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

來源:文萃谷 1.41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1

讀完《傅雷家書》,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是一本充滿親子之愛的書,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與温暖~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給遠在別國的孩子們的書信,每一封信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父子之間談遠大志向,談藝術、談人生等都讓我受益匪淺。母子之間談一些瑣事,表達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思念。我們大多數人的父母都不會像傅雷夫婦一樣,或許他們很少和我們講道理,但我們只要清楚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好,更何況很多道理我們去看這些有名的家書,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傅雷家書》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讀完此書感歎這偉大的愛,父子之間完全沒有隔閡,彷彿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作為父親在忙於工作的同時,每篇書信依然寫的那麼專注,絲毫沒有半點敷衍,更多的是那深沉的父愛和廣博的學識。從藝術中的精神世界再到物質的種種需求,在書信中談做人、共同欣賞人類的智慧。從一封封書信中也提高了我的藝術眼界,談外國有名的音樂,談各位音樂家,讓我也瞭解到了音樂文化的美妙,更深入瞭解了其中的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先生生着重病,依然堅持給兒子寫信,怕兒子擔心,同時也算是給兒子一個堅強的後盾!這是父親對兒子最真摯的愛啊!

一封信,表達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愛,家書雖然無聲,但卻承載着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意!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這本書主要寫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教導兒子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時不氣餒,獲大獎時不驕傲,對於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提出了意見與建議,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父愛的經典名篇。

讀這本書首先讓我感受到了非常炙烈的父母對孩子的那份舐犢情深。這本書開篇第一封書信就是寫於1954年1月18日晚,在第一封書信中他説“聰,車一開動,大家就哭成了淚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當兒子傅聰遇到了挫折心生苦悶的時候,傅雷在信中安慰他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每個人都有栽跟頭的時候,關鍵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應對這種事情,年輕人要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這樣才能不被失敗的陰霾侵蝕,活的越來越堅強。傅雷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的話即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也是一位哲人點燃青年赤子之心的火把。傅雷的感情總是見於生活細節之中,同許多中國家庭的父親一樣,愛子之心於如大海,澎湃深沉。

何為父?傅雷説“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即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影子覺得厭煩。”“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呢?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別少,但我精神上之前是温暖的,不孤獨的,”對孩子做最壞的打算,抱最高的期望,我想這是傅雷能做到與孩子做朋友的祕籍。

“以演奏而説,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的變化確實很多,我們聽到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你幾句才好,回想到一九五四年四月你從昆明回到上海的時候,你真是從低窪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這個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頂峯。”從這段可以看出傅雷從不吝嗇對孩子的誇獎,他對孩子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他有着和孩子共同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成功的信心,我想這也是他的兒子能最後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讀傅雷家書讓我感受到傅雷這位大翻譯家不僅對文學,同時對音樂、對美術、對建築等各個藝術領域的機深的造詣,《傅雷家書》雖是他寫給兒子的家書,但是我們從中可以讀到他的思想的光芒,讀到他在語言之間帶給我們的藝術魁寶,正如傅雷先生所説,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對藝術的欣賞,將文學與藝術修養融入到生命中去,讀到他對兒子的希望,希望他能夠懂得國家的榮辱與藝術的尊嚴,能夠去做一位德藝兼備的、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想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所啟發的。

父母要讀《傅雷家書》,學會給孩子做一面忠實的鏡子。青年人要讀傅雷家書,提升自己的文筆和思想。中學生更要讀傅雷家書,因為它已經被列為語文必讀書目。從做人道理到藝術修養,傅雷家書裏的每一封信都是一份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3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為有了愛世界才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為重要。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道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裏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必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4

讀完《傅雷家書》後,給我的感受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育人的書。

傅雷作為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愛是嚴肅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時候的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而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温情瀰漫在字裏行間,催人淚下。傅雷在信中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為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為這些,傅雷後悔不已,他用自己的餘生為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指引方向。他不僅是一位兒子的父親,也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説:“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看完傅雷對自家孩子的教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為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他小時候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口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雖然父親並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因為父親豐富的人生閲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了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5

滄桑一世,他陪我看盡萬家燈火,數盡萬家燈盞,我執筆卻沉默……

——題記

我客觀面對世界予我的一切不公,唯獨父親,我從來面對的很少。我以為我這一生能接觸他的不多,但自讀了《傅雷家書》後,便開始注意他對我的一切。時光把一切返還,徘徊於時間的長廊,逐一尋找地上不慎落下的塵埃,抬頭,卻發現盡頭之處早已是濃墨重彩。

我的父親似乎與傅雷一點兒都不像,他沒有高文憑,也做不得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更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面對子女,他説的話很少,“我不會去管你"是他最經常説的。我特別奇怪他撒謊的時候,怎麼也不臉紅!

我幼時上過兩次國小,其中的變故,在後來母親的敍述中我才得知,是父親的一番手筆。記得第一次上的國小學生魚龍混雜,老師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話,且教管嚴厲,孩子們聽不懂就打手板。我不知道曾經的那雙小手紅腫了多少次,母親只能心疼地輕撫,一次碰着父親回家,看見一愣,卻也是緘默。

不過一週,我便來到了市裏的國小,現在想想,緘默的背後,父親當時究竟求了多少人情。"書是萬萬不可少的,砸鍋賣鐵也要給你們買書!"這是父親在我很小時説的另一句話。因而,我在國小就讀了好多書,於是便有了不少參加比賽的機會。

可是,比賽從來都是母親陪伴的。我多麼希望有一天父親也能到場同我一起見證我綻放光芒的時刻,但他一次次的推脱都使我難過。直到五年級那次領獎,我驕傲地站在舞台中央環視四周觀眾謝禮時,突然在角落看到了父親。他帶着帽子,蜷縮着身子在角落,似乎生怕別人看到他,我從來沒見過他這樣。我們很快對視上,那一瞬間,他的眼中射出的是又悲又喜的光。雖然他力避我的視線,張惶得要破窗飛去,但那雙眸子卻又包含了幹言萬語,錚錚鐵漢的萬幹柔情似乎都融於其中,温柔地,卻又深沉地鍍在我的心上。

我何必拿父親同傅雷比較呢。你也不必拿自己的父親同傅雷比,他們唯一的相似之處是那一份對子女的痛愛。確實,他生就平凡,但他因為有了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早出晚歸,辛苦奔忙,竭盡所能只為給你更好的成長條件。希望你不受家庭的牽連而低人一等,想要你前程似錦一帆風順,希望你去追趕山邊的風,去咀嚼林中的花,去把雲朵收集起來曬太陽。而他呢?則是默默守在你成長的路上,等你回頭,發現他就在你出發的地方一路走一路標記,只等你返還,與你把酒借月,徹夜長談。

我的父親不是傅雷,但我愛他。或許大多數父親不善言辭,但永遠不要懷疑他對你的愛。"我的父親不是傅雷"也是一種和解,是坦誠的雙臂擁入的一個懷抱。願天下子女都能把標在父母身上的無所不能的標籤撕去,從吶喊"我的父親不是傅雷"到"我的父親是他自己!”的接納。在和解的過程中,我們面對一切而作出的選擇,都會變得堅強而有力量。最後停下步伐,回頭看看我們的父親,真情地説一聲:“爸爸,我愛您!”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6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我們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也要盡力做到。傅聰的爸爸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好的家長。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我們的學習跟不上,孩子哪裏還有向我們學習探討的條件?

記得我有一個同事大姐,從農村裏出來城市打工,工作十分的勤奮,一直被單位評為勞動模範。但是,在孩子學習上,她是一籌莫展。因為她沒有多少文化。後來,她做了一選擇,下了一個決心: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學什麼,她就跟着學什麼,自己不懂得,就向孩子請教!這樣孩子不僅是媽媽的老師,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大家應該很難想象,從孩子一年級開始,這位大姐就和孩子抵頭學習的場面。好難啊!但是,這個大姐就能做到!到後來,這位大姐,已經能很熟練的寫文學稿件,投遞到單位的宣傳部門。而且,有時在單位內部的宣傳雜誌上也有了她的文章!

如果希望孩子學得更好,就要有和孩子一樣的高度!雖然很難,但是,這何嘗不是提高自己的一條路徑!

傅雷在孩子藝術的道路上的指引,是毋庸置疑的、是飽含關愛的。這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一個父親對兒子藝術提高的一個期待!

我想你更好!我想你更棒!我想你走得更遠!孩子!對你最真摯的是我對你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7

在寒假裏,我又進一步的瞭解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籍。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傅雷家書》整本書的內容都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字裏行間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苦心教導,都體現的濃濃的父愛。其中主要講了傅雷在國外學習期間給兒子和彌拉寫的書信內容。這些信是從1954年傅雷遠赴波蘭留學時開始寫的,到1966年傅雷夫婦自盡。在這整整十二年間寫了上百封信件給兒子,貫穿兒子留學,結婚生子的這幾個人生重要階段。也同時對兒子全方面的教育和認知。一封封書信中表達濃濃親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本書也對我有很深的感觸,我的爸爸也經常是長時間出差在外,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每天為公司裏的事擔憂,白頭髮也是一根一根的增多。雖然我很心疼爸爸,但多少有些不理解,和爸爸的關係漸漸疏遠。但我看完這本書後,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雖然爸爸不善表達,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愛護我們,讓我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理解了他們平日中的嚴厲和責罵聲,包容了他們平日裏的疏遠。畢竟父愛如山,我們身後總是有一種力量去激勵鼓勵我們,更是無聲、深沉的;母愛如水,温柔細膩的情感總是能包容我們所有的任性,使我們總是感到愛的源流。

總之,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的,往後的學習旅途雖漫漫,但一路上有你們相伴,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以後的道路鋪上一片藍天!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8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跟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傑出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涯,傅雷也進行了有利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準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見解跟倡導。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斯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能從中學習到教誨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夠從中學習提高技巧的措施,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友人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本人懇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破下的三個準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衝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素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醉生夢死地培育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老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破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惟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所有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心田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否定錯誤,從本身的閲歷中給出教訓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導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來是強調技能、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自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維經歷也在始終的進步,在傅雷身上咱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維。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終生苦心孤詣,醉生夢逝世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誠摯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示。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福氣,操縱在自己的手裏。"咱們都希望成功,渴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勝利的方式和技能,幫助你打開財產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9

假期我讀了《傅雷家書》,説實話開始讀時,看到長篇的文字,我頭都大了。第一感覺:沒意思!

可慢慢讀下去以後,我漸漸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傅雷先生從1954年至1966年6月寫的186封書信中(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説,更值得一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10

《傅雷家書》,滿滿浸透着傅雷對傅聰成長的關懷和教育的苦心孤詣。

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從傅聰的音樂天賦在童年顯現時便已開始。傅雷在《傅雷讀書與做人》一書中給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寫道,“拿事實來説,他(傅聰)今天的路,沒有一條不是我替他開闢的,但畢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無成績的”。

作為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得足夠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夠而影響了孩子的發展。孩子究竟應受到什麼樣的教育?傅雷在“傅聰的成長”一文中有關教育理念的論述值得參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識與技術的傳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藝術教育只當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樂教育而論,也絕不能僅僅培養音樂一門,……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 ”

對成年後傅聰的教育,傅雷説,“有一個基本原則,我始終覺得並不錯誤,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這是傅雷的教育觀。

從這本家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學養和廣博的視野,經年累月地,如春雨潤物般滋養和開化着傅聰的內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觀的建立,這是最基本也是最艱難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決定了視野的所及。這也是本書給讀者的啟示。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11

書信,這份古老又飽含深情的寄託,從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讓一對父子遠隔千里互訴心聲。如今看來,每一封信都是傅雷對孩子的殷殷囑託和真情流露。

其實傅雷起先對於孩子是極其嚴格的,在孩子小時候,他無微不至的照料他又近乎嚴苛地要求他,令他一天與鋼琴相伴七八個小時。他將全部身心傾注在孩子身上,精心栽培孩子,同時在被日寇侵佔的上海,又要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時刻提點孩子,防止孩子誤入歧途。然則後來,他為自己早年對孩子的嚴厲卻時常自責“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他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父親而懊悔,但實際上傅聰在他的教育下令他驕傲,而這種教育方式也令傅聰倍加感激。

於是,在傅聰出國求學的年間,傅雷自稱“父性才真正覺醒”,一封封書信中,是道不完的深情。信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等了許久,終於等着了你的信。”“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等着。”或是“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作為一位父親,這樣與孩子坦誠相待,不死守面子,着實不易。同時,他也不是傳統的父愛無言的形象,他對孩子的愛全都藴藏在了書信中。

他在信中甚至對於傅聰的生活細節無微不至,從待人接物,社交禮儀到理財管理。彈琴細節都在傅雷先生的指導範圍內。傅聰自己也坦然説,對於這樣作文有些嘮叨式的關心,開始“確實有些不耐煩,但思及他是真心關心我,又不得不遵循”。

而這些當中,傅雷先生關於藝術方面見解尤為深刻。對於傅聰,傅雷先生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藝術家的標準進行培養和看待。談藝術,是傅雷家書中的重要內容,篇幅也最多。同時,他鼓勵孩子在艱苦的音樂學習之外,進行寫作,既是訓練文筆,整理思路,也是為國內青年人指明方向。

關於傅雷的教育方法,早年的傅雷先生因時局的確很嚴厲,但是中年的他卻真正懂得了如何做一個父親,一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正面的榜樣他本人對事業的熱情,對祖國的熱忱,對朋友的關愛,對妻子的體貼,無不在時時刻刻影響着孩子,另一方面,把畢生所得毫不保留地付出給孩子,既能在精神上引領孩子,又能與孩子共鳴,是難得的良師益友,而他廣泛的涉獵,高雅的愛好,也無不在時時刻刻薰陶着孩子。這樣的教育,使我不得不感歎一句,為父如斯,又何求他!

總的説來,父親有兩種極端的典型,一個是無限的慈悲,把人從深谷里拉拔起來;一個是極端的嚴厲,逼人激起繼續前衝的力量。雖然這兩種父親的方法不同,但是我相信他們都有強烈的愛,才會表現那麼特別的面目。而傅雷先生無論是早期的嚴厲還是之後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慈愛,因藴含了對孩子深沉的愛,才使傅聰成為名滿天下的鋼琴家。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望天下兒女不負父母之愛,歲月靜好如斯。

《傅雷家書》讀後感精12篇12

不得不説傅聰有如此開明、大度、博學、慈愛的父母是幸運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達着最兒子的思念與關切,不僅在藝術學術文件與兒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細節上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導。或許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希望能與兒女在精神與生活上一起進步,但能有傅老夫婦這樣修養及知識底藴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或許是接受國外文化較多的緣故,他們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對兒子的讚美與思念時刻流露;當然他們對兒子的性格、缺點也十分了解,時刻叮囑。

傅聰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毋庸置疑,但作為子女,他身上反應了許多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沒有及時回覆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問題,經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這跟現在許多孩子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一樣。人非聖賢,傅聰在父母的教導下終於也從懵懂少年走到為人夫為人父,雖然與父母聚少離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勵,也是他一直在異國他鄉求知的堅強後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兩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聰逐漸進入中年後,父親多次勸他減少演出次數,多多修養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寧靜的生活,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後人,繼承這樣的家風,必不會隨波逐流,成為追名逐利之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