落深淵的兒童。有人看完之後譴責少年的玩世不恭,可是這位少年並非沒有理想。守望,對於人生,對於世界實在有着太大的意義。麥田裏有着各種各樣的樂趣,真的,善的,美的,而崖下卻是物慾橫流的深淵,充滿黑暗,缺少真誠、依賴與支持,生命需要守望者,就想森林需要護林人一樣,儘管他們的身影總是寂寞的。他們寧願固守自己的精神園地,去開墾,去發掘,他們始終與時代的潮流保持着一種距離,一定的守望距離。他們是現實的智者,用自己的智慧去看透世間百態,但他們並不是旁觀者。他們是寂寞的、孤獨的,又是崇高的、美麗的,因為人類需要這樣的守望者。

現在不是麥收的季節,我無處去尋找金黃的麥田來體驗守望的感覺,但他們是時代的目擊者,在沒學會走路時就選擇奔跑,在沒學會説話時就開始想歌唱。然而,時代不會因為誰的'不滿而停步,更不會因誰的憤怒而失去他自己的方向。如果生活是塞林格的麥田,我希望我們這一代就是那些在麥田裏奔跑的孩子。這本小説是在為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唱着讚歌,並不是只有高尚才能衍生高尚,高尚同時可以由卑微產生。當一個人因某個高尚的目標而卑微地活着時,誰又能説他不是高尚的呢?

記起一些遙遠的語句,“當我笑着流淚,我才能懂得回憶是如此的珍貴,所以當我説起回憶和失去的時候,已經有死亡的味道慢慢飄了過來。”其實,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雖然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但其實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由此才會衍生出各種無止境的慾望,因為孤獨,即使我們身處歡樂中,也可能並不懂得什麼是幸福。朋友説,失去才知道什麼是幸福,是這樣嗎?如果在失去的時候才感到,那實在是一種過濾,把美好帶走把憂傷放大的過濾。這樣的過濾總是像一把尖鋭的刺,深深地紮在身體裏,讓你的每一次輾轉都鮮血淋漓。於是,我們寧願孤獨着,只為自己找一塊無痛無癢的淨土,在那裏安靜地消耗着生命。

可是,即使是孤獨者也會發現,生命中有太多的遺憾,並不會因為自己的與世隔絕就不發生。即使是孤獨者也會飽嘗孤獨所釀造的苦酒,在那無人關懷、無人問津、無人遇見的時候。所以,我們都需要守望者,守望着自己的靈魂不要落下懸崖,走進深淵。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守望者,以便在世事的浮躁裏能夠找一份自我,不迷失本性,在喧囂蕪雜的現實誘惑中還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土。如果放棄了守望自己精神的權利,也就等於放棄了生存的權利,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一本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而能掩卷沉思的書,提醒自己能夠始終不渝地作為自己的守望者,用自己的身心去填補守望的距離,無論何時何地,都給自己留下一定的守望空間,守望時空,守望自己,守望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