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醫道有感

來源:文萃谷 1.0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中國醫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中國醫道有感

前有先秦諸子“各道其所道”的闡發,後有唐宋古文學家提出的“文以載道”和宋明理學家提出的“義理明道”等,在中國學術史上,歷代學者對“道”做了各種探索,並不斷賦予它新的含義,使之具備了豐富的內涵。醫之為道,乃中華民族所特有。“醫道”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與疾病的一種科學和智慧。“醫道”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技術,更是一種思想智慧,是一種人文情懷。

《中國醫道》(王鳳蘭編)一書試圖藉助於中醫在漫長的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理論和技術用以探析“中國醫道”的內涵和實質。中醫的認識方法、中醫的診法、中藥的炮製、鍼灸推拿等等,均無不一一藴含着這個古老學問的點滴智慧和博大情懷。

眾所周知,中醫採用“比類取象”的方法認識事物,從事物的現象層面認識並從中尋找規律。這種形象和類比的思維方式是中國古代先民們長期的一種對世界的關照與認識方法,非常樸素又相當生動。我們的古人們用感性和直覺擁抱生活,他們生活和體察的世界,是鮮活而詩意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化自然。醫道與醫術相輔相成,道無術不行,術無道不久。如今醫學界中各種關係的複雜化,讓眾人爭相捨本而事末,醫道之不講久矣。而這種思維和認識方式,包含了“理性”的現代人幾乎已經失落的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彷彿我們漸漸逝去的童真,那份簡單而深刻的快樂。

無獨有偶,陰陽五行學説也是古人通過獨特的思維模式提煉出來的自然哲學,用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並指導各類技術實踐,而後融入到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構架中,並指導着臨牀診治。《繫辭上》有云:“一陰一陽之道謂”,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古代哲學家將自然現象歸結成自然規律,從而用於解釋自然。所謂“有諸內必形主外”,中醫學運用五行學説闡發機體內外的相互聯繫,輔助疾病的診斷。如“心病者,舌卷短,顴赤”的對舌與心得關聯認識和“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傳變規律。這些獨具特色並富有生機的理論均出自古人觀天文,查地理,從廣袤無垠的宇宙虛空,摶結聚合為形象的天地之道。西方哲學家康德説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古人是時常仰望蒼穹的,頭頂的星空曾引發他們無限的遨遊和遐想。然而,今天的人們心境多如沙漠般寸草不生,內心失察和迷茫的同時,世界也開始像一幅寸草不生的沙漠,頻臨絕境。現代的我們果真如此嗎?還是因為古今的隔閡,我們失卻了古人鮮活生動的想象力而使之枯萎了呢?

作為中醫本身而言,其不同於其他醫學的高明之處首先在於認識生命是以尊重生命為基礎,從不將生命體置於一個脱離自然和情感的孤立個體加以認識。因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因學説”的病因學、“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診斷學和豐富多樣的治療學。中國醫道,仁心仁術。就像中醫主張生命“養”重於“治”,從這樣兩千多年以前即倡導的養生學思想中,也可以看出中醫對待生命的虔誠態度。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講到,作為一名醫生要“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這裏包括仁心和博愛兩部分。醫乃仁術,強調作為一名醫者,首先要具有仁愛之心。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20 5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中用心温暖麻風病患者的醫生肖卿福便是仁心的'代表。在充滿偏見的村莊,他像一名戰士,在自己的陣地上頑強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驅趕絕望。心裏裝着使命,衣襟沾滿晨光,他讓陽光重新照進村莊。同時獲獎的埃博拉醫療隊便是醫學博愛情懷的最佳寫照。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20 4年應對埃博拉病毒引起全世界人類的高度關注,同時也成為了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迄今,中國在當地支持並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國醫務人員累計近600名,並已向 3個非洲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衞生領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動。危難時刻,他們和非洲人民在一起!

古人的話中,簡單的幾個字,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與無窮的智慧。如這句“道可道,非常道。”起先我還弄不清楚它的含義,學者們的説法也各有差異,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解釋是説:“可以説得出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中國醫道也是如此,説不明,道不盡,同時又不言即明。中國醫道,中醫之命脈,華夏之精髓,也必當成為我們追尋中醫道路上的智慧源泉和精神風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