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

來源:文萃谷 2.6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1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為現當代諸多名人所敬仰萬分,所以想試讀讀曾國藩的書,以增裨益。《曾國藩家書》收入了曾國藩自出仕始至終的經典家書,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中國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稱之為聖賢,這也是先賢們所追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一代代人不斷努力,但成為聖賢的人屈指可數,可見成果之難,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聖賢者,首先為聖,聖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曾國藩也就是不斷追求這種狀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斷地努力,縱慾的`自責,自滿則自遣,在不斷地自省中,曾國藩他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範。

其次,聖賢者,賢者也,賢者,學識淵博,能力超羣。曾國藩在嚴於律己的同時,在為官上也是做到了極致,他在清政府、外國人、太平軍之間周旋,屢敗而屢戰,遇挫則愈強,提拔了諸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發展,為中國近代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為賢者。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2

當今時代,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藴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範文通用3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我懷着崇敬的心情,閲讀了《曾國藩家書》一書,感觸頗深。

孟子曾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當一個人處於失敗與挫折時,正是磨練英雄意志之時。起初曾國藩一個儒生而帶兵打仗,失敗真是一個連着一個。尤其是他曾經竟然四次想要自殺,他受到的挫折與失敗,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麼曾國藩是怎樣戰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整情緒,“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嚐膽,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於面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説不至於“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輕鬆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着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希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熱門標籤