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3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03W

篇一: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_教案

高中語文必修3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李白在詩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3、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2、詩人表現雄奇險峻的寫法;

3、品味寓於詩中的思想感情,體會其對待生活的態度。

一、解題。

1、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採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採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後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採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就屬於後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遊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於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後客死安徽當塗。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説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註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此詩作於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後,彷彿已經預感到潛伏着的社會危機,深感於人生道路的艱難。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樂府解題》雲:“《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這一詩題傳統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誇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特點。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誦讀課文,消滅字詞等障礙。

① 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 對照註釋第二次誦讀解疑,相互討論質疑,掃除一部分文字障礙。

③ 範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聽出節奏,把握感情基調。

誦讀提示

A.“噫籲唏……難於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歎基調,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顯示了感歎的強烈。“噫籲唏”是驚異之辭。“危”“高”,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後,再用升調讀“難於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B.“蠶叢及魚鳧……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敍述調讀。“蠶叢”四句説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説“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後兩句為正意所在,應着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歎。”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歎凋誦讀。“上有”二句從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衝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後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後四句近似特寫,專敍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並作較長停頓。

D.“問君西遊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註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裏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説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悽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後用感歎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E.“連峯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説不可行,但內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説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

想這是旅遊者攀援於“連峯”“絕壁”之上,置身於“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後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遊者深表歎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F.“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一夫”兩句應該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後兩句,這是告誡西遊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户,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G.“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後,改用誠懇勸説語氣讀最後兩句。

H.“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歎意。“側身西望”後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諮嗟”三字,若有餘音,以發人深思。

⑵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 開頭到“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為第一層,

這是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歎高)

②“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

從蜀道度越之難;道上環境悽清,極寫現實山勢高險(歎險)

③“連峯去天不盈尺”到結尾,

從未來人事之險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寫蜀中戰禍之烈(歎戰禍之烈)

(解説:採用師生共同研讀法,先提出問題,由學生思考、討論,相互爭議,最後教師明確。但在這種層次的劃分上,不可拘泥於一種,比如傳統的分法和我們課本的分法就不一樣。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就應大力支持。)

(3)討論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它重複出現三次,有什麼作用? 1筆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

隨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歎反覆出現,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這就是沈德潛説的“筆陣縱橫,如虯飛蠖動”。

2薄笆竦樂難,難於上青天”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後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着。主旨句出現了三次:

①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後。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出的感歎,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

②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後。副句意在説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鈎連前後兩層內容的作用。

③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後。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以此結束全詩,興味無窮。

開篇:主旨句一見

一 歎高蜀道來歷

難行蜀道高峻

二 歎險景物悽清——以“何時還”起

可畏山水險惡 主旨句二見

三 歎戰禍之烈劍閣險要

申戒 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

結尾:主旨句三見

⑵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説: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歎、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這樣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⑶全詩最後一段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後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羣峯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於勸人引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雙關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藴、現實的內涵。 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着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正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篇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1、 林黛玉進賈府·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分析,能圈點出有關賈寶玉、林黛玉和王熙鳳等人物描寫的語句,並能理解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

2、能賞析本篇課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寫的藝術;

3、能在閲讀過程中,抓住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線索。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在初讀課文後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蹤;

2、能抓住課文的有關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3、多姿多彩的語言描寫藝術。

[課時安排】五課時

第一課時

(初步熟悉課文,理清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

一、導入課文談話要點:

1、有關中國的四大著名古典長篇幅小説:即《紅樓夢》曹雪芹,《西遊記》吳承恩,《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

2、《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古典小説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滅亡 的歷史以展趨勢。本文選自《紅樓夢》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是全書的序幕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行蹤為線 索,通過她的所見所聞,介紹了賈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錯時展現了賈府與眾不同“的豪華府北,拉開了《紅樓夢》故事的帷幕。

3、《紅樓夢》人物眾多,為了使用權我們瞭解眾多的人物關係,我們印發了下表,供同學們參考。 寧府

寧國公賈演——賈代化——堂舅父賈敬——堂表兄賈珍

四表妹賈惜春

榮府

榮國公賈源——外祖父賈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賈母)——

大舅父賈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賈鏈、表嫂王熙鳳

二姐賈迎春

二舅父賈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賈珠

表嫂李紈

大表姐賈元春

表兄賈寶玉

三表妹賈探春

母親賈敏、父親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親去世,她父親決定讓到外祖母家去,於是引出了本文所講的故事。

二、學習班小説,我們仍然要抓住小説的情節鏈。讓學生裝在閲讀課文之後,通過討論,找到情節鏈。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如下的點撥:

本文的情節鏈是——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的行蹤:

步步留心——進賈府大門——賈母的正房大院,見賈母——三個姐妹——不足之症——王熙鳳來了——已經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説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後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三、我們學習《紅樓夢》有利於瞭解封建社會。從本文,我們可以看到:

1、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賈府大富大路貴,窮奢極侈,令人驚訝眩目。他們自己不會創造財富,由大批奴僕和丫環為之服務;

2、在這個封建家庭中,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家長統治,由賈母一人説了算數,由賈母一人支配一切;

3、在這個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殺個性,繁縟的禮儀使用權人活潑不得,空氣十分壓抑;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並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

四、要求學生在初步閲讀的基礎上掌握以上要點,並預期習重點的語段。

第二課時

(學習並閲讀分析1自然、6——9自然段)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1、本文的情節鏈是:

步步留心——進賈府大門——賈母的正房大院見賈母——三個姐妹——不足

之症——王熙鳳來了——已經放了月錢、找緞子——去大舅父、大舅母處——去榮禧堂二舅父、二舅母處——王夫人説賈寶玉——路過王熙鳳的住處——在賈母的後院正房用飯——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會——暫置碧紗櫥。

2、從本文,我們可以看到:

(1)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賈府大富大路貴,窮奢極侈,令人驚訝眩目。他們自己不會創造財富,由大批奴僕和丫環為之服務;

(2)在這個封建家庭中,實行的是封建專制,家長統治,由賈母一人説了算數,由賈母一人支配一切;

(3)在這個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殺個性,繁縟的禮儀使用權人活潑不得,空氣十分壓抑;

(4)但是我們也從中看到了這樣一點:這個封建社會已經在開始動搖了,寶玉的對封建社會的全部意識不迷信,並對這些封建秩序有所違拗,是反叛傾向的表現。

二、重點課文閲讀指導:

1、教師指導學生閲讀第一段課文。指出這裏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在整個小説中制約着黛玉的行動。當然,在本節選的課文中,同樣也體現這一點。黛玉的悲劇,也正是從這裏開始的。

2、下面我們先來閲讀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鳳的性格特徵。看看曹雪芹是如何刻劃這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過怎麼樣的描寫方法來刻劃這個人物的。

(1)王熙熙攘攘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先表恭維,後表同情,最後是表

關心。

(2)一見林黛玉,有這樣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攜着、打諒、送至、

笑道、拭淚、轉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幹。

(3)她對林黛玉説:“想要什麼吃的、什麼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

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些話説明了什麼?(説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在機房府的權勢大。)

(4)課文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説道:‘該隨手拿出兩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熙鳳道:‘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請問,當時王熙鳳為什麼這麼説?王夫人為什麼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心異常,説‘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麼樣的性格特點?(有善於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於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徵;喜歡弄權,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幹;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於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五、學生裝課後閲讀這段課文,預習13、14自然段。

第三課時

(複習上節學習的語段,指導學生學習13至14自然段)

一、複習課文要點:

1、“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和“不肯輕易多説一句話,多行一步路”,這是黛玉的行動準則。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問題:

(1)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先表恭維,後表同情,最後是表關心。

(2)一見林黛玉,有這樣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攜着、打諒、送至、笑道、拭淚、轉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幹。

(3)她對林黛玉説:“想要什麼吃的、什麼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些話説明了什麼?(説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在機房府的權勢大。)

(4)課文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説道:‘該隨手拿出兩

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熙鳳道:‘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請問,當時王熙鳳為什麼這麼説?王夫人為什麼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心異常,説‘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把王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麼樣的性格特點?(有善於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於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徵;喜歡弄權,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幹;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於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二、學習班新課內容:

1、學生閲讀本課的內容,做書間筆記。要求學生弄清課文寫了些什麼內容,如何理解這些內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內容。然後學生分小組和大班研究討論。

2、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研討情況,講解以下要點:

(1)本段屬於環境描寫,是賈政和王夫人的住處:13段寫的是正室,14段是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是東邊的三間耳房。課文以榮禧堂為重點,描寫了賈府的華貴的陳設。

(2)這段文字——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提示了賈府的社會地位和榮華寶

貴。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寶,大畫是表示對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這副對聯的意思中,我們可以瞭解了怎麼樣的內容?(與賈政來往

的人,都是一些豪門貴族。)

(4)我們從全文其它的描述中,還可以看到許多賈府的顯赫:如榮寧兩府門前的大石獅子,獸頭大門,華寇麗服的守人等等。

3、學生裝朗讀這兩段課文。並重點抄寫以下詞語:

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鑲着鏨銀、座上珠璣日月、堂皇前黼黻煥煙霞、猩紅洋罽、金錢蟒靠背、汝窯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學生預習下面的幾段課文,着重預習寶玉和黛玉兩人的性格特徵。並在作業本上抄寫三段文字,兩段是寫寶玉進來時和寶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兩首詞。

第四課時

(學習和分析關於寶和黛玉兩人的思想性格)

一、學生分小組和大班交流預習情況。

二、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作精要的重點分析指導。要點是:

1、關於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着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寫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性格。

(2)在寶玉眼中的黛玉是:,這是側面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眉,一雙

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此詩寫出了黛玉的內秀外美,體弱多病。在寶玉眼中,更是聰慧靈秀,多愁善感。

2、關於寶玉的性格特徵:

(1)在王夫人的口中,是個“混世魔王”。説明書寶玉的作為,與封建社會的正統觀念相牴觸,與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會的叛逆。

(2)黛玉眼中的寶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3)關於兩首《西江月》詞:指導的有關的要點是:

A、共用四組對偶句。

B、第一首刻劃了賈寶玉狂放不羈,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對功名利祿的淡視,追求個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對寶玉性格的褒揚,同時也斥責了當時封建社會特別是貴族家庭的世俗觀念。

D、兩首詞運用了寓褒於貶的手法,塑造了寶玉這個封建叛逆的形象。

並暗示封建制度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E、這兩首詞,對於讀者理解寶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書有關寶玉的情節設置和展開,有極大的作用。 F、詞中的“愁”和“恨”是寶玉欲求擺脱封建束縛而不得的苦悶心

情的表現;“傻”和“狂”是寶玉痛苦中尋求新生活新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於的食性迷惘的種種情態的表現。

G、這兩首詩寫出了寶玉不為人理解的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寫出了寶玉不願意讀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頑劣,説明書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厭惡功名利祿。

I、解釋“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見風使舵49頁註解⑩)

紈絝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這兩首詩,似貶實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觀念批判寶玉,實際上他對封建社會叛逆性的寫照。作者用正文反寫的方法,讚美寶玉。

3、學生抄寫這幾段文字。

三、準備聽記訓練和單元練習薄。

第五課時

(進行重點語段的測試練習)

一、練習內容:

1、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線索是怎麼樣的?(先表恭維,後表同情,最後是表關心。)

2、王熙鳳一見林黛玉,課文用怎麼樣的幾個動詞,十分引人注目?有什麼作用?(攜着、打諒、送至、笑道、拭淚、轉悲為喜、問。這些動詞十分鮮明地表現了她的虛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幹。)

3、王熙鳳她對林黛玉説:“想要什麼吃的、什麼樣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這些話説明了什麼?(説明了王熙鳳既要討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在機房府的權勢大。)

4、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説道:‘該隨手拿出兩個(緞子)來給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來吧,可別忘了。’ 熙鳳道:‘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經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過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請問,當時王熙鳳為什麼這 麼説?王夫人為什麼笑一笑,點頭不語?(王熙鳳在賈母面前要表示對黛玉關心異常,説‘早已事先想到’,以討取賈母的歡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鳳當面撒 謊,卻又賞識侄女機靈過人,口舌伶俐,哄得賈母歡喜。)

5、熙鳳在這段文字中的言辭和行動,歸納起來,可以看出王熙鳳怎麼樣的性格特點?(有善於察言觀色和機變奉迎;善於討好機房母的性格特徵;喜歡弄權,以顯示自己的精明能幹;在賈府她威重令行,有敢於在賈母面前放誕無禮的地位。)

6、第8、9、10段課文:

(1)屬於什麼描寫?(環境描寫,是賈政和王夫人的住處:8段寫的是正室,9段是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是東邊的三間耳房。課文以榮禧堂為重點,描寫了賈府的華貴的陳設。)

(2)這兩段文字——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提示了賈府的社會地位和榮華寶貴。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寶,大畫是表示對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這副對聯的意思中,我們可以瞭解了怎麼樣的內容?(與賈政來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門貴族。)

(4)我們從全文其它的描述中,還可以看到哪些賈府的顯赫?(如榮寧兩面三刀府門前的大石獅子,獸頭大門,華寇麗服的守人等等。)

7、關於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第10段“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着半舊的彈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寫出了黛怎麼樣的性格?——寫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性格。

(2)寶玉眼中的黛玉是:第14段,是側面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此詩寫出了黛玉怎麼樣的性格?——內秀外美,體弱多病。在寶玉眼中,更是聰慧靈秀,多愁善感。

9、於寶玉的性格特徵:

(1)第10段,在王夫人的口中,是個“混世魔王”。説明什麼?——寶玉的作為,與封建社會的正統觀念相牴觸,與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會的叛逆。

(2)第13段,黛玉眼中的寶玉是怎麼樣的?——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10、於兩首《西江月》詞:

A、共用四組對偶句。

B、第一首刻劃了賈寶玉狂放不羈,對封建禮教的叛逆,對功名利祿的淡視,追求個性的我有放。

C、第二首是對寶玉性格的褒揚,同時也斥責了當時封建社會特別是貴族家庭的世俗觀念。

D、兩首詞運用了寓褒於貶的手法,塑造了寶玉這個封建叛逆的形象。並暗示封建制度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E、這兩首詞,對於讀者理解寶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書有關寶玉的情節設置和展開,有極大的作用。 F、詞中的“愁”和“恨”是寶玉欲求擺脱封建束縛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傻”和“狂”是寶玉痛苦中尋求新生活新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於的食性迷惘的種種情態的表現。

G、這兩首詩寫出了寶玉不為人理解的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性格。

H、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寫出了寶玉不願意讀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頑劣,説明書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厭惡功名利祿。

I、解釋“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見風使舵49頁註解⑩)。紈絝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這兩首詩,似貶實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觀念批判寶玉,實際上他對封建社會叛逆性的寫照。作者用正文反寫的方法,讚美寶玉。

二、學生訂正作業。並進行自我完善,進行曲小結。

三、教師課後批閲。並制訂下一步訓練要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